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脂剑奇僧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阴沉的天,苍白的雪。
北国之春被一种寒冷的气氛裹挟得喘不过气来。
一骑飞过,一大片积雪飞舞。
古老的雪路便由此而印上了一道深深的蹄痕。
快马如风,雪尘如梦,更何况马上之人青衿冷面。尽管他的眉毛已经被霜雪冻住,尽管他黑衣底下露出的那块本该如血鲜红的大氅内衬已因风尘劳顿而显出暗污,但是这依然掩饰不住他那落寞而嘲弄的神色中一股郁勃的生气——他的眸子是暗与烫的。这么向暮大雪的天气,这么泥泞难走的路,他要向哪儿去?做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如果真有人认出了他、并且知道他此行的目的的话,那消息传出去一定会震惊江湖的。
因为——有一种人,是三年不出山,但一出来就足以轰动江湖的。
三年了——那个人在马上嘴唇冷冷地一翘——还有谁会记得我?——跨下的青骓也有三年没有这么奋蹄奔逸过了。但就算我真的已经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这个江湖就真的平静了吗?马上之人忽一扬脸,抬首长啸起来,那声音雄浑高亢,在干冷的空气中矢矫驰骋、更有一种奔放之处,但声音底处,似乎隐隐又有一种撕裂之痛。那匹马本已因长途驱驰显得疲惫,这时见主人高兴,也扬首长嘶起来。一时一人一马,在这辽东的旷远冰天里长鸣相和。马上之人气长,这一啸,足足有一盏荼工夫才停顿下来。声音一停,他伸手拍拍那马的脖颈,冷笑道:“马儿,马儿,快些跑,咱们倒要让那些正人君子们看看,他们再次逼我出山对他们究竟有什么好处!”
**********
兴隆集在辽东虽是个大集,但赶上这样刮白毛风的天气,街上也见不到什么人。所有的人都缩在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的屋里呢。这里是通衢大镇,南来北往的客人多,为了御寒,这时大多躲进了酒楼客栈,也大多要喝上几口烧刀子,烫一下喉咙、暧一暧胃。酒一喝,话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兴隆集南头的“胡记”酒家这时正生意兴旺,统共十四五张桌,这时已统统坐满了人。辽东一带每到冬天,卧室里烧的是炕,但象这样有点规模的酒楼,厅堂里生的就是炉子了。空气里祢漫的是潮气、酒气、油哈气,再有、就是有刚进来的客人为怯寒靠炉子靠太近了衣裳被烤糊的皮毛焦气。兴隆集本就是脏而乱的,但你要是从几十里地那么一片白茫茫的春雪中走下来,再脏再乱的地方只怕都会觉得比那片雪野强多了,这脏与乱反而给这个原本粗陋的市面添了一份人气。
这时只听一个粗哑哑的嗓子笑道:“嘿,赵头儿,你也来了,这么冷的天,今晚准备叫谁来给你暧脚头呀。”
话没说完厅堂里就哄然一阵大笑起来。那被笑的赵头儿只是尴尬地搓着两只手,回不出话来。他是一个跑惯三省的参商客人,本来一向机警本份,就是前年在兴隆集出过一次丑——那是前年三月,因为辽河凌讯,他被困在兴隆集有近半个月,就是在这半个月,他被“倚翠楼”的头牌大姐泼天翠给弄迷糊了,以后一担搁就是三个月,请花酒、打首饰、付包银,花了无数的银子,最后还没沾到一丝腥,白当了一回冤大头,落了无数笑柄。最后来银子用光差点回不了家,亏得平日这条道走得熟,还是平素相好的朋友帮他摆平了堂子里的欠帐才脱身的。——说话的人没什么恶意,就是戳他伤疤逗大家一乐。
那被唤作赵头儿的人其实也只三十多岁,因为平素稳当,有十几个人和他结了帮走生意,才得了这么个名号。这时他被弄得不好意思,脑子一转,已计上心来。他想起一条新闻,嘿嘿一笑,知道自己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把大伙儿心思从自已那件成了话把儿的事上引开。只听他并不回答那挑逗他的人的话,却对和他同行的一个跟班小伙儿说道:“暧脚?咱哪有那个福份!这样的鬼天气,有这么个地方坐坐、喝上两口烧酒就已经不错喽。知不知道:就咱们在这儿坐着这会儿,‘辽半天’胡大侠和‘海东青’的老大可都没闲着,人家可正在雪地里挨冻呢。”
他话一说完就从酒壶里又倒出了杯酒、慢悠悠地喝了起来。别看他平时话不多,可这三省的新闻有什么新鲜的、数起来真还没他不知道的。众人知道他朋友极多,消息来源广,一向相信他的话,这时听他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一时都楞了。都是在外面跑路谋生的,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还是早知道个信儿好。果然、他的话音一落地,先是听到的人一下都静了下来——厅里统共就那么几十号人,有一半人猛地一静、这一静就非同寻常,别人不由也立时觉到了。开始还有人不知怎么回事,还乱开玩笑,一看众人都忽然正襟危坐面色严肃,不由就把已出了口的半句笑话又缩了回来。只听一个斯文些的客人小声地问:“你没搞错吧,这么冷的天他们俩出来干什么?不会是碰面吧?”
