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走进无人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潘文石冠鱼狗的厄运1985年5月初,正是秦岭南坡中山地带的插秧季节。我第一次到达华阳盆地。一天上午,我正在清澈见底的酉水河旁统计野鸟的种类和数量时,在一个陡峭的土质的河岸边,看见两个12岁左右的山区小男孩。其中一个踩在另一个的肩膀上,手里拿着一根约两米长的竹竿,正在往一个距离地面约两米高的土洞里乱捅。经验告诉我,他们正在捣鸟窝,但我不知道是哪一种鸟修筑这样的窝。出于专业的需要和好奇心,我走过去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小心不要掉到河里。”
“有一只鸟,刚刚从这个洞钻进去。”踩在别人肩膀上的男孩说。
“你们这样会把它捅死的。”我说,“就是死在里边你们也没有办法拿到它。”
“我们把这个土洞挖开就可以抓到它。”被踩在下面的男孩说。
“算了吧,不要捅了,也许是一种有益的鸟儿。”我劝道。
“是阿鱼郎,”其中一个男孩说,“专门吃鱼的。”
“是很好看的翡翠鸟吗?”我问,“它背上是不是长着蓝宝石那样的羽毛,闪闪发光,胸部是橙红色的?”
“不是,比那种大好多,比喜鹊还大些。”被踩在下面的男孩说,“下来吧,我太累了。”
上面的小孩又用竹竿狠狠地捅了几下才下来。我检查了他手中的竹竿,上面除带些泥土外,还粘了几根羽毛,有些是灰白色的,另一些则在灰白色羽毛的先端具有大片的黑斑。
“这是那鸟的羽毛吗?”我问。
“是的。”
“鸟可能被你们捅死了,”我说,“快回家找个锄头来挖。”
当两个小男孩挖洞时,我开始描画洞穴的结构和可见到的情况。一个约1。5米长的直洞,与陡峭的河岸相垂直,洞口与通道的横截面都呈半圆形,大小仅能供鸟体通过。洞的末端,有一较大空间,约半个篮球大小,可供鸟体自由转动。一只严重受伤的鸟儿,正趴在一个简陋的巢上,它已经奄奄一息了。从它那黑白相间的羽毛,明显的冠羽和长而直的嘴峰,一眼便可以认出,这是一只冠鱼狗。这种吃鱼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湖泊、河流和水网地区,近20年来,数量显著下降。它们是一种典型的东洋界鸟类,秦岭南坡是它们分布区的北缘。在全国的其它地区,这种鸟已经相当罕见了。
我把这只就要断气的冠鱼狗拣起来,立即发现它的窝里还有两枚蛋。其中一枚为浅绿色,还稀疏散布着褐色的斑点,但蛋壳极薄;另一枚蛋则只包着一层软软的黄褐色皮膜,没有钙质的外壳。当我非常小心地把蛋拿起来时,立刻感到两个蛋都是凉的,没有生命的。本来,在亲鸟的孵育下,正常发育的胚胎应当是温的。
冠鱼狗最后一次张开了嘴之后,就死了。我把它的腹面翻过来,发现上面有两处不长毛的地区,这明显的卵斑说明这只亲鸟已经为孵育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因此我更相信这两枚蛋已经死了。
“你们有没有看见叼鱼郎的小鸟从哪个窝里飞出来?”我问。
“在酉水河还没有见到,不过前天,我去氵胥水河走亲戚,”其中一个男孩说,“看到好几只叼鱼郎叼小鱼钻进它们自己的土洞。肯定小鸟已经孵出来了。”
“不,”我特别强调地说,“我关心的是酉水河的叼鱼郎有没有叼着小鱼进入自己的土洞。”
“没有看见。”两个小男孩认真地,异口同声地回答。
于是我决定打开这两个蛋。当一滩已经解体的卵黄在地上散开来时,一股奇臭无比的腐败气体立即向四周弥散开来。我明白了,酉水河的冠鱼狗正在受到灭绝的威胁。因为酉水河中游地区,正是华阳盆地,海拔1100米,土地肥沃,气候暖和。
这里是山地亚热带到山地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适宜于种植多种农作物。为了保证水稻、玉米、小麦和多种蔬菜的收获,人们每年都向田间喷洒滴滴涕等各种化学农药。
直到1983年,滴滴涕才被比较彻底的禁用。这些化学杀虫剂的残毒正是导致冠鱼狗逐渐衰亡的罪魁祸首。
