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合自己的实际嫁接先进机制,实行倒推生产成本,饱和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对产值、利润、工资基数、上缴税费等,按月审计核算。在收入分配上,对干部强调奉献精神,工资上封项,下不保底,对职工收入则下不封顶,下保底,规定年收入最少不低于8000元。这种“干部担风险,职工无风险”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了干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效率优先的原则,起到了人人关心企业兴衰、个个愿作贡献的激励作用。
为了掌握市场信息,村里购回电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交易矿石,山外的大市场如同近在咫尺,有效扩大了磷矿销量。
为了增加磷矿销售利润,孙开林通过市场考察,分别在十堰、白浪租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两个货场,减少中转环节,直接面向用户,年净增销售利润550多万元。
为了解决单一卖矿、增值率低的问题,他组织办起了年产2万吨的矿粉厂,使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600万元。
为了多方增加集体积累,也与外地企业联合开矿,村里一条12公里的公路折价入股,占有25%的股权,集体每年净增纯利80万元。
2005年,全村企业总产值8200万元,实现利润2446万元。由于集体经济控力的不断增强,尧治河走上了“积累-投入-再积累-再投入扩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群众共同富裕有了坚强的后盾。
村子富了起来,但瑜不掩瑕。一少部分弱智户、懒惰户,靠村里无偿救济,却总是“春上给种子,秋里发粮食”以致越扶越贫,越扶越懒。
共同富必须家家富,这部分人怎么富?成了压在孙开林心上的一块石头。
1996年秋后,他与党支部一班人结合了解全年收成,分头登门接触弱智户、懒智人,发现有力无智的“哑糊”其实很能干活,只因不会理家,才致“今天吃了明天的饭,明天还是端空碗”;而那些懒人,则纯属没有志气找富路“宁愿厚着脸皮吃救济,不愿勤勤快快置家当”
孙开林与支委们一分析,认为还是支部没有尽到责任,缺乏对这部分人的组织与引导。经过商议,村里成立了集福利、扶贫、服务于一体的“三福”公司,集体拿出30万作为公司扶贫启动资金,挑选踏实的陈隆万担任经理,另外选配5名能干人,具体负责带领他们勤劳致富。
首批进入“三福”公司的22名特困村民,分成两个班,农忙时,公司及时组织他们互相换工,搞好播种、收割、藏晒,保证有个稳当的口粮;农闲时,公司带领他们承包村里特意留给他们的修路、植树、改田等工程,由公司跟村里结帐后,按出工日支付工钱。通过“三福”公司帮扶26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福”公司使弱智户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孙开林又想到,这些户因为弱智,有的屋场偏僻,吃水困难;有的住房年久失修,陈旧破烂;还有的孤家独户,发生意外无人知道。为此,他建议村里先垫支资金,日后从弱智户在“三福”公司的收入中抵减的办法,成立扶困房建队,按照“三间正屋,三间偏房,猪栏厕所,水泥稻场”的标准,选择近水、靠(公)路、向阳、缓坦的地方,一规划设计,为全村12户弱智人建起了每栋造价2。5万元的扶困房,使他们住上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宽敞住房。
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移民扶贫,这是孙开林为加快群众共同群众共同致富步伐的又一个创举。原第五村民小组的17户人家,居住在海拔1740米的“山上山”里,一年四季去遮雾罩,生产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村里分别在其它4个村民小组,选择适宜地方集中兴建了4个居住小区,迁移安置了46名原五组村民。对他们撤离的地方实行封山育林植药,办起了村林场、村药材场。
与尧治河接壤的天花、白果两村,边同尧治河一起,过去称为保康县西南的“贫困之角”尧治河先富一步后,孙开林对过去的“穷朋友”热心帮一把、带一项,把新时期“共同富要先富带后富”的精神刻写在了大山深处。
他把帮助天花村脱贫致富看作神圣职责,首先组织本村劳力与天花村的干部群众一起,修通了边接干线的10公里公路,又帮助筹集26万元的开矿铺底资金,派出技术员进行开矿指导,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为他们建立了稳定的矿石销售渠道一条路,一个矿,把天花村引上了治穷致富的金光大道。
