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荆楚争雄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扰,也不能独霸天下。
再说晋国和楚国两强的情形,晋国自从着名的崤山之战后,与秦国成为死敌,又与齐国不和,故虽有霸主之名,却是处处窘迫。加上晋国公室王族日渐衰弱,权力逐渐转移到公卿和国内的小封臣手上,形成六卿对峙,剑拔弩张,各怀异志,内乱迫于眉睫。当日桓度拒绝巫臣之邀,不和他一起投靠晋国,其理在此。所以这时晋国实在无力外顾。
至于南方霸主的楚国,楚昭王年幼继位,即起用令尹囊瓦,此人一旦得权,排斥异己,致桓度灭族毁家,弄得天怒人怨,伏下祸根。
在这等形势下,僻处东方长江下游的吴国,在立志图强的雄主阖闾的领导下,乘时而与。阖闾更重用深知楚国政情的伍子胥,此人家族尽为楚王所杀,矢志扶助吴国,以报大恨。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为吴国进行富国强兵之道,卓有成效。
当然,这时吴国的实力仍然远远落在晋、楚两国之后,但已形成一股新兴的势力,在东方蠢蠢欲动。
这一天,在吴王阖闾的带领下,最主要的将领在议事厅聚集。
吴王阖闾首先发言道:“若我吴国欲争霸天下,应从何处先行做起?”说完精芒闪耀的双目,环顾手下群将。阖闾高大雄壮,方面大耳,面色明润,不怒自威,决断而且有慑人的气魄。
众将一齐沈吟,这问题极为难答,若没有充分的理由去支持,必遭吴王轻视。
公卿子山首先打破沈默,扬声道:“我国偏处东方,与越国为邻,西北两方强敌环伺,理应先与外修好,转而专心内政,待国势富强,拉近与晋、楚、齐、秦等大国的差距,始可从容定计,切忌时机未熟,便轻举妄动。”子山为人稳重,一向主张渐进式的国策,故有此议。
阖闾淡淡一笑,也不置评,转眼望向其他各人。
以勇力着称吴国,贵为阖闾之弟的夫概王朗声笑道:“子山此言,未免不合时宜。耍知道在今日这弱肉强食的时代,我虽无害虎之心,虎却有伤人之意,兼且我国版图不大,如若龟缩不出,凭这数百里之地,终是难成大事。所以目下当务之急,应着眼于辟地拓展,这样国势日强,始有争势之望。”这夫概王形态威猛如雄狮,双目藏神不露,既有谋略又具野心,是吴国最着名的猛将,手上一支长矛从未遇上十合之将,被誉为吴越第一高手。生性凶残好战,手下血腥无数,人人惊惧。
阖闾神色不动地道:“夫概王心雄志高,只不知争霸之道,应以何着为先?”这一问便问在节骨眼上,每一个国策,都是一种理想和目标,但如何取舍和施行,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夫概王胸有成竹地道:“致胜之道,当避强取弱,例如郯、徐、陈、蔡等小国,可逐渐蚕食,如此累积而进,我吴国必有一日可与晋、楚争长短。”
另一大将白喜附和道:“夫概王果然高瞻远瞩,本将甚愿追随旗下,为国争利。”这白喜与夫概王一向站在同一阵线,共同进退。
阖闾见一直没有作声的伍子胥面带冷笑,心下一动,便问:“伍将军你的意见如何?”伍子胥道:“夫概王指出吴国之兴,在乎能否扩大幅员,本将完全同意。但对实行的方法,却觉得仍有商榷馀地。”
夫概王面色阴沈,不露半点喜怒变化,他一向与伍子胥不和,这刻心下更是充满杀机。
白喜连连冷笑,嘿然不语。
伍子胥也不理会,续道:“我国若要蚕吞邻近小国,足有馀力。但郯、徐等国虽小,却与其他大国关系密切,为此一来,我们必犯众怒,引致列强群起来攻,徒取其辱。”
大夫斗辛道:“伍将军所言甚是。”
