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闾山道士不一般 (1/2)
800小说网 wuduxsw.com,最后一个道士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召引”即“做圣召引”,又名“引魂”。这种东西在浙西北也有,是丧葬前举行的一项祭祀活动,旨在为不使亡故者的灵魂在外四处飘游,成为“游魂”。在很早的时候,家中一般都有牌匾,有一样家具叫做案头,放在堂屋靠墙最里边的位置,贴着墙壁放。早些时候多是八仙桌的造型,现在也慢慢简约成了柜子组合。
这东西是干嘛用的?其实是用来拜访灵位或者供奉墙壁上所挂的中堂神仙,有些地区逢年过节需要作响,一般这个案头上会有一个香炉,左边两边放着一些水果干果,讲究点得放六种不重样的。
后来,一个条件所约,新建的屋子多半都没有那样讲究的案头,第二个,风俗也被逐渐淡化,很少有人将先祖的牌位放在自家堂屋里了。这是因为堂屋的功能已经从过去的多重简化成了现在的客厅,所以这些年在浙西北看葬前引魂的仪式那是越来瓯越少了,像是查文斌这一辈几乎就没有了,再年纪大一点的会有些印象。
院子里的那三十六道竹门已经尽数被砍去,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竹子还立在那儿。孔家的大门现在是开着,屋子里没有灯,几盏红蜡烛在那摇曳,远远看着让人心里觉得就不舒服。这招引得讲究个灭灯,行事前也一再要求院子里的来宾尽量不出声,免得惊扰到先人的灵魂。
从那大门处到院子门这儿约莫二十米的路,一路上都撒着一层石灰,就跟铺红毯似得一溜长。院子门上还有一盏白灯笼,这就叫做鬼灯笼,是给外面的魂指路用的,门上贴着这家先祖的名讳、生辰,意思是告诉那些孤魂野鬼们,这地儿是有主的,别乱逛。
堂屋里放着一张四方桌,桌子上头有整只的半熟猪头,半熟的家鸭鱼肉,还有粽子米糕之类的,这些个东西就是贡品。那米糕特别大,多大呢,跟人脸似得,一个叠着一个堆得老高。粽子个头更是不小,绝对大号市场上没得见,一个粽子全家能吃两天。这些东西完事后是要拿出去散的,给谁呢?给来参加的宾客们,这叫回门礼,过去都说拿回家去给小孩吃,吃了消病免灾,也算是讨个吉利。
桌子前面是一盏油灯,它那油灯不是放在桌子下面的,而是用两个板凳叠在一块儿放上面,这点和查文斌用的截然不同。板凳两边还有蜡烛两枚,在前面就是个火盆了,盆自然是烧纸钱用的。
最里面的八仙桌上,贡品也是不少,以水果干果为主,有孔家二老的牌位在那放着,两边还各有一副挽联,那是村上的老教师亲自写的。
堂屋的两边坐着一排上了年纪的老头,都是村里找的熟面孔,手里拿着钵啊,锣啊,唢呐啊,随着那百千里嘴里跟唱歌一样的调调节奏不停的敲打着,别说,那唱得还不错,胖子跟这儿嗑瓜子都能打上节拍,时不时的晃头晃脑的跟着哼哼。
“查爷,这唱得什么调调?”
查文斌苦笑道:“我也听不懂,应该是闽南语吧。”
他没说错,这百千里唱得的确是闽南语,讲述的就是闾山九郎君的故事,内容大概就是九郎君请先祖们回来,这里有好吃好喝的,有一圈孝子贤孙给您摆阔场呢。那个百千里在里头更是又蹦又跳的,绕着那八仙桌左转右转,估计折腾了得有半个钟头,最后突然把手里一块破葫芦瓢往那火盆里一扔,然后一阵火灰腾空,他只是衣袖那么一甩,两盏蜡烛就此熄灭。
院子里那会儿的人多啊,一片黑暗之后,顿时就炸开了锅。这些个老爷们有一半是来看热闹的,才不管你规矩不规矩,那人袋里有的是火柴。说来也巧,这时候不偏不倚的还起了风,那家伙风还不小,火柴你擦了就灭,擦了就灭,如此几下折腾过来,胆子大得那也变的冷静了,胆子小的那就更别提了,那背上的汗毛一根根的往起竖啊。
整个现场顿时安静了,当然除了胖子这种没心没肺的,查文斌注意到门口那白灯笼也晃动了两下,灯笼里也是根蜡烛,跟着晃动那火苗却不小,反而是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晃着晃着,那火苗“噌噌”就往上拉啊,不到几下子的功夫那灯笼竟然被点燃了,在众人的一片惊呼中,顿时化作了一团火苗。