白果村地处尧治河下游,由于路电不通,又无磷矿资源,村子穷,人心散。近年来,孙开林作为镇党委副书记,一边上门为村组干部打气鼓劲,一边从本村积累中拿出28。5万元资金,帮助打通了出山公路。请来技术人员对该村水能资源进行勘测论证,搞出了电站建设规划,并与该村联办一座装机2000千瓦的电站,使白果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致富曙光
四、“口袋满,脑袋空,今天富,明天穷”对此,孙开林带领群众着力实施“四村”战略,使“两个文明”结出丰硕之果
口袋满,脑袋空,今天富,明天穷。孙开林明白,群众从物质上解决渴饱并走向富裕后,必须对生存环境质量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一种新的追求──也就是更需要精神富有。
为了解决和满足群众的这一需要,他带领群众着力实施教育兴村、科技强村、依法治村、创建新村的“四村”战略,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10年前,尧治河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30%,劳动者素质低下,严重障碍了村里的发展。
以往鉴来,下一步向农村现代化发展。今天的教育是根本大计。为此,孙开林大搞基础教育,村里先后拿出60多万元,按照两大片村民居住分布,兴建了两所标准化小学,配置了电化教学设备和学生寄宿生活用品,对学前班以上的小学生实行了封闭化教育;对民办教师的工资给予补贴,使他们拿到与企业职工一样多的工资。对在30公里外镇中读书的学生,花5万多元购买一台面包车,专门用于周末、周日接送学生,既解决了孩子们上学不方便的困难,又消除了家长们牵肠挂肚的耽心。为了促使孩子们奋发进取,村党支部明文规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里不安排工作。对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中专的学生,村里则负责联系学校并资助入学。村里还设立了“升学奖励基金”、“上学无息借款准备金”对考上高中、中专、大专的学生,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和4000元的奖励,上名牌大学的奖励6000元。
这些年来,村里已奖励50多万元,用于23名学生到大、中专就读。孙开林说:这些孩子即使不能回村工作,山外多个家乡人,村里就多条路,多个信息源。
为了有效实施“科技强村”战略,真正提高经济增长内涵,孙开林与县成人中专商议,在村里办起了中专文化班,对50多个村民进行为期三年的学历教育;村里还开办农民文化普习班,扫除青壮年文盲;先后四批组织村民走出去,学习科技种植、养殖知识;聘请专业人员举办科技讲座,对村民进行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电脑操作等实用知识培训;对村办企业职工实行“学历升级激励机制”即按职工现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分别交纳8000、5000、2000元的风险金,凡升至相应高一学历者,退回风险金并给予同值奖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群众的事情坚持依靠群众来办,让群众真正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人,这是尧治河村党支部“依法治村”的显著特点。
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孙开林对本村的组织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山林土地及环境保护、文化科技教育、文明形象及道德规范等与支部一班人精心研究,编印了村民自治章程,经群众讨论修改,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后,发到各家各户,并由村与组、组与户签订落实责任状,不仅使村干部可以放心大胆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村民个人也知道从那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参与村务、监督干部、管好自己。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使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不干违法事,关心集体事,在尧治河蔚成风气。连续11年来,村里无刑事案件、无赌博、无偷盗、无非法姘居、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无计划外生育、无群众上访,被人们誉为高山“八无村”
孙开林还把群众生产、生活硬件环境建设看得极为重要。这些年来,村里累计投资480多万元,铺设光纤电路,开通程控电话;兴建电视差转站,安装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器;成立调频广播站,开办黑板报、村情简报;兴办卫生保健室、文娱活动室、图书室、档案室;新改80多处自来水。还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农户建花坛、栽风景树,盖男女分设厕所、砖瓦结构猪圈及牛羊栏