夫概王和白喜连连冷笑,摇头表示极不同意。
这时形势非常明显,这五位吴国最重要的大臣,除子山一人主张缓进外,其他都是主战派,而主战派又分为夫概王与白喜一个阵营,伍子胥和斗辛则是另一种意见。
只有吴王阖闾还未表态。
阖闾一声长笑道:“伍将军究竟有什么计画,何碍说出来让大家研究。”
伍子胥淡然一笑,露出极强的自信道:“若要争霸中原,淮河流域便是我等之踏脚石。”
阖闾皱眉道:“这一带乃在楚国控制之下,我等如若染指,岂不是会引起与楚国的正面冲突。”
夫概王哈哈一笑道:“那伍将军就正中下怀了。”
原来伍子胥原为楚人,因父兄族人均被楚王所杀,故志切复仇,夫概王这就是在暗讽他别有私心。
伍子胥并不理会,他为人城府很深,等闲不会流露心内的感情,这时他满面风霜,因过度思虑而略带苍老的面容,不见丝毫波动地道:“我若强大,必不容于楚国,况且我国东面是大海,没有扩张馀地,南方是落后地区,取之无用,向北,齐、晋、秦列强岂容我势北伸,所以我等如谋跻身上国,必须先击败楚国。若要击败楚国,就要先取淮夷。这淮夷之地,士地肥沃富裕,又盛产铜矿,必可助我国霸业。”
这一番话极有见地,吴王阖闾点头不已。连夫、白两人也一时语塞。他们两人均是有谋有略的名将,自然知道伍子胥所说确属高见。
子山道:“伍将军之言道尽敌我形势,但楚国军力十倍于我,兼且我国地处长江下游,而楚国则居江之上,敌人顺江攻我则易,我逆江而上则难;何况楚国水师名震天下,大将如白素功皆是水上名将,我等何能与之抗衡?”子山始终主和而不主战,但他的见解,正指出了吴国一向屈处下风的因由。
伍子胥道:“我就是针对这点,定下了几个对付之法。第一,我们要努力学习陆上攻守之道,特别是精研车战之术。大王如若批准,我有一故人现在晋国,此人既精于此道,尤熟楚军战术,得他来助,当能如虎添翼。”
阖闾点头道:“伍将军心目中的人选必是叛离楚国的巫臣,此人离楚后,亲族尽为子反、囊瓦等所杀,血海深仇,果然是理想人选,伍将军可放手而为。”他对伍子胥这避重就轻、不与敌人在江上交锋的策略,显然极为欣赏,要知吴本江湖之国,习水战而不习陆战,但从水道与楚争,实无法胜楚,故这一着实是对症下药。
伍子胥道:“其次于我方另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利用敌人鞭长莫及的形势。要知楚国势力虽能远达淮河中下游,但因距本土太远,难以驾驭,故也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淮夷之地,是我所必争的,也是能争的。”顿了一顿,他接着道:“楚国设在此地的三邑州来、锺离及巢,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只要夺此三镇,便能控制淮域,大利西进。我们可分三师进扰,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使楚师疲于奔命。”
阖闾拍案叫绝,连与他一向不和的夫概王和白喜,也不得不点头同意。但亦更生嫉忌之心。
斗辛这时插嘴道:“在这之前,我们先要经略后方,断越之援楚。”
伍子胥道:“这个必然。”
阖闾心内欢喜,正要赞赏。那知伍子胥道:“下将还有一个提议。”
众人心下大奇,不知他尚能提出什么奇谋妙计。
伍子胥也不说话,从怀内取出一卷帛书,呈上阖闾。
阖闾接过开卷一看,不一刻露出惊诧之色,霍地抬起头来问道:“此人何在?”伍子胥道:“这人十日前由齐国到来臣下之居所求见,献上所着兵书,真是天纵之才,发尽前人所未发,臣与他论道十日,心想如得此人为我吴国尽力,那怕大事不成。”