我决定对酉水河最近20年来冠鱼狗的数量和分布之间的关系做一些调查。在猎人和小孩那里,我把每个居住过冠鱼狗的土穴都按年代标明在地图上,结果发现,1965年,在华阳盆地的酉水河及它的几条支流的土质河岸上,至少有45个充满生机的冠鱼狗的巢穴,每年都从这些巢里孵出一批小鸟;1975年,剩下25个能养育幼鸟的土穴;1985年,我亲自调查,只发现12个巢穴;到1990年,这里的冠鱼狗的巢已经减少到只有5个了,而且其中有3窝可能是不育的。最令人不安的是冠鱼狗的衰亡过程,它们受到滴滴涕等有毒杀虫剂的毒害之后,并不是立即死去。成年的冠鱼狗每年春天修筑它们的巢穴,衔进一些小小的树枝与杂草,并交配和产卵。但是,产下的卵却不能孵化。第二年春天,它们又努力一次,可这一次比前一次失败得更惨。
逐渐地,酉水河的冠鱼狗的数量就减少了。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冠鱼狗的减少是由一个叫做生物增强过程所引起的。杀虫化学药品喷洒进农田之后,随雨水流入酉水河,常常积聚在水生藻类的体内;这些藻类又为水中的蠕虫或其它小无脊椎动物所食用;然后,酉水河中的鱼又吃上述这些蠕虫和无脊椎动物;最后,冠鱼狗又以鱼为生。在这个食物链的传递中,每一个后来的食用者都吸收前一个食用者体内已含的毒物,从而就一步一步使这些毒物逐级浓聚到可以破坏生物生殖机制的程度。
尽管在冠鱼狗体内已经有高度浓聚的杀虫剂,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它们还是按照先天的本能继续营巢、交配、产卵与孵卵。不过,它们生殖过程中微妙的生物化学平衡已受到影响,即滴滴涕的分解产物d。d。e,通过被吃入的鱼进入冠鱼狗,并以某种方式干扰与阻碍了母体长骨中贮存的钙输送到卵壳。因此,冠鱼狗所产生的卵不是卵壳薄而易碎无法进行孵化,就是胚胎缺钙不能继续发育。化学杀虫剂对华阳盆地环境的污染正是酉水河冠鱼狗种群慢性死亡的根源。
由于华阳地区的冠鱼狗衰亡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卵出了毛病,因此就可能用污染较轻地区的“较干净”的冠鱼狗所产的健康的卵来替换掉本地区出了毛病的卵,就可以使华阳的冠鱼狗生存下去。于是,我同我的野外助手援娃商量了一个拯救华阳冠鱼狗的实验计划,并于第二年春天付诸实践。
1988年5月初,还是华阳盆地插秧的忙碌季节。我和援娃沿着酉水河寻找,在两处几乎是垂直于水面的高高的土质河岸上,发现了两个冠鱼狗的洞穴。从它们长时间呆在窝里不出来的行为,我们判断它们正在孵卵。第二天,援娃翻过一道分水岭,到达氵胥水河边,在当地小孩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两个正在孵卵的冠鱼狗的洞穴,并从每个窝中各取了两枚蛋。援娃用棉花仔细包裹了它们,并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上保暖。然后他又翻山回来。这一次他慢慢地走,尽量减轻震动、颠簸及碰撞,以保护卵中正在发育的娇嫩的胚胎。
我们做了一个特殊的梯子,以便尽可能接近冠鱼狗的洞穴;又做了一根末端有小勺和电筒的长杆,作为调换卵的工具。冠鱼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鸟类,当我们把梯子放在它们的洞穴的土墙上时,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不飞走,只静静地守在洞里。
直到我们的长杆从洞口伸进去,几乎接触到它时,它才发出“咝、咝”的呼气声,酷似蛇的叫声。有时它们用其强直的嘴猛啄电筒。它们很少逃跑。
有一次,我们用这根特制的长勺从一只正在孵卵的冠鱼狗身子下面把有毛病的两枚卵取走,这只鸟竟一动不动,容忍我们的全部操作。我们再把两枚来自氵胥水河的健康卵放到它的翼下,而它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孵育着。