也难怪众人担心。这些年辽东的道路一向还算平静,这是亏了那个号称胡大掌柜的胡半田。辽东本也有几股大盗,但后来都归在了号称‘辽半天’的锦州人胡大掌柜的手下。这胡大掌柜本名胡半田,因为爱说话,绰号‘辽半天’——有一聊就是半天的戏谑意味,却也是说他的势力能盖住辽东之地半个天!他是绿林大豪,原是个独脚大盗出身,一向做的是富室大户独来独往的生意,正因为如此,很少掺合道上的是非,在辽东道上反而一向受人敬重。黑道白道、谁有了事儿少不得请他说和说和,久而久之,他隐隐就成了辽东这一带的绿林盟主、三山二水间的总瓢把子。但他这人一向还算宅心仁厚,对这些跑小买卖的参商木客们还有几分顾惜之情,所以传下话来,让常走这条路的人一年拿些若干孝敬银子出来,由他摆平这条路上几个山头上的大盗,保他们一路平安。他这话也真说到做到了,而且这笔钱他是一文不沾,这些年下来,这‘通辽费’在辽东线上几乎已成了定规,凡交了钱的客商这些年在这条路上还真没出过什么事,就是有山贼一时贪心犯了例的,最后也有胡大掌柜手下出面摆平这事,有损失也都能要了回来,而且事后对那些小山贼严惩得很历害。所以辽东一带也就人人都知道胡大掌柜的历害。
可是“海东青”
那赵头儿一提及这两帮人的名字,厅堂里会立马静了下来。
这时,却听一伙山西布商中一个年纪最高的人开口问道:“赵兄,他们真是要碰面?——这可是开不得玩笑的,知不知道在哪条路上斗法?”
他这话问得极是小心谨慎,问完自己就侧耳听着,象怕漏掉一个字。——也难怪,这可是跟身家性命相关的。
那赵头儿一翻眼,正要反唇相讥说:“我赵某人什么时候说过假话了?”回头一看、问话的是当年自己落难时帮过自己的山西老客,便忙正容答道:“是我亲耳听到的——我有几个脑瓜子,就算敢和众位逗逗闷,还敢拿他二位爷开玩笑吗?”
那老者不由连连点头,身边早有一个胆小的人吓得声音都发颤了,颤声道:“那——他们——不是——要——火并了?”
他问完这句话,似乎人就已吓酥了半截,本是站着的人、身子就那么溜到了椅子上,还直用舌头舔自己的嘴巴。却没有人笑他。没听到开头一句的人这时都忍不住低声嗡嗡起来:“谁、谁要火并了?”一听说是‘辽半天’与‘海东青’,不由得马上都觉得口里发干——天、这两个主儿要是碰到一起,这辽东道上,那可不是要翻了天!以后、这条路上只怕难走喽!
忽然听到外面门帘突地一摆,接着酒店的门嗵地一下就被撞开,一股冰凉的冷风卷入,扑得灯焰一抖,众人身上也不由一哆嗦。店伙一抬头,只见有两个人,直撞了进来。一身打扮乍一看平常,仔细一看,却是一个穿一身狐皮、一个穿件灰羊皮。穿狐皮的那一个领子袖口都露出一圈细白毛,皮毛甚好,想来人也清贵;另一个袖口则露出一圈灰毛,却是平常的灰羊皮,估计是先前那一人的仆从。
——他们这么进门的方式本来是要挨人骂的,但厅内人都没心思,冷冷地回头瞅了一眼就都又转过头来。那先开始一个撞进门的小子也只十六七岁,一脸惫赖,皮色暗金,眉毛反拧,五官生得不错,有一股泼刺的气味,再配上他这股神气,看上去更加生动有趣,只见他一进门就抄着两只手咒骂天气。他后面跟进来的那个小伙儿就斯文多了,才及弱冠的年纪,气质清雅,身材削瘦,他站的那儿灯影儿暗,也看不清他相貌,只见眉宇间似乎隐现一分忧郁。两人看样子是一主一仆。主人年纪不大,但隐有一种书卷之气。
那先撞进来的小子一点也不肯安份,一进来就挑桌子叫伙计,只他一个人弄出来的声音比一队骡子还要大。众人都急着听胡半田与‘海东青’的消息,被他吵得说不下去,有几人就不满起来,回头要骂,看了看那少爷模样的年轻人,不由就犹豫了下,不好开口骂下去似的。那挺斯文的公子哥儿可能也觉着了,对那吵闹的小跟班叱道:“小苦儿、你就不能沉着点儿?”
那叫小苦儿的小小子虽然一脸惫赖,似乎对他少爷的话还是言听语从的,果然就安静了许多,笑嘻嘻地道:“公子爷,你已经闷了我一路了,就让小苦儿开开口吧。”
那少年似乎也拿他没办法。却见那小苦儿已要好了菜,用袖子擦了擦筷子,递给他主人,笑嘻嘻地说:“少爷,你说咱们这一路上怎么就这么安静?一个强盗没碰见不说,连一个毛贼也没有,这辽东一带的绿林好汉都到哪里去了?”
那少年白他一眼道:“就你爱找事儿。谁出门不图个平安呢?想碰见贼干什么,活腻了?”
那小苦儿嘿嘿一笑:“那可不是,只是那算命的卢半仙不是说——少爷你现在命犯桃花,有一场胭脂劫吗?我总算计着咱们路上会碰见个什么女匪恶妇胭脂虎之类的,那时就有一场热闹玩儿了。”
说完他先笑得嘿嘿的。那少爷脸上微红,神色间登时添了分薄怒。那小苦儿早就知机地一缩头,不等那少年发作,先笑嘻嘻岔话道:“少爷,您看,这菜已经上来了,您先吃着吧,别凉了。”那少年便也不再说话,举箸吃菜,但心思明显不在吃上,似乎怀着什么心事,眉目间一片阴暗,那小小子看着他,目光中反而有那么一片怜惜之意。
这时那边的众人已七嘴八舌地向赵头儿问开了:“——他们在哪儿碰面?是不是真的要火并?这下篓子可闹大了!”
