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农家成果 (1/2)
800小说网 wuduxsw.com,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王不敢觉得。”
赵括心中一阵腹诽,没好气的瞪了蔺相如一眼,这不是将自己放在火架上烤吗?
不管站在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不高兴。
“荀子说的有道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过去的不一定适合现在,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循规蹈矩。”赵括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孔穿脸色顿时一暗,他在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难道孔孟之道真的不适合这个时代吗?
“不过我听襄子说,分食可以更加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因此分食还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合食也有合食的好处,能够促进大家交流,减少食物的浪费。”
“本王觉得,有钱就讲究点,没钱就将就点,没必要一定说要怎样,或许有一天即便是连普通平民也能吃上肉呢?我们总不能抱着礼法不让人家吃吧。”
说完,赵括夹了一块肉放入嘴中。
这种事在他一个后世人看来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只要不影响别人,有本事上天吃都没人管你。
但是在这个年代却引起一场荀孔之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春秋战国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不断碰撞交织,谁也说服不了谁。
也正是因为如此灿烂的文化碰撞,才奠定了之后华夏领先世界近两千年。
“在下觉得孔穿先生如果想要继续辩论,不如等到学院开放之后,到时候学院定然会为两位布置好地方。”蔺相如笑着说道。
他虽然不属于儒家,却也知道儒家内部之争极为激烈,等到学院开放,可就不是荀子和孔穿之争了,甚至儒家八派都会上阵。
到时候赵国便可以像齐国一样,收割各家思想和人才,巩固赵国。
“是臣鲁莽了,还望大王赎罪。”孔穿拱手道。
以往他从来不会在君主面前如此失礼,但是不知为何,每次见到荀子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赵括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荀子在意的却是赵括最后一句话,“普通平民也能吃上肉!”不过随后眸光一暗,摇了摇头。
当今天下,绝大多数的平民别说吃上肉了,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
也就是赵国一直坚持以工代赈,只要不是老弱病残都能参加,这才让大家中午吃上一顿饱饭,仅此而已。
至于其他国家,还不如赵国呢!
这个年代平民普遍寿命低,除了战争和疾病的原因之外,身体亏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天吃两顿饭,还吃不饱,长时间下来,身体营养不良,亏损严重,能长寿吗?
相对来说,贵族就好很多。
为了鼓励大家每天吃三顿饭,赵括将以工代赈免费提供的朝食改成了午饭,本来九、十点左右吃朝食,变成了中午十二点多吃午饭。
在赵括想来,大家早上饿的难受,必然会吃完早饭再来干活,同样,晚上回去也要吃饭。如此一来,一天吃三顿饭便会逐渐推广开来。
加上以工代赈中午一顿是管饱的,虽然只有咸菜和是当季最便宜的蔬菜,但是馒头和粟米是管够的。即便大家早上和晚上少吃一点,身体也不会继续亏损。
结果倒好,大家不仅没有像赵括想象的那样变成一天吃三顿饭,反而从每天朝食、飧食两顿,变成了早饭、中饭两顿。
这群人为了节省家里的粮食,早上在家里随便吃两口垫吧垫吧,中午到工地上吃得饱饱的,晚上回家之后不用干活就不吃了。
如此一来,便可以极大减轻家里的负担,节省粮食给老婆孩子,让她们能够多吃一点,少挨一些饿。
不能说这些人贪小便宜,只能说时代所迫,如果不是穷怕了,饿怕了,谁也不会这样。
除非能够让赵国所有百姓相信,就算一天吃三顿饭,粮食也够。
否则他们是不会改变的,也不敢改变。
在荀子看来,现在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让大部分人吃上肉,是完全不可能的,也不现实。
“莫非荀子不相信?”赵括看着荀子,笑着说道。
“臣确实不相信。”荀子点了点头,并没有因为赵括是君主而选择阿谀奉承。
“今年我赵国所有的耕地全部改用曲辕犁耕种,上党、邯郸、邺城三地水利设施全面建设完成,其他地区水利设施也在不断修建。
水车已经覆盖除了云中、雁门之外所有地区。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保守估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会达到惠文王时期的两倍半以上。”赵括大声说道。
“真的假的?”触龙激动地说道。
两倍半,怎么听着也不真实啊!
