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凤凰涅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了房间后,刘兴并没有立即躺下。虽然此时的感觉很疲惫,但是他知道,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在略微洗了洗后,刘兴便躺到了床上开始看着那份他从国内电脑中打印出来的有关战役战术知道的文章来,而这类文章只有他和彭全才能接触的到,毕竟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秘密,所以他们都在极力的保护着这个核心的秘密。
打开文件后,就见上面这样写到:战役指导思想是对战役指导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战役制胜要旨和途径的集中反映,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和保卫国家安全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当时战役领域所面临的客观实际,适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役指导思想,作为准备与实施战役的基本理论依据,统一了全军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战思想,保证了战役作战和战役训练方向的正确性。认真总结我军战役指导思想发展的经验,对于正确确立未来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在战争年代通常被称之为“战场作战方针”70年代末以后通常称为“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或“战役基本思想”为便于研究问题,本文统一用“战役指导思想”进行表述。
一、8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的产主和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是伴随其各个历史阶段战役的发展和战役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战役指导水平不断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1930年夏,红军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作战行动的重点由战斗发展到战役,并开始由非正规的游击战战役,逐渐向正规的运动战战役过渡,与此同时,带有全局指导意义的战役指导思想也开始出现。1930年10月,中央红军在筹划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时,毛**、朱德在签发的作战命令中,提出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以(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卷第181页)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指导红军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并成为我军战役指导思想的雏形。
1936年12月,毛**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系统总结了红军十年作战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是“歼灭战”他指出:“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他紧接着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对于第一、二、三、四次‘围剿’,我们的方针都是歼灭战。每次歼灭的敌人对于全敌不过是一部分,然而‘围剿’是打破了。第五次反-围剿’时,采取了相反的方针,实际上是帮助敌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卷第237页)抗日战争爆发后,毛**在分析了中日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后,认为我军仍然应把“歼灭战”作为战役指导思想。
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要求应该是:尽可能的歼灭战。”“没有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减杀其强的因素,破坏其优势和主动。我之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战略上的劣势和被动还未脱离,为了争取时间,加强国内国际条件,改变自己的不利状态,没有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也不能成功。因此,战役的歼灭战是达到战略的消耗战之目的的手段。在这点上说,歼灭战就是消耗战。中国之能够进行持久战,用歼灭达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卷第504、501页)解放战争的序幕拉开后,毛**根据各野战军头两个月的作战经验,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中,提出了“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卷1199页)这既是当时我军的战略方针,同时又是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他认为:“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卷第1247页)
在战争过程中,毛**还提出在特殊条件下,可“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针”或“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在战役上仍然坚持歼灭战的指导思想。毛**在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等领导同志的电报中提出:“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战争中期,毛**又提出对美、英侵略军实施“打小歼灭战”的方针,他指出:“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或大部歼灭的打击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卷第324页)这是毛**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新发展。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和国防建设的新时期。
50年代末,毛**在谈到反侵略战争的作战问题时认为,还是诱敌深入才好打,但该顶的地方还是要顶,其目的是消耗敌人。从他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在战役作战指导上,他还是坚持以歼灭战为主的思想。因为,诱敌深入才好打,实质上讲的是诱敌深入才好歼灭敌人。此后直至70年代末,尽管国际战略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尽管我国的主要作战对象和作战方向有所调整,但是,我军以歼灭战为核心的战役指导思想,并未发生明显变化。1979年初,军事科学院政委粟裕就我军对付敌全面入侵或大规模入侵的战役指导思想提出:“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我军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这是不庸置疑的。”在作战指导上,我们“既要避免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又要通过积极的作战行动,迟滞敌人的进攻,大量削弱、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管在战争初期、中期和后期,我们总是要积极创造和寻找战机,乘敌之隙,不放过一切有利场合下的歼灭战。这是作战指导思想上的重大问题,也是区分是积极防御还是消极防御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指导思想上,战争初期只能着眼于打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只能小口小吃,而不能企图在一时一地集中很大的兵力,一次歼灭很多敌人。就是说,不能违背战争初期必须避免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的这个前提。战争初期打歼灭战,选择的作战目标要小些。”粟裕的这些论述,是当时我军对付敌全面入侵或大规模入侵战争中战役指导思想的集中反映。