“轰”得一下子,那灯笼瞬间灰飞烟灭,那团火掉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也... -->>
“召引”即“做圣召引”,又名“引魂”。这种东西在浙西北也有,是丧葬前举行的一项祭祀活动,旨在为不使亡故者的灵魂在外四处飘游,成为“游魂”。在很早的时候,家中一般都有牌匾,有一样家具叫做案头,放在堂屋靠墙最里边的位置,贴着墙壁放。早些时候多是八仙桌的造型,现在也慢慢简约成了柜子组合。
这东西是干嘛用的?其实是用来拜访灵位或者供奉墙壁上所挂的中堂神仙,有些地区逢年过节需要作响,一般这个案头上会有一个香炉,左边两边放着一些水果干果,讲究点得放六种不重样的。
后来,一个条件所约,新建的屋子多半都没有那样讲究的案头,第二个,风俗也被逐渐淡化,很少有人将先祖的牌位放在自家堂屋里了。这是因为堂屋的功能已经从过去的多重简化成了现在的客厅,所以这些年在浙西北看葬前引魂的仪式那是越来瓯越少了,像是查文斌这一辈几乎就没有了,再年纪大一点的会有些印象。
院子里的那三十六道竹门已经尽数被砍去,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竹子还立在那儿。孔家的大门现在是开着,屋子里没有灯,几盏红蜡烛在那摇曳,远远看着让人心里觉得就不舒服。这招引得讲究个灭灯,行事前也一再要求院子里的来宾尽量不出声,免得惊扰到先人的灵魂。
从那大门处到院子门这儿约莫二十米的路,一路上都撒着一层石灰,就跟铺红毯似得一溜长。院子门上还有一盏白灯笼,这就叫做鬼灯笼,是给外面的魂指路用的,门上贴着这家先祖的名讳、生辰,意思是告诉那些孤魂野鬼们,这地儿是有主的,别乱逛。
堂屋里放着一张四方桌,桌子上头有整只的半熟猪头,半熟的家鸭鱼肉,还有粽子米糕之类的,这些个东西就是贡品。那米糕特别大,多大呢,跟人脸似得,一个叠着一个堆得老高。粽子个头更是不小,绝对大号市场上没得见,一个粽子全家能吃两天。这些东西完事后是要拿出去散的,给谁呢?给来参加的宾客们,这叫回门礼,过去都说拿回家去给小孩吃,吃了消病免灾,也算是讨个吉利。
桌子前面是一盏油灯,它那油灯不是放在桌子下面的,而是用两个板凳叠在一块儿放上面,这点和查文斌用的截然不同。板凳两边还有蜡烛两枚,在前面就是个火盆了,盆自然是烧纸钱用的。
最里面的八仙桌上,贡品也是不少,以水果干果为主,有孔家二老的牌位在那放着,两边还各有一副挽联,那是村上的老教师亲自写的。
堂屋的两边坐着一排上了年纪的老头,都是村里找的熟面孔,手里拿着钵啊,锣啊,唢呐啊,随着那百千里嘴里跟唱歌一样的调调节奏不停的敲打着,别说,那唱得还不错,胖子跟这儿嗑瓜子都能打上节拍,时不时的晃头晃脑的跟着哼哼。
“查爷,这唱得什么调调?”
查文斌苦笑道:“我也听不懂,应该是闽南语吧。”
他没说错,这百千里唱得的确是闽南语,讲述的就是闾山九郎君的故事,内容大概就是九郎君请先祖们回来,这里有好吃好喝的,有一圈孝子贤孙给您摆阔场呢。那个百千里在里头更是又蹦又跳的,绕着那八仙桌左转右转,估计折腾了得有半个钟头,最后突然把手里一块破葫芦瓢往那火盆里一扔,然后一阵火灰腾空,他只是衣袖那么一甩,两盏蜡烛就此熄灭。
院子里那会儿的人多啊,一片黑暗之后,顿时就炸开了锅。这些个老爷们有一半是来看热闹的,才不管你规矩不规矩,那人袋里有的是火柴。说来也巧,这时候不偏不倚的还起了风,那家伙风还不小,火柴你擦了就灭,擦了就灭,如此几下折腾过来,胆子大得那也变的冷静了,胆子小的那就更别提了,那背上的汗毛一根根的往起竖啊。
整个现场顿时安静了,当然除了胖子这种没心没肺的,查文斌注意到门口那白灯笼也晃动了两下,灯笼里也是根蜡烛,跟着晃动那火苗却不小,反而是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晃着晃着,那火苗“噌噌”就往上拉啊,不到几下子的功夫那灯笼竟然被点燃了,在众人的一片惊呼中,顿时化作了一团火苗。
“轰”得一下子,那灯笼瞬间灰飞烟灭,那团火掉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