要知道,那海东青虽是近年来才冒出来的一伙马贼,人数不多,但不知道手底下怎么都那么硬,没两年就闯出了名声,本来只在辽西一带活动,这些年不知怎么慢慢就向辽东这方向靠近了。胡大掌柜是卧榻之边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年双方已经屡有冲突。据说光长白山一役,海东青的‘翻天鹞子’卢小控与胡半田的把弟龙见喜之间的一战,龙见喜手下就死伤近百人,吃了大亏,这下双方的冤仇就结得更深了。因为这事,辽东一带道路这两年也越来越不平静。懂事点的客人都怕双方头面人物真的撕破了脸,打起来,那时,这条路可就真的不好走了。这时听说胡大掌柜和海东青那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老大这么冷的天居然出来碰面,每个人都猜到这件事儿非同小可。心想:黑道一乱,江湖上的小毛贼们趁机起哄,那时,吃亏的保准还是他们这些正经生意人。
那赵头儿咳嗽一声,冷笑道:“你们把那么大的难题来问我,当我是胡大侠手底下的董半飘还是海东青里的的卢鹞子?他们到底是谈是打、在哪儿开打——我怎么知道!就是知道又怎么敢说,说了你们又怎么敢听?你们这不是问的废话吗?”
众人等了半天等来他这么一句话,恨的不由就要骂。有人看他神色中似乎大有深意,当下知趣,知道再往下问他也不会说的了,要想知道内情只有等他回了屋得空再去套套交情,才有可能打听的出来,也就不再追问。
一时之间酒店之内纷纷扰扰,各人又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讨论起刚刚听到的新闻,猜这次是海东青还是胡半田会占上风,大厅之内又变得吵吵嚷嚷,却没有人注意到那赵头儿又自己斟了杯酒,自顾自地在那儿低声自语道:“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做;草木、归其泽为什么当年爹说此句一出,江湖必定大乱,叫我赶紧做两年生意,到时就不要出门跑了?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昨天、我在猫儿岗隐隐约约听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两句话呢?”
却听这时有人已对方才话题不耐烦,大声说道:“管他谁胜谁败,反正咱们总是要被割肉的,谁割不是一样?还是喝酒是正经。”旁人没这么豁达,但想到生在这么个江湖危乱的时局、也只能如此了,管什么他人的兴亡胜败,用心做好自己的小生意吧,以后路上多些小心谨慎些就是了。一时除了几个心思特别重的人,其它人便不肯多想那些不开心的事。这时只听又有一个粗豪的嗓子说道:“大六儿,好长日子没看见你兄弟,他哪儿去了?”
众人便看向大六儿,那大六儿长得傻大黑粗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憨实人,只见他嘿嘿咧嘴一笑,却没说话。众人就更要逗他说话,问:“是你兄弟两个又打架了?”
那大六儿人虽憨,和他兄弟手足之情甚笃,见众人疑心他兄弟两个打架,不由忙忙开口辩解道:“才不是呢——是咱兄弟前两天走大鸿运,他要赚一大笔银子了。”
说完,人就有些得意洋洋的模样。众人看着他说话的憨态,就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个粗嗓门问:“你兄弟碰上什么好事儿,要赚一‘大’笔银子了?”
他故意把个“大”字说得极重,故意要嘲弄他,可那大六儿哪里懂得——他们兄弟俩儿是关外有名的连锁字号“鲁家车行”的车夫,一向给人赶车为生。大六儿兄弟俩儿人虽憨,但牲口饲候得好,又肯出力,再加上不知计较银钱,在走关东的生意人口中,口碑竟出奇的好。但众人也都知道他是个苦哈哈,每次别人赏个一钱两钱银子兄弟俩就乐得狗颠狗颠的,便都要听听那是多‘大’一笔银子。
大六儿却不知众人嘲笑之意,依旧兴高采烈地说:“那个人说,只要把东西带到,收东西的人他最大方,收到这东西后最少要赏一千两银子的。”
众人都轰的一声笑了,一千两银子——大六儿就是干一辈子也见不到那么多银子。有人便猜想多半又是哪个缺德的家伙在骗他兄弟俩个白跑腿呢。他兄弟这些年来这样的亏可没少吃,却从来不会长记性。就有人笑问道:“是什么人托你们送的呀?送到哪儿?”
大六儿看了那问话的人一眼,直楞楞地说:“什么人?我和我兄弟也不认得,是个小伙儿,不、是个和尚——我就还没见过长得那么秀气的人呢!”
听的人都楞了一楞,问:“和尚?”