与精神文明载体建设相配套,根据群众的心理特点,村里每年开展两次以“立家规、正家事、兴家业”和评选“十星”为内容的文明治家活动,形成了遵纪守法、倡导“四有”、诚实劳动、克勤克俭、崇尚科教、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形象是旗帜,形象可立村。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体现在哪里?孙开林回答:正勤公道是形象,廉洁惠民出实绩。
17年来,孙可林团结和带领支部一班人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凝聚群众的重要保证,把为群众利益而拚搏奉献作为实现支部每个成员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在群众中树立了身体力行、正勤公道、敢想敢干、惠民为公的良好形象。
随着集体经济控制力的增强,村干部手听权力也逐渐变大,如何经受考验、用好权力、造福群众?陈开林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支部班子成员先做到;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做到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先做到”
为了有效接受监督,主持建立了村务公开、廉洁办事、民主评议干部、乘车租赁、凭票陪客等20多项规章制度,使干部办事有监督、行为有规范。
这几年,村企业买了4部小汽车,为了避免公车私用,孙开林独出心裁,采取买断经营的办法,汽油、修理、司机补助一律由经营者承担,对村干部公务用车,根据其业务量的大小,村里每年给予不等的租车补贴,乘一次车交一次钱。村干部建房和购买大宗商品资金来源、企业进人、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干部报酬等等,都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留自己一个清白。
每年年终,村干部都要对照自己的分管工作,进行一次述职,由群众评议打分,90分以下为不合格,如果连续两年评议分在90分以下、干部则自动下台。孙开林:“我们的干部是群众管的,干好干坏群众说了算。”
孙开林一身正气、勤政为民的人格力量更是深深影响和带动着支部一班人。
孙开林的胞弟孙开柱,小时候因病致聋,家境不很宽裕,老母亲放心不下,要求孙开林给予工作安排,村干部也多次劝他将开柱安排到企业,或作为扶贫对象安排进“三福”公司。可孙开林对大家说:“这个规矩坏不得,自己搞了特殊,身子正不起来,村里的事就要出麻烦”他说服母亲,一直坚持自己接济弟弟,而没有安排开柱到村企业拿一份“轻省钱”
孙开林不仅是不循私情的表率,而且还是无私奉献的楷模。
他任村磷矿矿长期间,按照合同结帐,他个人可领50万元奖金。可他觉得,村里的发展还需要增加投入,硬是分文不取,把这笔奖金留给了集体。
这几年,他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扶贫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党员”、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县“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共获奖金4。58元。可他认为,工作是大伙干的,自己不应得这么高的荣誉。这些钱他除了花2000元给妻子买了一块手表“奖励”她对自己的工作支持外,其作全部交给村里,算作了集体积累。
前几年他翻修住房后,有着很好合作关系的桥上乡水电公司,恭贺了一台电冰箱,他掏出2500元折价款,给了集体。他不抽烟,也少喝酒,平时业务往来有人送的烟酒,他一律交给村委会用作来客接待。
他给群众办了许多好事,乡亲们商议过许多回,要给他过一个生日。可17年来,他的生日这天,就是“逮”不着他
“班长”做榜样,大家紧跟上。17年来,支部几名成员没有一人以权谋私、贪污挪用,也没有一人落伍掉队、不讲奉献。在他们心里,位置就是责任,领导就是辛苦,工作就是幸福。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杨占杰已在本岗位干了22年,53岁的黄正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已有28年,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班子里时间长、资格老,而是尽职尽责,默默工作;支部委员许列奎、黄正国也与孙开林一起走过了十年创业路,情同手足。大家心底无私,心系一起,想为群众、干为群众,形成了凝聚群众、奉献事业的坚强战斗集体,使“双文明”之花在高山之巅绽放得鲜艳夺目。
