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牛吏之帝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初的诸侯王还保留着秦以前的特色,王的权力很大,集军事权和行政权于一身。王的封地更是广大,动辄领数郡数十县。
诸侯国中最大的齐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地,国内共有七十余城,凡说齐语者都归到齐王治下,刘肥是名符其实的一方大诸侯。其余如吴国、楚国都是拥有数十城的大国。在刘邦晚年,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只有十几个。
这种强枝弱干的局面导致王国实力过强,威胁到了中央,汉景帝时更是爆发了七国之乱,大汉江山差点倾覆。
吕后开始对诸侯国进行削弱拆解,汉武帝更是推行意在解除诸侯国威胁的“推恩令”。经过一代代皇帝的努力,大的王国不断被拆解,诸侯国规模越来越小。
原来的齐国在吕后时被一分为四,在文帝时一分为七,变成一个个小王国。其他王国也都是类似的命运,不仅王侯权力缩水严重,面积也大大缩小,几个县的小王国比比皆是,诸侯国对中央再也形不成威胁。
刘钰作为熟知其后两千年历史的现代人,真的很想采用后世的虚封制度,以免为将来留下隐患。但是他现在的境况,实力既不足,又没有绝对的权威,还要靠这些功臣捧场,哪里敢进行这样超前的改革?只能遵循当时的习俗,封!
反正地盘没在自己手里,封了也是遥领,分别人的地不心疼!
刘恭作为王侯之首,这个高限定的如此之低,让徐宣的心都有点凉了。
城阳王刘恭往下,第二个就是刘茂,封为“河间王”,三个县,三万五千户。
河间国也是膏腴之地,本有四县,四万多户,因为刘恭谦让在前的缘故,想必也是缩水了的。
第三个就是樊崇,却没有写封号,只写着三万八千户,第四个是徐宣,三万两千户。
有皇帝两个兄长薄封在前,刚被压低了期望值的徐宣觉得这个待遇很不错了。
杨延寿道:“昔高皇帝与诸臣为白马之盟,非刘姓者不得封王,长沙王违盟,大封异姓王,以致有亡国之祸。故御史大夫与丞相虽于国家有大功,也止于封侯。不过陛下念着诸位的功劳,在封地上格外优待,准二位自择封地。”
徐宣当即拜倒,连称不敢,说了一番感激的话。皇帝亲自把他扶起,说道:“没有御史大夫与丞相,哪里有朕的今天,诸位拥立之功,朕断不敢忘,愿以朕之所有相赠诸卿,与诸卿共天下。”
徐宣道:“陛下,王爵封地,理应在侯爵之上,礼所当然。臣绝不敢与河间王比肩!”
徐宣也是儒生出身,懂得礼仪,知道这事儿很不妥当。人家两个王不过是三万多户,他一个侯怎么敢要三万多户?不管樊徐两人功劳多大,爵位也大不过皇帝的兄长,谁让人家姓刘呢?
皇帝故意写成这样子给他看,大概只是表明一种优待功臣的态度,他要是不识相的直接接受,朝堂上那群儒生的口水都能淹死他。
徐宣不傻,知道现在应该上演推让的戏码,这样大家脸上都好看,皇帝有了优待功臣的名声,他得到了不倨功自傲的名声,皆大欢喜。
两个人你推我让一番,最终皇帝“被迫”接受了徐宣的意见,笑道:“卿真乃谦谦君子,百官之表率也。”
三个人商量半晌,初步拟定,除了刘恭、刘茂、刘玄封王之外,其余功臣全部封侯:樊崇三万户,徐宣两万五千户,逄安、谢逯、杨音都是一万五千户。
在封到更始降将王匡、张卯时,杨音认为两人势屈来投,没有什么功劳,有几千户足够了,他是大司农,按理说管着天下钱粮,虽然天下还没到手,不过已经开始心疼那些被分封掉的采邑了。
皇帝道:“更始宛王、汉中王等尚在,旧臣遍布天下,不厚待降将,怎么能让他们甘心来降?”
换句话说,刘玄、王匡、张卬都是招牌,是封给别人看的,封少了人家看你太小气,不给个万户侯谁会来归降?估计就要投到别处去了。
因此王匡和张卬也各受封一万五千户,比肩杨音等人。按照本次的封爵标准来说,算是厚待了。
各营的将军按功劳大小,共封了十九个列侯,三十个关内侯。开东都门投降的李泛依照当初的约定,被封为列侯。
这其中汶阳营本是小营,因为长安之战的表现,将军和校尉一个封为列侯,一个封为关内侯。其实要说起在战场上的表现,汶阳营当时差点被打垮,拖了全军的后腿,好在最后取得了胜利,也跟着混了一份功劳。
全军第一大营抚民营的抚民将军刘侠卿只封了一千户,在列侯里排在后面,这是因为他军功很少,给这个列侯完全是因为他伺侯过皇帝,属于安慰奖。而抚民校尉郑深虽然深得陛下信任,却连个关内侯都没混到,因为他投过来的日子太短,身上一点军功也没有,没有理由加封。
从这也可看出,小皇帝也想力求公正,而不是封侯唯亲。
一边忙着长安城的事,皇帝还要时刻关注全国各地的局势,他派出信使,快马加鞭,向全国各地派出招降使者,使者随身携带着皇帝的诏书和长沙王的... -->>
汉初的诸侯王还保留着秦以前的特色,王的权力很大,集军事权和行政权于一身。王的封地更是广大,动辄领数郡数十县。
诸侯国中最大的齐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地,国内共有七十余城,凡说齐语者都归到齐王治下,刘肥是名符其实的一方大诸侯。其余如吴国、楚国都是拥有数十城的大国。在刘邦晚年,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只有十几个。
这种强枝弱干的局面导致王国实力过强,威胁到了中央,汉景帝时更是爆发了七国之乱,大汉江山差点倾覆。
吕后开始对诸侯国进行削弱拆解,汉武帝更是推行意在解除诸侯国威胁的“推恩令”。经过一代代皇帝的努力,大的王国不断被拆解,诸侯国规模越来越小。
原来的齐国在吕后时被一分为四,在文帝时一分为七,变成一个个小王国。其他王国也都是类似的命运,不仅王侯权力缩水严重,面积也大大缩小,几个县的小王国比比皆是,诸侯国对中央再也形不成威胁。
刘钰作为熟知其后两千年历史的现代人,真的很想采用后世的虚封制度,以免为将来留下隐患。但是他现在的境况,实力既不足,又没有绝对的权威,还要靠这些功臣捧场,哪里敢进行这样超前的改革?只能遵循当时的习俗,封!