那大六儿说:“是呀,他象不是咱这儿的人,是关内的吧,说的也不是咱这儿的话,一口软软的口音,听着好听极了。”
已经有人笑道:“他既是和尚,能送些什么东西,是讨饭钵还是度碟?多半不值钱的。他认识的人又有什么大方的了,能赏你兄弟一千两银子?只怕你兄弟这趟差倒是要被他化布施了。”
座中人都笑了。有人就问:“叫你兄弟送到哪儿?不会送到山海关吧。”
要知道鲁记车行掌柜的鲁老大也知道大六兄弟两个有点傻,远路从来很少让他们走,再加上关外人朴实、一向认为关里人生性狡诈,大六兄弟跑车最远的也就是跑到山海关了。
那大六儿却一脸自豪地说:“怎么会那么近,要赚别人的银子也不能那么轻松呀,当然得出力了!说是要去陕西什么地方,具体在哪儿他没和我说,只跟我兄弟一个人说了,还叫他发誓不许告诉别人。我就不好问也就不知道了。”
有历练的人就已觉出事情有点怪。众人也都惊讶,要知在座的最远的也就来自山西山东,这条道上偶尔有个江浙客人已经很希罕了,大六儿的兄弟从来没出过远门,一跑竟要跑甘陕那么远的地方,难怪众人纳罕。
有好心的人已经觉得里面有文章。忙问:“你就让你兄弟去了?你兄弟也就真信了他的话?他让人跑这么远,到底要送些什么呀?你把过程好好和大家伙儿说说,让大伙儿帮你参详参详——你兄弟只怕被骗了,不早弄清楚,再也回不来了也说不定的!”
大六儿见说话的人表情严肃,不由也紧张起来,一时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有好心人给他倒了杯水,说:“你喝了再慢慢说”只见他吞了一口,又呛住了,咳了半天才止住,开口道:“也没送什么,就是一根小小的羽毛。”
众人见他说得越发不明不白,都楞住了,那大六儿口才本就不好,说了半天才说了个大致明白,只听他道:“那天,我和兄弟在流盐河口洗马,我兄弟的马比我的要养得好,身高腿健,我正夸着他呢,就这么洗着,忽然我看见兄弟的眼睛就直了,我顺他眼睛看去,就见他正望着个渡口呢。天傍晚了,河封了冻,渡头早没人了,我就看见一个白衣和尚在那儿站着呢。我也见过不少和尚,就是没见过他这种。和尚们一般都好脏的,我们那儿感业寺的就是,身上老是一股香灰味。可他不同,春上的雪都在化了,一地黑泥,他的白衣裳在泥地里也一点都没沾上尘土似的,那布是很软的细布,看着让人觉着那个干净呀。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干净的人。他不知什么时候来的,我和兄弟肯定比他先到,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渡头上并没有人呀,但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站在那儿了,我们远远听他好象在那儿叹了口气。”
说着,大六儿学着他声音叹了口气,他尽量学着柔和些,虽然学得很不象,但众人也听出一二分意思来了,可见那天的情形给他留下的印象确实很深。只听他接着说:
“一会儿,他转过身来了,逆着太阳光,我看不见他的脸,他好象很喜欢马,把我和兄弟的六匹马一匹匹看着,叹息着说‘也算好马了,有这样的马,二十天大概能跑到陕西了’。”
“我兄弟最疼他的马了,一听见有人夸他的马,就高兴了。问:‘陕西是哪儿呀?’我看见那和尚笑了下,没说话。我兄弟便非要他骑一骑他的马试一试马的脚劲怎么样。”
众人微微一笑,想这大六儿兄弟俩个可都够实在的,别人随便夸了一句,他们就非要别人试马。只听大六儿继续说道:“他本来面向我兄弟的,背着光,我看不见他脸,可他伸手一牵辔头,我就呆了——一个人会长那么细致的一只手,我真从来没见过,他肯定不是平凡人。他只笑了笑,说:‘我有伤、不能骑了,也不爱骑马,佛祖说过:众生平等,我一个出家人怎么好骑它呢,我只想求这马儿给我办个事儿’。然后他就看着我兄弟,看得好认真,象在猜想我兄弟靠不靠得住似的。”
“我兄弟都被他看楞了,半晌,那和尚才又开口,问了这么一句:‘我看你是个老实人,你能帮我个忙吗?——给我送个信儿。顺便再带点儿东西,这事儿对我很重要,关系身家性命的。只要你东西送到,就算救了我一命了。收东西那人虽不是个什么有钱人,但他还算大方,你帮了我这么一个忙,要他一千两银子的酬谢他还是少不了你的。当然,说不定你还可以要些别的。’”
“我兄弟当时就呆住了。说实话,不为别的,就为他这人,只要路不远,不给钱我兄弟大概也会送的。不知怎么,我就觉着他是个好人。我兄弟问他送什么,他站在那儿站了一会儿,从怀里掏出支羽毛来,有三寸长,乌色的,好轻好软,象鸿雁的毛,说:‘就送这个吧’。他看着那根羽毛的神情很特别,好象那还是个希罕物似的。我兄弟也不知道他要送个羽毛干什么,但也不敢问,——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这么答应他了,不过,要是我,我大概也会答应的,一千两银子呀!我相信他不会骗我们的,他就不象个骗人的人。第二天一早,我兄弟就带了三匹最好的马上路了,因为照那和尚说的,要一路上不停马不停蹄地把东西送到才来得及,路上换马不换人。”
众人已听得楞了,都觉着这事儿透着十分的蹊翘,但谁也说不出不对在哪里。好半天,有人才合拢嘴来,问:“你兄弟就真送了?”
那大六儿傻楞楞地点点头“是呀,答应了别人的,肯定要送到呀!”
便有人摇头、有人点头。有人说大六儿兄弟傻,有人说他们行事有古风,说不定就此真交上好运了。却听那赵头儿笑道:“千里送鸿毛,千里送鸿毛嘿嘿、不会真有人开这种玩笑吧?”
