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未雨上 (1/2)
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政和三年四月初八,己丑。西元1113年4月25日
岱山岛。
赵瑜漫步在田间地头。半黄的麦穗几近腰间,用手掐了掐麦穗,一点浆汁便挤了出来。向东望去一畦畦的麦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高坡上,微风徐来,麦浪重重。再有十天,这片小麦便能成熟收割了。等到端午过后,翻过地的麦田又可以放水插秧,种上占城晚稻。稻麦轮种,一年二收,只要肥料跟得上,平均每亩田都能打上四石的粮食。这产量,已经不下于苏、湖、杭、秀等鱼米之乡,上等良田的出产。
去岁入冬以来,雨水比往年偏少,但靠着赵瑜一力主持修建的三个小水库为主体的灌溉渠道,却使得岛上万余亩注1的良田免受干旱之苦。而且去年朝中重行方田法,县中派来进行丈量田地的官吏却是赵瑜的人。在赵瑜的掩饰下,官中的田籍簿上,岱山岛的田地只有一千五百亩,恰恰是实际数量的十分之一。受此恩惠,原本对赵家已经有些离心的岱山岛民又重新聚拢到赵瑜的麾下。毕竟,若没有赵瑜和衢山在前面挡风挡雨,他们现在十亩田只需交一亩赋的好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
当然,赵瑜也不会平白无故的送人情,岛上的田地产出,小麦、稻谷、苜蓿等作物,衢山军都能以平价收购。不仅如此,岛上的渔获、盐产也一样被衢山全数买去。衢山岛上现在的户口已接近两千户——这些人大半都是昌国本岛的庄户,当年浪港寨被招安,赵瑜虽然屠杀了一批有威胁的奴工,但原昌国岛的地主却被他好生的放了回去,在‘还乡团’的疯狂报复下,分了土地的贫农们在昌国岛走投无路,只能如赵瑜所愿的投了衢山——再加上一千五百名奴工,人口近万,差不多占了全县总人口的四成。除此之外,还有大小牲畜五六百。
这么多张嘴,光靠衢山岛上总计不到五千亩的水田旱田,根本养不活。向外地购买,肯定会受制于人,所以赵瑜的盘算就是把近在咫尺的岱山变成衢山军的粮食基地,以保证粮产能在自家的控制之下。
几个老农毕恭毕敬的跟在赵瑜身后,他们都是在当年浪港军在岱山岛上打土豪分田地之后,从岛上的八百户贫民中被挑选出来当村长的。他们的地位来自于浪港军的支持,分到的田地也是岛上最肥美的几块,家中子弟都有加入浪港军中,因此他们对赵家也是最为忠心。
虽然前两年,他们在赵瑜收缩衢山势力的一段时间里,吃了不少苦。但等到衢山军重新登上岱山后,他们便又过上扬眉吐气的日子。那些曾在赵橹死后欺凌过他们的庄户,现在都成了衢山岛上的奴工,家中田土也成了赔礼。只有在衢山军的刀枪下,他们的地位才会稳固,这一点,受过教训的村长们心知肚明。
但他们今日如此恭敬,其实还有另外一桩心思。这两年,良乡船行的名头日渐响亮,岱山岛民站在岸边,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船只,许多都挂着船行的旗号。原本投了浪港军的岱山子弟,现在也大半在船行中当水手。每当他们回到岱山的时候,皆是大包小包的带着从外地购来的礼物。从他们口里,岱山人都知道了,赵大当家待人宽和,良乡船行薪水丰厚,秀州杭州的市面有多么繁华,青楼里的小姐注2有多么可人。
这些传言,早把岛上年轻人的心思都撩拨得痒痒的,就连些老成持重的,也免不了动心,一年三十贯的薪资,食宿全包,春冬换季还发衣物,比起禁军也丝毫不差,总比日夜在土里刨食要强上百倍。只是良乡船行向不对外招人,让他们欲入无门,总找不到进船行的机会,就算托那些在船行里当水手的自家兄弟提携一下,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不过,最近有传言,赵瑜此次来岱山,不仅仅是巡视田地出产,而且还会在岛上为良乡船行招募一批水手。也因此,今日岱山岛民才会对他如此恭敬,看着他的目光也始终带着一丝热切。
这一切,被赵瑜不动声色的看在眼里。现在衢山军内部业已安定,正是要向外扩张的时候,但衢山岛上的兵力来源已经枯竭,强行征召只会破坏岛上经济,所以离衢山最近的岱山,就成了赵瑜的第一目标。不过,招募人手与其自己求人,不如让人来求己,也正是赵瑜放出流言的用意所在。
在岱山岛上走马观花的绕了一圈,中午时分,赵瑜在村中被热情款待。村中的祠堂内外摆了十几桌,赵瑜和村长们在内饮宴,他带来的一队亲兵则在堂外喝酒。只有几个贴身亲随,坐在堂内下桌,不饮酒,不吃菜,啃着自带的干粮,警惕的注视着堂内堂外。
