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示众
800小说网 wuduxsw.com,爱伦坡的鹦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说屈原落魄,徘徊汨罗江畔,遇到渔夫,于是两个人展开了一番很动情的对话,讨论了安身立命与忠于信念的大道理,也就是为世人提供了两种选择。
当然,我始终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还是很赞同渔夫的那番“与世俯仰、随波逐流”的处事准则的,此种方式说得通俗一些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和稀泥”总之要左右逢源才是。
屈原老大哥的遭遇是很值得人们同情,并为之抹一把鼻涕之后再抹一把眼泪,但是,世人对他的同情恐怕仅止于臆想的范围之内——屈原的形象之动人处更体现在文学化的范畴中,若还原到现实中大概很不可爱。
下面我为了凑字数就把从百度上搜来的那段对话抄录在这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此段对话很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清高来,但是也难免可能出自后世文人之手,或者对屈原枯燥遭遇的一次文学化的修饰,结果情思深沉,令人观之而动容。
如果此段文字出于屈原之手,可以视为屈原高标于世的一个明证,也显示出真正的文士之挚诚与迂阔,如果此文出于后学之手,那也是为了树立一种榜样既供万人瞻仰又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提供一种切实的例证。
这些都是古人的手法,是以文立威,以才服众的高明处。而现在的同胞们似乎对此种方法不屑一顾,毕竟抒情方式太浪漫、太含蓄,太文学化了,我们不需要这样大费周章的折腾,我们只要放开喉咙破口大骂就可以了,骂是一种经济实惠见效奇快的投资,一骂而击起千堆浪,只要骂开了局面,接下来就是滚雪球,越滚越大了。
网络上常见的就是“党同伐异”的一片杀伐,这种战争在网络尚未普及时主要发生在报刊杂志上,再往后退一点儿就是大字报,一张大字报就是一纸判决书,定能置对手于死地,而令自己东方不败,高奏凯歌。如今网络普及,所有几乎能转化成文字与影音的东西全部涌到网络这块所谓自由的土地上,于是一时之间,老少贤愚,纷纷登台。 而我们所关注的大多不是发言者本人,我们更在乎发炎者提供的业已被感染的那部分。用反语来说一下就是“我们健康得几乎渴望疾病的到来”
人身攻击已经见多不怪,而利用被攻击以获得广泛关注这种方式也很平常,从而我们参与到看与被看的“行为艺术”中,于是我不得不感叹鲁迅先生的文字多么入木三分。我们的确是一群善于搅混水的看客,尽管我们都没有恶意,也许是出于无聊,也许是出于变态的发泄,总之,我们参与到了看与被看这场浩大的展览中,并在陶醉中顺便敲几下键盘,骂上几句,也算回应了原本就空虚的网络。
骂可以分为两种:
一、有理取闹的骂,此骂摆事实,讲道理,骂骂何妨?
二、无理取闹的骂,此骂纯粹搅混水,不论有理无理,总是以胡闹为第一要义。
而我们很不幸的发现,大部分的骂都是在捕风捉影中或者空虚无聊中乱骂一气,为的仅仅是败火——毕竟火气太大,不消散一下会憋闷坏的。
于是,我们的“示众”方式就很没有古人的风度了。
也许,21世纪根本就不需要古人的风度了,我们只需要一时痛快,因为我们活得太累,而骂人的确可以减压,可以让我们的新式社会更加和谐。
话说屈原落魄,徘徊汨罗江畔,遇到渔夫,于是两个人展开了一番很动情的对话,讨论了安身立命与忠于信念的大道理,也就是为世人提供了两种选择。
当然,我始终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还是很赞同渔夫的那番“与世俯仰、随波逐流”的处事准则的,此种方式说得通俗一些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和稀泥”总之要左右逢源才是。
屈原老大哥的遭遇是很值得人们同情,并为之抹一把鼻涕之后再抹一把眼泪,但是,世人对他的同情恐怕仅止于臆想的范围之内——屈原的形象之动人处更体现在文学化的范畴中,若还原到现实中大概很不可爱。
下面我为了凑字数就把从百度上搜来的那段对话抄录在这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此段对话很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清高来,但是也难免可能出自后世文人之手,或者对屈原枯燥遭遇的一次文学化的修饰,结果情思深沉,令人观之而动容。
如果此段文字出于屈原之手,可以视为屈原高标于世的一个明证,也显示出真正的文士之挚诚与迂阔,如果此文出于后学之手,那也是为了树立一种榜样既供万人瞻仰又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提供一种切实的例证。
这些都是古人的手法,是以文立威,以才服众的高明处。而现在的同胞们似乎对此种方法不屑一顾,毕竟抒情方式太浪漫、太含蓄,太文学化了,我们不需要这样大费周章的折腾,我们只要放开喉咙破口大骂就可以了,骂是一种经济实惠见效奇快的投资,一骂而击起千堆浪,只要骂开了局面,接下来就是滚雪球,越滚越大了。
网络上常见的就是“党同伐异”的一片杀伐,这种战争在网络尚未普及时主要发生在报刊杂志上,再往后退一点儿就是大字报,一张大字报就是一纸判决书,定能置对手于死地,而令自己东方不败,高奏凯歌。如今网络普及,所有几乎能转化成文字与影音的东西全部涌到网络这块所谓自由的土地上,于是一时之间,老少贤愚,纷纷登台。 而我们所关注的大多不是发言者本人,我们更在乎发炎者提供的业已被感染的那部分。用反语来说一下就是“我们健康得几乎渴望疾病的到来”
人身攻击已经见多不怪,而利用被攻击以获得广泛关注这种方式也很平常,从而我们参与到看与被看的“行为艺术”中,于是我不得不感叹鲁迅先生的文字多么入木三分。我们的确是一群善于搅混水的看客,尽管我们都没有恶意,也许是出于无聊,也许是出于变态的发泄,总之,我们参与到了看与被看这场浩大的展览中,并在陶醉中顺便敲几下键盘,骂上几句,也算回应了原本就空虚的网络。
骂可以分为两种:
一、有理取闹的骂,此骂摆事实,讲道理,骂骂何妨?
二、无理取闹的骂,此骂纯粹搅混水,不论有理无理,总是以胡闹为第一要义。
而我们很不幸的发现,大部分的骂都是在捕风捉影中或者空虚无聊中乱骂一气,为的仅仅是败火——毕竟火气太大,不消散一下会憋闷坏的。
于是,我们的“示众”方式就很没有古人的风度了。
也许,21世纪根本就不需要古人的风度了,我们只需要一时痛快,因为我们活得太累,而骂人的确可以减压,可以让我们的新式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