合自己的实际嫁接先进机制,实行倒推生产成本,饱和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对产值、利润、工资基数、上缴税费等,按月审计核算。在收入分配上,对干部强调奉献精神,工资上封项,下不保底,对职工收入则下不封顶,下保底,规定年收入最少不低于8000元。这种“干部担风险,职工无风险”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了干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效率优先的原则,起到了人人关心企业兴衰、个个愿作贡献的激励作用。
为了掌握市场信息,村里购回电脑,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交易矿石,山外的大市场如同近在咫尺,有效扩大了磷矿销量。
为了增加磷矿销售利润,孙开林通过市场考察,分别在十堰、白浪租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两个货场,减少中转环节,直接面向用户,年净增销售利润550多万元。
为了解决单一卖矿、增值率低的问题,他组织办起了年产2万吨的矿粉厂,使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600万元。
为了多方增加集体积累,也与外地企业联合开矿,村里一条12公里的公路折价入股,占有25%的股权,集体每年净增纯利80万元。
2005年,全村企业总产值8200万元,实现利润2446万元。由于集体经济控力的不断增强,尧治河走上了“积累-投入-再积累-再投入扩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群众共同富裕有了坚强的后盾。
村子富了起来,但瑜不掩瑕。一少部分弱智户、懒惰户,靠村里无偿救济,却总是“春上给种子,秋里发粮食”以致越扶越贫,越扶越懒。
共同富必须家家富,这部分人怎么富?成了压在孙开林心上的一块石头。
1996年秋后,他与党支部一班人结合了解全年收成,分头登门接触弱智户、懒智人,发现有力无智的“哑糊”其实很能干活,只因不会理家,才致“今天吃了明天的饭,明天还是端空碗”;而那些懒人,则纯属没有志气找富路“宁愿厚着脸皮吃救济,不愿勤勤快快置家当”
孙开林与支委们一分析,认为还是支部没有尽到责任,缺乏对这部分人的组织与引导。经过商议,村里成立了集福利、扶贫、服务于一体的“三福”公司,集体拿出30万作为公司扶贫启动资金,挑选踏实的陈隆万担任经理,另外选配5名能干人,具体负责带领他们勤劳致富。
首批进入“三福”公司的22名特困村民,分成两个班,农忙时,公司及时组织他们互相换工,搞好播种、收割、藏晒,保证有个稳当的口粮;农闲时,公司带领他们承包村里特意留给他们的修路、植树、改田等工程,由公司跟村里结帐后,按出工日支付工钱。通过“三福”公司帮扶26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福”公司使弱智户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孙开林又想到,这些户因为弱智,有的屋场偏僻,吃水困难;有的住房年久失修,陈旧破烂;还有的孤家独户,发生意外无人知道。为此,他建议村里先垫支资金,日后从弱智户在“三福”公司的收入中抵减的办法,成立扶困房建队,按照“三间正屋,三间偏房,猪栏厕所,水泥稻场”的标准,选择近水、靠(公)路、向阳、缓坦的地方,一规划设计,为全村12户弱智人建起了每栋造价2。5万元的扶困房,使他们住上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宽敞住房。
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移民扶贫,这是孙开林为加快群众共同群众共同致富步伐的又一个创举。原第五村民小组的17户人家,居住在海拔1740米的“山上山”里,一年四季去遮雾罩,生产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村里分别在其它4个村民小组,选择适宜地方集中兴建了4个居住小区,迁移安置了46名原五组村民。对他们撤离的地方实行封山育林植药,办起了村林场、村药材场。
与尧治河接壤的天花、白果两村,边同尧治河一起,过去称为保康县西南的“贫困之角”尧治河先富一步后,孙开林对过去的“穷朋友”热心帮一把、带一项,把新时期“共同富要先富带后富”的精神刻写在了大山深处。
他把帮助天花村脱贫致富看作神圣职责,首先组织本村劳力与天花村的干部群众一起,修通了边接干线的10公里公路,又帮助筹集26万元的开矿铺底资金,派出技术员进行开矿指导,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为他们建立了稳定的矿石销售渠道一条路,一个矿,把天花村引上了治穷致富的金光大道。
