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牧对魏国非常失望,形势到了这一步,到了对魏国极其不利的地步,魏国竟然还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利益,大梁朝堂上还斗得不亦乐乎,难道魏国就没有信陵君那等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人?
魏王增听说李牧到了,连夜召见,对李牧非常看重。这个年代实力代表一切,李牧在代北击败匈奴人,在河北又两次击败秦军,已经成为继廉颇、庞煖之后关东第一名将,成为关东诸国阻御西秦的坚实屏障。
李牧见到魏王,毫不避讳,直接提出了两个问题,太原秦军主力南下怎么办?齐国拒绝参加合纵怎么办?
秦国一旦决定全力攻略中原,其太原主力必定南下,保守估计,中原战场上可能集结三十万到四十万军队。那时就算赵国尽遣主力南下,赵韩魏楚四国所能集结于中原的军队也就这么多。兵力相当意味着战局惨烈,从最好的结果来看就是合纵军击败秦军,但合纵军损失之大可想而知,决战结束后韩魏还能支撑多久?假如一年后秦军卷土重来,是否还有合纵?楚国是否还会全力救援?
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是不是代表齐国君臣不再有雄心壮志?假如齐国有心称霸中土,那么它必然借此机会让合纵军和秦国打个两败俱伤。决战之后,不论哪一方获得胜利,都无法阻止齐国的攻击,中原最终可能会落入齐国的手中。
在以上两个直接决定中原局势发展的条件无法确定之前,合纵军最佳的策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发动攻击,抢在太原秦军主力没有南下之前击败中原秦军。秦军败了,合纵军控制了中原局势,那么进可以收复失地,退可以自保,不至于让齐国趁火打劫。
李牧这番话让魏王增陷入沉思。
显然,李牧不同意魏国的策略,他同意楚国的攻击办法,希望速战速决。但假如此后秦军主力南下,而齐国拒绝合纵,决战就无法避免,这出战将直接决定赵韩魏三国的命运。魏王增没有取胜的信心,既然如此,那他只有接受楚国的攻击之策,速战速决,先在中原战场确立优势。
目前合纵一事除了攻防策略无法统一之外,另外就是合纵长人选迟迟定不下来。上次魏国遭到秦军攻击,出面合纵的是赵国庞煖,而合纵长则是德高望重的春申君。合纵长拥有合纵大军的战场指挥权,他说怎么打就怎么打。现在放眼看看关东诸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德高望重、深得各国敬重足以驾驭合纵军的人物?
最适合的人淹是李牧了,但赵国北有匈奴,西有强秦,局势紧张,李牧分身乏术。至于楚国令尹李园,那根本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要出身没出身,要道德没道德,要战功没战功,要才能没才能,地地道道一个kao着女人上位的小人,楚军将士鄙视他,其它各国的军队更不会把身家性命交给这么一个无耻之徒,所以就算魏国同意楚国的攻击策略,但到了战场上,谁也不敢保证合纵军将士遵从李园的命令。
李牧苦叹,魏王增也是一筹莫展。
自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死后,中土就再也没有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就此次合纵来说,起因是秦军攻打赵国,桓齮在漳水河一线击杀十万赵军,中原形势危急,于是赵韩两国率先提出合纵,魏国积极响应,赵相郭开、韩相张平先后派出使者游说齐楚燕三国。此事从开始到现在,有两年半时间了,至今还没有看到合纵军,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领袖人物。
最终这个合纵长还是落在了李园头上。现在楚军是合纵军主力,李园又是楚军统率,他不做合纵长谁来做?李牧都做不了,赵军主力无法南下,他手上没有军队,他能指挥谁?
李园做合纵长,指挥合纵军,能击败如狼似虎的秦军?