二、8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的主要特点通过对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的综合考察和分析,我认为,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歼灭战意识突出
从上述战役指导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中可以看出,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指导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所差异,但它无不着眼于歼灭敌人,歼灭战成为贯串于整个战役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过去我们在战役指导思想中之所以突出强调歼灭战。主要根据有两条:一是根据“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正如毛**曾经指出的:“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离不开战争的目的,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卷第482—483页)二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目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目的,是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政权或消灭外来入侵之敌。只有通过在战役上逐次地大量歼灭敌人,才能在力量上造成敌消我长的局面,并最终战胜敌人。这也规定了我军在战役指导上必须坚持以歼灭战为核心。
(二)表达方式灵活
过去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可分为三个层,其表述方式依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繁简各有不同。
1.第一个层次:可以统管各个时期战役的指导思想。它从总体上反映我军对战役作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对我军在各个时期进行的所有战役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其表述较为简明,通常只明确战役的目的。譬如“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这里所讲的“歼灭战”是指歼灭敌人,即战役的目的。
2.第二个层次:在某一战争时期制定的战役指导思想。它反映某一战争时期我军对战役作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与上一层次相比,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只适用于指导某一战争时期内所进行的战役,但针对性较之于第一层次更强,在表述方式上,除了突出第一层次“歼灭战”的思想外,还要明确实现“歼灭战”的某些要素,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表述包括战役目的、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手段及战役歼击目标(对象)等三十要素,例如,毛**、朱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就属此类。这一战役指导思想的后一句话,规定战役目的是歼灭战,战役的歼击目标是疲惫之敌;前一句话则规定达成歼灭疲惫之敌的基本手段,是“诱敌深入赤色区域”
第二类表述包括战役目的和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要求等两个要素。例如,粟裕70年代末提出的“积极地创造和寻求战机,乘敌之隙,不放过一切有利场合下的歼灭战”其中“歼灭战”指的是战役目的,其余的则是指达成战役目的的基本要求。
3.第三个层次:我军在某一战争阶段或针对某一作战对象的战役指导思想,它比第二个层次更具历史局限性,只适用于指导某一战争中的某一阶段或对特定作战对象所进行的战役,但针对性更强。在表述方式上,除了突出上述两个层次中“歼灭战”的思想外,往往还明确达成歼灭战的某些要素,例如,1947年8月底,毛**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的电报中提出:“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卷第218页),其内容还包含有采取运动战这一作战形式。
(三)针对性较强
过去我军的每一种战役指导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当时所面临的客观实际,以当时的军事战略为指导,以作战对象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基础,以战场环境情况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提出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战略思想主要是“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悬殊大,且红军的武器装备主要靠在战场上取之于敌;就战场环境而言,根据地有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群众和有利作战的阵地,可全部集中红军的主力,便于发现“围剿”之敌的薄弱环节,使敌人发生过失和疲劳沮丧。上述这些因素,规定了红军在战役上必须给敌以歼灭而给我以补充,并且只有将主要战场选在根据地,方可达到此目的,因此,毛**为中央红军确定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反“围剿”战役指导思想。又如,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由于美、英军技术装备先进,机动速度较快,其综合作战能力较之于南朝鲜军队强,因而毛**针对具体作战对象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对美、英军“打小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他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美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卷第282页)可见,毛**为志愿军制定的“打小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不仅着眼歼灭战的战役目的,而已还充分顾及到具体作战对象的客观情况。又如,70年代末,粟裕针对战争初期敌人在军事力量上明显地居于优势,气焰正旺,希望与我主力进行决战,以便实现其战略上速决的企图,而我此时难以大口大吃地歼灭敌人等可能情况,在战役指导思想上,提出了“战争初期只能打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他提出:“我们不应该集中主力,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而应尽量保存自己的主力,迫使敌人打持久战,打消耗战。”“应当承认,在战争初期,我军装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对以坦克为主的敌军打歼灭战,我们要集中大的兵力,将是困难的,搞得不好,不但不能实现对敌人的全歼速决,反而会使我军遭受损伤,得不偿失。因此,在指导思想上,战争初期只能着眼于打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只能小口小吃,而不能企图在一时一地集中很大的兵力,一次歼灭很多敌人。就是说,不能违背战争初期必须避免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的这个前提。战争初期打歼灭战,选择的作战目标要小些。”综合上述分析可见,我军战役指导思想,总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以更加符合指导我军战役作战的需要。
