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把关在王府内的高巍给放了出来。
高巍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送上了马车,怀里塞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书信,踏上了返回南京之旅。
车夫和随行的护卫都是被燕王策反的南军和高巍带来的随从,坐在车厢里,已从西瓜成功跃升至超级大窝瓜的高参军,死死盯着亲自送行的燕王,恨不能扑上去肉搏,打不过也能出口气。
朱棣此时放他回南京,绝对没安好心。
脑门盖着个反贼的大戳,回到南京,哪怕以头抢地,皇帝都不会相信他,只会视他为燕王派出的细作。
君臣离心,同僚相疑,好友唾弃。
高巍几乎能预料到自己回到南京后的悲惨遭遇,可他必须回去。
燕王是反贼,建文帝才是正统,誓死,他也不会从贼!
可惜,高巍的意志再坚定,准备再充足,以他如今的外在条件,加上社会主流舆论,打死建文帝也不会相信他。越是表现得坚贞不屈,就越是可疑;越是哭诉遭受了非人的虐待,越让人无法相信。
众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在燕王的地盘上好吃好喝,改换门庭,反过来给前任老板使无间的伪君子,真小人。
高巍有苦无处诉,想以死明志都不可能,建文帝绝对不会让他死,否则,苦心营造的仁厚形象必将崩塌。
高巍在燕王的地盘上活得好好的,还胖了不少,回到南京却转眼没命,说是自杀,就像证明他没有投燕一样艰难。再加上高巍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喷在建文帝身上的口水绝对不会少。
人死为大。
高巍活着,他就是贰臣,细作,人人得而骂之。
高巍死了,建文帝就是昏君,暴虐多疑,没有容人之量,更要骂之。
读书人的一张嘴一支笔,恰如武人手中磨过的刀枪,锋利无比。砍下去,刀刀见血。
在朝廷上砍完还不够,闲暇之时做几首诗,写几句词,再撰几篇话本,建文帝的昏君形象必将跃然纸上,更加丰满。
朱棣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当初建文帝派高巍来北平,几次气得他想操刀子砍人。现在风水轮流转,人送回去,看那个黄口小儿怎么办。
留着只能膈应自己。杀了,好名声就别想要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不良中年,被一群读书人喷唾沫骂造反,朱棣不过是掏掏耳朵,吹口气,任由你们去骂,等着江山到手,老子再和你们算总账!
换成品学兼优,心理承受能力却有点弱的建文帝,被如此口诛笔伐,不吐血也得神经衰弱。
人送回去不算,朱棣还给建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痛陈朝中奸佞当道,视太祖高皇帝法令于无物。衙门的名称和官员品级都是说改就改,简直是大逆不道!
国朝法礼典章,均为太祖高皇帝的心血,是祖宗之法,岂能说改就改?绝对不可以!坚决不行!
虽然皇帝罢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位,可朝中的奸臣仍是不少,必须扫除!
为了灭除奸臣,靖难的伟大事业必须干下去!
燕王表示,他会率领众多仁人志士,遵照太祖高皇帝的遗训,高举靖难大旗,打出河北,打进山东,直到进入南京。
所以,皇帝不用担忧,在南京等着叔叔上门即可。
“臣一片忠心,天地可表!”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这还有下限吗?
看完这封信,建文帝没吐血,直接气晕了。
跪在殿中的高巍当即被拖了下去。
高巍奋力扑腾,两个大汉将军累得满脸是汗,只能再叫几个帮手,把高参军抬出了宫门。
气晕了皇帝,不是始作俑者也被视为帮凶,高巍很快丢掉了官位,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关在家中闭门思过。访客一律谢绝。
以左都督徐增寿为首的燕王派,突然跳了出来,纠集起一部分官员为高巍喊冤求情。
言辞凿凿,大声疾呼:高巍一颗红心向朝廷,绝无投靠燕王之意。这是冤假错案,必须平反。
“皇帝此举,怎不令亲者痛仇者快?”
监察御史康郁成了出头的椽子。严格算来,康郁并不是纯粹的燕王派,只对建文帝采取的削藩手段表示过不赞同,还曾直言,请皇帝顾念亲亲之情,恢复周王岷王等藩王的封地,为湘王修墓,以劝说燕王罢兵。
建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更不会听取他为高巍求情的言论。
为高巍求情的人越多,越是落实了他细作的身份。
建文帝打定主意,必须坚持一回,谁劝也不听!
此举传到北平,同样拒不投降的的安陆侯吴杰和前河北都指挥使张伦都产生了动摇。
高巍的遭遇给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回到南京,当真可行吗?皇帝能怀疑高巍,难保不会疑心他们。
燕王又适时的放出郭英被除官归乡的消息,吴杰和张伦的决心顷刻间土崩瓦解。郭英都是这个待遇,同样是败军之将的自己会有好下场?
张伦还想矜持一下,吴杰却一咬牙一跺脚,跳槽!
燕王大喜,亲自把吴杰从关押的地方请出来,沐浴更衣,好酒好菜的招待,共同缅怀太祖高皇帝时期的美好岁月,试图拉近彼此的关系。
吴杰脸色有些发白,那段岁月算得上美好吗?多少人前脚上朝后脚奔赴刑场,为了保住项上人头,他做了多少努力?