=
一件在旁观者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到了当事人头上却变得异常复杂,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让当事人很难做出取舍。
太子假如此,相国庞宠也如此。李牧先后与他们见面,极力说服,但效果甚微。李牧感叹之余扪心自问,难道非要到了亡国之刻才能断然舍弃私利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很多人即使到了亡国那一刻,宁愿亡国,也不愿舍弃私利。
韩国特使忧心如焚,每日急报新郑。韩王安望眼欲穿就是看不到援军,不得以只好派相国张平亲自赶赴大梁。
张平抵达大梁的时侯,楚国特使项燕也到了。李园担心秦军主力南下导致合纵军错过攻击机会,于是叫项燕亲自跑一趟大梁。他是救人的,结果还要迁就被救的人,想想就让人恼火。
项燕给魏国下了最后通牒,如果魏国继续拖延出兵时间,寿春在策略上肯定要出现变化,楚国可能退出合纵,谋求与秦国连横。这就是**裸的威胁了,你不和我一起打秦国,那我就和秦国一起打你们,好歹我能抢地盘。
魏国还能坚持,毕竟秦军还没有杀进魏国,但韩国无法坚持。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消息证实,咸阳很可能已经决定攻略中原,太原的秦军主力很快就要南下了。韩王安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断然决定以城池换取援军。韩国割五座城给魏国,割九座城池给楚国,只求两国眷出兵救援。
这十四座城池就是韩国刚刚被迫割让给秦国的城池。韩王安知道不下血本不行了,反正这十四座城池已经落入秦国手中,如其白白便宜了秦人,倒不如送给魏楚两国,好歹援军可以帮助韩国守住都城,国祚还能继续得以延续,否则再过一段时间韩国就没了,自己也要做阶下囚了。
十四座城池,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但魏楚两国一旦拿到这十四座城池,就等于要帮助韩国戍守其西北边境。韩国的如意算盘固然打得精妙,魏楚两国也不是傻子,当然留了后手。此仗过后,韩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屏障作用,既然没有作用了,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魏楚两国心照不宣,彼此都想在中原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吞下这块肥肉。既然有了想法,而且是不谋而合的想法,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好办了。
魏王增与太子假、庞宠经过协商,断然决定即刻出兵。
李牧、项燕、太子假三人随即商议攻击之策。
楚国令尹李园是合纵长。
魏国太子假领三万军队火速赶赴韩魏边境林中,然后会合一万韩**队,直奔颍阳,隔颍水河与秦军对峙,从正面吸引秦军。
楚国项燕领十万楚军急速赶赴汾陉塞,从侧翼攻击秦军。李园率后续大军屯驻于许,以为策应。
赵军一部兵进朝歌,魏军一部渡河赶赴汲城,两军会合后向山阳一线做出攻击态势,以牵制河内秦军,缓解魏国长城一线的重压。
魏国再出一军,火速赶赴韩国的华阳,与新郑的韩军遥相呼应,阻击从汜水一线杀来的秦人。
另外,李牧的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拖住太原方向的秦军主力。李牧满口答应,心里却是暗笑。中原战局一旦激烈,楚魏联军一旦击败秦军,太原方向的秦军主力肯定要南下,如此一来他就可以调集主力北上入代,把匈奴人赶出长城。
至于秦军主力南下之后,中原局势向哪个方向发展,目前他也没有确... -->>
李牧对魏国非常失望,形势到了这一步,到了对魏国极其不利的地步,魏国竟然还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利益,大梁朝堂上还斗得不亦乐乎,难道魏国就没有信陵君那等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人?
魏王增听说李牧到了,连夜召见,对李牧非常看重。这个年代实力代表一切,李牧在代北击败匈奴人,在河北又两次击败秦军,已经成为继廉颇、庞煖之后关东第一名将,成为关东诸国阻御西秦的坚实屏障。
李牧见到魏王,毫不避讳,直接提出了两个问题,太原秦军主力南下怎么办?齐国拒绝参加合纵怎么办?
秦国一旦决定全力攻略中原,其太原主力必定南下,保守估计,中原战场上可能集结三十万到四十万军队。那时就算赵国尽遣主力南下,赵韩魏楚四国所能集结于中原的军队也就这么多。兵力相当意味着战局惨烈,从最好的结果来看就是合纵军击败秦军,但合纵军损失之大可想而知,决战结束后韩魏还能支撑多久?假如一年后秦军卷土重来,是否还有合纵?楚国是否还会全力救援?
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是不是代表齐国君臣不再有雄心壮志?假如齐国有心称霸中土,那么它必然借此机会让合纵军和秦国打个两败俱伤。决战之后,不论哪一方获得胜利,都无法阻止齐国的攻击,中原最终可能会落入齐国的手中。
在以上两个直接决定中原局势发展的条件无法确定之前,合纵军最佳的策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发动攻击,抢在太原秦军主力没有南下之前击败中原秦军。秦军败了,合纵军控制了中原局势,那么进可以收复失地,退可以自保,不至于让齐国趁火打劫。
李牧这番话让魏王增陷入沉思。
显然,李牧不同意魏国的策略,他同意楚国的攻击办法,希望速战速决。但假如此后秦军主力南下,而齐国拒绝合纵,决战就无法避免,这出战将直接决定赵韩魏三国的命运。魏王增没有取胜的信心,既然如此,那他只有接受楚国的攻击之策,速战速决,先在中原战场确立优势。
目前合纵一事除了攻防策略无法统一之外,另外就是合纵长人选迟迟定不下来。上次魏国遭到秦军攻击,出面合纵的是赵国庞煖,而合纵长则是德高望重的春申君。合纵长拥有合纵大军的战场指挥权,他说怎么打就怎么打。现在放眼看看关东诸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德高望重、深得各国敬重足以驾驭合纵军的人物?
