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重生之将门弱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门里的人大喜,“师兄有信了?太好了!”
秦全将老道士让入客厅,老道士给了他施郎中的信,秦全读了,对老道士说:“师兄过去来信对我说会留在严氏书院,来信我还以为他要回来了,结果还要继续留在那里!他这是不管我了!我是他的师弟呀!”老道士说:“施郎中是大好人,肯定不会不管你的。”你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师兄养活?可一转念想起自己现在是靠着师弟养活,忙说:“同出师门,会一辈子相互帮助的,你是不是需要钱两?”
秦全叹气:“我不要钱什么的,师兄不在,我就没法给人看病啦!有他在,我看错了,病人还有救……”
老道士忙死盯秦全的脸,然后捻须道:“官人还是不要给人看病了,卖卖药就行了。”
秦全有些失望:“我师兄也这么说呀……”
老道士想知道逆天之人的下落,话题转了个弯,说道:“我在书院时听说,施郎中的徒弟苏小公子的姐姐被认为镇北侯夫人的义女,真是好运气。”
秦全点头:“是呀是呀,她原来是……”想到不该说别人的短处,秦全住了口。
老道士踢了小道士一下,小道士貌似无知地说:“她原来是流民?”
秦全忙摇头说:“不是呀!她原来是镇北侯家沈二小姐的丫鬟,听说两个人情同姊妹,所以才被认为镇北侯夫人义女。”
老道士心中一锤定音:终于找到了!
老道士真心地笑着点头:“这能成一段佳话呀。”
“就是呀。”秦全认可。老道士又说了些秦全眼下有阴鸷纹,日后比如有好运之类的话,才与小道士告辞了。
小道士低声问老道士:“师父,您怎么又给人算命啦?”
老道士叹息:“积习难改啊!他对咱们挺好,我就想让他高兴高兴,以后不算了,真不算了。”
回霄云观的路上,老道士带着小道士绕道镇北侯府,隔着高墙,他什么也没看见。但是没关系,他知道他要找的人在里面就行了。
他要找的沈二小姐此时刚刚读了《路人谈古》。这本书是沈卓悄悄给她的,说叶大公子从四皇子处得到的手稿,大概是蒋家找的写手,很有春秋笔法,许多章节暗讽太子。
沈汶读了就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写手所做,是四皇子写的,因为那些观点和角度,是后世在西方文明的映衬下,中国知识分子才有的反思。四皇子明显是在北行途中受到了她的影响,接受了她的论调,运用在了对中国历史的评价上。
她很有些不安:这本书显露了四皇子深沉的心智。她早知人们说博弈之术与心胸智力相关,四皇子在下棋时把沈家兄弟和张家兄弟都打败了,沈汶没有警觉,是因他没有下过季文昭,而且性情温文尔雅,与世无争,沈汶就总以为他只是个热情的业余围棋爱好者,比包官人高了些段数而已。
现在看来,四皇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想深刻,对事物的判断迅速而准确,根本不是他表面上那种凡事容让,从不与人红脸的性格。想到北行一路,无论如何艰难险峻,四皇子,一个自幼养尊处优的人,从没有说过一句抱怨或者退缩的话,沈汶不得不佩服他的隐忍。这样的人是个皇子,沈汶心中忐忑……
院子里传来苏婉娘指使人的声音,沈汶又放了心:四皇子对苏婉娘该是真心的,日后他与苏婉娘随自己去海岛,那种生活不比被关在皇城里强?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之一,如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世界各地都将囚禁作为对罪行的惩罚,四皇子一旦经历了自由,该是真的不愿当皇帝……
沈汶将书藏好,不再因四皇子而多心。
----------------------
遥远的边关燕城,天气终于暖和得可以动土了。季文昭在冬季早就编制好了退伍军兵和各种工匠的队伍,就在同一时间,于城中各地动工。各个工地之间不能相互串通,各支队在建设之时,与其他人员完全隔离。只有季文昭和沈坚及他的书秘严大舅能在全工地往来,监工验收,其他人无一有此特权,违者立即缉拿,入狱三年。
