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痞子相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10
何妈妈话音甫落,李诫的脊背就微微绷紧了一下。
尽管他很快恢复正常,但赵瑀还是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紧张。
她忍不住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对?”
“没事,”李诫安抚她似地笑了笑,扭头问何妈妈,“若你男人还有精神头,我就让人问问他事由经过。”
何妈妈恨土匪恨得牙痒痒,自是忙不迭应下。
赵瑀赏了她十两银子,吩咐道:“先回去照顾家里人,不必急着进来伺候。”
何妈妈千恩万谢,抹着眼泪退下去了。
待屋里没人,李诫才和赵瑀解释自己的担忧。
之前招远金矿案发后,他下大力气在山东境内清缴山匪响马,经过小半年的整治,就各级州县反馈的消息而言,别说官道,就是乡野小路,寻常也难见几个劫道的。
现今官道上竟冒出土匪?还是外地口音?
如果是当地人作恶,倒还好说。
他怕的是外省流民作案。
河南连着两场大水患,灾民无数。李诫或多或少也听到点风声,那边已是怨声载道,灾民们压抑的情绪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若一个赈灾不力……
他根本不敢往下想!
赵瑀不大理解,迟疑道:“你想多了吧……不过一桩小劫案,竟能联想到民乱上去,而且山东也没多少流民进来……”
李诫歪着头琢磨一会儿,自嘲一笑:“也许吧,朝廷前后拨了三批赈灾粮款,怎么着也能安抚灾民一阵子。只要过了冬,来年开春隐患自能消除。”
何妈妈的男人很快有了回话,但他受了惊吓,脑子发懵,一会儿说不是本地口音,一会儿又说听着像兖州人说话,翻来覆去的改了几次口,到最后越发不清楚。
不过他说土匪就七八个,用的都是棍棒,穿的破破烂烂的,却非常凶狠。用他的话说,那眼神活像一头头恶狼,让人发毛。
李诫并未因土匪人数少,就不当回事,他严令潘知府,七天内必须破案。除此案外,还要求查兖州是否还有类似的劫案。
兖州与河南交界,且口音相近,他不得不往流民上头想。
不过三日,潘知府就查清楚了。
那几个劫道的不是土匪,就是从河南来的流民,因饿极了才抢了何家人。
府兵摸到他们歇脚的地方,那里足有几十口人,老的老,小的小,看样子是一个村儿的,个个破衣烂衫蓬头垢面。一听说官兵是来拿人,全都跪地上求情,并说抢来的东西都换了粮食,他们分着吃了,如果有罪,统统有罪。
法不责众,看着一群饥民,潘知府也没了法子,只能训诫几句,将为首的几人打顿鞭子了事。
好在兖州境内只发生这一起案子,没有引发任何乱子。
从潘知府呈文上来看,他并没太重视这件案子,然李诫脑中已是警铃大作!
那些灾民饿极了才做劫匪,也就是说,河南的赈灾有大问题——赈灾不会让灾民们吃饱,但绝对不让他们挨饿。
饿极了的人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种担忧李诫不敢明着上奏朝廷——在有心人看来,你李诫竟敢说会爆发民乱?这分明就是危言耸听,扰乱民心,乃是居心叵测之举!
左右思量之后,他给隔壁的河南巡抚去了封信,阴晦提到,两省关系素来匪浅,山东愿为河南赈灾出一份力。
可这封信寄出后,便如石沉大海,那位巡抚连个屁都没放。
李诫苦笑着对赵瑀说,“准是怕我抢功!我说这些人脑子也糊涂,境内水患如此严重,不想着怎么解决,不想着如何补救,倒在赈灾上斤斤计较……去年曹州决堤,我恨不得所有人都过来帮忙呢!”
赵瑀劝解说:“人家也是封疆大吏,也许早有应对之法了,你贸然开口相助,倒显得人家能力不足似的。况且赈灾一事要听从朝廷的调度,你还是等上面的消息吧。”
话虽如此,但李诫心里总觉得不安,就给皇上写封密折,详细说了自己的担忧。
皇上也很快批复,令他加强戒备,内紧外松。
主子心里有数就好!李诫吁了口气,略略放下心,随后将治河防汛有功之人整理成册,奏报朝廷,想着给手下的人多争取点功劳。
九月下旬,封赏的旨意下来了,曹无离的大名赫然列于首位。
直接从地方官调任京官,正六品工部主事,掌管河道、水利、江防等修筑,并稽核相关费用。
官不大,权力不小,把曹无离乐得一天到晚傻乐不止。
赵玫得知,撇嘴说道:“还不是沾了姐夫的光,哼,姐夫倒是风光霁月,推了他上去,自己反倒一点儿好处没落到。”
请功折子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封赏,唯有李诫,寸功无有。
赵瑀也替相公惋惜,却明白其中缘由,“他之前放出话,可用防洪之功抵贪墨之罪,皇上没怪他自作主张,我就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哪儿还敢争什么功劳!玫儿,你也记住,千万不可在人前露出半点怨艾,否则你姐夫又有麻烦。”
赵玫绞着帕子,不耐烦地说:“哎呀我知道!我不是小孩子了,你和母亲总是这样,天天不许我这个,不能我那个,什么都要你们管!”
王氏在旁轻喝,“好好说话,你且细想,我们何尝害过你?”
赵玫嘟着嘴,一甩帕子起身就走。
王氏急忙喊她回来。
赵瑀哭笑不得,“小孩子脾气,闹一闹就过去了,反正在自家院子里,也不怕她惹事。”
王氏往外看了一眼... -->>
110
何妈妈话音甫落,李诫的脊背就微微绷紧了一下。
尽管他很快恢复正常,但赵瑀还是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紧张。
她忍不住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对?”