“当然是真的,这些可是我们一个县一个县统计出来。”魏齐不高兴地说道。
他和田单负责编户齐民,蔺相如和鲁仲连负责夏耕,四人联手,虽然户口还没有编完,但是土地已经全部统计完了。
之所以产量能够增加这么多,是因为赵国多了上党、邺郡、河间、济西、陶郡五个郡。
五个郡面积虽然不大,但除了上党大部分是山地,河间有部分盐碱地之外,其他全部都是耕地。
赵国的耕地面积相比之前整整增加了六成以上,而且赵国还多了二十万俘虏垦荒,再加上水利、曲辕犁等工具的作用,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今年之后,如果赵国再和秦国发生战争,绝对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被拖垮。
“农家和天仓氏兄弟也已经培育出来产量更高的粟和水稻,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亩产再提升两成左右。如果今年实验没有问题的话,明年便可以逐步推广。”赵括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农家和天仓氏这么给力,到赵国没多长时间就研究出了结果。
难道是封地的激励起到效果了?
“农家竟然真的培育出来高产粮食了!”这下,所有人坐不住了。
不要小瞧这两成,多这两成粮食赵国就可以多养活百万人。
“并且农家还在培育产量更高的粮食,农家已经在努力了,你们这些诸子百家呢?你们又有什么作为呢?
儒家、法家、墨家更是被世人并称为三大显学,难道就甘心落后于农家吗?”
赵括的声音如同针尖刺入众人的耳中,大家很想反驳,却又无力反驳,即便是他们平时再瞧不起农家,此时也只能憋在心里。
因为人家农家真的做到了!
... -->>
“大王不敢觉得。”
赵括心中一阵腹诽,没好气的瞪了蔺相如一眼,这不是将自己放在火架上烤吗?
不管站在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不高兴。
“荀子说的有道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过去的不一定适合现在,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循规蹈矩。”赵括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孔穿脸色顿时一暗,他在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难道孔孟之道真的不适合这个时代吗?
“不过我听襄子说,分食可以更加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因此分食还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合食也有合食的好处,能够促进大家交流,减少食物的浪费。”
“本王觉得,有钱就讲究点,没钱就将就点,没必要一定说要怎样,或许有一天即便是连普通平民也能吃上肉呢?我们总不能抱着礼法不让人家吃吧。”
说完,赵括夹了一块肉放入嘴中。
这种事在他一个后世人看来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只要不影响别人,有本事上天吃都没人管你。
但是在这个年代却引起一场荀孔之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春秋战国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不断碰撞交织,谁也说服不了谁。
也正是因为如此灿烂的文化碰撞,才奠定了之后华夏领先世界近两千年。
“在下觉得孔穿先生如果想要继续辩论,不如等到学院开放之后,到时候学院定然会为两位布置好地方。”蔺相如笑着说道。
他虽然不属于儒家,却也知道儒家内部之争极为激烈,等到学院开放,可就不是荀子和孔穿之争了,甚至儒家八派都会上阵。
到时候赵国便可以像齐国一样,收割各家思想和人才,巩固赵国。
“是臣鲁莽了,还望大王赎罪。”孔穿拱手道。
以往他从来不会在君主面前如此失礼,但是不知为何,每次见到荀子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赵括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荀子在意的却是赵括最后一句话,“普通平民也能吃上肉!”不过随后眸光一暗,摇了摇头。
当今天下,绝大多数的平民别说吃上肉了,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
也就是赵国一直坚持以工代赈,只要不是老弱病残都能参加,这才让大家中午吃上一顿饱饭,仅此而已。
至于其他国家,还不如赵国呢!