反正地盘没在自己手里,封了也是遥领,分别人的地不心疼!
刘恭作为王侯之首,这个高限定的如此之低,让徐宣的心都有点凉了。
城阳王刘恭往下,第二个就是刘茂,封为“河间王”,三个县,三万五千户。
河间国也是膏腴之地,本有四县,四万多户,因为刘恭谦让在前的缘故,想必也是缩水了的。
第三个就是樊崇,却没有写封号,只写着三万八千户,第四个是徐宣,三万两千户。
有皇帝两个兄长薄封在前,刚被压低了期望值的徐宣觉得这个待遇很不错了。
杨延寿道:“昔高皇帝与诸臣为白马之盟,非刘姓者不得封王,长沙王违盟,大封异姓王,以致有亡国之祸。故御史大夫与丞相虽于国家有大功,也止于封侯。不过陛下念着诸位的功劳,在封地上格外优待,准二位自择封地。”
徐宣当即拜倒,连称不敢,说了一番感激的话。皇帝亲自把他扶起,说道:“没有御史大夫与丞相,哪里有朕的今天,诸位拥立之功,朕断不敢忘,愿以朕之所有相赠诸卿,与诸卿共天下。”
徐宣道:“陛下,王爵封地,理应在侯爵之上,礼所当然。臣绝不敢与河间王比肩!”
徐宣也是儒生出身,懂得礼仪,知道这事儿很不妥当。人家两个王不过是三万多户,他一个侯怎么敢要三万多户?不管樊徐两人功劳多大,爵位也大不过皇帝的兄长,谁让人家姓刘呢?
皇帝故意写成这样子给他看,大概只是表明一种优待功臣的态度,他要是不识相的直接接受,朝堂上那群儒生的口水都能淹死他。
徐宣不傻,知道现在应该上演推让的戏码,这样大家脸上都好看,皇帝有了优待功臣的名声,他得到了不倨功自傲的名声,皆大欢喜。
两个人你推我让一番,最终皇帝“被迫”接受了徐宣的意见,笑道:“卿真乃谦谦君子,百官之表率也。”
三个人商量半晌,初步拟定,除了刘恭、刘茂、刘玄封王之外,其余功臣全部封侯:樊崇三万户,徐宣两万五千户,逄安、谢逯、杨音都是一万五千户。
在封到更始降将王匡、张卯时,杨音认为两人势屈来投,没有什么功劳,有几千户足够了,他是大司农,按理说管着天下钱粮,虽然天下还没到手,不过已经开始心疼那些被分封掉的采邑了。
皇帝道:“更始宛王、汉中王等尚在,旧臣遍布天下,不厚待降将,怎么能让他们甘心来降?”
换句话说,刘玄、王匡、张卬都是招牌,是封给别人看的,封少了人家看你太小气,不给个万户侯谁会来归降?估计就要投到别处去了。
因此王匡和张卬也各受封一万五千户,比肩杨音等人。按照本次的封爵标准来说,算是厚待了。
各营的将军按功劳大小,共封了十九个列侯,三十个关内侯。开东都门投降的李泛依照当初的约定,被封为列侯。
这其中汶阳营本是小营,因为长安之战的表现,将军和校尉一个封为列侯,一个封为关内侯。其实要说起在战场上的表现,汶阳营当时差点被打垮,拖了全军的后腿,好在最后取得了胜利,也跟着混了一份功劳。
全军第一大营抚民营的抚民将军刘侠卿只封了一千户,在列侯里排在后面,这是因为他军功很少,给这个列侯完全是因为他伺侯过皇帝,属于安慰奖。而抚民校尉郑深虽然深得陛下信任,却连个关内侯都没混到,因为他投过来的日子太短,身上一点军功也没有,没有理由加封。
从这也可看出,小皇帝也想力求公正,而不是封侯唯亲。
一边忙着长安城的事,皇帝还要时刻关注全国各地的局势,他派出信使,快马加鞭,向全国各地派出招降使者,使者随身携带着皇帝的诏书和长沙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