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0小说网 wuduxsw.com,茶客林中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题叙

    蒲溪镇以塘桥为界,分塘南、塘北。北有北大街,南有南大街。二条大街虽只有二米来宽,却是蒲溪镇的繁华之地。一条横贯东西的蒲汇塘河,沿河两岸是东巷,西街,并有明确的南北之分。

    有千年历史的蒲溪镇,虽说离市区不远,但至今是城乡杂居。蒲溪大队的四个生产队,分居在沿河两岸的巷街上,平分着镇外围的四片农田。小镇上的居民大多在服务行业工作,而且都是本地人,几辈子的老住户。小镇上的农民也以本地人为多。唯有北西街,整整百来户人家,竟全部是苏北人。用小镇上本地人的口气说:“依拉是一条小船撑到蒲溪,沿河岸搭棚建屋的江北人。”

    北西街是蒲溪大队的第四生产队,由此在小镇上得到了一个雅号:江北四队。

    过去,江北四队以穷闻名乡里。人多地小,一个强劳力辛辛苦苦地干上一天,才挣四五毛钱。而且北西街的人家,家家户户都是一搭拉子。老的老,小的小,哪一家都有七八口子。干的人少,吃的人多。种田的人多,而农田又少。几乎家家户户每年都是透支。

    现在,大变样了。北西街占了一个天时地利,富起来了。四队的农田全都在公路两侧,交通方便。这是蒲溪大队其它三个队都不具备的。公社的社办工厂建在四队的土地上,这样,四队年年都能得到一大笔补贴。那些城里的工厂纷纷到乡下来建仓库,都看中了四队的地方。过去一亩农田一年最好的收入才千把元,现在六百多平方米的大仓库,一年租金三万多元。四队划出了十来亩的农田建仓库,一年净收入三四十万。再加上苏北人的勤俭肯干,副业收入,四队富得流油。到年底生产队分红,一个强劳力可以分到五六千,就连在菜田里拔草的老奶奶,都能分到三四千元。家里有三四个劳动力,就有一万多元。过去是人多穷,现在是人多富。而且富得叫人难以相信,家家万元户。由此,北西街在小镇上又得到了一个美名:富街。

    现在北西街还是清一色的苏北人。然而富起来了,反而富出了很多令人烦恼和哭笑不得的事。

    一

    阳春三月,太阳每天都是暖哄哄的。照着小镇,照着北西街。四队的人这一段时间也真够忙的,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虽说农田已不多,而且都已分给了各家各户,但是,谁都想在仅有的农田上有更大的收获。

    现在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快十二点了,北西街还不见几个人影。往日这时候,北西街够热闹的。大人、小孩捧着饭碗,沿街边一长溜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边吃边扯谈着农田的活计和小镇上每天的趣闻。而现在,农田离住家不远,却偏偏一家人轮换着吃饭。

    老姑奶奶邱三妹在街口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儿子阿根回来吃饭的身影。她有点焦急地问那些回来吃饭的人,但都回答说:阿根在地里忙着呢。老姑奶奶只好转身往家走,只有等阿根回来吃饭。因为这儿的人从来也没有把饭送到田头的习惯。

    整整一个上午,左眼皮老是跳,跳得老姑奶奶心神不宁。她到河边淘米洗菜,到灶上点火烧饭,心里总是默默念叨着,今天万事都要当心点。过去,有过这样的事,眼皮跳,心里就发怵,越是当心越是出差错。不是打破一只碗,就是摔坏一只杯子。看来,今天大概也会有点事,那么干脆什么也别做。老姑奶奶想:否则,真把什么搞坏了,懊悔也来不及。她没等儿子回来就先吃了午饭,然后拿着簸箕一个人坐在堂屋里,戴着老花眼镜,拣着黄豆种子。

    六十刚出头的邱三妹,在北西街是个老一辈的人。街上的人都叫她老姑奶奶。她是第一批随爹娘从苏北撑船到蒲溪的。刚到蒲溪镇的那阵才七、八岁,还是个不谙事的小孩。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看着蒲溪镇的一天天变化,看着北西街从窝棚到草房,从草房到瓦房,从瓦房到楼房。北西街的形成,百来户人家的人丁兴旺,一点一滴都在老姑奶奶的心里装着。人说创业难,要说从苏北到蒲溪镇的历史,也真够说上三天三夜的。

