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晴暖的孟夏,微雨初霁,薰风和煦;燕剪蓼岸,莺唱柳荫。淡烟空濛的河湾里,水光潋滟,荇菜鲜嫩,芦芽抽簪,荷尖抹红。长堤上,一个面容清瞿、器宇不凡的年轻人,在雎鸠此起彼伏、情意绵绵的呼唤中,流连于绿茵如染、花影撩人的季节里。
神思迷离之间,他仿佛看到自己心仪的姑娘正在河洲上采摘荇菜。她,尽管素面朝天,衣着朴素,略显羞怯,但岁月的风尘和生活的艰辛依旧不能遮掩她的妙龄如花、天生丽质。她的明眸皓腕,她的窈窕身姿,她的优雅行止,她的纤巧十指,她的掩口回笑,早已让这个年轻人魂牵梦绕、意乱情迷、日思夜念。你看她:体态轻盈,玉手灵巧,左采右摘,娴熟轻快。看上一眼,就能令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难以忘怀。
在欢愉而甜美的想象中,这个年轻人打算慢慢地走近她,大胆而热烈地追求她,与她真心相爱,琴瑟和鸣,在婉转悠扬的乐声里,焚香盟誓:执子之手,不离不弃,永结百年之好,继而,敲响喜庆而热闹的钟鼓把她迎娶回家,从此过上一种相敬如宾、耳鬓厮磨、与子偕老的恩爱生活。
这就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描绘出的田园牧歌一般的爱情,这种真挚、深切而富于遐想的思念,使之不仅成为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也给子孙万代留下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典范和依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者,可与之配偶也。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ào)之。
这首用兴起的艺术手法而吟唱的民间情歌,淳朴率真、平白晓畅、直抒胸臆,用现实主义笔触勾画出古典浪漫主义情怀,格调清新质朴,情感炽热丰沛,歌词反复重叠,主题鲜明突出,曲调回环跌宕,音韵深婉绵长,被称为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无怪乎千古传诵、经久不衰、感人至深。
古人的想象也同样是曼妙而瑰丽的,对相思的描写也不乏含蓄与幽婉。在汉广(周南)一诗里,一位砍樵的少年郎利用“比”的民歌手法,以神话中江汉女神姣美而飘逸的形象(“游女”)为主体,倾吐了对心中至爱的渴慕之情与求之不得的遗憾。诗中反复借用汉水的宽广而不可泳和江水的深长而不能渡,来比喻女子的若即若离,时隐时现,可望而不可及,令这位少年郎思慕不止、愁肠百结、喟叹再三。诗曰: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mu)。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u);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遥远的南方,有一棵高大的乔木,可是伫立在此岸的少年郎却不能相依而休息。凌波女神踏萍渡水、婆娑起舞、衣袂飘飏,却不能追赶上真诚地向她示爱。浩浩汤汤的汉水何其宽广啊,实在无法游过去;江水漫漫,波涛汹涌,又是那样地奔流不歇,竹木编制的小筏子(“方”),很难经受住风浪的颠簸和江水的冲击啊。
砍下的柴草(“楚”“蒌”),漫不经心地堆放在山坡上,显得枝杈翘翘、错落凌乱。魂不守舍的少年,无奈之余,只能展开美好的想象:要是能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之子于归”),宁愿给她养马喂驹、殷勤服侍、细心呵护,再苦再累,绝无怨言;千难万险,义不容辞。令人可惜的是人在天涯、遥不可及,他也只能扼腕顿足、望水兴叹了。这样的苦恋,这样的誓言,这样的哀叹,的确令人为之动容,为之惋惜。清代王士祯则认为,汉广是祖国山水文学之肇始。
自古迄今,情感的折磨与心中的悲苦莫过于相思。思恋,能使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思恋,能使人茶饭不思、食不甘味;思恋,能使人欲言又止、暗自流泪;思恋;能使人容颜易老、形影憔悴;思恋,能使人摧肝裂肺、柔肠寸断。
白居易的相思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元稹的相思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张籍的相思是“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柳永的相思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相思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张先的相思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元好问的相思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而采葛(王风)一诗里的相思则更加奇丽而夸张。这首诗采用“赋”的手法,直言不讳,酣畅淋漓,层层递进,逐次加深,以反复的咏唱,抒发了切肤揪心的思恋之情。诗曰: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姑娘到山野里去采葛、采萧、采艾去了,暂离小别,就使得这位有情郎牵挂于怀、频生思念,以至于神情落寞、百无聊赖。试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的相思该是何等的淳厚与炽烈啊!一位有情有义的青年,一天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姑娘,简直到了心神不宁、痛不欲生的地步了。若非真情实感,实难有此深切的感触。古人发自肺腑的相思之言,而今成为两情牵念的最好表达——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对于远戍边陲和外出征战的士卒而言,他们的思乡怀人情绪也是愁怨不断、真切绵长的。在扬之水(王风)一诗中,一位常年守边的士卒,面对着湍流的河水(“扬之水”),深情地诉说了对家乡妻子的思念。他终年流徙、有家难回、夫妻睽违、渴望团聚。他时而驻防在申地,时而转移到甫地,时而又换防到许地,一直设想妻子(“彼其之子”)能跟他一起镇守边关该多好啊,但终而不得,惟留下无限的感伤与遗憾。年年月月,他怀着一腔不能逐水而逝的忧思,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动人的呼唤:“想念你啊,爱妻;想念你啊,爱妻,我何时才能卸甲归田与你长聚不分啊?”他把郁结盘曲的情愫,比作成捆的柴薪(“束薪”“束楚”“束蒲”),希望激流滚荡的河水能够把它们载向远方、载回家乡、载到妻子身边。诗中的“扬之水,不流束薪”几句,很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格调与意境。诗曰: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 -->>