这一年我们所调换的四枚卵都成功地孵出了小鸟。我们在每只小鸟的脚上拴了一条色彩鲜艳的飘带,观察它们每天跟在自己义父母的后面,沿着酉水河觅食。这些螟蛉子常常站在河边的巨石上或树上,等待它们的养父母把鱼送来,过着一种“鱼”来张口的生活。当我看到它们的义亲愉快地哺育这些螟蛉子并且做得十分尽心尽责时,我突然想到这些来华阳充当螟蛉子的小冠鱼狗的亲生父母,不知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因此我请援娃抽空去氵胥水河观察一下。数日之后,援娃从氵胥水河边回来,他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严老师,那两窝冠鱼狗又各自带了一窝幼鸟,正在河边觅食。”援娃说,“其中一窝还带着三只幼鸟。”
“太好了,这证明我们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我说,“同时还证明冠鱼狗在春季的繁殖季节里具有生两窝蛋的潜力。”
“现在,是不是可以说,华阳的冠鱼狗得救了?”援娃问道。
“只能说有希望得救,”我答道,“因为土壤中的滴滴涕至少可残留20年之久,危害是长久的。”
“那怎么办呢?”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有残毒的化学农药,”我说,“使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逐步减少。”
“我们每年春天多从氵胥水河调取一些健康的鸟蛋来。”援娃说。
“这样我们就能赢得时间,使酉水河正在衰落的冠鱼狗群体得到拯救。”我说。
“其它吃青蛙、昆虫和老鼠的鸟类是不是也受到威胁?”援娃问。
“是的,”我说,“凡是位于杀虫剂浓聚的食物链末端的那些物种,如鹰、鸮和多种吃虫的雀形目小鸟,都处于严重的危害中。”
“我们要拯救这么多遭到威胁的物种,任务实在太艰巨了,”援娃说,“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来拯救受害的物种就好了。”
“肯定。有更多的人越来越关心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我们身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家,如果不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就更不能期望别人也这样做了。”我说。
“是不是应当对群众进行宣传?”援娃问。
“我国政府天天都在这样做,”我回答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物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致命的圈套经过一夜的大雪之后,早晨却迎来了熠熠的阳光。这种天气对于我们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活是再理想不过了。我独自上山,目的是了解生活在秦岭南坡三种小型的鹿与豹子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幸运,当我爬上最近的一道山梁时,便立即找到一只林麝新鲜的蹄印。在雪地上,蹄印是非常清晰的,上面没有一丁点雪花,说明这只林麝是在雪停之后才跑过去的。我还注意到它有一条后腿已经严重受伤,行进时是拖着走的,因此在雪地上留下一道沟槽,沟槽旁边偶尔可见到几根灰褐色的、林麝独具特色的、空心的毛。
随着林麝留下的蹄印,我来到山梁分歧处时,发现了它在雪地上卧的一个凹坑,旁边有一小堆粪便,粪粒小小的,黑光油亮,形状如枣核,两头尖尖,颇具特色;同时雪地上还有几滴深黄色的尿迹。我趴在地上,凑近鼻子,并用手轻轻地扇动,便有一阵淡淡的香味飘散开来。这是一只雄麝,平时其香腺的一些分泌物也会随尿流出。
