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骑兵集 训 (2/2)
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跟重骑兵一样,他们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弯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时还带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沙漠戈壁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那个时期的其他地方还未有所闻。
最为关键的,则是骑兵所用的马匹,也是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
他们所选用的马匹全部是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
正是因为这些先天的条件,才造就了那个时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
而在战斗开始方式上,蒙古铁骑也很有特点。
骑兵纵队通常摆开极宽的阵势高速向前冲去,各主要部队之间由传令兵传送信息。当发现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
这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送往总指挥部,然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迎战。如果敌人规模太大,无法马上把它吃掉,那么蒙军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还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时候,就将敌人分散击溃。
蒙古军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古军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于是,张彦经过一夜的思索,准备向蒙古铁骑学习,彻底的改变现有的作战方式。
不过,要想学习蒙古铁骑,就必须有很多很多的马匹,徐州并非盛产马匹的地方,要想彻底的运用骑兵,就必须采购很多很多的马匹。至少现阶段,他是无法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的。
所以,张彦只能依靠现有的骑兵,来组建一个缩小版的蒙古铁骑。
骑兵无疑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杀伤力的一种兵种,如果张彦真的能够运用得当,而且手下又有大批骑兵的话,或许真的能够像蒙古铁骑一样,征服四方。
第二天平明,只休息了两个时辰的张彦起了一个大早,直接召集了所有的骑兵,全部汇聚在校场。
昨日一战,张彦的骑兵队伍也有了一些损失,如今只剩下两千八百三十一骑,其余的则阵亡在了袁军伏击的地点,被烈火的面目全非。
张彦于是乎选取了两千五百名骑兵,将这两千五百名骑兵分成了五个纵队,每个纵队五百人,其中两个纵队保持不变,依旧是身穿重铠,马裹马铠,防御到牙齿的重骑兵。而另外三个纵队则只戴着头盔,全身上下只披着一件护住心胸的皮甲,全部轻装上阵,变成了轻骑兵。
而剩余的三百三十一名骑兵,依旧轻装上阵,做为游击和侦查部队,负责侦查和掩护。
接着,张彦开始对这些骑兵进行集训,让太史慈掌管轻骑兵,许褚掌管重骑兵,他又叫来了徐盛,让他掌管余下的三百三十一名骑兵,他则全权负责整个骑兵队伍,在校场开始操练。
太史慈、许褚、徐盛,以及所有的骑兵,对于张彦的这一布置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都还是听从了张彦的指挥。
经过两个时辰的集训,一行人从最初的不协调,逐渐形成了默契,基本上都能掌握住了要领。
到了午时,张彦让骑兵全部休息,而派出去打探袁军消息的斥候,也于此时回来。
斥候带回来了袁军的消息,袁军并未离去,而是远离朱虚城驻扎,但却一直按兵不动。
张彦再派出斥候,密切监视袁军的动向,而他则和众多骑兵用过午饭之后,便继续在校场上操练。
孔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见张彦在校场上训练骑兵,都跑去围观。
训练有素的骑兵,很快便掌握住了互相配合的要领,默契也越来越高,张彦见了以后,也颇感欣慰。
到了傍晚,张彦集训效果初成,便让骑兵好好休息,准备明日便带着骑兵前去袁军阵前小试牛刀,看看成果如何!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跟重骑兵一样,他们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弯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时还带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沙漠戈壁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那个时期的其他地方还未有所闻。
最为关键的,则是骑兵所用的马匹,也是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
他们所选用的马匹全部是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
正是因为这些先天的条件,才造就了那个时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
而在战斗开始方式上,蒙古铁骑也很有特点。
骑兵纵队通常摆开极宽的阵势高速向前冲去,各主要部队之间由传令兵传送信息。当发现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
这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送往总指挥部,然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迎战。如果敌人规模太大,无法马上把它吃掉,那么蒙军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还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时候,就将敌人分散击溃。
蒙古军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古军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于是,张彦经过一夜的思索,准备向蒙古铁骑学习,彻底的改变现有的作战方式。
不过,要想学习蒙古铁骑,就必须有很多很多的马匹,徐州并非盛产马匹的地方,要想彻底的运用骑兵,就必须采购很多很多的马匹。至少现阶段,他是无法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的。
所以,张彦只能依靠现有的骑兵,来组建一个缩小版的蒙古铁骑。
骑兵无疑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杀伤力的一种兵种,如果张彦真的能够运用得当,而且手下又有大批骑兵的话,或许真的能够像蒙古铁骑一样,征服四方。
第二天平明,只休息了两个时辰的张彦起了一个大早,直接召集了所有的骑兵,全部汇聚在校场。
昨日一战,张彦的骑兵队伍也有了一些损失,如今只剩下两千八百三十一骑,其余的则阵亡在了袁军伏击的地点,被烈火的面目全非。
张彦于是乎选取了两千五百名骑兵,将这两千五百名骑兵分成了五个纵队,每个纵队五百人,其中两个纵队保持不变,依旧是身穿重铠,马裹马铠,防御到牙齿的重骑兵。而另外三个纵队则只戴着头盔,全身上下只披着一件护住心胸的皮甲,全部轻装上阵,变成了轻骑兵。
而剩余的三百三十一名骑兵,依旧轻装上阵,做为游击和侦查部队,负责侦查和掩护。
接着,张彦开始对这些骑兵进行集训,让太史慈掌管轻骑兵,许褚掌管重骑兵,他又叫来了徐盛,让他掌管余下的三百三十一名骑兵,他则全权负责整个骑兵队伍,在校场开始操练。
太史慈、许褚、徐盛,以及所有的骑兵,对于张彦的这一布置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都还是听从了张彦的指挥。
经过两个时辰的集训,一行人从最初的不协调,逐渐形成了默契,基本上都能掌握住了要领。
到了午时,张彦让骑兵全部休息,而派出去打探袁军消息的斥候,也于此时回来。
斥候带回来了袁军的消息,袁军并未离去,而是远离朱虚城驻扎,但却一直按兵不动。
张彦再派出斥候,密切监视袁军的动向,而他则和众多骑兵用过午饭之后,便继续在校场上操练。
孔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见张彦在校场上训练骑兵,都跑去围观。
训练有素的骑兵,很快便掌握住了互相配合的要领,默契也越来越高,张彦见了以后,也颇感欣慰。
到了傍晚,张彦集训效果初成,便让骑兵好好休息,准备明日便带着骑兵前去袁军阵前小试牛刀,看看成果如何!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