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草原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科左中旗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的蒙古族。在由猎转牧,由牧转农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科尔沁左翼蒙古族民众创造了多彩而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世代相传,带有鲜明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成为不同于草原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又一枝奇葩。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浓浓中华情,是促进民族大团结,保护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它们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事业连续性的血脉。它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的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的创造力。
科左中旗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过,从1981年起,科左中旗即抽调专人对全旗各乡镇民间文化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积累了4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1984年旗文化馆乌力吉仓在民间艺人查干巴拉演唱的民歌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科尔沁民歌。是一部蒙古族民歌集。科左中旗文化馆田宏图出版了以民歌嘎达梅林为主题的版画形式蒙汉文版的连环画嘎达梅林。
2008年,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韩秀英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级、通辽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着手申报。
科左中旗被称为“长篇叙事民歌之乡”科左中旗蒙古族地区的叙事民歌,既守护着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原蒙古族文化“同中有异”的文化特色。
科尔沁民间音乐既隐含有游牧蒙古族古老的原始思维观念与自然崇拜,对农耕前期的森林狩猎、草原游牧生活的追怀,如对日月星辰、天体万物的崇拜;也有追述森林狩猎、畜牧业生活的内容,如射箭、骑马、挤奶、住毡房等;同时,又涌现出大量反映迁徙科尔沁之后转入农耕生活的作品,表达了定居之后的蒙古族民众对农耕生产的热爱与向往,如种庄稼、砍柴、放牧等。既描述了科左中旗300年来满、蒙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交往互动的历史;也对蒙、汉民族协力农耕开发辽西以及蒙、汉、满三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作了广角度地展现。
四胡、潮尔、马头琴等民间乐器在科左中旗盛行。四胡大师孙良,潮尔大师色拉西,达尔罕民歌手查干巴拉等艺人都出自科左中旗。四胡是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民间传统乐器,早在清朝末年就盛行于科尔沁草原,在我旗近现代更是广为流传,并出现过许多著名四胡演奏家,代表人物有索德诺木、孙良等,其中孙良后来被人称为四胡国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孙良与色拉西,毛依罕、帕杰被誉为“蒙古四大民间艺人”更为重要的是现在通用的高音四胡,是孙良在原来低音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时至今日我旗仍然是国内四胡演奏最为流行的地域,四胡乐手之多远非其它地区可比,民间器乐四胡,除去四胡演奏艺人自己所有的四胡,仅仅四胡制作艺人制作的四胡就多达3000余把,四胡乐手800余人。
潮尔这种蒙古族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地区、兴安盟、赤峰市和巴彦卓尔盟和阿拉善盟等地。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潮尔演奏一直是活跃全旗民间文化的主要文艺形式之一。建国前,潮尔齐(潮尔演奏艺人)遍布科尔沁草原,科左中旗拥有以著名潮尔演奏家色拉西为首的庞大演奏群体。建国后,由于潮尔演变成为马头琴,潮尔演奏渐趋衰落,但旗内仍然有一部分民间艺人演奏这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潮尔制作艺人所制作的潮尔也多达1000余把,人们现在只是把潮尔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收藏,演奏的艺人不多了。
科左中旗为著名潮尔、马头琴演奏大师音乐教育家色拉西(1887---1967)的故乡,他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是著名的潮尔乐手,9岁随父学习潮尔,10岁就能独立演奏一般民歌曲调,19岁时拜有名的潮尔艺人仁钦为师,技艺从此大有长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建国前他到处流浪,以卖艺为生,走遍科尔沁草原和内蒙古东部各旗。1949年参加内蒙古文工团任演员,1957—1967年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培养了众多的潮尔、马头琴演奏人才。科左中旗马头琴则是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演奏艺人办的学习班,马头琴演奏已经形成了一股风。
2005年5月8日,科左中旗文化研究室成立,计划在未来五年之内,组队伍,逐户普查,对科左中旗地区的民歌蕴藏进行全面摸查。参与旗文化部门制定的五年的保护工作规划,出台了“传承保护措施方案”和“系列丛书”的编纂计划,并制定了一些细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包括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离开了这个源泉,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薪火相传,将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