雪地上的这些痕迹,很快就把我引到一个十分僻静的峡谷,在干涸的河床上堆积着大块的chan岩,横七竖八的倒木使我难以继续前进,迫使我只有经常四肢着地才能从倒树与地面的空隙间爬行过去。过了一会儿,当我停下来休息时,我觉得似乎有一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我。我悄悄地侧转过头,偷偷地往旁边一瞥,正好与一头花斑大豹的逼人目光遇个正着。一股寒气从我的脊梁骨开始冒出并立即向上扩散直达后脑勺,浑身起了一阵鸡皮疙瘩。我从地下站起来,想寻找一个脱身之计。
事实上我已经无法脱身,地上的倒树把我的腿牢牢地绊住。我仍然同豹子对峙着,它顶多距我8米。突然,我急中生智,想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邹郊教授曾经告诉我说,“动物最怕人的眼睛,如果你死盯着它,它必然也盯着你不放,一旦你移开目光,它就会跑掉。”于是我坚决地鼓足了勇气,把眼光悄悄地从豹子身上移开,就在此时,豹子从树上一跃而下,消失在稠密的竹林中。
就在这片树林中,我很快找到那只林麝。它身长约80厘米,肩部50厘米左右,全身灰褐色,嘴的两侧露着两个獠牙,的确是一只公麝。当我俯身去抓它时,它似乎不很害怕,甚至连身体都没有挪动一下。我检查它那只受伤的后腿,发现上面紧紧勒着一个钢丝套子。我仔细察看和抚摸了它全身的各部分,发现只有受伤的右后腿的髓关节脱臼了,有一块皮毛被套索磨坏了,其余各部位均完好无损。
我决定把它带回营地。当我把它抱在怀里,钻过倒木的时候,我才想起刚才那只色彩斑斓的金钱豹。它会不会就在附近窥伺着我呢?不过我决心要拯救这只林麝,不让它落入豹口。于是我把林麝扛在肩上,尽快离开这片树林,大步往营地走去。
远远地我就看见向明沿着山梁走来。我立即明白了,他是来找我的。他们总是不同意让我单独上山,怕万一迷路或发生什么危险。
“严老师,歇一歇,我就来。”向明从远处大声嚷着。
爬山对向明来说如履平地。他很快就来到我跟前。
“快放下,你一定累了吧。”向明说。
“有点。”我说着,打算把林麝放下。
“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向明一边说,一边跑过来抱住受伤的林麝。
“俗话说,灯芯担久重如铁。”我满身流着汗,也真有些累了。
“它可不是灯芯,”向明说,“我看它有9公斤重。”
“是一只成年的大公麝。”我说。
“个体不小,但年龄不大,”向明说,“你看它的獠牙还没有很长。”
“咱们走吧。”我说,“咦,你怎么找到我的?”
“这还不容易,顺着你的脚印就来了。”
在积雪的山梁上我们一前一后边走边说。
“你来得也太快了。”我说道。
“啊,我看到雪地上的痕迹立即就明白了,你在追一只缺腿的林麝。我必须赶快来帮你、”
“你怎么想的?”我问。
“我怕你遇到豹子,”向明答道,“豹子最爱吃林麝,它的气味那么大,豹子很容易找到它的。”
“我真的遇上了。”
“没有问题吧,”向明问,“它离你多远?”
“很近。”
“没有向你龇牙发威?”
&n... -->>
潘文石冠鱼狗的厄运1985年5月初,正是秦岭南坡中山地带的插秧季节。我第一次到达华阳盆地。一天上午,我正在清澈见底的酉水河旁统计野鸟的种类和数量时,在一个陡峭的土质的河岸边,看见两个12岁左右的山区小男孩。其中一个踩在另一个的肩膀上,手里拿着一根约两米长的竹竿,正在往一个距离地面约两米高的土洞里乱捅。经验告诉我,他们正在捣鸟窝,但我不知道是哪一种鸟修筑这样的窝。出于专业的需要和好奇心,我走过去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小心不要掉到河里。”
“有一只鸟,刚刚从这个洞钻进去。”踩在别人肩膀上的男孩说。
“你们这样会把它捅死的。”我说,“就是死在里边你们也没有办法拿到它。”
“我们把这个土洞挖开就可以抓到它。”被踩在下面的男孩说。
“算了吧,不要捅了,也许是一种有益的鸟儿。”我劝道。
“是阿鱼郎,”其中一个男孩说,“专门吃鱼的。”
“是很好看的翡翠鸟吗?”我问,“它背上是不是长着蓝宝石那样的羽毛,闪闪发光,胸部是橙红色的?”