    可是,现在还有什么要说呢?过去那种揪心挂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楼房造好了,口袋里装的是数也难数的钱。好日子总算摊上了。舒心的日子,人也过得也心宽体胖。老姑奶奶发福了。想到这里她就要笑,有时候,要说不称心的事也有,老头子在六五年就过世了,如果能过上几天好日子,那该多好。看看眼前自家的大房大屋,看看儿子、女儿的楼房和孙子、外孙的天真活泼,那才真叫有福气。如果再把小儿子的婚事办好,最后的手脚也了了,无牵无挂。

    不过,叫老姑奶奶烦心的事不是没有,就拿眼下来说,老大和二个女儿都成家立业,各立门户,唯独小儿子,都快二十八岁了,连个对象也没有。听人说找上了,但儿子回来从不漏个风,每天出去干活,回来说不上三句话。做娘的问过儿子,但儿子总是显得不耐烦地说:“急啥,只要手里有钱,还怕找不到女人。”是啊,有些事也不便多问。儿子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会不着急吗?更何况儿子手里不捏着一张二万元的存折,只要一有对象,说结婚,不就结了吗。

    想到这里,老姑奶奶会心地笑了。如今的日子,还有什么值得烦心的呢?

    “三妹,饭吃了吧!你真巴结,也不歇个晌。”从喉结里发出的沙哑和颤抖的笑声,吓得老姑奶奶猛地抬起头来。原来是二队的陆安清,手里拎着一只装有半篮野荠菜的淘箩。人依在门框上,脸上堆着笑对老姑奶奶直点头。

    老姑奶奶怔了一怔,赶紧招呼着陆安清:“哟,我当是谁呢?吓了我一跳,进来坐一歇吧!”她放下手里的簸箕,站起身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看着瘦老头陆安清慢慢地走进堂屋。然后,又从条桌上拿了一只杯子,放了糖,冲了一杯甜茶给还站着的陆安清。

    “你坐吧。”老姑奶奶指了指椅子,把茶放在陆安清手里,说:“看你,都快清明了,还穿着老棉袄,戴着棉帽子,你不热吗?”

    “还好,还好。”陆安清边喝茶边朝椅子上坐,嘴里还喃喃地说:“谢谢,谢谢。”

    老姑奶奶站在堂屋中间,打量着陆安清的一身穿着和说活行动的寒酸相,心头涌起了一股说不出滋味的难受。这个老头子,都六十好几了,还是个光棍,这穷日子不知要过到哪一天才会了结。

    老姑奶奶对陆安清是了解的,在蒲溪大队他是穷得出名。过去,吃大锅饭,他还能混得下去。看看场,西瓜地里守夜,生产队杂七杂八的事他都还能做做。如今呢,家家户户承包,他陆安清已经上了年纪,还能干些什么呢?靠挖点野荠菜、捉青蛙、癞蛤蟆,弄点小鱼小虾,还不敢拿到集市上卖。否则,连交管理费都不够。就这样过日子,每天还要喝酒,抽烟。大队每月的二十元生活补助费,不够他吃半个月。前段时间,公社让他进养老院,没住上一个星期,他自己跑了出来,还是回到了他那间搭着别人山墙的半边茅屋。

    “三妹,这点荠菜。”陆安清从地上拎起淘箩,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买下吧,随便给几毛钱。”

    这野荠菜不满一斤,值几毛钱吗?集市上那些新鲜的荠菜才二毛多钱一斤。可是,做点好事,接济接济穷人,为儿孙们积积德,老姑奶奶经常这样想,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元钱。

    “老陆啊!你们队里就没有一点点活让你干干?你要去找大队干部,老是这样,能混得下去吗?”

    “是啊,是啊!”陆安清接过一块钱,也没听清老姑奶奶究竟说些什么,点着头,弯着腰,拎着淘箩问道:“给你倒在哪里?”

    “我去拿篮子。”老姑奶奶转身想去拿篮子,儿子阿根回来吃饭了。他跨进门槛,看见陆安清,额上的双眉就打起了结,两眼气势汹汹地看着陆安清,看着陆安清手里的一块钱和拎在手里的半篮野荠菜。

    “你又来骗钱了!”阿根一个大步走到陆安清面前,把陆安清吓得直往后退。“这点野荠菜有谁要,拿着给我滚出去!”