&n... -->>
科左中旗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的蒙古族。在由猎转牧,由牧转农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科尔沁左翼蒙古族民众创造了多彩而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世代相传,带有鲜明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成为不同于草原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又一枝奇葩。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浓浓中华情,是促进民族大团结,保护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它们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事业连续性的血脉。它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的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的创造力。
科左中旗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过,从1981年起,科左中旗即抽调专人对全旗各乡镇民间文化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积累了4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1984年旗文化馆乌力吉仓在民间艺人查干巴拉演唱的民歌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科尔沁民歌。是一部蒙古族民歌集。科左中旗文化馆田宏图出版了以民歌嘎达梅林为主题的版画形式蒙汉文版的连环画嘎达梅林。
2008年,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韩秀英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级、通辽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着手申报。
科左中旗被称为“长篇叙事民歌之乡”科左中旗蒙古族地区的叙事民歌,既守护着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原蒙古族文化“同中有异”的文化特色。
科尔沁民间音乐既隐含有游牧蒙古族古老的原始思维观念与自然崇拜,对农耕前期的森林狩猎、草原游牧生活的追怀,如对日月星辰、天体万物的崇拜;也有追述森林狩猎、畜牧业生活的内容,如射箭、骑马、挤奶、住毡房等;同时,又涌现出大量反映迁徙科尔沁之后转入农耕生活的作品,表达了定居之后的蒙古族民众对农耕生产的热爱与向往,如种庄稼、砍柴、放牧等。既描述了科左中旗300年来满、蒙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交往互动的历史;也对蒙、汉民族协力农耕开发辽西以及蒙、汉、满三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作了广角度地展现。
四胡、潮尔、马头琴等民间乐器在科左中旗盛行。四胡大师孙良,潮尔大师色拉西,达尔罕民歌手查干巴拉等艺人都出自科左中旗。四胡是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民间传统乐器,早在清朝末年就盛行于科尔沁草原,在我旗近现代更是广为流传,并出现过许多著名四胡演奏家,代表人物有索德诺木、孙良等,其中孙良后来被人称为四胡国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孙良与色拉西,毛依罕、帕杰被誉为“蒙古四大民间艺人”更为重要的是现在通用的高音四胡,是孙良在原来低音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时至今日我旗仍然是国内四胡演奏最为流行的地域,四胡乐手之多远非其它地区可比,民间器乐四胡,除去四胡演奏艺人自己所有的四胡,仅仅四胡制作艺人制作的四胡就多达3000余把,四胡乐手800余人。
潮尔这种蒙古族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地区、兴安盟、赤峰市和巴彦卓尔盟和阿拉善盟等地。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潮尔演奏一直是活跃全旗民间文化的主要文艺形式之一。建国前,潮尔齐(潮尔演奏艺人)遍布科尔沁草原,科左中旗拥有以著名潮尔演奏家色拉西为首的庞大演奏群体。建国后,由于潮尔演变成为马头琴,潮尔演奏渐趋衰落,但旗内仍然有一部分民间艺人演奏这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潮尔制作艺人所制作的潮尔也多达1000余把,人们现在只是把潮尔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收藏,演奏的艺人不多了。
科左中旗为著名潮尔、马头琴演奏大师音乐教育家色拉西(1887---1967)的故乡,他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是著名的潮尔乐手,9岁随父学习潮尔,10岁就能独立演奏一般民歌曲调,19岁时拜有名的潮尔艺人仁钦为师,技艺从此大有长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建国前他到处流浪,以卖艺为生,走遍科尔沁草原和内蒙古东部各旗。1949年参加内蒙古文工团任演员,1957—1967年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培养了众多的潮尔、马头琴演奏人才。科左中旗马头琴则是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演奏艺人办的学习班,马头琴演奏已经形成了一股风。
2005年5月8日,科左中旗文化研究室成立,计划在未来五年之内,组队伍,逐户普查,对科左中旗地区的民歌蕴藏进行全面摸查。参与旗文化部门制定的五年的保护工作规划,出台了“传承保护措施方案”和“系列丛书”的编纂计划,并制定了一些细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包括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离开了这个源泉,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薪火相传,将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