一时燕城中到处尘土飞扬,路上都是搬运石材木料的民众,眼花缭乱,让人目不暇接。其实,有些地方不过是拓展道路,日后更易在城中调兵遣将而已,此时施工,是为真正的北门内的迷城打掩护。
镇北侯是领兵之人,对此土建之事本来不感什么兴趣。他很担心北戎这些年灾荒,人们就是为了生存,也会过来打一仗,所以对增强城防没有异议。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位季军师会把规模弄得如此浩大。沈坚私下告诉他有些施工是为了迷惑眼线,让敌人不知底细。镇北侯就放手让沈坚去关照此事,每日有沈坚向他介绍工事构建的过程就行了。
燕城居民中许多是沈家军退伍军士的血脉,对军事方面的行动,有种天生的尊敬,除了表示些出行不便之外的小怨气,也没有大的不满。
朝中前往北方的使节队过燕城时,被满城的混乱弄得晕头转向,人来人往间,只停留了几天,就往北边去了。与他们这些人同行而来的旅人有十几个,却没有随他们走,以投亲访友的名义或者谋生的借口在燕城找地方住下了。一片纷乱中,他们自以为做得人不知鬼不觉,可他们的名字和相貌从一落户,就由原来是沈家军兵士的里长们报到了中军。沈坚忙安排人,以六比一的人数,将这些人全天候地监视起来,一举一动都被记下来,随时报告。
严氏真的庆幸自己来边关了,这里太需要人手了!季大师兄忙得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她也很想在外面跑,可沈坚不喜欢她去抛头露面,就把所有的文字统计工作交给了她。她对数字极为敏感,能将所调动所需的各种材料精确计算登记,再遣人前往分配。就是这样,也无法跟上进程,经常出现因建材不全或者匠人短缺而停工的情况。严氏知道季文昭希望在雨季前打下基础,然后在冬季到来前建好墙壁,而后面的一年,要打制安装各种机关,整肃城防……
这多事,实在需要许多人。严氏与季文昭商议要找可靠的人,季文昭给自己恩师严敬写信,说要些精于数术的同门师弟前来边关帮忙。但是这其中有生命危险,毕竟大战将至,他希望恩师能斟酌好,妥善选择人员。
严氏可不敢给严敬老夫子写信,但是她给自己的父亲严二官人写了信,告诉父母自己很好,同时让父亲帮助祖父安排学子来边关。严二官人多年协助严敬管理书院,算是教务管事,比严敬更了解学生的背景。
严氏又与沈坚商量,若是有学子们来边关,一定要人护送才行。最合适的,是从酒窖抽调人去严氏书院,接那些人来。于是沈坚又让张丁往平远侯那边送信,协调抽调五十酒窖的军士,送严三官人夫妇新年回严敬书院访亲拜祖,新年后带着严三官人夫妇回酒窖,顺便带上要来边关的学子们,把他们送到边关。
严敬最近很忙。政事之变化太迅速,如果不是因为怕惹起注意和猜疑,严敬真想搬回京城,好及时得到太子的侍卫围攻沈家小姐、蒋家长房长媳蒋大夫人去给镇北侯府新认的义女送礼之类的消息。
他如叶中书,也意识到了日后争储斗争必然更加残酷,此时接到了季文昭的信,自然会表示支持。他正想着该挑选什么背景的学生,就见二儿子严二官人抱着一大摞学生的名册来找他,说要和父亲谈谈师生的配置。
严敬三个儿子,老大是个学究,天天埋头经典,寻章摘句,目测要成为一代大儒,是他最大的骄傲。二儿子就不是那么成器了,这些年帮助自己管理学院,算是承借祖荫。三儿子就更让他失望,简直成了个酒商的入赘女婿,常年不在家,严敬将其在脑中与酒鬼划了等号。
看到严二官人手中正好有学生名册,又想到严二官人对学生的了解,严敬决定告诉严二官人这件事。
“修明他们在边关需要人帮忙,最好找懂术数的人。”
严二官人接到了严氏的信,就抱着名册在父亲眼皮下转悠,果然等到了父亲的话。
严二官人殷勤地问:“爹,您想要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是不是不该找有官宦背景?以免泄露边关的动向;也不该找年纪大的,这些人心中怕已经有了名利之念,会不会不专心事务,只想仕途。……”
严敬惊讶严二官人严谨的思索,对严二官人点头:“你想得周到,那就找书院中十五六岁、出身平民的孩子们吧,可是得跟他们说清楚,这是边关事务,学院承担路途费用,那边有沈家军照顾,但那毕竟是边疆,气候寒冷,也许有……”
严敬停下来,见严二官人紧盯着他,犹豫了下,小声说:“有战事……”
严二官人两眼大睁——严氏当初说去打仗了吗?!她只说不想守活寡,去陪着她的夫君呀!如果知道要打仗,自己肯定不会让她去的!