三、几点启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确立未来作战的战役指导思想,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一)要科学地确定战役指导思想所包含的要素弄清战役指导思想应包含哪些要素,是确立战役指导思想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战役指导规律,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要素有很多。但战役指导思想是战役指导规律的最高概括,它所包含的要素,应是战役指导规律中最本质和主要的那些要素。从不同层次上提出的战役指导思想,其所包含的要素的多少必然会有差异。在未来战争中,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将用于指导在高技术条件下所进行的战役。战役指导思想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而对其内容构成应把握好简与繁的限度。通常情况下,战役指导思想以包含战役目的、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手段和根本要求等2~3个要素为宜。在这些要素中,核心内容是战役目的。因为,作为战役制胜要旨的战役指导思想,必须明确指出战役目的是什么,以便于组织实施战役时在宏观上有所遵循,使所有参战力量围绕着明确规定的共同的目的而形成整体合力。从我军历史上各类战役指导思想来看,尽管它们所包含的要素不尽相同,但都有战役目的这一要素,并且是战役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要以未来战役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综观我军战役指导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战役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总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当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是正确制定战役指导思想的基本方法。我们在确立未来战争我军战役指导思想时,也只有着眼未来战役的实际情况,才能增强战役指导思想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遵循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战役作战的规定性。战略规定战役,战役服从战略,而战略对战役的影响与制约,又集中体现在战略方针上。战略方针是指导未来我军一切作战行动的总依据,战役作为战争的一个局部,其指导思想不能离开战略方针的规定性而独立存在。为此,必须深刻了解和领会战略方针对战役类型、战役样式、战役行动等方面的要求,使战役指导思想符合战略方针的基
本精神。其次,要依据未来战役敌我双方和战场环境的可能情况。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战役力量、战役战法、战役目的、战役要求和战役战场等各种情况,从中预测出敌我双方进行对抗时可能产生的、反映战役本质和规律的战役特点。尔后着眼这些特点,探索出战役指导规律。最后抽象概括出战役制胜的要旨和途径,并将其上升为战役指导思想。
(三)要突出反映主要战役的指导规律
未来战争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军战役的总纲,其所包含的内容,应当尽可能多地反映未来我军各类战役指导规律的共同属性。但是,由于我军未来进行的战役具有多样性,这些... -->>
回到了房间后,刘兴并没有立即躺下。虽然此时的感觉很疲惫,但是他知道,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在略微洗了洗后,刘兴便躺到了床上开始看着那份他从国内电脑中打印出来的有关战役战术知道的文章来,而这类文章只有他和彭全才能接触的到,毕竟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秘密,所以他们都在极力的保护着这个核心的秘密。
打开文件后,就见上面这样写到:战役指导思想是对战役指导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战役制胜要旨和途径的集中反映,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和保卫国家安全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当时战役领域所面临的客观实际,适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役指导思想,作为准备与实施战役的基本理论依据,统一了全军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战思想,保证了战役作战和战役训练方向的正确性。认真总结我军战役指导思想发展的经验,对于正确确立未来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在战争年代通常被称之为“战场作战方针”70年代末以后通常称为“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或“战役基本思想”为便于研究问题,本文统一用“战役指导思想”进行表述。
一、8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的产主和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是伴随其各个历史阶段战役的发展和战役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战役指导水平不断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1930年夏,红军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作战行动的重点由战斗发展到战役,并开始由非正规的游击战战役,逐渐向正规的运动战战役过渡,与此同时,带有全局指导意义的战役指导思想也开始出现。1930年10月,中央红军在筹划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时,毛**、朱德在签发的作战命令中,提出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以(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卷第181页)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指导红军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并成为我军战役指导思想的雏形。
1936年12月,毛**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系统总结了红军十年作战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是“歼灭战”他指出:“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他紧接着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对于第一、二、三、四次‘围剿’,我们的方针都是歼灭战。每次歼灭的敌人对于全敌不过是一部分,然而‘围剿’是打破了。第五次反-围剿’时,采取了相反的方针,实际上是帮助敌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卷第237页)抗日战争爆发后,毛**在分析了中日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后,认为我军仍然应把“歼灭战”作为战役指导思想。