阖闾仰天长笑:“伍将军请尽速为本王引见此人,果真天助我也。”
扰,也不能独霸天下。
再说晋国和楚国两强的情形,晋国自从着名的崤山之战后,与秦国成为死敌,又与齐国不和,故虽有霸主之名,却是处处窘迫。加上晋国公室王族日渐衰弱,权力逐渐转移到公卿和国内的小封臣手上,形成六卿对峙,剑拔弩张,各怀异志,内乱迫于眉睫。当日桓度拒绝巫臣之邀,不和他一起投靠晋国,其理在此。所以这时晋国实在无力外顾。
至于南方霸主的楚国,楚昭王年幼继位,即起用令尹囊瓦,此人一旦得权,排斥异己,致桓度灭族毁家,弄得天怒人怨,伏下祸根。
在这等形势下,僻处东方长江下游的吴国,在立志图强的雄主阖闾的领导下,乘时而与。阖闾更重用深知楚国政情的伍子胥,此人家族尽为楚王所杀,矢志扶助吴国,以报大恨。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为吴国进行富国强兵之道,卓有成效。
当然,这时吴国的实力仍然远远落在晋、楚两国之后,但已形成一股新兴的势力,在东方蠢蠢欲动。
这一天,在吴王阖闾的带领下,最主要的将领在议事厅聚集。
吴王阖闾首先发言道:“若我吴国欲争霸天下,应从何处先行做起?”说完精芒闪耀的双目,环顾手下群将。阖闾高大雄壮,方面大耳,面色明润,不怒自威,决断而且有慑人的气魄。
众将一齐沈吟,这问题极为难答,若没有充分的理由去支持,必遭吴王轻视。
公卿子山首先打破沈默,扬声道:“我国偏处东方,与越国为邻,西北两方强敌环伺,理应先与外修好,转而专心内政,待国势富强,拉近与晋、楚、齐、秦等大国的差距,始可从容定计,切忌时机未熟,便轻举妄动。”子山为人稳重,一向主张渐进式的国策,故有此议。
阖闾淡淡一笑,也不置评,转眼望向其他各人。
以勇力着称吴国,贵为阖闾之弟的夫概王朗声笑道:“子山此言,未免不合时宜。耍知道在今日这弱肉强食的时代,我虽无害虎之心,虎却有伤人之意,兼且我国版图不大,如若龟缩不出,凭这数百里之地,终是难成大事。所以目下当务之急,应着眼于辟地拓展,这样国势日强,始有争势之望。”这夫概王形态威猛如雄狮,双目藏神不露,既有谋略又具野心,是吴国最着名的猛将,手上一支长矛从未遇上十合之将,被誉为吴越第一高手。生性凶残好战,手下血腥无数,人人惊惧。
阖闾神色不动地道:“夫概王心雄志高,只不知争霸之道,应以何着为先?”这一问便问在节骨眼上,每一个国策,都是一种理想和目标,但如何取舍和施行,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夫概王胸有成竹地道:“致胜之道,当避强取弱,例如郯、徐、陈、蔡等小国,可逐渐蚕食,如此累积而进,我吴国必有一日可与晋、楚争长短。”
另一大将白喜附和道:“夫概王果然高瞻远瞩,本将甚愿追随旗下,为国争利。”这白喜与夫概王一向站在同一阵线,共同进退。
阖闾见一直没有作声的伍子胥面带冷笑,心下一动,便问:“伍将军你的意见如何?”伍子胥道:“夫概王指出吴国之兴,在乎能否扩大幅员,本将完全同意。但对实行的方法,却觉得仍有商榷馀地。”
夫概王面色阴沈,不露半点喜怒变化,他一向与伍子胥不和,这刻心下更是充满杀机。
白喜连连冷笑,嘿然不语。
伍子胥也不理会,续道:“我国若要蚕吞邻近小国,足有馀力。但郯、徐等国虽小,却与其他大国关系密切,为此一来,我们必犯众怒,引致列强群起来攻,徒取其辱。”
大夫斗辛道:“伍将军所言甚是。”
夫概王和白喜连连冷笑,摇头表示极不同意。
这时形势非常明显,这五位吴国最重要的大臣,除子山一人主张缓进外,其他都是主战派,而主战派又分为夫概王与白喜一个阵营,伍子胥和斗辛则是另一种意见。