    “阿根,你不要这样,是我买下的。”老姑奶奶说。

    “是,是。是你娘买下的。”陆安清哆哆嗦嗦地说,随手把淘箩朝地下一放,又想把一块钱塞进口袋里。

    阿根伸手一抢,从陆安清手里抢过一块钱。紧接着又是一脚,把地上的淘箩踢出了门外,野荠菜撒了一地。老姑奶奶想阻止已来不及。陆安清吓得浑身发抖,竟一时说不出话来,猫着腰走出堂屋,去拿门外的淘箩。

    “赤佬,以后再来骗钱,把你打出去。”阿根指着陆安清的脊梁,气呼呼地说道。

    站在门外的陆安清,似乎壮起了一点胆子,声音很小,骂得干脆:“你个江北赤佬,小气鬼,以后死在铜钱眼里。”骂完就走。阿根想追出去,给老姑奶奶拦住了。

    “阿根,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他。”老姑奶奶生气地说。

    “姆妈,这种穷鬼,以后少跟他罗嗦。有钱没地方用,我帮你用。”阿根没好气地说。

    “你呀,小炮子的,你是人吗!”

    “好啦,好啦。不跟你说,我肚子饿死了,快弄饭吃。”

    “没得吃。有钱就看不起人家穷人,你还有良心啊!”

    “你还没完啊!烦死了。这个鬼老头子,下次再让我碰见他,看我不把他打出去。”阿根说完,蹭蹭地跑到自己房间里,换了一件衣服,饭也没吃,赌气地走出了家门。

    看着儿子蛮横无理的样子,老姑奶奶难受地流下了眼泪。其实,她对陆安清何止是同情,在她的心底,埋藏着一个秘密。多少年了,她没有对儿女们说过。她不想说,也不能说。过去的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忘不了。是啊,大概世界上有很多事,只有到死,才会彻底丢开。

    二

    这一阵子,地里的农活很忙。菜农们都知道,只要抓紧这段时间把地整好,把培育好的小苗种进地里,到了夏季,就可以换回很多钱。什么黄瓜、茄子、蕃茄,提前一天上市就是一天的差价。几天来为了和林娟的事,阿根的心情不太好,但地里的农活却不敢耽搁。每天,一大早起来,胡乱地扒上几口饭,就来干活,一直要干到日落西山。

    阿根干活的田块,在十字路口的蒲溪中学边上。这里有新建的蒲溪商场,有市区开往蒲溪的公交车终点站,所以,也是人来人往的热闹之地。

    阳春三月的太阳,再加上拼命的干活,阿根只穿一件衬衣,但还是觉得身上汗涔涔的。他看了看手表,放下锄头,走到一边的田埂上,想坐下来抽支烟歇一会儿。当他刚坐下点上烟,抬头看见车站前面为等车而聚集的一大群人,心里顿时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烦恼。大概是车晚点的缘故,车站前人越聚越多,喧闹声越来越响。阿根实在受不了,站起身又朝另一边田埂走去。

    阿根就这样抽着烟呆呆地坐在田埂上。此刻,脑子里却还是乱七八糟的。大概人在拼命干活的时候,可以暂时地忘掉一切。但一停下手来,大脑的思维活动又重新开始,并且从不规则的思维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想什么呢?当然又是林娟,和林娟的事确实让阿根感到头痛。

    一个镇上住着,过了塘桥,穿过南东巷转弯就是浴堂街。林娟的家就住在浴堂街,在蒲溪镇也是个小户人家。她的父亲是远郊一个四等小站的站长,一星期才回来休息一天。母亲在镇上的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林娟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二个哥哥都已参加了工作。初中毕业后,她没有考上高中,现在还是个待业青年。阿根比林娟大整整八岁,倒不是年龄相差有点大的缘故,而是因为林娟还是待业青年,所以,阿根也就暂时没有把已经找到对象的事告诉自己的老娘。

    和林娟的认识,还是几个月以前的事。蒲溪镇虽说离市区不远,但这里的文化设施还是相当落后。镇上唯一的一座电影院,每天晚上,不管放映什么影片,在电影院门口,总是聚集着镇上的很多年轻人,男男女女,东一群,西一堆,蛮热闹的。如果遇上放映新片,电影院门口的人会突然巨增。当然,阿根和林娟都属于经常跑电影院的人。一个是本来就闲着无事,一个是因为无聊或者有着什么动机的。

    阿根的确有动机。在城市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没有对象或者没有结婚,并不是一件会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在农村,二十七、八岁还没有对象,就是老大难了。

