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2/2)
800小说网 wuduxsw.com,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比,哪个同学教得好,哪个班级教得好?学生听后,首先激发起了他们自己学好广播操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学得格外认真,在课中、课后的帮教活动中更是不遗余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广播体操的质量,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均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批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识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a、自信心的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人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保持健康心态。由于儿童少年比较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自信心强的,可“跳几跳,搞到桃子”;自信心弱的,可“跳一跳,搞到桃子”学生就会享受到由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有差异,如有些学生速度素质较好,有些学生柔韧性较好,有些学生意志力较好等,教师应因势利导、区别对待,用他们自身的长处去弥补不足。像耐力跑教学,可教育速度素质差的学生,中长跑不一定非要速度很快,只要意志力强,平时多练,同样能取得好成绩,初步建立其自信心;在每一次练习后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其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进一步提高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b、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开展自我批评:有些学生往往自高自大,缺乏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在课堂上,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有错不会改。教师应适时给予挫折教育,加以启发、引导。例如,在教学排球原地垫球时,有一位校排球队的学生自认为很不错了,对上课内容一屑不顾,懒得动手。我见机先请他配合作原地垫球示范,他完成动作的确很好,表现得更为自大;在教学后小结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情况,引导以后将进一步教学移动中垫球,现在请这位同学先跟老师表演一下,由于这位同学步法不灵活,垫的球自然很不理想,脸红到了耳根。我又通过单独交谈,使他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变得更加努力而谦逊了,球技也有了更快的提高。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如都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心自己的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一下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已高兴、愉快的事等等,不断增强自我调节力。
4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之中
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想象性、创造性意识,他们渴望这种意识能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质疑求异引导,直观演示发现,自行编操训练,自制器材尝试等方法使之得到引导、发掘、展现,引发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小学高段学生在“课课练”徒手操、器械操练习中,采取师领操——生领操——小组编操——个人编操,让学生逐渐成为主人,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编操领操、自喊口令,并以个人名义为这节操命名,充分肯定学生劳动成果,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学习、创新欲望,得到心理良性循环。
3、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在小学高段,教材多为一些复习内容,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统一要求下,让他们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或共同参与,变“要
2体育课程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本区大多数小学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前,体育教学应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责,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四、课后小结赋予内涵,延伸心理教育阵地
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也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尾。一节课结束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何作出正确合理有效的评价,并使其改进提高呢?
在讲评时,以往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缺乏交流。为改变这一现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a、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b、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c、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d、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健康心理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年多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教学,学生的体育兴趣更浓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体育能力更强了,胆小、自卑、抑郁、自负、孤僻等心理障碍明显减少了。当然,这只是笔者做的粗浅尝试,有待于今后更深研究。
一比,哪个同学教得好,哪个班级教得好?学生听后,首先激发起了他们自己学好广播操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学得格外认真,在课中、课后的帮教活动中更是不遗余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广播体操的质量,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均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批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识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a、自信心的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人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保持健康心态。由于儿童少年比较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自信心强的,可“跳几跳,搞到桃子”;自信心弱的,可“跳一跳,搞到桃子”学生就会享受到由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有差异,如有些学生速度素质较好,有些学生柔韧性较好,有些学生意志力较好等,教师应因势利导、区别对待,用他们自身的长处去弥补不足。像耐力跑教学,可教育速度素质差的学生,中长跑不一定非要速度很快,只要意志力强,平时多练,同样能取得好成绩,初步建立其自信心;在每一次练习后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其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进一步提高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b、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开展自我批评:有些学生往往自高自大,缺乏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在课堂上,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有错不会改。教师应适时给予挫折教育,加以启发、引导。例如,在教学排球原地垫球时,有一位校排球队的学生自认为很不错了,对上课内容一屑不顾,懒得动手。我见机先请他配合作原地垫球示范,他完成动作的确很好,表现得更为自大;在教学后小结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情况,引导以后将进一步教学移动中垫球,现在请这位同学先跟老师表演一下,由于这位同学步法不灵活,垫的球自然很不理想,脸红到了耳根。我又通过单独交谈,使他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变得更加努力而谦逊了,球技也有了更快的提高。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如都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心自己的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一下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已高兴、愉快的事等等,不断增强自我调节力。
4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之中
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想象性、创造性意识,他们渴望这种意识能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质疑求异引导,直观演示发现,自行编操训练,自制器材尝试等方法使之得到引导、发掘、展现,引发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小学高段学生在“课课练”徒手操、器械操练习中,采取师领操——生领操——小组编操——个人编操,让学生逐渐成为主人,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编操领操、自喊口令,并以个人名义为这节操命名,充分肯定学生劳动成果,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学习、创新欲望,得到心理良性循环。
3、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在小学高段,教材多为一些复习内容,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统一要求下,让他们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或共同参与,变“要
2体育课程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本区大多数小学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前,体育教学应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责,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四、课后小结赋予内涵,延伸心理教育阵地
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也要有一个圆满的结尾。一节课结束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何作出正确合理有效的评价,并使其改进提高呢?
在讲评时,以往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缺乏交流。为改变这一现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a、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b、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c、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d、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健康心理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年多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教学,学生的体育兴趣更浓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体育能力更强了,胆小、自卑、抑郁、自负、孤僻等心理障碍明显减少了。当然,这只是笔者做的粗浅尝试,有待于今后更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