>
阴沉的天,苍白的雪。
北国之春被一种寒冷的气氛裹挟得喘不过气来。
一骑飞过,一大片积雪飞舞。
古老的雪路便由此而印上了一道深深的蹄痕。
快马如风,雪尘如梦,更何况马上之人青衿冷面。尽管他的眉毛已经被霜雪冻住,尽管他黑衣底下露出的那块本该如血鲜红的大氅内衬已因风尘劳顿而显出暗污,但是这依然掩饰不住他那落寞而嘲弄的神色中一股郁勃的生气——他的眸子是暗与烫的。这么向暮大雪的天气,这么泥泞难走的路,他要向哪儿去?做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如果真有人认出了他、并且知道他此行的目的的话,那消息传出去一定会震惊江湖的。
因为——有一种人,是三年不出山,但一出来就足以轰动江湖的。
三年了——那个人在马上嘴唇冷冷地一翘——还有谁会记得我?——跨下的青骓也有三年没有这么奋蹄奔逸过了。但就算我真的已经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这个江湖就真的平静了吗?马上之人忽一扬脸,抬首长啸起来,那声音雄浑高亢,在干冷的空气中矢矫驰骋、更有一种奔放之处,但声音底处,似乎隐隐又有一种撕裂之痛。那匹马本已因长途驱驰显得疲惫,这时见主人高兴,也扬首长嘶起来。一时一人一马,在这辽东的旷远冰天里长鸣相和。马上之人气长,这一啸,足足有一盏荼工夫才停顿下来。声音一停,他伸手拍拍那马的脖颈,冷笑道:“马儿,马儿,快些跑,咱们倒要让那些正人君子们看看,他们再次逼我出山对他们究竟有什么好处!”
**********
兴隆集在辽东虽是个大集,但赶上这样刮白毛风的天气,街上也见不到什么人。所有的人都缩在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的屋里呢。这里是通衢大镇,南来北往的客人多,为了御寒,这时大多躲进了酒楼客栈,也大多要喝上几口烧刀子,烫一下喉咙、暧一暧胃。酒一喝,话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兴隆集南头的“胡记”酒家这时正生意兴旺,统共十四五张桌,这时已统统坐满了人。辽东一带每到冬天,卧室里烧的是炕,但象这样有点规模的酒楼,厅堂里生的就是炉子了。空气里祢漫的是潮气、酒气、油哈气,再有、就是有刚进来的客人为怯寒靠炉子靠太近了衣裳被烤糊的皮毛焦气。兴隆集本就是脏而乱的,但你要是从几十里地那么一片白茫茫的春雪中走下来,再脏再乱的地方只怕都会觉得比那片雪野强多了,这脏与乱反而给这个原本粗陋的市面添了一份人气。
这时只听一个粗哑哑的嗓子笑道:“嘿,赵头儿,你也来了,这么冷的天,今晚准备叫谁来给你暧脚头呀。”
话没说完厅堂里就哄然一阵大笑起来。那被笑的赵头儿只是尴尬地搓着两只手,回不出话来。他是一个跑惯三省的参商客人,本来一向机警本份,就是前年在兴隆集出过一次丑——那是前年三月,因为辽河凌讯,他被困在兴隆集有近半个月,就是在这半个月,他被“倚翠楼”的头牌大姐泼天翠给弄迷糊了,以后一担搁就是三个月,请花酒、打首饰、付包银,花了无数的银子,最后还没沾到一丝腥,白当了一回冤大头,落了无数笑柄。最后来银子用光差点回不了家,亏得平日这条道走得熟,还是平素相好的朋友帮他摆平了堂子里的欠帐才脱身的。——说话的人没什么恶意,就是戳他伤疤逗大家一乐。
那被唤作赵头儿的人其实也只三十多岁,因为平素稳当,有十几个人和他结了帮走生意,才得了这么个名号。这时他被弄得不好意思,脑子一转,已计上心来。他想起一条新闻,嘿嘿一笑,知道自己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把大伙儿心思从自已那件成了话把儿的事上引开。只听他并不回答那挑逗他的人的话,却对和他同行的一个跟班小伙儿说道:“暧脚?咱哪有那个福份!这样的鬼天气,有这么个地方坐坐、喝上两口烧酒就已经不错喽。知不知道:就咱们在这儿坐着这会儿,‘辽半天’胡大侠和‘海东青’的老大可都没闲着,人家可正在雪地里挨冻呢。”
他话一说完就从酒壶里又倒出了杯酒、慢悠悠地喝了起来。别看他平时话不多,可这三省的新闻有什么新鲜的、数起来真还没他不知道的。众人知道他朋友极多,消息来源广,一向相信他的话,这时听他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一时都楞了。都是在外面跑路谋生的,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还是早知道个信儿好。果然、他的话音一落地,先是听到的人一下都静了下来——厅里统共就那么几十号人,有一半人猛地一静、这一静就非同寻常,别人不由也立时觉到了。开始还有人不知怎么回事,还乱开玩笑,一看众人都忽然正襟危坐面色严肃,不由就把已出了口的半句笑话又缩了回来。只听一个斯文些的客人小声地问:“你没搞错吧,这么冷的天他们俩出来干什么?不会是碰面吧?”