    其实,阿根长得并不难看。但经常在田里干活的人,难免显得又土又黑。而且服饰上又不讲究,更显得粗俗。在北西街找对象,现在已经很难,年轻姑娘有的是,但都嫁到了离市区更近的农村,因为离市区越近,被国家征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一个农村姑娘就会变成城市姑娘。况且,北西街嫁女,最高的已有一万元财物的嫁妆,不用说大彩电、电冰箱,就是压箱钱也有几千元的。这样一来,倒也确实难为了像阿根这样的青年人。

    老姑奶奶为儿子阿根的婚事烦心,阿根为自己的事同样焦急不安。他有的是精力、物力,但缺少的却是机缘。尽管阿根嘴上说:有钱还怕找不到女人,但心里却始终有点虚。有人帮阿根介绍过对象,离过婚的,或者死了男人的,都被阿根拒绝了。有时候阿根在胡思乱想中还真打算当一辈子光棍呢!然而机会却在他胡思乱想中来到了。

    有一天晚上,电影院放映少林寺,盛况空前。电影院门前的一条街上站满了人,有准备进场看电影的,有等人的。当然也有人想用手里的票子卖高价的,等退票的人也不少。阿根和林娟都是等退票的。在这以前,阿根和林娟面熟,但并不相识,因为等退票,他们相识

    了,而且很快地两人恋爱上了。

    有人手里拿着二张票,轻声地问哪一位要,要价三元一张。林娟听了吓得伸舌头,想看想要但口袋里只有一元钱,真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这六块钱二张票子,对阿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机会,阿根鼓起了勇气问林娟“我请客,你看吗?”

    林娟抬起头来,看了看阿根,有点羞怩地摇摇头。“不要紧的,我们认识,认识。”阿根对林娟说。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高价买了二张票,递给了林娟一张。

    生活对林娟这样的姑娘来说,还刚刚是个开始。从走出学校的大门,她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是莫名其妙的。说到前途,就能让她陷入苦恼之中,更谈不上什么理想之类的。如果能有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每个月像二个哥哥一样有固定的工资收入,那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待业三年了,吃、穿都不能随心所欲。口袋里的钱是父母、哥哥给的,一个月不满十元。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过时的旧衣服,连件像样的毛线衣都没有。她看到和她同龄的姑娘,考上高中的,在家里是重点保护对象,找到工作的,能穿上眼下女青年最时髦的衣服。林娟什么都想要,但什么也得不到。何况,整天在家中就像保姆一样,洗衣服、烧饭,家务事都得她干,她腻透了。刚刚起步的生活,给她带来的是苦恼。随着待业的时间加长,她的苦恼也就越深。

    林娟在苦恼中想了很多,也想到了谈恋爱,她想找一个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人。而她对幸福和快乐的最大认识,就是男方一定要有钱,否则怎么会有幸福和快乐呢!

    林娟知道阿根是江北四队的万元户,虽然长相一般,但万元户已经足够使林娟青睐的了,何况自己还没有工作,阿根是主动要和她好,再说自己终究会有工作的。反正以后也要谈朋友,现在就谈起来也没有关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林娟和阿根谈起了恋爱。

    别看平时阿根在花钱方面抠抠捏捏的,但在林娟身上,阿根舍得花钱。到市区看电影,吃饭店,有时候看戏晚了赶不上末班车,阿根就叫出租车。这一切对平时没有钱花的林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用林娟开口,阿根十元八元总是给林娟一些零用钱。阿根和林娟的

    事,在蒲溪镇是公开的秘密,没有多少时间,林娟的父母也都知道了女儿找了一个江北四队的农民万元户。

    钱对阿根来说,并不算什么。就拿眼下来说,一个人种二个人的地,一年下来几千元是稳当当的。家里的楼房造好了,手里有二万元的存款,现在劳动挣下的钱,就派一个用场:结婚,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烦恼的。就是林娟一直没有工作,阿根也有能力养活她。只要林娟嫁到北西街,随便在队里做点什么农活,一年也有个一、二千元,怕什么呢?能找到一个居民户的姑娘,在北西街不是乓乓响吗!

