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一个人的明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本中原诸军,左良玉独大,熊文灿不通军务,领军作战常常授权于左良玉,命其统帅诸军,因此左良玉可以说是半个总理了。而且左良玉善于抚军,既有权略又有将略,能保存全军于百万流寇之中然后常常打胜仗,又能为诸军争取利益于朝廷,诸军将领皆乐于为其效力。曾经左军与熊文灿中军发生冲突,双方各有死伤,左良玉亲自找熊文灿告状,说左军上下冲杀在第一线,而中军只在后方护卫,总理如果赏罚不公将会军心不稳。迫使熊文灿将其从广东带来的中军全部遣回,从此之后更加倚重左良玉。
其他中原各将,罗岱勇则勇矣将略不足,能为战将不能为统帅,更何况资历太浅,之前一直就在左良玉麾下任先锋副将。陈洪范太过老迈腐朽,事实上刘重元选定取代他的将领已经在路上。至于龙在田毕竟是土司将领,中原将领不可能服气,其他的刘国能等人出身流贼,至少短时间内镇不住场面。
因此,从一开始,刘重元就引入了尤世威、尤世禄兄弟来中原,以制衡左良玉,不让其一家独大。尤氏兄弟资历老有战功,无论从哪方面都能与左良玉相抗衡。
而且左良玉与尤世威还有一段渊源。崇祯三年,左良玉因为宁远兵变由辽军都司被贬为普通军校,在昌平巡抚候洵麾下做亲军,而当时的昌平总兵正是尤世威。候洵赏识左良玉多力骁勇能骑善射,准备提拔,正巧崇祯四年东虏兵围大凌河,朝廷令候洵组织援军,尤世威需要镇守昌平皇陵走不开,于是顺水推舟举荐了当时尚为小兵的左良玉破格担任副将统领三千部队救援大凌河城,从此左良玉才算是开启了统军生涯。因此,从这个角度,尤世威算得上是左良玉的大恩人,让别的将领来分左良玉的权,即使是祖大寿来,左良玉都会有意见,唯独尤世威,左良玉不能有任何意见。
这样一来,刘重元麾下,尤氏兄弟与左良玉双雄并立,其他龙在田、陈洪范、罗岱和刘国能各自独立领军,俱听令于刘重元,便于其指挥,再加上总理本身的人事权和粮饷权利,足以制衡各军。
接下来,按照刘重元的指示,各军将分拨来的投降流寇,全部打乱编制,按照州县籍贯在分别编组成营,让一个营内的士兵尽量来自同一个县,如果来自同一个县的人数不足,那就来自同一个州府。这样一来一营之内的将士俱为老乡,同气连枝,一个方便管理,另一个也更加团结,增强凝聚力。
这一措施,深得官兵们的欢迎,号令一下,纷纷结队成群的到各营寻找亲戚、同乡,一见面顿时抱在一起哇哇大哭,一叙数年别离之情。原本投降的流寇将领们普遍不愿意麾下部队被分拆,不愿意多年跟随自己作战的老卒七零八落,奈何官军大军环伺,刘重元屡屡大胜声望正高,军令一下,只要左良玉和尤氏兄弟没有异议,谁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这些个将领们还想设置绊子闹出事儿来,以阻止这条瓦解他们根基的军令,可是军令一下,军兵们欢呼雀跃之情,让所有的反对都烟消云散。
于是,四千多名延安籍的士兵,被分划成两营,名为延安左营和延安右营,分别以延安籍的署理参将李万庆和署理游击王国宁统领之,并分别归属尤世威和尤世禄。
一千多名清涧籍官兵,被统一到一个营,名为清涧营,由清涧籍的惠登相以署理参将统领,归属尤世威指挥。
两千多名米脂籍官兵,也被统一到一个营,名为米脂营,有米脂籍的署理游击贺一龙统领,归属尤世威指挥。
其他陕西的延川、安塞、吴起、宜川等县官兵,纷纷组织成营,分别列入尤氏兄弟麾下听令指挥。一时间,尤氏兄弟大军营地里,陕西话的鼓噪声吵吵嚷嚷,像是过年一样热闹,官兵们兴高采烈的进行整编移营,短短五天之内,尤氏兄弟麾下就基本成军,各有前后左右四营,由降将们指挥,其中军由最精锐的家丁营组成。
左良玉所部几乎没有大动,不过他作为总兵,麾下兵力居然达到两万四千人,仅从编制上也不好向朝廷交代,因此,刘重元与左良玉商量后,提升此次作战有功的卢光祖、金声桓、李国英三人位署理总兵,分别统领五千人马,仍在左良玉麾下归其指挥。
其他龙在田、罗岱也都被提升为署理总兵,各领其众。
至于数千壮勇,刘重元全部并入督标营,由自己亲自指挥。
刘重元督促各部进入战备状态,修理增补兵器,操练兵马准备作战,东虏已经突破长城燕山一线进入京畿,随时会接到朝廷的勤王诏令。众将领轰然应诺。
此番与东虏作战,不同于剿灭流寇,东虏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这尤氏兄弟、左良玉、罗岱等将领都曾经在辽东与东虏打过仗,是深有体会。刘重元提出明号令、重军纪、强侦查、练厚阵的训练... -->>