最适合的人淹是李牧了,但赵国北有匈奴,西有强秦,局势紧张,李牧分身乏术。至于楚国令尹李园,那根本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要出身没出身,要道德没道德,要战功没战功,要才能没才能,地地道道一个kao着女人上位的小人,楚军将士鄙视他,其它各国的军队更不会把身家性命交给这么一个无耻之徒,所以就算魏国同意楚国的攻击策略,但到了战场上,谁也不敢保证合纵军将士遵从李园的命令。
李牧苦叹,魏王增也是一筹莫展。
自从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死后,中土就再也没有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就此次合纵来说,起因是秦军攻打赵国,桓齮在漳水河一线击杀十万赵军,中原形势危急,于是赵韩两国率先提出合纵,魏国积极响应,赵相郭开、韩相张平先后派出使者游说齐楚燕三国。此事从开始到现在,有两年半时间了,至今还没有看到合纵军,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领袖人物。
最终这个合纵长还是落在了李园头上。现在楚军是合纵军主力,李园又是楚军统率,他不做合纵长谁来做?李牧都做不了,赵军主力无法南下,他手上没有军队,他能指挥谁?
李园做合纵长,指挥合纵军,能击败如狼似虎的秦军?
=
一件在旁观者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到了当事人头上却变得异常复杂,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让当事人很难做出取舍。
太子假如此,相国庞宠也如此。李牧先后与他们见面,极力说服,但效果甚微。李牧感叹之余扪心自问,难道非要到了亡国之刻才能断然舍弃私利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很多人即使到了亡国那一刻,宁愿亡国,也不愿舍弃私利。
韩国特使忧心如焚,每日急报新郑。韩王安望眼欲穿就是看不到援军,不得以只好派相国张平亲自赶赴大梁。
张平抵达大梁的时侯,楚国特使项燕也到了。李园担心秦军主力南下导致合纵军错过攻击机会,于是叫项燕亲自跑一趟大梁。他是救人的,结果还要迁就被救的人,想想就让人恼火。
项燕给魏国下了最后通牒,如果魏国继续拖延出兵时间,寿春在策略上肯定要出现变化,楚国可能退出合纵,谋求与秦国连横。这就是**裸的威胁了,你不和我一起打秦国,那我就和秦国一起打你们,好歹我能抢地盘。
魏国还能坚持,毕竟秦军还没有杀进魏国,但韩国无法坚持。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消息证实,咸阳很可能已经决定攻略中原,太原的秦军主力很快就要南下了。韩王安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断然决定以城池换取援军。韩国割五座城给魏国,割九座城池给楚国,只求两国眷出兵救援。
这十四座城池就是韩国刚刚被迫割让给秦国的城池。韩王安知道不下血本不行了,反正这十四座城池已经落入秦国手中,如其白白便宜了秦人,倒不如送给魏楚两国,好歹援军可以帮助韩国守住都城,国祚还能继续得以延续,否则再过一段时间韩国就没了,自己也要做阶下囚了。
十四座城池,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但魏楚两国一旦拿到这十四座城池,就等于要帮助韩国戍守其西北边境。韩国的如意算盘固然打得精妙,魏楚两国也不是傻子,当然留了后手。此仗过后,韩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屏障作用,既然没有作用了,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魏楚两国心照不宣,彼此都想在中原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吞下这块肥肉。既然有了想法,而且是不谋而合的想法,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好办了。
魏王增与太子假、庞宠经过协商,断然决定即刻出兵。
李牧、项燕、太子假三人随即商议攻击之策。
楚国令尹李园是合纵长。
魏国太子假领三万军队火速赶赴韩魏边境林中,然后会合一万韩**队,直奔颍阳,隔颍水河与秦军对峙,从正面吸引秦军。
楚国项燕领十万楚军急速赶赴汾陉塞,从侧翼攻击秦军。李园率后续大军屯驻于许,以为策应。
赵军一部兵进朝歌,魏军一部渡河赶赴汲城,两军会合后向山阳一线做出攻击态势,以牵制河内秦军,缓解魏国长城一线的重压。
魏国再出一军,火速赶赴韩国的华阳,与新郑的韩军遥相呼应,阻击从汜水一线杀来的秦人。
另外,李牧的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拖住太原方向的秦军主力。李牧满口答应,心里却是暗笑。中原战局一旦激烈,楚魏联军一旦击败秦军,太原方向的秦军主力肯定要南下,如此一来他就可以调集主力北上入代,把匈奴人赶出长城。
至于秦军主力南下之后,中原局势向哪个方向发展,目前他也没有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