“没事,”李诫安抚她似地笑了笑,扭头问何妈妈,“若你男人还有精神头,我就让人问问他事由经过。”
何妈妈恨土匪恨得牙痒痒,自是忙不迭应下。
赵瑀赏了她十两银子,吩咐道:“先回去照顾家里人,不必急着进来伺候。”
何妈妈千恩万谢,抹着眼泪退下去了。
待屋里没人,李诫才和赵瑀解释自己的担忧。
之前招远金矿案发后,他下大力气在山东境内清缴山匪响马,经过小半年的整治,就各级州县反馈的消息而言,别说官道,就是乡野小路,寻常也难见几个劫道的。
现今官道上竟冒出土匪?还是外地口音?
如果是当地人作恶,倒还好说。
他怕的是外省流民作案。
河南连着两场大水患,灾民无数。李诫或多或少也听到点风声,那边已是怨声载道,灾民们压抑的情绪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若一个赈灾不力……
他根本不敢往下想!
赵瑀不大理解,迟疑道:“你想多了吧……不过一桩小劫案,竟能联想到民乱上去,而且山东也没多少流民进来……”
李诫歪着头琢磨一会儿,自嘲一笑:“也许吧,朝廷前后拨了三批赈灾粮款,怎么着也能安抚灾民一阵子。只要过了冬,来年开春隐患自能消除。”
何妈妈的男人很快有了回话,但他受了惊吓,脑子发懵,一会儿说不是本地口音,一会儿又说听着像兖州人说话,翻来覆去的改了几次口,到最后越发不清楚。
不过他说土匪就七八个,用的都是棍棒,穿的破破烂烂的,却非常凶狠。用他的话说,那眼神活像一头头恶狼,让人发毛。
李诫并未因土匪人数少,就不当回事,他严令潘知府,七天内必须破案。除此案外,还要求查兖州是否还有类似的劫案。
兖州与河南交界,且口音相近,他不得不往流民上头想。
不过三日,潘知府就查清楚了。
那几个劫道的不是土匪,就是从河南来的流民,因饿极了才抢了何家人。
府兵摸到他们歇脚的地方,那里足有几十口人,老的老,小的小,看样子是一个村儿的,个个破衣烂衫蓬头垢面。一听说官兵是来拿人,全都跪地上求情,并说抢来的东西都换了粮食,他们分着吃了,如果有罪,统统有罪。
法不责众,看着一群饥民,潘知府也没了法子,只能训诫几句,将为首的几人打顿鞭子了事。
好在兖州境内只发生这一起案子,没有引发任何乱子。
从潘知府呈文上来看,他并没太重视这件案子,然李诫脑中已是警铃大作!
那些灾民饿极了才做劫匪,也就是说,河南的赈灾有大问题——赈灾不会让灾民们吃饱,但绝对不让他们挨饿。
饿极了的人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种担忧李诫不敢明着上奏朝廷——在有心人看来,你李诫竟敢说会爆发民乱?这分明就是危言耸听,扰乱民心,乃是居心叵测之举!
左右思量之后,他给隔壁的河南巡抚去了封信,阴晦提到,两省关系素来匪浅,山东愿为河南赈灾出一份力。
可这封信寄出后,便如石沉大海,那位巡抚连个屁都没放。
李诫苦笑着对赵瑀说,“准是怕我抢功!我说这些人脑子也糊涂,境内水患如此严重,不想着怎么解决,不想着如何补救,倒在赈灾上斤斤计较……去年曹州决堤,我恨不得所有人都过来帮忙呢!”
赵瑀劝解说:“人家也是封疆大吏,也许早有应对之法了,你贸然开口相助,倒显得人家能力不足似的。况且赈灾一事要听从朝廷的调度,你还是等上面的消息吧。”
话虽如此,但李诫心里总觉得不安,就给皇上写封密折,详细说了自己的担忧。
皇上也很快批复,令他加强戒备,内紧外松。
主子心里有数就好!李诫吁了口气,略略放下心,随后将治河防汛有功之人整理成册,奏报朝廷,想着给手下的人多争取点功劳。
九月下旬,封赏的旨意下来了,曹无离的大名赫然列于首位。
直接从地方官调任京官,正六品工部主事,掌管河道、水利、江防等修筑,并稽核相关费用。
官不大,权力不小,把曹无离乐得一天到晚傻乐不止。
赵玫得知,撇嘴说道:“还不是沾了姐夫的光,哼,姐夫倒是风光霁月,推了他上去,自己反倒一点儿好处没落到。”
请功折子上的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封赏,唯有李诫,寸功无有。
赵瑀也替相公惋惜,却明白其中缘由,“他之前放出话,可用防洪之功抵贪墨之罪,皇上没怪他自作主张,我就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哪儿还敢争什么功劳!玫儿,你也记住,千万不可在人前露出半点怨艾,否则你姐夫又有麻烦。”
赵玫绞着帕子,不耐烦地说:“哎呀我知道!我不是小孩子了,你和母亲总是这样,天天不许我这个,不能我那个,什么都要你们管!”
王氏在旁轻喝,“好好说话,你且细想,我们何尝害过你?”
赵玫嘟着嘴,一甩帕子起身就走。
王氏急忙喊她回来。
赵瑀哭笑不得,“小孩子脾气,闹一闹就过去了,反正在自家院子里,也不怕她惹事。”
王氏往外看了一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