“不是,比那种大好多,比喜鹊还大些。”被踩在下面的男孩说,“下来吧,我太累了。”
上面的小孩又用竹竿狠狠地捅了几下才下来。我检查了他手中的竹竿,上面除带些泥土外,还粘了几根羽毛,有些是灰白色的,另一些则在灰白色羽毛的先端具有大片的黑斑。
“这是那鸟的羽毛吗?”我问。
“是的。”
“鸟可能被你们捅死了,”我说,“快回家找个锄头来挖。”
当两个小男孩挖洞时,我开始描画洞穴的结构和可见到的情况。一个约1。5米长的直洞,与陡峭的河岸相垂直,洞口与通道的横截面都呈半圆形,大小仅能供鸟体通过。洞的末端,有一较大空间,约半个篮球大小,可供鸟体自由转动。一只严重受伤的鸟儿,正趴在一个简陋的巢上,它已经奄奄一息了。从它那黑白相间的羽毛,明显的冠羽和长而直的嘴峰,一眼便可以认出,这是一只冠鱼狗。这种吃鱼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湖泊、河流和水网地区,近20年来,数量显著下降。它们是一种典型的东洋界鸟类,秦岭南坡是它们分布区的北缘。在全国的其它地区,这种鸟已经相当罕见了。
我把这只就要断气的冠鱼狗拣起来,立即发现它的窝里还有两枚蛋。其中一枚为浅绿色,还稀疏散布着褐色的斑点,但蛋壳极薄;另一枚蛋则只包着一层软软的黄褐色皮膜,没有钙质的外壳。当我非常小心地把蛋拿起来时,立刻感到两个蛋都是凉的,没有生命的。本来,在亲鸟的孵育下,正常发育的胚胎应当是温的。
冠鱼狗最后一次张开了嘴之后,就死了。我把它的腹面翻过来,发现上面有两处不长毛的地区,这明显的卵斑说明这只亲鸟已经为孵育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因此我更相信这两枚蛋已经死了。
“你们有没有看见叼鱼郎的小鸟从哪个窝里飞出来?”我问。
“在酉水河还没有见到,不过前天,我去氵胥水河走亲戚,”其中一个男孩说,“看到好几只叼鱼郎叼小鱼钻进它们自己的土洞。肯定小鸟已经孵出来了。”
“不,”我特别强调地说,“我关心的是酉水河的叼鱼郎有没有叼着小鱼进入自己的土洞。”
“没有看见。”两个小男孩认真地,异口同声地回答。
于是我决定打开这两个蛋。当一滩已经解体的卵黄在地上散开来时,一股奇臭无比的腐败气体立即向四周弥散开来。我明白了,酉水河的冠鱼狗正在受到灭绝的威胁。因为酉水河中游地区,正是华阳盆地,海拔1100米,土地肥沃,气候暖和。
这里是山地亚热带到山地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适宜于种植多种农作物。为了保证水稻、玉米、小麦和多种蔬菜的收获,人们每年都向田间喷洒滴滴涕等各种化学农药。
直到1983年,滴滴涕才被比较彻底的禁用。这些化学杀虫剂的残毒正是导致冠鱼狗逐渐衰亡的罪魁祸首。
我决定对酉水河最近20年来冠鱼狗的数量和分布之间的关系做一些调查。在猎人和小孩那里,我把每个居住过冠鱼狗的土穴都按年代标明在地图上,结果发现,1965年,在华阳盆地的酉水河及它的几条支流的土质河岸上,至少有45个充满生机的冠鱼狗的巢穴,每年都从这些巢里孵出一批小鸟;1975年,剩下25个能养育幼鸟的土穴;1985年,我亲自调查,只发现12个巢穴;到1990年,这里的冠鱼狗的巢已经减少到只有5个了,而且其中有3窝可能是不育的。最令人不安的是冠鱼狗的衰亡过程,它们受到滴滴涕等有毒杀虫剂的毒害之后,并不是立即死去。成年的冠鱼狗每年春天修筑它们的巢穴,衔进一些小小的树枝与杂草,并交配和产卵。但是,产下的卵却不能孵化。第二年春天,它们又努力一次,可这一次比前一次失败得更惨。
逐渐地,酉水河的冠鱼狗的数量就减少了。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冠鱼狗的减少是由一个叫做生物增强过程所引起的。杀虫化学药品喷洒进农田之后,随雨水流入酉水河,常常积聚在水生藻类的体内;这些藻类又为水中的蠕虫或其它小无脊椎动物所食用;然后,酉水河中的鱼又吃上述这些蠕虫和无脊椎动物;最后,冠鱼狗又以鱼为生。在这个食物链的传递中,每一个后来的食用者都吸收前一个食用者体内已含的毒物,从而就一步一步使这些毒物逐级浓聚到可以破坏生物生殖机制的程度。
尽管在冠鱼狗体内已经有高度浓聚的杀虫剂,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它们还是按照先天的本能继续营巢、交配、产卵与孵卵。不过,它们生殖过程中微妙的生物化学平衡已受到影响,即滴滴涕的分解产物d。d。e,通过被吃入的鱼进入冠鱼狗,并以某种方式干扰与阻碍了母体长骨中贮存的钙输送到卵壳。因此,冠鱼狗所产生的卵不是卵壳薄而易碎无法进行孵化,就是胚胎缺钙不能继续发育。化学杀虫剂对华阳盆地环境的污染正是酉水河冠鱼狗种群慢性死亡的根源。
