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奸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安侯胡同徐府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之际,小时雍坊李阁老胡同的李府,这一日晚上却是有些冷清。尽管李东阳是内阁首辅,但由于如今大多数时间他都耗费在宫中内阁,再加上门生故旧多有以为其恋栈权位不去,因而疏远了这位恩师或朋友,于是往日曾经盛行一时的文会诗社,眼下也越来越少,登门的往往就是几个私交好些的同僚友人。
此时留饭李家的便是詹事府少詹事兼左春坊大学士杨廷和。用过晚饭后,他和李东阳一块到书房中坐下之后,杨廷和便直言不讳地开口说道:“如今徐勋破虏平叛,一举封侯,在朝中文武之间声名更盛从前,以刘瑾的个性,必然是沉不住气的。到这种时候,两人断然不可能恢复从前的貌合神离,极有可能会立时三刻地冲突起来。”
“石斋所言,也是我想说的。”李东阳微微颔首道,“刘瑾已经不满独霸司礼监,甚至连丘聚都是稍有不和立时斥退去了南京,足可见他的野心。今日皇上之所以会让内阁即刻拟旨,听说也是因为今日中午,刘瑾在福庆楼上不知怎的和给张永苗逵接风的徐勋他们起了冲突,这才突然有了这样的旨意。若真的是如此,恐怕要说圣眷,徐勋还在刘瑾之上。”
“那是自然,一个贪得无厌急功近利,一个却稳扎稳打步步紧逼。”杨廷和微微点了点头,旋即便正色说道,“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要论危险,徐勋则远过于刘瑾!”
李东阳眼神闪烁地挑了挑眉:“哦,石斋此言从何说起?”
“刘瑾起自于内官,声势虽大,但借的是皇上的权威,但使皇上厌弃了他。那么要除他易如反掌!可徐勋不同。就算他身世存疑,可从练兵府军前卫起家,交好诸勋贵,随后又在宣府兵于虞台岭一败后一举奇袭挽回颓势。此次又有破虏和平叛之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更不消说去年刘老谢老和元辅一块谋划的那一场大事,他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元辅应该猜得出来,便是他突然回到京城,硬生生扭转了大势。须知他如今尚不足弱冠,可却已经羽翼丰满。日后网罗更多人则如何?到了那时候,必然无人可制!”
李东阳见杨廷和的脸上露出了异常凝重的表情,他便突然笑道:“石斋是不是太过草木皆兵了?倘若徐勋真有异心,如张公实林亨大谢方山这些素来清正的,又怎么会与之为伍?今夜你我虽在此,但徐家却是高朋满座,其中不乏志存高远的清流。”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刘瑾那样急不可耐的奸阉。而是大奸似忠大诚实伪之辈,我虽然不像元辅那样阅尽世事人事,但自信还有那么一点看人的眼光。”杨廷和叹了一口气。随即便苦笑道,“当然,我也不是说林大人他们那些赫赫有名的直臣就没有看人的眼光,也是徐勋掩藏的功底实在是太好。不说别的,他能够只言片语便将皇上哄得团团转,这便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今他不进谗言,反而对刘瑾多有遏制,建言用的也多半是清流名臣,但是,倘若他用这优势进谗言。滥用私人则如何?重要的不是他眼下如何,而是今后会如何想如何!”
尽管杨廷和在世人面前展露的是沉稳干练,并不多言是非的角色,但此时此刻却显出了锋芒毕露的一面。他和李东阳从前私交寻常,也就是刘健谢迁去职之后,李东阳常常邀他会文谈天。这才渐渐走得近了。眼下他当着李东阳的面,把最要紧的那一条揭开之后,心底反而为之一松,竟是就这么站起身来。…。
“元辅应该不想在这朝堂上呈现出政令不是出自内阁,而是出自于一个武人之口的情形?从前孝庙虽鲜少召见阁臣,但诸如刘大夏这样深受信赖的,却常常得以出入内宫。即便他因此深受人忌,可终究是圣人门生,我辈中人,可如今让一个武人可出言影响大政,麾下更网罗众多英杰,长此以往,安知是否会频繁以开边拓土建功立业为诱饵,使皇上频频动兵,因而虚耗民力?论打仗,当年王越比他更会打仗,而且出身进士,可为什么上上下下众口一词压着他?军功邀宠多奸佞,杨邃庵实在是糊涂了!”