白果村地处尧治河下游,由于路电不通,又无磷矿资源,村子穷,人心散。近年来,孙开林作为镇党委副书记,一边上门为村组干部打气鼓劲,一边从本村积累中拿出28。5万元资金,帮助打通了出山公路。请来技术人员对该村水能资源进行勘测论证,搞出了电站建设规划,并与该村联办一座装机2000千瓦的电站,使白果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致富曙光
四、“口袋满,脑袋空,今天富,明天穷”对此,孙开林带领群众着力实施“四村”战略,使“两个文明”结出丰硕之果
口袋满,脑袋空,今天富,明天穷。孙开林明白,群众从物质上解决渴饱并走向富裕后,必须对生存环境质量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一种新的追求──也就是更需要精神富有。
为了解决和满足群众的这一需要,他带领群众着力实施教育兴村、科技强村、依法治村、创建新村的“四村”战略,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10年前,尧治河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30%,劳动者素质低下,严重障碍了村里的发展。
以往鉴来,下一步向农村现代化发展。今天的教育是根本大计。为此,孙开林大搞基础教育,村里先后拿出60多万元,按照两大片村民居住分布,兴建了两所标准化小学,配置了电化教学设备和学生寄宿生活用品,对学前班以上的小学生实行了封闭化教育;对民办教师的工资给予补贴,使他们拿到与企业职工一样多的工资。对在30公里外镇中读书的学生,花5万多元购买一台面包车,专门用于周末、周日接送学生,既解决了孩子们上学不方便的困难,又消除了家长们牵肠挂肚的耽心。为了促使孩子们奋发进取,村党支部明文规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里不安排工作。对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中专的学生,村里则负责联系学校并资助入学。村里还设立了“升学奖励基金”、“上学无息借款准备金”对考上高中、中专、大专的学生,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和4000元的奖励,上名牌大学的奖励6000元。
这些年来,村里已奖励50多万元,用于23名学生到大、中专就读。孙开林说:这些孩子即使不能回村工作,山外多个家乡人,村里就多条路,多个信息源。
为了有效实施“科技强村”战略,真正提高经济增长内涵,孙开林与县成人中专商议,在村里办起了中专文化班,对50多个村民进行为期三年的学历教育;村里还开办农民文化普习班,扫除青壮年文盲;先后四批组织村民走出去,学习科技种植、养殖知识;聘请专业人员举办科技讲座,对村民进行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电脑操作等实用知识培训;对村办企业职工实行“学历升级激励机制”即按职工现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分别交纳8000、5000、2000元的风险金,凡升至相应高一学历者,退回风险金并给予同值奖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群众的事情坚持依靠群众来办,让群众真正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人,这是尧治河村党支部“依法治村”的显著特点。
结合国家的有关法律,孙开林对本村的组织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山林土地及环境保护、文化科技教育、文明形象及道德规范等与支部一班人精心研究,编印了村民自治章程,经群众讨论修改,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后,发到各家各户,并由村与组、组与户签订落实责任状,不仅使村干部可以放心大胆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力,村民个人也知道从那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参与村务、监督干部、管好自己。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使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不干违法事,关心集体事,在尧治河蔚成风气。连续11年来,村里无刑事案件、无赌博、无偷盗、无非法姘居、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无计划外生育、无群众上访,被人们誉为高山“八无村”
孙开林还把群众生产、生活硬件环境建设看得极为重要。这些年来,村里累计投资480多万元,铺设光纤电路,开通程控电话;兴建电视差转站,安装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器;成立调频广播站,开办黑板报、村情简报;兴办卫生保健室、文娱活动室、图书室、档案室;新改80多处自来水。还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农户建花坛、栽风景树,盖男女分设厕所、砖瓦结构猪圈及牛羊栏