    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林娟的父母却偏偏反对林娟和阿根好。最近一段时间,就连林娟晚上出来都给阻止了。这件事,让阿根感到了头痛。他想来想去,想不出林娟的父母为什么要反对,是因为自己是个农民,或者是江北人?而林娟则是对他说:“我爸爸说在没有工作

    之前,不能谈朋友。”

    现在,让阿根去和林娟的父母亲说,阿根还没有这个勇气。但他想到了一点,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稳住林娟,千万不能让林娟动摇。至于林娟的父母亲,阿根很自信的认为,只要舍得花钱,他们就一定会同意。

    在这一点上,阿根又想错了。昨天上午,阿根在地里干活,林娟找来了。并给他带来了口信,说:“阿根,我爸爸约你今天晚上到我们家去一次,他想和你谈谈。”

    “你爸爸同意我们的事了。”

    “不知道。”

    “那叫我去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但爸爸说,一定让你去。”

    对这种邀请,阿根想不出到底应该去,还是不去。最后,阿根对林娟说:“让我想想,你吃了中午饭再来一次,我给你答复。”

    一直到吃完中午饭,阿根还没有想好究竟该去不该去。林娟来问他的时候,阿根像突然醒悟了,对林娟说:“好,我去。今天晚上我一定去。”说完之后,阿根就让林娟陪他一起到市区走一次,林娟问:“现在去干什么?”阿根说:“我要准备点送礼的东西。”林娟说:“万一我家里不要呢?”阿根摇摇头:“不会的,随便你父亲怎样,我第一次上门,总不能空着手。”但是,林娟不愿去,她要回家告诉父亲,说阿根答应来。阿根想了想,也就算了。自己立即回家换了衣服,乘车到市区置办礼物了。

    整整一个下午,跑了很多商店,买了很多高档的礼品,而且并不显眼。二盒盒装的人参,二条三五牌香烟,四盒上海人参蜂皇浆,全部东西放在拎包里正好。

    月挂树梢,小镇的晚上是静谧的。南北大街灰暗的路灯光,依稀洒落在小镇青石板路上。塘桥上昏黄的灯光和横沥河上船家的桅灯,点点闪闪,在微波的河面上,弯弯曲曲地晃动着。

    林娟在塘桥脚下等着阿根。当阿根一脚踏进林娟的家门,就被一种近乎严肃的气氛弄得很不自然。一间做客厅又做房间的屋子,大约有十八平方左右,只有一盏八瓦的小日光亮着,林娟的爸爸、妈妈、二个哥哥都在。谁也没有给他让座,倒是林娟指了指一把竹椅,让阿根坐下。阿根把手提包放在膝盖上,慢慢地拉开拉链,把礼物一件件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双手插在两腿之间,低着头,等着林娟的父亲发问。

    沉默。大家的脸上都没有表情。还是林娟的父亲先做出反映,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甩给了阿根。阿根拿起烟,突然懊悔今天自己为什么不去买一包好烟,因为他口袋里装的是一包难以出手给人抽的飞马烟。

    “你和林娟的事,我们家里是坚决反对的。”林娟的父亲说话很干脆“她年纪还轻,又没有工作,还没有到谈朋友的时候。”

    “没有工作,我可以养活她。”阿根抬起头,不经思索地从嘴里冒出了一句。

    “靠侬养活依,算啥意思。侬有钞票了不起。”林娟的母亲虎着脸气呼呼地说。

    “少讲二句。”林娟的父亲不让妻子说下去,又说道:“镇上就要开始招工考试了,林娟不会一直待业。如果进了单位,也不允许在学徒时间谈朋友,这一点你要为林娟想一想。”

    “等林娟进了单位,我会注意的。”阿根说

    “好了,好了。不要讲了,反正阿拉是不会同意侬搭林娟好的。”林娟的母亲说。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反对呢!算啥意思?”阿根把双手一摊说。

    “没有什么意思。林娟还是个小姑娘,你要为她前途着想。”林娟的父亲说。

    “我当然会为她着想,否则,我怎么会和她好呢!”阿根说。

    “亏侬讲得出,侬几岁,阿拉林娟几岁。镇上的人都在讲,阿拉是要面子的人家。”林娟的母亲说。

    听了这句话,阿根真想发火,但他克制了自己。他知道就这样谈下去,不会谈出个什么名堂。他们的反对,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则是反对而已。

    “好吧!说林娟小,也有二十岁了。让林娟自己决定吧!”阿根在最后甩出了自己的王牌。说完起身告辞要走。但林娟的母亲走上一步,拿起阿根的包,把桌子的礼物又全都塞在了包里。还嘲讽地说:“东西带回去,阿拉也买得起。”

    谈话就这样不愉快结束了。阿根对不收礼物并不勉强。走出林娟的家门看见林娟在门外轻声的哭泣。阿根拖着林娟走了几步,轻声地问林娟:“你看怎么办,这件事你自己一定要拿定主意。”

    “我跟你好下去,还要怎样。”林娟说。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了。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我有的是钱。”