也难怪众人担心。这些年辽东的道路一向还算平静,这是亏了那个号称胡大掌柜的胡半田。辽东本也有几股大盗,但后来都归在了号称‘辽半天’的锦州人胡大掌柜的手下。这胡大掌柜本名胡半田,因为爱说话,绰号‘辽半天’——有一聊就是半天的戏谑意味,却也是说他的势力能盖住辽东之地半个天!他是绿林大豪,原是个独脚大盗出身,一向做的是富室大户独来独往的生意,正因为如此,很少掺合道上的是非,在辽东道上反而一向受人敬重。黑道白道、谁有了事儿少不得请他说和说和,久而久之,他隐隐就成了辽东这一带的绿林盟主、三山二水间的总瓢把子。但他这人一向还算宅心仁厚,对这些跑小买卖的参商木客们还有几分顾惜之情,所以传下话来,让常走这条路的人一年拿些若干孝敬银子出来,由他摆平这条路上几个山头上的大盗,保他们一路平安。他这话也真说到做到了,而且这笔钱他是一文不沾,这些年下来,这‘通辽费’在辽东线上几乎已成了定规,凡交了钱的客商这些年在这条路上还真没出过什么事,就是有山贼一时贪心犯了例的,最后也有胡大掌柜手下出面摆平这事,有损失也都能要了回来,而且事后对那些小山贼严惩得很历害。所以辽东一带也就人人都知道胡大掌柜的历害。
可是“海东青”
那赵头儿一提及这两帮人的名字,厅堂里会立马静了下来。
这时,却听一伙山西布商中一个年纪最高的人开口问道:“赵兄,他们真是要碰面?——这可是开不得玩笑的,知不知道在哪条路上斗法?”
他这话问得极是小心谨慎,问完自己就侧耳听着,象怕漏掉一个字。——也难怪,这可是跟身家性命相关的。
那赵头儿一翻眼,正要反唇相讥说:“我赵某人什么时候说过假话了?”回头一看、问话的是当年自己落难时帮过自己的山西老客,便忙正容答道:“是我亲耳听到的——我有几个脑瓜子,就算敢和众位逗逗闷,还敢拿他二位爷开玩笑吗?”
那老者不由连连点头,身边早有一个胆小的人吓得声音都发颤了,颤声道:“那——他们——不是——要——火并了?”
他问完这句话,似乎人就已吓酥了半截,本是站着的人、身子就那么溜到了椅子上,还直用舌头舔自己的嘴巴。却没有人笑他。没听到开头一句的人这时都忍不住低声嗡嗡起来:“谁、谁要火并了?”一听说是‘辽半天’与‘海东青’,不由得马上都觉得口里发干——天、这两个主儿要是碰到一起,这辽东道上,那可不是要翻了天!以后、这条路上只怕难走喽!
忽然听到外面门帘突地一摆,接着酒店的门嗵地一下就被撞开,一股冰凉的冷风卷入,扑得灯焰一抖,众人身上也不由一哆嗦。店伙一抬头,只见有两个人,直撞了进来。一身打扮乍一看平常,仔细一看,却是一个穿一身狐皮、一个穿件灰羊皮。穿狐皮的那一个领子袖口都露出一圈细白毛,皮毛甚好,想来人也清贵;另一个袖口则露出一圈灰毛,却是平常的灰羊皮,估计是先前那一人的仆从。
——他们这么进门的方式本来是要挨人骂的,但厅内人都没心思,冷冷地回头瞅了一眼就都又转过头来。那先开始一个撞进门的小子也只十六七岁,一脸惫赖,皮色暗金,眉毛反拧,五官生得不错,有一股泼刺的气味,再配上他这股神气,看上去更加生动有趣,只见他一进门就抄着两只手咒骂天气。他后面跟进来的那个小伙儿就斯文多了,才及弱冠的年纪,气质清雅,身材削瘦,他站的那儿灯影儿暗,也看不清他相貌,只见眉宇间似乎隐现一分忧郁。两人看样子是一主一仆。主人年纪不大,但隐有一种书卷之气。
那先撞进来的小子一点也不肯安份,一进来就挑桌子叫伙计,只他一个人弄出来的声音比一队骡子还要大。众人都急着听胡半田与‘海东青’的消息,被他吵得说不下去,有几人就不满起来,回头要骂,看了看那少爷模样的年轻人,不由就犹豫了下,不好开口骂下去似的。那挺斯文的公子哥儿可能也觉着了,对那吵闹的小跟班叱道:“小苦儿、你就不能沉着点儿?”
那叫小苦儿的小小子虽然一脸惫赖,似乎对他少爷的话还是言听语从的,果然就安静了许多,笑嘻嘻地道:“公子爷,你已经闷了我一路了,就让小苦儿开开口吧。”
那少年似乎也拿他没办法。却见那小苦儿已要好了菜,用袖子擦了擦筷子,递给他主人,笑嘻嘻地说:“少爷,你说咱们这一路上怎么就这么安静?一个强盗没碰见不说,连一个毛贼也没有,这辽东一带的绿林好汉都到哪里去了?”
那少年白他一眼道:“就你爱找事儿。谁出门不图个平安呢?想碰见贼干什么,活腻了?”
那小苦儿嘿嘿一笑:“那可不是,只是那算命的卢半仙不是说——少爷你现在命犯桃花,有一场胭脂劫吗?我总算计着咱们路上会碰见个什么女匪恶妇胭脂虎之类的,那时就有一场热闹玩儿了。”
说完他先笑得嘿嘿的。那少爷脸上微红,神色间登时添了分薄怒。那小苦儿早就知机地一缩头,不等那少年发作,先笑嘻嘻岔话道:“少爷,您看,这菜已经上来了,您先吃着吧,别凉了。”那少年便也不再说话,举箸吃菜,但心思明显不在吃上,似乎怀着什么心事,眉目间一片阴暗,那小小子看着他,目光中反而有那么一片怜惜之意。
这时那边的众人已七嘴八舌地向赵头儿问开了:“——他们在哪儿碰面?是不是真的要火并?这下篓子可闹大了!”