严敬见严二官人的惊诧,以为他不信,对他沉重地点头说:“肯定会有一场大战,该是就在这两年间。所以这些去的孩子们,要知道有危险,要挑身体好的,最好不是家中的独子……可是这事不要明说,别传扬出去。”
严二官人心中大乱,只能连连点头:“好,好,让我仔细去挑选一下,拿个名单给爹过目。”
严敬同意了,严二官人有些慌乱地告退,严敬只认为自己的儿子听说会打仗而吓着了,也没觉得奇怪。
严二官人回到家,在书案前发呆,严二夫人来找他,看他的样子问:“哎呦,你这是怎么了?脸色蜡黄,不舒服吗?”
严二官人对严二夫人一直无话不谈,说道:“我爹说……你可别告诉别人哪……”他犹豫起来,准备想清楚再说……
严二夫人催促:“你要说什么呀?我跟你说呀,我心里总也放不下咱们那位,正想跟你商量,我们去边关看看她去吧?她一个人在那里,没人照顾,这有个病什么的,可怎么办哪?”严二夫人眼泪汪汪了。
严二官人心神恍惚:“那边要打仗了……”
严二夫人惊呼了一声,严二官人忙对她做了个嘘声,严二夫人慌忙地说:“那可怎么好?!得把她叫回来呀!”
严二官人像是下了决心:“爹让我找人投军边关,到时候,我就带着孩子们去,正好说服她回来。”
严二夫人连声赞同:“好呀,好呀!我也跟你去!”
严二官人忙摇头:“不行!妇道人家,得好好看家!”
严二夫人不敢大声吵,压低声音对严二官人说:“你说什么?!你儿子现在在干什么?我女儿现在在哪里?谁更像是个男子?!”
严二官人不服:“怎么不说是我女儿你儿子?”
>
门里的人大喜,“师兄有信了?太好了!”
秦全将老道士让入客厅,老道士给了他施郎中的信,秦全读了,对老道士说:“师兄过去来信对我说会留在严氏书院,来信我还以为他要回来了,结果还要继续留在那里!他这是不管我了!我是他的师弟呀!”老道士说:“施郎中是大好人,肯定不会不管你的。”你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师兄养活?可一转念想起自己现在是靠着师弟养活,忙说:“同出师门,会一辈子相互帮助的,你是不是需要钱两?”
秦全叹气:“我不要钱什么的,师兄不在,我就没法给人看病啦!有他在,我看错了,病人还有救……”
老道士忙死盯秦全的脸,然后捻须道:“官人还是不要给人看病了,卖卖药就行了。”
秦全有些失望:“我师兄也这么说呀……”
老道士想知道逆天之人的下落,话题转了个弯,说道:“我在书院时听说,施郎中的徒弟苏小公子的姐姐被认为镇北侯夫人的义女,真是好运气。”
秦全点头:“是呀是呀,她原来是……”想到不该说别人的短处,秦全住了口。
老道士踢了小道士一下,小道士貌似无知地说:“她原来是流民?”
秦全忙摇头说:“不是呀!她原来是镇北侯家沈二小姐的丫鬟,听说两个人情同姊妹,所以才被认为镇北侯夫人义女。”
老道士心中一锤定音:终于找到了!
老道士真心地笑着点头:“这能成一段佳话呀。”
“就是呀。”秦全认可。老道士又说了些秦全眼下有阴鸷纹,日后比如有好运之类的话,才与小道士告辞了。
小道士低声问老道士:“师父,您怎么又给人算命啦?”