    两人分手,林娟走进了自己的家门。阿根却没有走,因为从林娟的家传来了她父母亲严厉的斥骂声和林娟的呜呜哭声。

    烟抽了一支又接着一支,阿根坐在田埂上还在想着,他能够想像林娟在家中的处境。但马上和林娟结婚,又是不现实的事情。唯一的就是干脆把这件事告诉老娘,让林娟到我们家来,让小镇上的人都知道。假如实在不行,就生米做成熟饭,不同意也要他们同意。

    三

    太阳刚偏西,四队的人都已收工回家了,这种情况在北西街很少见。过去,那一天不是日落西山才收工,今天,谁家也没有在地里多待一分钟,明明可以再干一会儿的农活就可以做完了,但还是歇手不干了。回家抓紧做晚饭,今天晚上的电视是淮剧珍珠塔,都是名角

    扮演的,特别是淮剧小生韩小友扮的方卿,那唱、做、念功夫多好,能错过吗!

    只有老姑奶奶,整整一个下午,心口就像被谁踢过一脚,痛到现在,连晚饭也不想吃。大儿子阿强一收工就来叫她,晚上到他家看彩电。但被老姑奶奶拒绝了。这么好的戏都不想看,老姑奶奶心里烦着呢?

    中午,阿根一脚把陆安清的淘箩踢出去,又把陆安清赶出家门。这件事,让老姑奶奶难受了大半天。做人那能这样呢!是因为穷就看不起人家,还是困为富就应该这样趾高气昂。

    自从阿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后,开始三年,收入不高,他还不错,每年挣到的工分钱,一文不少地交给妈妈。后来,随着收入的年年提高,阿根开始变了。说要准备以后结婚,除了吃饭外,其余的钱都要自己存起来。这一点,老姑奶奶并不反对。后来盖楼房,老姑奶奶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而阿根却拿出来三分之一。为这事,兄弟之间红过脸。但阿根是小儿子,做哥哥的阿强最后也就迁就了。楼房造好了,阿根也变得越来越不像样,一个钱如同是命,就连平时的一日三餐都要吃老姑奶奶的。前几年,老姑奶奶身体也硬朗,一年到头,歇不了几天,到年底分个三、四千不成问题,吃就吃吧。但老姑奶奶给阿根吃白食,却还瞒着阿强和二个女儿,说阿根贴饭钱呢!到现在,阿根手里有二万多元,老姑奶奶只有三千多元。农田承包了,阿根种二个人的地。老姑奶奶帮忙搭个手,到年底一结帐,或多或少老姑奶

    奶都不要。队里的杂务活,一年还能干上点工分,到年底也分有个一、二千元的。够用了,还跟子女们伸什么手呢!

    但是,老姑奶奶看不惯的是阿根的小气。晚上回到家,睡觉之前,总是把存折一张张地拿出来,看了又看。把抽屉里的现钱拿出来,数了又数。侄子、侄女、外孙们来了,做叔叔、舅舅的,竟从不用一分钱。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例外。老姑奶奶提醒过阿根,但阿根却说:“小把戏,用什么钱。用惯了,长大了不得了。”其实,是他舍不得用钱。以后,老姑奶奶也就不说了。一娘养九子,九九不同样。偏偏这个小儿子,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这样小气。做娘的心里这样想,其实,阿根的小气在北西街也算出了名的。

    阿根中午饭也没吃,也不知死到哪里去了。老姑奶奶虽然自己不想吃晚饭,但晚饭还是做好了。看看时间已不早了,肚子也有点饿,就用开水泡了二把油散子,放了糖慢慢地吃完了。又到堂屋把门带上,想早点儿上楼睡觉。

    睡在床上,白天陆安清的那副模样就浮现在眼前。这个孤老头子,也太可怜了。都快清明了,还穿着棉袄裤,带着棉帽子,不热死人吗!怕是没有换的衣服。现在的天气,穿单衣不是时候,穿夹衣怕没有。唉,一日三餐都不周全,那还顾得穿什么呢?