要知道,那海东青虽是近年来才冒出来的一伙马贼,人数不多,但不知道手底下怎么都那么硬,没两年就闯出了名声,本来只在辽西一带活动,这些年不知怎么慢慢就向辽东这方向靠近了。胡大掌柜是卧榻之边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年双方已经屡有冲突。据说光长白山一役,海东青的‘翻天鹞子’卢小控与胡半田的把弟龙见喜之间的一战,龙见喜手下就死伤近百人,吃了大亏,这下双方的冤仇就结得更深了。因为这事,辽东一带道路这两年也越来越不平静。懂事点的客人都怕双方头面人物真的撕破了脸,打起来,那时,这条路可就真的不好走了。这时听说胡大掌柜和海东青那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老大这么冷的天居然出来碰面,每个人都猜到这件事儿非同小可。心想:黑道一乱,江湖上的小毛贼们趁机起哄,那时,吃亏的保准还是他们这些正经生意人。
那赵头儿咳嗽一声,冷笑道:“你们把那么大的难题来问我,当我是胡大侠手底下的董半飘还是海东青里的的卢鹞子?他们到底是谈是打、在哪儿开打——我怎么知道!就是知道又怎么敢说,说了你们又怎么敢听?你们这不是问的废话吗?”
众人等了半天等来他这么一句话,恨的不由就要骂。有人看他神色中似乎大有深意,当下知趣,知道再往下问他也不会说的了,要想知道内情只有等他回了屋得空再去套套交情,才有可能打听的出来,也就不再追问。
一时之间酒店之内纷纷扰扰,各人又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讨论起刚刚听到的新闻,猜这次是海东青还是胡半田会占上风,大厅之内又变得吵吵嚷嚷,却没有人注意到那赵头儿又自己斟了杯酒,自顾自地在那儿低声自语道:“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做;草木、归其泽为什么当年爹说此句一出,江湖必定大乱,叫我赶紧做两年生意,到时就不要出门跑了?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昨天、我在猫儿岗隐隐约约听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两句话呢?”
却听这时有人已对方才话题不耐烦,大声说道:“管他谁胜谁败,反正咱们总是要被割肉的,谁割不是一样?还是喝酒是正经。”旁人没这么豁达,但想到生在这么个江湖危乱的时局、也只能如此了,管什么他人的兴亡胜败,用心做好自己的小生意吧,以后路上多些小心谨慎些就是了。一时除了几个心思特别重的人,其它人便不肯多想那些不开心的事。这时只听又有一个粗豪的嗓子说道:“大六儿,好长日子没看见你兄弟,他哪儿去了?”
众人便看向大六儿,那大六儿长得傻大黑粗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憨实人,只见他嘿嘿咧嘴一笑,却没说话。众人就更要逗他说话,问:“是你兄弟两个又打架了?”
那大六儿人虽憨,和他兄弟手足之情甚笃,见众人疑心他兄弟两个打架,不由忙忙开口辩解道:“才不是呢——是咱兄弟前两天走大鸿运,他要赚一大笔银子了。”
说完,人就有些得意洋洋的模样。众人看着他说话的憨态,就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个粗嗓门问:“你兄弟碰上什么好事儿,要赚一‘大’笔银子了?”
他故意把个“大”字说得极重,故意要嘲弄他,可那大六儿哪里懂得——他们兄弟俩儿是关外有名的连锁字号“鲁家车行”的车夫,一向给人赶车为生。大六儿兄弟俩儿人虽憨,但牲口饲候得好,又肯出力,再加上不知计较银钱,在走关东的生意人口中,口碑竟出奇的好。但众人也都知道他是个苦哈哈,每次别人赏个一钱两钱银子兄弟俩就乐得狗颠狗颠的,便都要听听那是多‘大’一笔银子。
大六儿却不知众人嘲笑之意,依旧兴高采烈地说:“那个人说,只要把东西带到,收东西的人他最大方,收到这东西后最少要赏一千两银子的。”
众人都轰的一声笑了,一千两银子——大六儿就是干一辈子也见不到那么多银子。有人便猜想多半又是哪个缺德的家伙在骗他兄弟俩个白跑腿呢。他兄弟这些年来这样的亏可没少吃,却从来不会长记性。就有人笑问道:“是什么人托你们送的呀?送到哪儿?”
大六儿看了那问话的人一眼,直楞楞地说:“什么人?我和我兄弟也不认得,是个小伙儿,不、是个和尚——我就还没见过长得那么秀气的人呢!”
听的人都楞了一楞,问:“和尚?”