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要求应该是:尽可能的歼灭战。”“没有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减杀其强的因素,破坏其优势和主动。我之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战略上的劣势和被动还未脱离,为了争取时间,加强国内国际条件,改变自己的不利状态,没有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也不能成功。因此,战役的歼灭战是达到战略的消耗战之目的的手段。在这点上说,歼灭战就是消耗战。中国之能够进行持久战,用歼灭达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卷第504、501页)解放战争的序幕拉开后,毛**根据各野战军头两个月的作战经验,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中,提出了“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卷1199页)这既是当时我军的战略方针,同时又是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他认为:“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卷第1247页)
在战争过程中,毛**还提出在特殊条件下,可“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针”或“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在战役上仍然坚持歼灭战的指导思想。毛**在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等领导同志的电报中提出:“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战争中期,毛**又提出对美、英侵略军实施“打小歼灭战”的方针,他指出:“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或大部歼灭的打击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卷第324页)这是毛**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新发展。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和国防建设的新时期。
50年代末,毛**在谈到反侵略战争的作战问题时认为,还是诱敌深入才好打,但该顶的地方还是要顶,其目的是消耗敌人。从他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在战役作战指导上,他还是坚持以歼灭战为主的思想。因为,诱敌深入才好打,实质上讲的是诱敌深入才好歼灭敌人。此后直至70年代末,尽管国际战略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尽管我国的主要作战对象和作战方向有所调整,但是,我军以歼灭战为核心的战役指导思想,并未发生明显变化。1979年初,军事科学院政委粟裕就我军对付敌全面入侵或大规模入侵的战役指导思想提出:“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我军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这是不庸置疑的。”在作战指导上,我们“既要避免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又要通过积极的作战行动,迟滞敌人的进攻,大量削弱、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管在战争初期、中期和后期,我们总是要积极创造和寻找战机,乘敌之隙,不放过一切有利场合下的歼灭战。这是作战指导思想上的重大问题,也是区分是积极防御还是消极防御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指导思想上,战争初期只能着眼于打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只能小口小吃,而不能企图在一时一地集中很大的兵力,一次歼灭很多敌人。就是说,不能违背战争初期必须避免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的这个前提。战争初期打歼灭战,选择的作战目标要小些。”粟裕的这些论述,是当时我军对付敌全面入侵或大规模入侵战争中战役指导思想的集中反映。
二、8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的主要特点通过对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的综合考察和分析,我认为,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歼灭战意识突出
从上述战役指导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中可以看出,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指导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所差异,但它无不着眼于歼灭敌人,歼灭战成为贯串于整个战役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过去我们在战役指导思想中之所以突出强调歼灭战。主要根据有两条:一是根据“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正如毛**曾经指出的:“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离不开战争的目的,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毛**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卷第482—483页)二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目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目的,是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政权或消灭外来入侵之敌。只有通过在战役上逐次地大量歼灭敌人,才能在力量上造成敌消我长的局面,并最终战胜敌人。这也规定了我军在战役指导上必须坚持以歼灭战为核心。
(二)表达方式灵活
过去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可分为三个层,其表述方式依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繁简各有不同。
1.第一个层次:可以统管各个时期战役的指导思想。它从总体上反映我军对战役作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对我军在各个时期进行的所有战役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其表述较为简明,通常只明确战役的目的。譬如“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这里所讲的“歼灭战”是指歼灭敌人,即战役的目的。
2.第二个层次:在某一战争时期制定的战役指导思想。它反映某一战争时期我军对战役作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与上一层次相比,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只适用于指导某一战争时期内所进行的战役,但针对性较之于第一层次更强,在表述方式上,除了突出第一层次“歼灭战”的思想外,还要明确实现“歼灭战”的某些要素,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表述包括战役目的、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手段及战役歼击目标(对象)等三十要素,例如,毛**、朱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就属此类。这一战役指导思想的后一句话,规定战役目的是歼灭战,战役的歼击目标是疲惫之敌;前一句话则规定达成歼灭疲惫之敌的基本手段,是“诱敌深入赤色区域”