与精神文明载体建设相配套,根据群众的心理特点,村里每年开展两次以“立家规、正家事、兴家业”和评选“十星”为内容的文明治家活动,形成了遵纪守法、倡导“四有”、诚实劳动、克勤克俭、崇尚科教、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形象是旗帜,形象可立村。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体现在哪里?孙开林回答:正勤公道是形象,廉洁惠民出实绩。
17年来,孙可林团结和带领支部一班人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凝聚群众的重要保证,把为群众利益而拚搏奉献作为实现支部每个成员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在群众中树立了身体力行、正勤公道、敢想敢干、惠民为公的良好形象。
随着集体经济控制力的增强,村干部手听权力也逐渐变大,如何经受考验、用好权力、造福群众?陈开林约法三章:“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支部班子成员先做到;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做到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先做到”
为了有效接受监督,主持建立了村务公开、廉洁办事、民主评议干部、乘车租赁、凭票陪客等20多项规章制度,使干部办事有监督、行为有规范。
这几年,村企业买了4部小汽车,为了避免公车私用,孙开林独出心裁,采取买断经营的办法,汽油、修理、司机补助一律由经营者承担,对村干部公务用车,根据其业务量的大小,村里每年给予不等的租车补贴,乘一次车交一次钱。村干部建房和购买大宗商品资金来源、企业进人、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干部报酬等等,都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留自己一个清白。
每年年终,村干部都要对照自己的分管工作,进行一次述职,由群众评议打分,90分以下为不合格,如果连续两年评议分在90分以下、干部则自动下台。孙开林:“我们的干部是群众管的,干好干坏群众说了算。”
孙开林一身正气、勤政为民的人格力量更是深深影响和带动着支部一班人。
孙开林的胞弟孙开柱,小时候因病致聋,家境不很宽裕,老母亲放心不下,要求孙开林给予工作安排,村干部也多次劝他将开柱安排到企业,或作为扶贫对象安排进“三福”公司。可孙开林对大家说:“这个规矩坏不得,自己搞了特殊,身子正不起来,村里的事就要出麻烦”他说服母亲,一直坚持自己接济弟弟,而没有安排开柱到村企业拿一份“轻省钱”
孙开林不仅是不循私情的表率,而且还是无私奉献的楷模。
他任村磷矿矿长期间,按照合同结帐,他个人可领50万元奖金。可他觉得,村里的发展还需要增加投入,硬是分文不取,把这笔奖金留给了集体。
这几年,他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扶贫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党员”、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县“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共获奖金4。58元。可他认为,工作是大伙干的,自己不应得这么高的荣誉。这些钱他除了花2000元给妻子买了一块手表“奖励”她对自己的工作支持外,其作全部交给村里,算作了集体积累。
前几年他翻修住房后,有着很好合作关系的桥上乡水电公司,恭贺了一台电冰箱,他掏出2500元折价款,给了集体。他不抽烟,也少喝酒,平时业务往来有人送的烟酒,他一律交给村委会用作来客接待。
他给群众办了许多好事,乡亲们商议过许多回,要给他过一个生日。可17年来,他的生日这天,就是“逮”不着他
“班长”做榜样,大家紧跟上。17年来,支部几名成员没有一人以权谋私、贪污挪用,也没有一人落伍掉队、不讲奉献。在他们心里,位置就是责任,领导就是辛苦,工作就是幸福。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杨占杰已在本岗位干了22年,53岁的黄正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已有28年,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班子里时间长、资格老,而是尽职尽责,默默工作;支部委员许列奎、黄正国也与孙开林一起走过了十年创业路,情同手足。大家心底无私,心系一起,想为群众、干为群众,形成了凝聚群众、奉献事业的坚强战斗集体,使“双文明”之花在高山之巅绽放得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