老道士叹息:“积习难改啊!他对咱们挺好,我就想让他高兴高兴,以后不算了,真不算了。”
回霄云观的路上,老道士带着小道士绕道镇北侯府,隔着高墙,他什么也没看见。但是没关系,他知道他要找的人在里面就行了。
他要找的沈二小姐此时刚刚读了《路人谈古》。这本书是沈卓悄悄给她的,说叶大公子从四皇子处得到的手稿,大概是蒋家找的写手,很有春秋笔法,许多章节暗讽太子。
沈汶读了就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写手所做,是四皇子写的,因为那些观点和角度,是后世在西方文明的映衬下,中国知识分子才有的反思。四皇子明显是在北行途中受到了她的影响,接受了她的论调,运用在了对中国历史的评价上。
她很有些不安:这本书显露了四皇子深沉的心智。她早知人们说博弈之术与心胸智力相关,四皇子在下棋时把沈家兄弟和张家兄弟都打败了,沈汶没有警觉,是因他没有下过季文昭,而且性情温文尔雅,与世无争,沈汶就总以为他只是个热情的业余围棋爱好者,比包官人高了些段数而已。
现在看来,四皇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想深刻,对事物的判断迅速而准确,根本不是他表面上那种凡事容让,从不与人红脸的性格。想到北行一路,无论如何艰难险峻,四皇子,一个自幼养尊处优的人,从没有说过一句抱怨或者退缩的话,沈汶不得不佩服他的隐忍。这样的人是个皇子,沈汶心中忐忑……
院子里传来苏婉娘指使人的声音,沈汶又放了心:四皇子对苏婉娘该是真心的,日后他与苏婉娘随自己去海岛,那种生活不比被关在皇城里强?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之一,如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世界各地都将囚禁作为对罪行的惩罚,四皇子一旦经历了自由,该是真的不愿当皇帝……
沈汶将书藏好,不再因四皇子而多心。
----------------------
遥远的边关燕城,天气终于暖和得可以动土了。季文昭在冬季早就编制好了退伍军兵和各种工匠的队伍,就在同一时间,于城中各地动工。各个工地之间不能相互串通,各支队在建设之时,与其他人员完全隔离。只有季文昭和沈坚及他的书秘严大舅能在全工地往来,监工验收,其他人无一有此特权,违者立即缉拿,入狱三年。
一时燕城中到处尘土飞扬,路上都是搬运石材木料的民众,眼花缭乱,让人目不暇接。其实,有些地方不过是拓展道路,日后更易在城中调兵遣将而已,此时施工,是为真正的北门内的迷城打掩护。
镇北侯是领兵之人,对此土建之事本来不感什么兴趣。他很担心北戎这些年灾荒,人们就是为了生存,也会过来打一仗,所以对增强城防没有异议。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位季军师会把规模弄得如此浩大。沈坚私下告诉他有些施工是为了迷惑眼线,让敌人不知底细。镇北侯就放手让沈坚去关照此事,每日有沈坚向他介绍工事构建的过程就行了。
燕城居民中许多是沈家军退伍军士的血脉,对军事方面的行动,有种天生的尊敬,除了表示些出行不便之外的小怨气,也没有大的不满。
朝中前往北方的使节队过燕城时,被满城的混乱弄得晕头转向,人来人往间,只停留了几天,就往北边去了。与他们这些人同行而来的旅人有十几个,却没有随他们走,以投亲访友的名义或者谋生的借口在燕城找地方住下了。一片纷乱中,他们自以为做得人不知鬼不觉,可他们的名字和相貌从一落户,就由原来是沈家军兵士的里长们报到了中军。沈坚忙安排人,以六比一的人数,将这些人全天候地监视起来,一举一动都被记下来,随时报告。
严氏真的庆幸自己来边关了,这里太需要人手了!季大师兄忙得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她也很想在外面跑,可沈坚不喜欢她去抛头露面,就把所有的文字统计工作交给了她。她对数字极为敏感,能将所调动所需的各种材料精确计算登记,再遣人前往分配。就是这样,也无法跟上进程,经常出现因建材不全或者匠人短缺而停工的情况。严氏知道季文昭希望在雨季前打下基础,然后在冬季到来前建好墙壁,而后面的一年,要打制安装各种机关,整肃城防……