晴暖的孟夏,微雨初霁,薰风和煦;燕剪蓼岸,莺唱柳荫。淡烟空濛的河湾里,水光潋滟,荇菜鲜嫩,芦芽抽簪,荷尖抹红。长堤上,一个面容清瞿、器宇不凡的年轻人,在雎鸠此起彼伏、情意绵绵的呼唤中,流连于绿茵如染、花影撩人的季节里。
神思迷离之间,他仿佛看到自己心仪的姑娘正在河洲上采摘荇菜。她,尽管素面朝天,衣着朴素,略显羞怯,但岁月的风尘和生活的艰辛依旧不能遮掩她的妙龄如花、天生丽质。她的明眸皓腕,她的窈窕身姿,她的优雅行止,她的纤巧十指,她的掩口回笑,早已让这个年轻人魂牵梦绕、意乱情迷、日思夜念。你看她:体态轻盈,玉手灵巧,左采右摘,娴熟轻快。看上一眼,就能令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难以忘怀。
在欢愉而甜美的想象中,这个年轻人打算慢慢地走近她,大胆而热烈地追求她,与她真心相爱,琴瑟和鸣,在婉转悠扬的乐声里,焚香盟誓:执子之手,不离不弃,永结百年之好,继而,敲响喜庆而热闹的钟鼓把她迎娶回家,从此过上一种相敬如宾、耳鬓厮磨、与子偕老的恩爱生活。
这就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描绘出的田园牧歌一般的爱情,这种真挚、深切而富于遐想的思念,使之不仅成为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也给子孙万代留下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典范和依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者,可与之配偶也。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ào)之。
这首用兴起的艺术手法而吟唱的民间情歌,淳朴率真、平白晓畅、直抒胸臆,用现实主义笔触勾画出古典浪漫主义情怀,格调清新质朴,情感炽热丰沛,歌词反复重叠,主题鲜明突出,曲调回环跌宕,音韵深婉绵长,被称为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无怪乎千古传诵、经久不衰、感人至深。
古人的想象也同样是曼妙而瑰丽的,对相思的描写也不乏含蓄与幽婉。在汉广(周南)一诗里,一位砍樵的少年郎利用“比”的民歌手法,以神话中江汉女神姣美而飘逸的形象(“游女”)为主体,倾吐了对心中至爱的渴慕之情与求之不得的遗憾。诗中反复借用汉水的宽广而不可泳和江水的深长而不能渡,来比喻女子的若即若离,时隐时现,可望而不可及,令这位少年郎思慕不止、愁肠百结、喟叹再三。诗曰: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mu)。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u);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遥远的南方,有一棵高大的乔木,可是伫立在此岸的少年郎却不能相依而休息。凌波女神踏萍渡水、婆娑起舞、衣袂飘飏,却不能追赶上真诚地向她示爱。浩浩汤汤的汉水何其宽广啊,实在无法游过去;江水漫漫,波涛汹涌,又是那样地奔流不歇,竹木编制的小筏子(“方”),很难经受住风浪的颠簸和江水的冲击啊。
砍下的柴草(“楚”“蒌”),漫不经心地堆放在山坡上,显得枝杈翘翘、错落凌乱。魂不守舍的少年,无奈之余,只能展开美好的想象:要是能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之子于归”),宁愿给她养马喂驹、殷勤服侍、细心呵护,再苦再累,绝无怨言;千难万险,义不容辞。令人可惜的是人在天涯、遥不可及,他也只能扼腕顿足、望水兴叹了。这样的苦恋,这样的誓言,这样的哀叹,的确令人为之动容,为之惋惜。清代王士祯则认为,汉广是祖国山水文学之肇始。
自古迄今,情感的折磨与心中的悲苦莫过于相思。思恋,能使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思恋,能使人茶饭不思、食不甘味;思恋,能使人欲言又止、暗自流泪;思恋;能使人容颜易老、形影憔悴;思恋,能使人摧肝裂肺、柔肠寸断。
白居易的相思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元稹的相思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张籍的相思是“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柳永的相思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相思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张先的相思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元好问的相思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而采葛(王风)一诗里的相思则更加奇丽而夸张。这首诗采用“赋”的手法,直言不讳,酣畅淋漓,层层递进,逐次加深,以反复的咏唱,抒发了切肤揪心的思恋之情。诗曰: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姑娘到山野里去采葛、采萧、采艾去了,暂离小别,就使得这位有情郎牵挂于怀、频生思念,以至于神情落寞、百无聊赖。试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的相思该是何等的淳厚与炽烈啊!一位有情有义的青年,一天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姑娘,简直到了心神不宁、痛不欲生的地步了。若非真情实感,实难有此深切的感触。古人发自肺腑的相思之言,而今成为两情牵念的最好表达——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对于远戍边陲和外出征战的士卒而言,他们的思乡怀人情绪也是愁怨不断、真切绵长的。在扬之水(王风)一诗中,一位常年守边的士卒,面对着湍流的河水(“扬之水”),深情地诉说了对家乡妻子的思念。他终年流徙、有家难回、夫妻睽违、渴望团聚。他时而驻防在申地,时而转移到甫地,时而又换防到许地,一直设想妻子(“彼其之子”)能跟他一起镇守边关该多好啊,但终而不得,惟留下无限的感伤与遗憾。年年月月,他怀着一腔不能逐水而逝的忧思,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动人的呼唤:“想念你啊,爱妻;想念你啊,爱妻,我何时才能卸甲归田与你长聚不分啊?”他把郁结盘曲的情愫,比作成捆的柴薪(“束薪”“束楚”“束蒲”),希望激流滚荡的河水能够把它们载向远方、载回家乡、载到妻子身边。诗中的“扬之水,不流束薪”几句,很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格调与意境。诗曰: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