由于华阳地区的冠鱼狗衰亡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卵出了毛病,因此就可能用污染较轻地区的“较干净”的冠鱼狗所产的健康的卵来替换掉本地区出了毛病的卵,就可以使华阳的冠鱼狗生存下去。于是,我同我的野外助手援娃商量了一个拯救华阳冠鱼狗的实验计划,并于第二年春天付诸实践。
1988年5月初,还是华阳盆地插秧的忙碌季节。我和援娃沿着酉水河寻找,在两处几乎是垂直于水面的高高的土质河岸上,发现了两个冠鱼狗的洞穴。从它们长时间呆在窝里不出来的行为,我们判断它们正在孵卵。第二天,援娃翻过一道分水岭,到达氵胥水河边,在当地小孩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两个正在孵卵的冠鱼狗的洞穴,并从每个窝中各取了两枚蛋。援娃用棉花仔细包裹了它们,并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上保暖。然后他又翻山回来。这一次他慢慢地走,尽量减轻震动、颠簸及碰撞,以保护卵中正在发育的娇嫩的胚胎。
我们做了一个特殊的梯子,以便尽可能接近冠鱼狗的洞穴;又做了一根末端有小勺和电筒的长杆,作为调换卵的工具。冠鱼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鸟类,当我们把梯子放在它们的洞穴的土墙上时,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不飞走,只静静地守在洞里。
直到我们的长杆从洞口伸进去,几乎接触到它时,它才发出“咝、咝”的呼气声,酷似蛇的叫声。有时它们用其强直的嘴猛啄电筒。它们很少逃跑。
有一次,我们用这根特制的长勺从一只正在孵卵的冠鱼狗身子下面把有毛病的两枚卵取走,这只鸟竟一动不动,容忍我们的全部操作。我们再把两枚来自氵胥水河的健康卵放到它的翼下,而它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孵育着。
这一年我们所调换的四枚卵都成功地孵出了小鸟。我们在每只小鸟的脚上拴了一条色彩鲜艳的飘带,观察它们每天跟在自己义父母的后面,沿着酉水河觅食。这些螟蛉子常常站在河边的巨石上或树上,等待它们的养父母把鱼送来,过着一种“鱼”来张口的生活。当我看到它们的义亲愉快地哺育这些螟蛉子并且做得十分尽心尽责时,我突然想到这些来华阳充当螟蛉子的小冠鱼狗的亲生父母,不知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因此我请援娃抽空去氵胥水河观察一下。数日之后,援娃从氵胥水河边回来,他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严老师,那两窝冠鱼狗又各自带了一窝幼鸟,正在河边觅食。”援娃说,“其中一窝还带着三只幼鸟。”
“太好了,这证明我们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我说,“同时还证明冠鱼狗在春季的繁殖季节里具有生两窝蛋的潜力。”
“现在,是不是可以说,华阳的冠鱼狗得救了?”援娃问道。
“只能说有希望得救,”我答道,“因为土壤中的滴滴涕至少可残留20年之久,危害是长久的。”
“那怎么办呢?”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有残毒的化学农药,”我说,“使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逐步减少。”
“我们每年春天多从氵胥水河调取一些健康的鸟蛋来。”援娃说。
“这样我们就能赢得时间,使酉水河正在衰落的冠鱼狗群体得到拯救。”我说。
“其它吃青蛙、昆虫和老鼠的鸟类是不是也受到威胁?”援娃问。
“是的,”我说,“凡是位于杀虫剂浓聚的食物链末端的那些物种,如鹰、鸮和多种吃虫的雀形目小鸟,都处于严重的危害中。”
“我们要拯救这么多遭到威胁的物种,任务实在太艰巨了,”援娃说,“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来拯救受害的物种就好了。”
“肯定。有更多的人越来越关心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我们身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家,如果不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就更不能期望别人也这样做了。”我说。