酒过三巡,几名村长见赵瑜只顾着喝酒谈笑,却丝毫不提他们关心的话题。几人焦躁起来,互相打了个眼色。一人咳嗽了一下... -->>
政和三年四月初八,己丑。西元1113年4月25日
岱山岛。
赵瑜漫步在田间地头。半黄的麦穗几近腰间,用手掐了掐麦穗,一点浆汁便挤了出来。向东望去一畦畦的麦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高坡上,微风徐来,麦浪重重。再有十天,这片小麦便能成熟收割了。等到端午过后,翻过地的麦田又可以放水插秧,种上占城晚稻。稻麦轮种,一年二收,只要肥料跟得上,平均每亩田都能打上四石的粮食。这产量,已经不下于苏、湖、杭、秀等鱼米之乡,上等良田的出产。
去岁入冬以来,雨水比往年偏少,但靠着赵瑜一力主持修建的三个小水库为主体的灌溉渠道,却使得岛上万余亩注1的良田免受干旱之苦。而且去年朝中重行方田法,县中派来进行丈量田地的官吏却是赵瑜的人。在赵瑜的掩饰下,官中的田籍簿上,岱山岛的田地只有一千五百亩,恰恰是实际数量的十分之一。受此恩惠,原本对赵家已经有些离心的岱山岛民又重新聚拢到赵瑜的麾下。毕竟,若没有赵瑜和衢山在前面挡风挡雨,他们现在十亩田只需交一亩赋的好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
当然,赵瑜也不会平白无故的送人情,岛上的田地产出,小麦、稻谷、苜蓿等作物,衢山军都能以平价收购。不仅如此,岛上的渔获、盐产也一样被衢山全数买去。衢山岛上现在的户口已接近两千户——这些人大半都是昌国本岛的庄户,当年浪港寨被招安,赵瑜虽然屠杀了一批有威胁的奴工,但原昌国岛的地主却被他好生的放了回去,在‘还乡团’的疯狂报复下,分了土地的贫农们在昌国岛走投无路,只能如赵瑜所愿的投了衢山——再加上一千五百名奴工,人口近万,差不多占了全县总人口的四成。除此之外,还有大小牲畜五六百。
这么多张嘴,光靠衢山岛上总计不到五千亩的水田旱田,根本养不活。向外地购买,肯定会受制于人,所以赵瑜的盘算就是把近在咫尺的岱山变成衢山军的粮食基地,以保证粮产能在自家的控制之下。
几个老农毕恭毕敬的跟在赵瑜身后,他们都是在当年浪港军在岱山岛上打土豪分田地之后,从岛上的八百户贫民中被挑选出来当村长的。他们的地位来自于浪港军的支持,分到的田地也是岛上最肥美的几块,家中子弟都有加入浪港军中,因此他们对赵家也是最为忠心。
虽然前两年,他们在赵瑜收缩衢山势力的一段时间里,吃了不少苦。但等到衢山军重新登上岱山后,他们便又过上扬眉吐气的日子。那些曾在赵橹死后欺凌过他们的庄户,现在都成了衢山岛上的奴工,家中田土也成了赔礼。只有在衢山军的刀枪下,他们的地位才会稳固,这一点,受过教训的村长们心知肚明。
但他们今日如此恭敬,其实还有另外一桩心思。这两年,良乡船行的名头日渐响亮,岱山岛民站在岸边,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船只,许多都挂着船行的旗号。原本投了浪港军的岱山子弟,现在也大半在船行中当水手。每当他们回到岱山的时候,皆是大包小包的带着从外地购来的礼物。从他们口里,岱山人都知道了,赵大当家待人宽和,良乡船行薪水丰厚,秀州杭州的市面有多么繁华,青楼里的小姐注2有多么可人。
这些传言,早把岛上年轻人的心思都撩拨得痒痒的,就连些老成持重的,也免不了动心,一年三十贯的薪资,食宿全包,春冬换季还发衣物,比起禁军也丝毫不差,总比日夜在土里刨食要强上百倍。只是良乡船行向不对外招人,让他们欲入无门,总找不到进船行的机会,就算托那些在船行里当水手的自家兄弟提携一下,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不过,最近有传言,赵瑜此次来岱山,不仅仅是巡视田地出产,而且还会在岛上为良乡船行招募一批水手。也因此,今日岱山岛民才会对他如此恭敬,看着他的目光也始终带着一丝热切。
这一切,被赵瑜不动声色的看在眼里。现在衢山军内部业已安定,正是要向外扩张的时候,但衢山岛上的兵力来源已经枯竭,强行征召只会破坏岛上经济,所以离衢山最近的岱山,就成了赵瑜的第一目标。不过,招募人手与其自己求人,不如让人来求己,也正是赵瑜放出流言的用意所在。
在岱山岛上走马观花的绕了一圈,中午时分,赵瑜在村中被热情款待。村中的祠堂内外摆了十几桌,赵瑜和村长们在内饮宴,他带来的一队亲兵则在堂外喝酒。只有几个贴身亲随,坐在堂内下桌,不饮酒,不吃菜,啃着自带的干粮,警惕的注视着堂内堂外。
酒过三巡,几名村长见赵瑜只顾着喝酒谈笑,却丝毫不提他们关心的话题。几人焦躁起来,互相打了个眼色。一人咳嗽了一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