李东阳面色一连数变,到最后终于轻轻吁了一口气。他稍稍眨了眨眼睛,随即便温和地问道:“那石斋你觉得,如何才是正理。”
“圣明天子,垂衣裳而治天下。”杨廷和几乎想都没想就迸出了这么一句话,随即虚拱了拱手道,“皇上安居九宸,内阁汇天下所奏之事,小则内决,大则廷议,天子阅而可之,则天下大治。”
话里话外那种**裸的含义让李东阳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然而,他更赞赏的是杨廷和说出了自己一直藏在心里的话。整个弘治年间,除却少有的数次接见阁臣之外,弘治皇帝也就是日日早朝,其他的时候都是放手给内阁去处置朝廷大事。所以方才有那将近二十年间的政通人和,尽管朝中上下默契地不提,但谁不说这是弘治中兴?
两人对视良久,最终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这难言的沉寂持续了不知多少时间,方才被外头一阵轻轻的叩门声打断了,却是一个书童在那轻声说道:“元辅,杨大人,翰林院赵相公来了,说是他才刚从武安侯胡同徐家回来,徐家的酒宴已经散场了,席上出了一件大事。”
李东阳闻言一愣。赵永乃是弘治十五年的进士,常常来往于他门下的门生,如今已经进了翰林院修撰,他着实没想到这位素来耿介的竟然也会到徐府去凑热闹。沉吟片刻,他便点头说道:“请他进来。”
须臾,一个年方三十七八的中年人便快步进了屋子,正要行礼之际却瞥见了一旁的杨廷和,这下子顿时愣住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见礼之后忍不住又扫了杨廷和一眼,竟是欲言又止。李东阳见其如此光景,便含笑说道:“尔锡坐。若有话但说无妨,石斋不是外人。”
“是。”
赵永这才定了定神,却仍是斟酌了一下语... -->>
武安侯胡同徐府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之际,小时雍坊李阁老胡同的李府,这一日晚上却是有些冷清。尽管李东阳是内阁首辅,但由于如今大多数时间他都耗费在宫中内阁,再加上门生故旧多有以为其恋栈权位不去,因而疏远了这位恩师或朋友,于是往日曾经盛行一时的文会诗社,眼下也越来越少,登门的往往就是几个私交好些的同僚友人。
此时留饭李家的便是詹事府少詹事兼左春坊大学士杨廷和。用过晚饭后,他和李东阳一块到书房中坐下之后,杨廷和便直言不讳地开口说道:“如今徐勋破虏平叛,一举封侯,在朝中文武之间声名更盛从前,以刘瑾的个性,必然是沉不住气的。到这种时候,两人断然不可能恢复从前的貌合神离,极有可能会立时三刻地冲突起来。”
“石斋所言,也是我想说的。”李东阳微微颔首道,“刘瑾已经不满独霸司礼监,甚至连丘聚都是稍有不和立时斥退去了南京,足可见他的野心。今日皇上之所以会让内阁即刻拟旨,听说也是因为今日中午,刘瑾在福庆楼上不知怎的和给张永苗逵接风的徐勋他们起了冲突,这才突然有了这样的旨意。若真的是如此,恐怕要说圣眷,徐勋还在刘瑾之上。”
“那是自然,一个贪得无厌急功近利,一个却稳扎稳打步步紧逼。”杨廷和微微点了点头,旋即便正色说道,“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要论危险,徐勋则远过于刘瑾!”
李东阳眼神闪烁地挑了挑眉:“哦,石斋此言从何说起?”
“刘瑾起自于内官,声势虽大,但借的是皇上的权威,但使皇上厌弃了他。那么要除他易如反掌!可徐勋不同。就算他身世存疑,可从练兵府军前卫起家,交好诸勋贵,随后又在宣府兵于虞台岭一败后一举奇袭挽回颓势。此次又有破虏和平叛之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更不消说去年刘老谢老和元辅一块谋划的那一场大事,他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元辅应该猜得出来,便是他突然回到京城,硬生生扭转了大势。须知他如今尚不足弱冠,可却已经羽翼丰满。日后网罗更多人则如何?到了那时候,必然无人可制!”