第二类表述包括战役目的和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要求等两个要素。例如,粟裕70年代末提出的“积极地创造和寻求战机,乘敌之隙,不放过一切有利场合下的歼灭战”其中“歼灭战”指的是战役目的,其余的则是指达成战役目的的基本要求。
3.第三个层次:我军在某一战争阶段或针对某一作战对象的战役指导思想,它比第二个层次更具历史局限性,只适用于指导某一战争中的某一阶段或对特定作战对象所进行的战役,但针对性更强。在表述方式上,除了突出上述两个层次中“歼灭战”的思想外,往往还明确达成歼灭战的某些要素,例如,1947年8月底,毛**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的电报中提出:“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卷第218页),其内容还包含有采取运动战这一作战形式。
(三)针对性较强
过去我军的每一种战役指导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当时所面临的客观实际,以当时的军事战略为指导,以作战对象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基础,以战场环境情况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提出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战略思想主要是“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悬殊大,且红军的武器装备主要靠在战场上取之于敌;就战场环境而言,根据地有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群众和有利作战的阵地,可全部集中红军的主力,便于发现“围剿”之敌的薄弱环节,使敌人发生过失和疲劳沮丧。上述这些因素,规定了红军在战役上必须给敌以歼灭而给我以补充,并且只有将主要战场选在根据地,方可达到此目的,因此,毛**为中央红军确定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反“围剿”战役指导思想。又如,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由于美、英军技术装备先进,机动速度较快,其综合作战能力较之于南朝鲜军队强,因而毛**针对具体作战对象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对美、英军“打小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他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美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毛**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卷第282页)可见,毛**为志愿军制定的“打小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不仅着眼歼灭战的战役目的,而已还充分顾及到具体作战对象的客观情况。又如,70年代末,粟裕针对战争初期敌人在军事力量上明显地居于优势,气焰正旺,希望与我主力进行决战,以便实现其战略上速决的企图,而我此时难以大口大吃地歼灭敌人等可能情况,在战役指导思想上,提出了“战争初期只能打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他提出:“我们不应该集中主力,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而应尽量保存自己的主力,迫使敌人打持久战,打消耗战。”“应当承认,在战争初期,我军装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对以坦克为主的敌军打歼灭战,我们要集中大的兵力,将是困难的,搞得不好,不但不能实现对敌人的全歼速决,反而会使我军遭受损伤,得不偿失。因此,在指导思想上,战争初期只能着眼于打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歼灭战,只能小口小吃,而不能企图在一时一地集中很大的兵力,一次歼灭很多敌人。就是说,不能违背战争初期必须避免同敌人重兵集团决战的这个前提。战争初期打歼灭战,选择的作战目标要小些。”综合上述分析可见,我军战役指导思想,总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以更加符合指导我军战役作战的需要。
三、几点启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确立未来作战的战役指导思想,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一)要科学地确定战役指导思想所包含的要素弄清战役指导思想应包含哪些要素,是确立战役指导思想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战役指导规律,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要素有很多。但战役指导思想是战役指导规律的最高概括,它所包含的要素,应是战役指导规律中最本质和主要的那些要素。从不同层次上提出的战役指导思想,其所包含的要素的多少必然会有差异。在未来战争中,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将用于指导在高技术条件下所进行的战役。战役指导思想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而对其内容构成应把握好简与繁的限度。通常情况下,战役指导思想以包含战役目的、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手段和根本要求等2~3个要素为宜。在这些要素中,核心内容是战役目的。因为,作为战役制胜要旨的战役指导思想,必须明确指出战役目的是什么,以便于组织实施战役时在宏观上有所遵循,使所有参战力量围绕着明确规定的共同的目的而形成整体合力。从我军历史上各类战役指导思想来看,尽管它们所包含的要素不尽相同,但都有战役目的这一要素,并且是战役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要以未来战役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综观我军战役指导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战役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总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当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是正确制定战役指导思想的基本方法。我们在确立未来战争我军战役指导思想时,也只有着眼未来战役的实际情况,才能增强战役指导思想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遵循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战役作战的规定性。战略规定战役,战役服从战略,而战略对战役的影响与制约,又集中体现在战略方针上。战略方针是指导未来我军一切作战行动的总依据,战役作为战争的一个局部,其指导思想不能离开战略方针的规定性而独立存在。为此,必须深刻了解和领会战略方针对战役类型、战役样式、战役行动等方面的要求,使战役指导思想符合战略方针的基
本精神。其次,要依据未来战役敌我双方和战场环境的可能情况。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战役力量、战役战法、战役目的、战役要求和战役战场等各种情况,从中预测出敌我双方进行对抗时可能产生的、反映战役本质和规律的战役特点。尔后着眼这些特点,探索出战役指导规律。最后抽象概括出战役制胜的要旨和途径,并将其上升为战役指导思想。
(三)要突出反映主要战役的指导规律
未来战争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军战役的总纲,其所包含的内容,应当尽可能多地反映未来我军各类战役指导规律的共同属性。但是,由于我军未来进行的战役具有多样性,这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