“是不是应当对群众进行宣传?”援娃问。
“我国政府天天都在这样做,”我回答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物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致命的圈套经过一夜的大雪之后,早晨却迎来了熠熠的阳光。这种天气对于我们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活是再理想不过了。我独自上山,目的是了解生活在秦岭南坡三种小型的鹿与豹子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幸运,当我爬上最近的一道山梁时,便立即找到一只林麝新鲜的蹄印。在雪地上,蹄印是非常清晰的,上面没有一丁点雪花,说明这只林麝是在雪停之后才跑过去的。我还注意到它有一条后腿已经严重受伤,行进时是拖着走的,因此在雪地上留下一道沟槽,沟槽旁边偶尔可见到几根灰褐色的、林麝独具特色的、空心的毛。
随着林麝留下的蹄印,我来到山梁分歧处时,发现了它在雪地上卧的一个凹坑,旁边有一小堆粪便,粪粒小小的,黑光油亮,形状如枣核,两头尖尖,颇具特色;同时雪地上还有几滴深黄色的尿迹。我趴在地上,凑近鼻子,并用手轻轻地扇动,便有一阵淡淡的香味飘散开来。这是一只雄麝,平时其香腺的一些分泌物也会随尿流出。
雪地上的这些痕迹,很快就把我引到一个十分僻静的峡谷,在干涸的河床上堆积着大块的chan岩,横七竖八的倒木使我难以继续前进,迫使我只有经常四肢着地才能从倒树与地面的空隙间爬行过去。过了一会儿,当我停下来休息时,我觉得似乎有一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我。我悄悄地侧转过头,偷偷地往旁边一瞥,正好与一头花斑大豹的逼人目光遇个正着。一股寒气从我的脊梁骨开始冒出并立即向上扩散直达后脑勺,浑身起了一阵鸡皮疙瘩。我从地下站起来,想寻找一个脱身之计。
事实上我已经无法脱身,地上的倒树把我的腿牢牢地绊住。我仍然同豹子对峙着,它顶多距我8米。突然,我急中生智,想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邹郊教授曾经告诉我说,“动物最怕人的眼睛,如果你死盯着它,它必然也盯着你不放,一旦你移开目光,它就会跑掉。”于是我坚决地鼓足了勇气,把眼光悄悄地从豹子身上移开,就在此时,豹子从树上一跃而下,消失在稠密的竹林中。
就在这片树林中,我很快找到那只林麝。它身长约80厘米,肩部50厘米左右,全身灰褐色,嘴的两侧露着两个獠牙,的确是一只公麝。当我俯身去抓它时,它似乎不很害怕,甚至连身体都没有挪动一下。我检查它那只受伤的后腿,发现上面紧紧勒着一个钢丝套子。我仔细察看和抚摸了它全身的各部分,发现只有受伤的右后腿的髓关节脱臼了,有一块皮毛被套索磨坏了,其余各部位均完好无损。
我决定把它带回营地。当我把它抱在怀里,钻过倒木的时候,我才想起刚才那只色彩斑斓的金钱豹。它会不会就在附近窥伺着我呢?不过我决心要拯救这只林麝,不让它落入豹口。于是我把林麝扛在肩上,尽快离开这片树林,大步往营地走去。
远远地我就看见向明沿着山梁走来。我立即明白了,他是来找我的。他们总是不同意让我单独上山,怕万一迷路或发生什么危险。
“严老师,歇一歇,我就来。”向明从远处大声嚷着。
爬山对向明来说如履平地。他很快就来到我跟前。
“快放下,你一定累了吧。”向明说。
“有点。”我说着,打算把林麝放下。
“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向明一边说,一边跑过来抱住受伤的林麝。
“俗话说,灯芯担久重如铁。”我满身流着汗,也真有些累了。
“它可不是灯芯,”向明说,“我看它有9公斤重。”
“是一只成年的大公麝。”我说。
“个体不小,但年龄不大,”向明说,“你看它的獠牙还没有很长。”
“咱们走吧。”我说,“咦,你怎么找到我的?”
“这还不容易,顺着你的脚印就来了。”
在积雪的山梁上我们一前一后边走边说。
“你来得也太快了。”我说道。
“啊,我看到雪地上的痕迹立即就明白了,你在追一只缺腿的林麝。我必须赶快来帮你、”
“你怎么想的?”我问。
“我怕你遇到豹子,”向明答道,“豹子最爱吃林麝,它的气味那么大,豹子很容易找到它的。”
“我真的遇上了。”
“没有问题吧,”向明问,“它离你多远?”
“很近。”
“没有向你龇牙发威?”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