端起酒杯一仰头,既然已经决定跟燕王造反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既然燕王说那是美好岁月,那就是美好岁月。
,把关在王府内的高巍给放了出来。
高巍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送上了马车,怀里塞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书信,踏上了返回南京之旅。
车夫和随行的护卫都是被燕王策反的南军和高巍带来的随从,坐在车厢里,已从西瓜成功跃升至超级大窝瓜的高参军,死死盯着亲自送行的燕王,恨不能扑上去肉搏,打不过也能出口气。
朱棣此时放他回南京,绝对没安好心。
脑门盖着个反贼的大戳,回到南京,哪怕以头抢地,皇帝都不会相信他,只会视他为燕王派出的细作。
君臣离心,同僚相疑,好友唾弃。
高巍几乎能预料到自己回到南京后的悲惨遭遇,可他必须回去。
燕王是反贼,建文帝才是正统,誓死,他也不会从贼!
可惜,高巍的意志再坚定,准备再充足,以他如今的外在条件,加上社会主流舆论,打死建文帝也不会相信他。越是表现得坚贞不屈,就越是可疑;越是哭诉遭受了非人的虐待,越让人无法相信。
众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在燕王的地盘上好吃好喝,改换门庭,反过来给前任老板使无间的伪君子,真小人。
高巍有苦无处诉,想以死明志都不可能,建文帝绝对不会让他死,否则,苦心营造的仁厚形象必将崩塌。
高巍在燕王的地盘上活得好好的,还胖了不少,回到南京却转眼没命,说是自杀,就像证明他没有投燕一样艰难。再加上高巍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喷在建文帝身上的口水绝对不会少。
人死为大。
高巍活着,他就是贰臣,细作,人人得而骂之。
高巍死了,建文帝就是昏君,暴虐多疑,没有容人之量,更要骂之。
读书人的一张嘴一支笔,恰如武人手中磨过的刀枪,锋利无比。砍下去,刀刀见血。
在朝廷上砍完还不够,闲暇之时做几首诗,写几句词,再撰几篇话本,建文帝的昏君形象必将跃然纸上,更加丰满。
朱棣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当初建文帝派高巍来北平,几次气得他想操刀子砍人。现在风水轮流转,人送回去,看那个黄口小儿怎么办。
留着只能膈应自己。杀了,好名声就别想要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不良中年,被一群读书人喷唾沫骂造反,朱棣不过是掏掏耳朵,吹口气,任由你们去骂,等着江山到手,老子再和你们算总账!
换成品学兼优,心理承受能力却有点弱的建文帝,被如此口诛笔伐,不吐血也得神经衰弱。
人送回去不算,朱棣还给建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痛陈朝中奸佞当道,视太祖高皇帝法令于无物。衙门的名称和官员品级都是说改就改,简直是大逆不道!
国朝法礼典章,均为太祖高皇帝的心血,是祖宗之法,岂能说改就改?绝对不可以!坚决不行!
虽然皇帝罢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位,可朝中的奸臣仍是不少,必须扫除!
为了灭除奸臣,靖难的伟大事业必须干下去!
燕王表示,他会率领众多仁人志士,遵照太祖高皇帝的遗训,高举靖难大旗,打出河北,打进山东,直到进入南京。
所以,皇帝不用担忧,在南京等着叔叔上门即可。
“臣一片忠心,天地可表!”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这还有下限吗?
看完这封信,建文帝没吐血,直接气晕了。
跪在殿中的高巍当即被拖了下去。
高巍奋力扑腾,两个大汉将军累得满脸是汗,只能再叫几个帮手,把高参军抬出了宫门。
气晕了皇帝,不是始作俑者也被视为帮凶,高巍很快丢掉了官位,被剥夺一切政治权利,关在家中闭门思过。访客一律谢绝。
以左都督徐增寿为首的燕王派,突然跳了出来,纠集起一部分官员为高巍喊冤求情。
言辞凿凿,大声疾呼:高巍一颗红心向朝廷,绝无投靠燕王之意。这是冤假错案,必须平反。
“皇帝此举,怎不令亲者痛仇者快?”
监察御史康郁成了出头的椽子。严格算来,康郁并不是纯粹的燕王派,只对建文帝采取的削藩手段表示过不赞同,还曾直言,请皇帝顾念亲亲之情,恢复周王岷王等藩王的封地,为湘王修墓,以劝说燕王罢兵。
建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更不会听取他为高巍求情的言论。
为高巍求情的人越多,越是落实了他细作的身份。
建文帝打定主意,必须坚持一回,谁劝也不听!
此举传到北平,同样拒不投降的的安陆侯吴杰和前河北都指挥使张伦都产生了动摇。
高巍的遭遇给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回到南京,当真可行吗?皇帝能怀疑高巍,难保不会疑心他们。
燕王又适时的放出郭英被除官归乡的消息,吴杰和张伦的决心顷刻间土崩瓦解。郭英都是这个待遇,同样是败军之将的自己会有好下场?
张伦还想矜持一下,吴杰却一咬牙一跺脚,跳槽!
燕王大喜,亲自把吴杰从关押的地方请出来,沐浴更衣,好酒好菜的招待,共同缅怀太祖高皇帝时期的美好岁月,试图拉近彼此的关系。
吴杰脸色有些发白,那段岁月算得上美好吗?多少人前脚上朝后脚奔赴刑场,为了保住项上人头,他做了多少努力?
端起酒杯一仰头,既然已经决定跟燕王造反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既然燕王说那是美好岁月,那就是美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