只有吴王阖闾还未表态。
阖闾一声长笑道:“伍将军究竟有什么计画,何碍说出来让大家研究。”
伍子胥淡然一笑,露出极强的自信道:“若要争霸中原,淮河流域便是我等之踏脚石。”
阖闾皱眉道:“这一带乃在楚国控制之下,我等如若染指,岂不是会引起与楚国的正面冲突。”
夫概王哈哈一笑道:“那伍将军就正中下怀了。”
原来伍子胥原为楚人,因父兄族人均被楚王所杀,故志切复仇,夫概王这就是在暗讽他别有私心。
伍子胥并不理会,他为人城府很深,等闲不会流露心内的感情,这时他满面风霜,因过度思虑而略带苍老的面容,不见丝毫波动地道:“我若强大,必不容于楚国,况且我国东面是大海,没有扩张馀地,南方是落后地区,取之无用,向北,齐、晋、秦列强岂容我势北伸,所以我等如谋跻身上国,必须先击败楚国。若要击败楚国,就要先取淮夷。这淮夷之地,士地肥沃富裕,又盛产铜矿,必可助我国霸业。”
这一番话极有见地,吴王阖闾点头不已。连夫、白两人也一时语塞。他们两人均是有谋有略的名将,自然知道伍子胥所说确属高见。
子山道:“伍将军之言道尽敌我形势,但楚国军力十倍于我,兼且我国地处长江下游,而楚国则居江之上,敌人顺江攻我则易,我逆江而上则难;何况楚国水师名震天下,大将如白素功皆是水上名将,我等何能与之抗衡?”子山始终主和而不主战,但他的见解,正指出了吴国一向屈处下风的因由。
伍子胥道:“我就是针对这点,定下了几个对付之法。第一,我们要努力学习陆上攻守之道,特别是精研车战之术。大王如若批准,我有一故人现在晋国,此人既精于此道,尤熟楚军战术,得他来助,当能如虎添翼。”
阖闾点头道:“伍将军心目中的人选必是叛离楚国的巫臣,此人离楚后,亲族尽为子反、囊瓦等所杀,血海深仇,果然是理想人选,伍将军可放手而为。”他对伍子胥这避重就轻、不与敌人在江上交锋的策略,显然极为欣赏,要知吴本江湖之国,习水战而不习陆战,但从水道与楚争,实无法胜楚,故这一着实是对症下药。
伍子胥道:“其次于我方另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利用敌人鞭长莫及的形势。要知楚国势力虽能远达淮河中下游,但因距本土太远,难以驾驭,故也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淮夷之地,是我所必争的,也是能争的。”顿了一顿,他接着道:“楚国设在此地的三邑州来、锺离及巢,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只要夺此三镇,便能控制淮域,大利西进。我们可分三师进扰,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使楚师疲于奔命。”
阖闾拍案叫绝,连与他一向不和的夫概王和白喜,也不得不点头同意。但亦更生嫉忌之心。
斗辛这时插嘴道:“在这之前,我们先要经略后方,断越之援楚。”
伍子胥道:“这个必然。”
阖闾心内欢喜,正要赞赏。那知伍子胥道:“下将还有一个提议。”
众人心下大奇,不知他尚能提出什么奇谋妙计。
伍子胥也不说话,从怀内取出一卷帛书,呈上阖闾。
阖闾接过开卷一看,不一刻露出惊诧之色,霍地抬起头来问道:“此人何在?”伍子胥道:“这人十日前由齐国到来臣下之居所求见,献上所着兵书,真是天纵之才,发尽前人所未发,臣与他论道十日,心想如得此人为我吴国尽力,那怕大事不成。”
阖闾仰天长笑:“伍将军请尽速为本王引见此人,果真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