    从想到陆安清的穿着,勾起了老姑奶奶对很久以前的往事回忆。

    瓢泼的大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有水就涝的苏北建湖,在三天的大雨中,变成了水汪汪的一片。黄泥坯搭成的茅屋,眼看着山墙倾斜,最后倒了下去。一家七、八口人在爹娘的安排下,上了小船,开始了逃难生活。

    那时的老姑奶奶才七、八岁,虽不懂事,但已经记事了。小船在水上漂了很多天,最后划进了河道。一路上停停靠靠,帮人家做些短工,一船人勉强糊口。最后,停在了蒲溪镇蒲汇塘河的北西岸。

    那时的蒲溪镇,只有几爿小店。店主是经营小店又兼雇工种田。要想在蒲溪镇租几亩地种种,那是办不到的。本来就已经人多地少。唯一的出路,就是摸鱼捉虾,做小生意。停下船,在岸边搭个窝棚,暂且寻下个安身之地。

    原来北西街的外围,是一大片荒滩。镇上的本地人很迷信,明明可以开垦的土地,却荒芜着。后来,划进蒲溪镇的小船越来越多。有些人弃船而带着一家老小到市区去混饭吃,留下的人百般无奈,便去垦荒。每年的收成都源源不断地送往那些工商地主的大宅大院。然

    而,却由此在北西街建立了一个苏北人的居住地。

    老姑奶奶认识陆安清的那年才十九岁。那一年,镇上有位工商地主家办喜事,人手不够,北西街去了几个人帮忙,其中就有老姑奶奶。而陆安清也正好是南东巷来帮忙的人。

    那时的陆安清,虽说是种田人家的孩子,到也长得干干净净,是个漂漂亮亮的小伙子,看上去就是个老实巴脚的种田人。听说他家有几亩地,日子也不怎么难过。老姑奶奶年轻的时候,也长得蛮好看的,手脚又勤快。就在帮忙的几天里,他们认识了。

    一个镇上住着,过了塘桥,就可以天天见面。然而,北西街穷,一日三餐,是菜皮熬成的一大锅粥,虽说能填饱肚子,但只要干一会儿活,就马上觉得肚子里又空空如已。何况,才十九岁的邱三妹,忙里忙外,心里常常是因为饿而一阵阵发慌。有一次饿昏了从塘桥上摔倒在塘桥脚下。从认识陆安清后,邱三妹就时常能在塘桥脚下得到陆安清塞给她的饭团和锅巴。如果遇上过年过节,陆安清还给三妹带一些糖果和糯米糕。虽然双方都没有挑明一个要娶,一个要嫁,但都有爱慕之情。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给邱三妹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但是,蒲溪镇太小了。邱三妹和陆安清的接触交往,很快地被双方父母知道了。于是,老姑奶奶的父亲用棍棒教训了这个不懂规矩的女儿。并且说:“不行。我们苏北人不能嫁给蛮子。”同样,陆安清的父亲用扁担打了儿子,罚儿子在地上跪了整整一夜,还说:“江北人的

    女人伲不要。”时隔半月,托人说媒,老姑奶奶就在北西街与他人成亲了。

    而陆安清在此后却大病一场,病愈后变得沉默寡言。身体也时好时坏。最后,竟未能取上老婆。直到如今还是孤身一人。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自从明媒正娶后,邱三妹不愿意再去想过去的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在她临出嫁的那天晚上,母亲就是这样传授给她的。

    从隔壁人家传来了韩小友在珍珠塔后见姑中笃悠悠的唱段,搅乱了老姑奶奶的思绪,而时时在她眼前浮现的,竟是四十多年前的陆安清。

    四

    老姑奶奶的家在北西街的当口,塘桥脚下,出门就是北大街。转弯几步路就是蒲溪镇的大饭店——天香楼。天香楼的营业时间是根据蒲溪镇固存的传统而定,从清晨四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因为附近的农民有吃早酒的习惯,所以天香楼早市的供应往往比中午更显得忙碌。

    今天一大早,老姑奶奶就到集市上去买鸡买鸭,在集市上转了一个大圈子,菜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口袋里的三十多元钱也花得所剩无几,在集市上老姑奶奶看见陆安清有一蟹箩的小鱼,用一块塑料布摊在地上,把鱼放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在卖,等到老姑奶奶买好菜,走到北西街,看见陆安清已经坐在天香楼里喝着酒。老姑奶奶心里琢磨着,大概陆安清的小鱼全部卖掉了,所以赶紧到天香楼喝早酒。其实,老姑奶奶看见也就看见了,等她走到家,已经把陆安清在喝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最近几天,老姑奶奶觉得脸上皮肤干巴巴的,胃口也不好,吃什么也不香。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得什么病,而是心情不好所致。前几天,她对儿子阿根简直不想搭理。要不是最近地里活忙,老姑奶奶连饭都不想烧。气恼的时候还真想到女儿家住几天。可是,转而一想,阿根