那大六儿说:“是呀,他象不是咱这儿的人,是关内的吧,说的也不是咱这儿的话,一口软软的口音,听着好听极了。”
已经有人笑道:“他既是和尚,能送些什么东西,是讨饭钵还是度碟?多半不值钱的。他认识的人又有什么大方的了,能赏你兄弟一千两银子?只怕你兄弟这趟差倒是要被他化布施了。”
座中人都笑了。有人就问:“叫你兄弟送到哪儿?不会送到山海关吧。”
要知道鲁记车行掌柜的鲁老大也知道大六兄弟两个有点傻,远路从来很少让他们走,再加上关外人朴实、一向认为关里人生性狡诈,大六兄弟跑车最远的也就是跑到山海关了。
那大六儿却一脸自豪地说:“怎么会那么近,要赚别人的银子也不能那么轻松呀,当然得出力了!说是要去陕西什么地方,具体在哪儿他没和我说,只跟我兄弟一个人说了,还叫他发誓不许告诉别人。我就不好问也就不知道了。”
有历练的人就已觉出事情有点怪。众人也都惊讶,要知在座的最远的也就来自山西山东,这条道上偶尔有个江浙客人已经很希罕了,大六儿的兄弟从来没出过远门,一跑竟要跑甘陕那么远的地方,难怪众人纳罕。
有好心的人已经觉得里面有文章。忙问:“你就让你兄弟去了?你兄弟也就真信了他的话?他让人跑这么远,到底要送些什么呀?你把过程好好和大家伙儿说说,让大伙儿帮你参详参详——你兄弟只怕被骗了,不早弄清楚,再也回不来了也说不定的!”
大六儿见说话的人表情严肃,不由也紧张起来,一时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有好心人给他倒了杯水,说:“你喝了再慢慢说”只见他吞了一口,又呛住了,咳了半天才止住,开口道:“也没送什么,就是一根小小的羽毛。”
众人见他说得越发不明不白,都楞住了,那大六儿口才本就不好,说了半天才说了个大致明白,只听他道:“那天,我和兄弟在流盐河口洗马,我兄弟的马比我的要养得好,身高腿健,我正夸着他呢,就这么洗着,忽然我看见兄弟的眼睛就直了,我顺他眼睛看去,就见他正望着个渡口呢。天傍晚了,河封了冻,渡头早没人了,我就看见一个白衣和尚在那儿站着呢。我也见过不少和尚,就是没见过他这种。和尚们一般都好脏的,我们那儿感业寺的就是,身上老是一股香灰味。可他不同,春上的雪都在化了,一地黑泥,他的白衣裳在泥地里也一点都没沾上尘土似的,那布是很软的细布,看着让人觉着那个干净呀。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干净的人。他不知什么时候来的,我和兄弟肯定比他先到,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渡头上并没有人呀,但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站在那儿了,我们远远听他好象在那儿叹了口气。”
说着,大六儿学着他声音叹了口气,他尽量学着柔和些,虽然学得很不象,但众人也听出一二分意思来了,可见那天的情形给他留下的印象确实很深。只听他接着说:
“一会儿,他转过身来了,逆着太阳光,我看不见他的脸,他好象很喜欢马,把我和兄弟的六匹马一匹匹看着,叹息着说‘也算好马了,有这样的马,二十天大概能跑到陕西了’。”
“我兄弟最疼他的马了,一听见有人夸他的马,就高兴了。问:‘陕西是哪儿呀?’我看见那和尚笑了下,没说话。我兄弟便非要他骑一骑他的马试一试马的脚劲怎么样。”
众人微微一笑,想这大六儿兄弟俩个可都够实在的,别人随便夸了一句,他们就非要别人试马。只听大六儿继续说道:“他本来面向我兄弟的,背着光,我看不见他脸,可他伸手一牵辔头,我就呆了——一个人会长那么细致的一只手,我真从来没见过,他肯定不是平凡人。他只笑了笑,说:‘我有伤、不能骑了,也不爱骑马,佛祖说过:众生平等,我一个出家人怎么好骑它呢,我只想求这马儿给我办个事儿’。然后他就看着我兄弟,看得好认真,象在猜想我兄弟靠不靠得住似的。”
“我兄弟都被他看楞了,半晌,那和尚才又开口,问了这么一句:‘我看你是个老实人,你能帮我个忙吗?——给我送个信儿。顺便再带点儿东西,这事儿对我很重要,关系身家性命的。只要你东西送到,就算救了我一命了。收东西那人虽不是个什么有钱人,但他还算大方,你帮了我这么一个忙,要他一千两银子的酬谢他还是少不了你的。当然,说不定你还可以要些别的。’”
“我兄弟当时就呆住了。说实话,不为别的,就为他这人,只要路不远,不给钱我兄弟大概也会送的。不知怎么,我就觉着他是个好人。我兄弟问他送什么,他站在那儿站了一会儿,从怀里掏出支羽毛来,有三寸长,乌色的,好轻好软,象鸿雁的毛,说:‘就送这个吧’。他看着那根羽毛的神情很特别,好象那还是个希罕物似的。我兄弟也不知道他要送个羽毛干什么,但也不敢问,——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这么答应他了,不过,要是我,我大概也会答应的,一千两银子呀!我相信他不会骗我们的,他就不象个骗人的人。第二天一早,我兄弟就带了三匹最好的马上路了,因为照那和尚说的,要一路上不停马不停蹄地把东西送到才来得及,路上换马不换人。”
众人已听得楞了,都觉着这事儿透着十分的蹊翘,但谁也说不出不对在哪里。好半天,有人才合拢嘴来,问:“你兄弟就真送了?”
那大六儿傻楞楞地点点头“是呀,答应了别人的,肯定要送到呀!”
便有人摇头、有人点头。有人说大六儿兄弟傻,有人说他们行事有古风,说不定就此真交上好运了。却听那赵头儿笑道:“千里送鸿毛,千里送鸿毛嘿嘿、不会真有人开这种玩笑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