这个年代平民普遍寿命低,除了战争和疾病的原因之外,身体亏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天吃两顿饭,还吃不饱,长时间下来,身体营养不良,亏损严重,能长寿吗?
相对来说,贵族就好很多。
为了鼓励大家每天吃三顿饭,赵括将以工代赈免费提供的朝食改成了午饭,本来九、十点左右吃朝食,变成了中午十二点多吃午饭。
在赵括想来,大家早上饿的难受,必然会吃完早饭再来干活,同样,晚上回去也要吃饭。如此一来,一天吃三顿饭便会逐渐推广开来。
加上以工代赈中午一顿是管饱的,虽然只有咸菜和是当季最便宜的蔬菜,但是馒头和粟米是管够的。即便大家早上和晚上少吃一点,身体也不会继续亏损。
结果倒好,大家不仅没有像赵括想象的那样变成一天吃三顿饭,反而从每天朝食、飧食两顿,变成了早饭、中饭两顿。
这群人为了节省家里的粮食,早上在家里随便吃两口垫吧垫吧,中午到工地上吃得饱饱的,晚上回家之后不用干活就不吃了。
如此一来,便可以极大减轻家里的负担,节省粮食给老婆孩子,让她们能够多吃一点,少挨一些饿。
不能说这些人贪小便宜,只能说时代所迫,如果不是穷怕了,饿怕了,谁也不会这样。
除非能够让赵国所有百姓相信,就算一天吃三顿饭,粮食也够。
否则他们是不会改变的,也不敢改变。
在荀子看来,现在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让大部分人吃上肉,是完全不可能的,也不现实。
“莫非荀子不相信?”赵括看着荀子,笑着说道。
“臣确实不相信。”荀子点了点头,并没有因为赵括是君主而选择阿谀奉承。
“今年我赵国所有的耕地全部改用曲辕犁耕种,上党、邯郸、邺城三地水利设施全面建设完成,其他地区水利设施也在不断修建。
水车已经覆盖除了云中、雁门之外所有地区。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保守估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会达到惠文王时期的两倍半以上。”赵括大声说道。
“真的假的?”触龙激动地说道。
两倍半,怎么听着也不真实啊!
“当然是真的,这些可是我们一个县一个县统计出来。”魏齐不高兴地说道。
他和田单负责编户齐民,蔺相如和鲁仲连负责夏耕,四人联手,虽然户口还没有编完,但是土地已经全部统计完了。
之所以产量能够增加这么多,是因为赵国多了上党、邺郡、河间、济西、陶郡五个郡。
五个郡面积虽然不大,但除了上党大部分是山地,河间有部分盐碱地之外,其他全部都是耕地。
赵国的耕地面积相比之前整整增加了六成以上,而且赵国还多了二十万俘虏垦荒,再加上水利、曲辕犁等工具的作用,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今年之后,如果赵国再和秦国发生战争,绝对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被拖垮。
“农家和天仓氏兄弟也已经培育出来产量更高的粟和水稻,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亩产再提升两成左右。如果今年实验没有问题的话,明年便可以逐步推广。”赵括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农家和天仓氏这么给力,到赵国没多长时间就研究出了结果。
难道是封地的激励起到效果了?
“农家竟然真的培育出来高产粮食了!”这下,所有人坐不住了。
不要小瞧这两成,多这两成粮食赵国就可以多养活百万人。
“并且农家还在培育产量更高的粮食,农家已经在努力了,你们这些诸子百家呢?你们又有什么作为呢?
儒家、法家、墨家更是被世人并称为三大显学,难道就甘心落后于农家吗?”
赵括的声音如同针尖刺入众人的耳中,大家很想反驳,却又无力反驳,即便是他们平时再瞧不起农家,此时也只能憋在心里。
因为人家农家真的做到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