李东阳见杨廷和的脸上露出了异常凝重的表情,他便突然笑道:“石斋是不是太过草木皆兵了?倘若徐勋真有异心,如张公实林亨大谢方山这些素来清正的,又怎么会与之为伍?今夜你我虽在此,但徐家却是高朋满座,其中不乏志存高远的清流。”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刘瑾那样急不可耐的奸阉。而是大奸似忠大诚实伪之辈,我虽然不像元辅那样阅尽世事人事,但自信还有那么一点看人的眼光。”杨廷和叹了一口气。随即便苦笑道,“当然,我也不是说林大人他们那些赫赫有名的直臣就没有看人的眼光,也是徐勋掩藏的功底实在是太好。不说别的,他能够只言片语便将皇上哄得团团转,这便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今他不进谗言,反而对刘瑾多有遏制,建言用的也多半是清流名臣,但是,倘若他用这优势进谗言。滥用私人则如何?重要的不是他眼下如何,而是今后会如何想如何!”
尽管杨廷和在世人面前展露的是沉稳干练,并不多言是非的角色,但此时此刻却显出了锋芒毕露的一面。他和李东阳从前私交寻常,也就是刘健谢迁去职之后,李东阳常常邀他会文谈天。这才渐渐走得近了。眼下他当着李东阳的面,把最要紧的那一条揭开之后,心底反而为之一松,竟是就这么站起身来。…。
“元辅应该不想在这朝堂上呈现出政令不是出自内阁,而是出自于一个武人之口的情形?从前孝庙虽鲜少召见阁臣,但诸如刘大夏这样深受信赖的,却常常得以出入内宫。即便他因此深受人忌,可终究是圣人门生,我辈中人,可如今让一个武人可出言影响大政,麾下更网罗众多英杰,长此以往,安知是否会频繁以开边拓土建功立业为诱饵,使皇上频频动兵,因而虚耗民力?论打仗,当年王越比他更会打仗,而且出身进士,可为什么上上下下众口一词压着他?军功邀宠多奸佞,杨邃庵实在是糊涂了!”
李东阳面色一连数变,到最后终于轻轻吁了一口气。他稍稍眨了眨眼睛,随即便温和地问道:“那石斋你觉得,如何才是正理。”
“圣明天子,垂衣裳而治天下。”杨廷和几乎想都没想就迸出了这么一句话,随即虚拱了拱手道,“皇上安居九宸,内阁汇天下所奏之事,小则内决,大则廷议,天子阅而可之,则天下大治。”
话里话外那种**裸的含义让李东阳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然而,他更赞赏的是杨廷和说出了自己一直藏在心里的话。整个弘治年间,除却少有的数次接见阁臣之外,弘治皇帝也就是日日早朝,其他的时候都是放手给内阁去处置朝廷大事。所以方才有那将近二十年间的政通人和,尽管朝中上下默契地不提,但谁不说这是弘治中兴?
两人对视良久,最终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这难言的沉寂持续了不知多少时间,方才被外头一阵轻轻的叩门声打断了,却是一个书童在那轻声说道:“元辅,杨大人,翰林院赵相公来了,说是他才刚从武安侯胡同徐家回来,徐家的酒宴已经散场了,席上出了一件大事。”
李东阳闻言一愣。赵永乃是弘治十五年的进士,常常来往于他门下的门生,如今已经进了翰林院修撰,他着实没想到这位素来耿介的竟然也会到徐府去凑热闹。沉吟片刻,他便点头说道:“请他进来。”
须臾,一个年方三十七八的中年人便快步进了屋子,正要行礼之际却瞥见了一旁的杨廷和,这下子顿时愣住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见礼之后忍不住又扫了杨廷和一眼,竟是欲言又止。李东阳见其如此光景,便含笑说道:“尔锡坐。若有话但说无妨,石斋不是外人。”
“是。”
赵永这才定了定神,却仍是斟酌了一下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