    每天早出晚归,侍弄着那几块农田,也真够累的。做娘的哪有不心疼儿子的,还真忍心让儿子回家摸冷锅灶。所以,尽管老姑奶奶对阿根心里有气,可是,一天三顿热汤热饭,还是为阿根准备下了。

    前天晚上,老姑奶奶的堂兄弟,蒲溪四队的生产队长邱龙根来串门,真巧,大儿子阿强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也真好来。大家坐在堂屋里东拉西扯地谈说着。说着说着,就谈起了阿根找对象结婚的事。

    “这个小炮子,也不晓得他急不急,都二十八岁的人了。”老姑奶奶有点生气地说。邱龙根接过阿强递过来的一支烟点上,听完老姑奶奶的话,笑了起来,说:“哼,大姐,你是在家里不晓得阿根的事,阿根有对象了。”

    “我也听说了。”阿强说:“大概是浴堂街林家的小闺娘。”

    “浴堂街林家的?”老姑奶奶不明白地问。

    “就是百货商场钱月妹的闺娘。”邱龙根说。

    “噢,想起来了。商场里那个最凶的女人。”老姑奶奶问道。

    “对,对,就是她。”阿强说。

    “钱月妹的小闺娘不是待业青年吗?!”老姑奶奶也知道林娟的待业。

    “你管她呢?反正阿根要她。你最好让他们去。”阿强劝说着母亲。

    老姑奶奶不说了。阿根能找到对象,对她来说,至少也是个安慰。她知道即使自己反对,其实也没有用。

    “我才不管他们,我又不跟他们过一辈子。”老姑奶奶说。

    “大姐这话说得有懂理。他们小青年的事最好不管,让他们去,好坏反正都是他们自己愿意的。你要去管,倒是找气受。”邱龙根接着老姑奶奶的话说。

    正说着,阿根回来了。进门后,阿根叫了声“舅舅”就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烟来给邱龙根递去。嘴里说:“正好,舅舅在,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有什么事就说。”邱龙根接过烟说。

    阿根拖了把椅子,坐在邱龙根身旁,说:“谈了个女朋友,想叫她上门,你们看。”

    “晓得,晓得。刚才还在说这件事,上门就上门吧!”邱龙根说。

    “姆妈,大哥你们看呢?”阿根转过身问道。

    “这是好事,说个日子,叫妈妈去买点菜,把风妹一家也叫来,大家热闹热闹。舅舅把舅妈也一起叫来。”阿强说。

    阿根从口袋里拿出五十元钱,递给老姑奶奶,说:“好,大后天就叫他们来。这钱姆妈拿去用。”

    老姑奶奶没有伸手去接钱,到是邱龙根说了一句:“钱你拿着,阿根既然拿出来就用吧!老姑奶奶接过钱,说:“大后天阿强你早点来,帮我烧烧弄弄。”阿强答应了一声,邱龙根也答应大后天一定来。

    所以,今天一大早老姑奶奶就上街去买菜。尽管老姑奶奶对阿根余气未消,但想到未来的媳妇今天上门,老姑奶奶身上的不舒服好像也一下子消失了。回到家,就赶紧叫阿根把鸡和鸭杀了,吃了一点泡饭,就在砧板上剁起碎肉,准备做些肉圆子。

    阿根把鸡和鸭杀好,上楼换了一件衣服饭也没吃,和老姑奶奶说了声:“我出去一趟,马上就回来。”就走了。

    没过一会儿,阿强一家子就来了。忙着洗鸡洗鸭,下锅烧。邱龙根和他的老婆拎着一盒蛋糕笑嘻嘻地也来了。喝茶、抽烟,说东道西闲聊着。

    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准备下的菜都烧好了。老姑奶奶看看时间,已经快中午了,怎么阿根还没有回来。此刻,老姑奶奶显得有点焦急不安。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做什么事总是冒冒失失的。阿根早上出门的时候,老姑奶奶心想他大概去接姑娘,怎么接到现在,还不见个人影呢?说好要来,肯定会来,老姑奶奶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北西街人家大概都知道了老姑奶奶今天是最小的媳妇上门,所以三三两两不断地有人来看望,虽说有人知道林娟是什么模样的,但好像只有今天看一看才够意思似的。当然,老姑奶奶不怠慢人家,来者都是客,递支烟,说上几句客套话,并脸上总是笑着说:“等过门那天

    请来喝喜酒。”

    但是,看着人家都已捧起饭碗在吃午饭了,老姑奶奶真有点急了。忙叫阿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