原本中原诸军,左良玉独大,熊文灿不通军务,领军作战常常授权于左良玉,命其统帅诸军,因此左良玉可以说是半个总理了。而且左良玉善于抚军,既有权略又有将略,能保存全军于百万流寇之中然后常常打胜仗,又能为诸军争取利益于朝廷,诸军将领皆乐于为其效力。曾经左军与熊文灿中军发生冲突,双方各有死伤,左良玉亲自找熊文灿告状,说左军上下冲杀在第一线,而中军只在后方护卫,总理如果赏罚不公将会军心不稳。迫使熊文灿将其从广东带来的中军全部遣回,从此之后更加倚重左良玉。
其他中原各将,罗岱勇则勇矣将略不足,能为战将不能为统帅,更何况资历太浅,之前一直就在左良玉麾下任先锋副将。陈洪范太过老迈腐朽,事实上刘重元选定取代他的将领已经在路上。至于龙在田毕竟是土司将领,中原将领不可能服气,其他的刘国能等人出身流贼,至少短时间内镇不住场面。
因此,从一开始,刘重元就引入了尤世威、尤世禄兄弟来中原,以制衡左良玉,不让其一家独大。尤氏兄弟资历老有战功,无论从哪方面都能与左良玉相抗衡。
而且左良玉与尤世威还有一段渊源。崇祯三年,左良玉因为宁远兵变由辽军都司被贬为普通军校,在昌平巡抚候洵麾下做亲军,而当时的昌平总兵正是尤世威。候洵赏识左良玉多力骁勇能骑善射,准备提拔,正巧崇祯四年东虏兵围大凌河,朝廷令候洵组织援军,尤世威需要镇守昌平皇陵走不开,于是顺水推舟举荐了当时尚为小兵的左良玉破格担任副将统领三千部队救援大凌河城,从此左良玉才算是开启了统军生涯。因此,从这个角度,尤世威算得上是左良玉的大恩人,让别的将领来分左良玉的权,即使是祖大寿来,左良玉都会有意见,唯独尤世威,左良玉不能有任何意见。
这样一来,刘重元麾下,尤氏兄弟与左良玉双雄并立,其他龙在田、陈洪范、罗岱和刘国能各自独立领军,俱听令于刘重元,便于其指挥,再加上总理本身的人事权和粮饷权利,足以制衡各军。
接下来,按照刘重元的指示,各军将分拨来的投降流寇,全部打乱编制,按照州县籍贯在分别编组成营,让一个营内的士兵尽量来自同一个县,如果来自同一个县的人数不足,那就来自同一个州府。这样一来一营之内的将士俱为老乡,同气连枝,一个方便管理,另一个也更加团结,增强凝聚力。
这一措施,深得官兵们的欢迎,号令一下,纷纷结队成群的到各营寻找亲戚、同乡,一见面顿时抱在一起哇哇大哭,一叙数年别离之情。原本投降的流寇将领们普遍不愿意麾下部队被分拆,不愿意多年跟随自己作战的老卒七零八落,奈何官军大军环伺,刘重元屡屡大胜声望正高,军令一下,只要左良玉和尤氏兄弟没有异议,谁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这些个将领们还想设置绊子闹出事儿来,以阻止这条瓦解他们根基的军令,可是军令一下,军兵们欢呼雀跃之情,让所有的反对都烟消云散。
于是,四千多名延安籍的士兵,被分划成两营,名为延安左营和延安右营,分别以延安籍的署理参将李万庆和署理游击王国宁统领之,并分别归属尤世威和尤世禄。
一千多名清涧籍官兵,被统一到一个营,名为清涧营,由清涧籍的惠登相以署理参将统领,归属尤世威指挥。
两千多名米脂籍官兵,也被统一到一个营,名为米脂营,有米脂籍的署理游击贺一龙统领,归属尤世威指挥。
其他陕西的延川、安塞、吴起、宜川等县官兵,纷纷组织成营,分别列入尤氏兄弟麾下听令指挥。一时间,尤氏兄弟大军营地里,陕西话的鼓噪声吵吵嚷嚷,像是过年一样热闹,官兵们兴高采烈的进行整编移营,短短五天之内,尤氏兄弟麾下就基本成军,各有前后左右四营,由降将们指挥,其中军由最精锐的家丁营组成。
左良玉所部几乎没有大动,不过他作为总兵,麾下兵力居然达到两万四千人,仅从编制上也不好向朝廷交代,因此,刘重元与左良玉商量后,提升此次作战有功的卢光祖、金声桓、李国英三人位署理总兵,分别统领五千人马,仍在左良玉麾下归其指挥。
其他龙在田、罗岱也都被提升为署理总兵,各领其众。
至于数千壮勇,刘重元全部并入督标营,由自己亲自指挥。
刘重元督促各部进入战备状态,修理增补兵器,操练兵马准备作战,东虏已经突破长城燕山一线进入京畿,随时会接到朝廷的勤王诏令。众将领轰然应诺。
此番与东虏作战,不同于剿灭流寇,东虏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这尤氏兄弟、左良玉、罗岱等将领都曾经在辽东与东虏打过仗,是深有体会。刘重元提出明号令、重军纪、强侦查、练厚阵的训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