这多事,实在需要许多人。严氏与季文昭商议要找可靠的人,季文昭给自己恩师严敬写信,说要些精于数术的同门师弟前来边关帮忙。但是这其中有生命危险,毕竟大战将至,他希望恩师能斟酌好,妥善选择人员。
严氏可不敢给严敬老夫子写信,但是她给自己的父亲严二官人写了信,告诉父母自己很好,同时让父亲帮助祖父安排学子来边关。严二官人多年协助严敬管理书院,算是教务管事,比严敬更了解学生的背景。
严氏又与沈坚商量,若是有学子们来边关,一定要人护送才行。最合适的,是从酒窖抽调人去严氏书院,接那些人来。于是沈坚又让张丁往平远侯那边送信,协调抽调五十酒窖的军士,送严三官人夫妇新年回严敬书院访亲拜祖,新年后带着严三官人夫妇回酒窖,顺便带上要来边关的学子们,把他们送到边关。
严敬最近很忙。政事之变化太迅速,如果不是因为怕惹起注意和猜疑,严敬真想搬回京城,好及时得到太子的侍卫围攻沈家小姐、蒋家长房长媳蒋大夫人去给镇北侯府新认的义女送礼之类的消息。
他如叶中书,也意识到了日后争储斗争必然更加残酷,此时接到了季文昭的信,自然会表示支持。他正想着该挑选什么背景的学生,就见二儿子严二官人抱着一大摞学生的名册来找他,说要和父亲谈谈师生的配置。
严敬三个儿子,老大是个学究,天天埋头经典,寻章摘句,目测要成为一代大儒,是他最大的骄傲。二儿子就不是那么成器了,这些年帮助自己管理学院,算是承借祖荫。三儿子就更让他失望,简直成了个酒商的入赘女婿,常年不在家,严敬将其在脑中与酒鬼划了等号。
看到严二官人手中正好有学生名册,又想到严二官人对学生的了解,严敬决定告诉严二官人这件事。
“修明他们在边关需要人帮忙,最好找懂术数的人。”
严二官人接到了严氏的信,就抱着名册在父亲眼皮下转悠,果然等到了父亲的话。
严二官人殷勤地问:“爹,您想要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是不是不该找有官宦背景?以免泄露边关的动向;也不该找年纪大的,这些人心中怕已经有了名利之念,会不会不专心事务,只想仕途。……”
严敬惊讶严二官人严谨的思索,对严二官人点头:“你想得周到,那就找书院中十五六岁、出身平民的孩子们吧,可是得跟他们说清楚,这是边关事务,学院承担路途费用,那边有沈家军照顾,但那毕竟是边疆,气候寒冷,也许有……”
严敬停下来,见严二官人紧盯着他,犹豫了下,小声说:“有战事……”
严二官人两眼大睁——严氏当初说去打仗了吗?!她只说不想守活寡,去陪着她的夫君呀!如果知道要打仗,自己肯定不会让她去的!
严敬见严二官人的惊诧,以为他不信,对他沉重地点头说:“肯定会有一场大战,该是就在这两年间。所以这些去的孩子们,要知道有危险,要挑身体好的,最好不是家中的独子……可是这事不要明说,别传扬出去。”
严二官人心中大乱,只能连连点头:“好,好,让我仔细去挑选一下,拿个名单给爹过目。”
严敬同意了,严二官人有些慌乱地告退,严敬只认为自己的儿子听说会打仗而吓着了,也没觉得奇怪。
严二官人回到家,在书案前发呆,严二夫人来找他,看他的样子问:“哎呦,你这是怎么了?脸色蜡黄,不舒服吗?”
严二官人对严二夫人一直无话不谈,说道:“我爹说……你可别告诉别人哪……”他犹豫起来,准备想清楚再说……
严二夫人催促:“你要说什么呀?我跟你说呀,我心里总也放不下咱们那位,正想跟你商量,我们去边关看看她去吧?她一个人在那里,没人照顾,这有个病什么的,可怎么办哪?”严二夫人眼泪汪汪了。
严二官人心神恍惚:“那边要打仗了……”
严二夫人惊呼了一声,严二官人忙对她做了个嘘声,严二夫人慌忙地说:“那可怎么好?!得把她叫回来呀!”
严二官人像是下了决心:“爹让我找人投军边关,到时候,我就带着孩子们去,正好说服她回来。”
严二夫人连声赞同:“好呀,好呀!我也跟你去!”
严二官人忙摇头:“不行!妇道人家,得好好看家!”
严二夫人不敢大声吵,压低声音对严二官人说:“你说什么?!你儿子现在在干什么?我女儿现在在哪里?谁更像是个男子?!”
严二官人不服:“怎么不说是我女儿你儿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