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火热的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说此前众人对国民党还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等到杨度说完,大家便齐齐安静了下去。特别是和革命委员会交过手的冯国璋,转而关注起了手中的茶盏,似乎想要研究下这套茶具究竟产自何处了。
袁世凯见状,也只能暗暗的在心里骂了一声杨度,他这话说的虽然是大实话,可却将众人的士气都给打落了下去。对于北洋来说,眼下的革命委员会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你用高官厚禄去拉拢他们吧,来的都是些被边缘化的人物,真正能够称得上革命委员会骨干的,几乎没人愿意搭理北京的。即便偶尔有那么些东北革命军团、营级军官被说动,他们也只能孤身一人或只带着几名亲信过来,完全不能如北洋这边想的,带着整团整营的人马回来。
这些军官的孤身到来反而给北洋内部造成了矛盾,虽说北洋眼下也在极力的扩建军队,但是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军头连自己人都安排不过来,哪里肯再分部队给这些外来者的。即便他们过去也是北洋出身,但终究还是背叛过北洋的人。
于是这些兴冲冲跑回关内的革命军军官顿时大失所望,由于得不到承诺中的安置待遇,反而大多对北洋起了怨恨之心。这些人中官阶高的还能拿一笔钱干脆退役回家,官阶低的要么四处找门路拜码头,希望被那个北洋大佬收入门下,要么干脆心一横重新跑回关外去了。
北洋往东北革命军中挖人的行动很快就变成了一场闹剧,不仅没有分裂革命军,反而让革命军中北洋出身的军官们彻底对北洋集团失望,从而主动和北洋军斩断了联系。而北洋军中的不少青年将士,倒是同这些叛逃过来的革命军军官的交流中产生了对于革命军的好感。于是袁世凯终于下令停止了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挖人行动。
既然不能从内部瓦解革命委员会,自然就只能从外部施加压力。但是古往今来,中央对于地方想要保持威慑力只能依靠两点,大义的名分和强大的武力,而这两点恰恰是北京政府所不具备的。
武力就不提了,革命军背后有着列强的支持,连日本人都击退了,北洋军自然不会觉得自己比日本人更强。而大义的名分则完全是被北洋自己弄丢的,这一点袁世凯现在也有些醒悟了过来。
第一次是同盟会出尔反尔先推举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从而导致了他这个总统的法理出现了缺陷。他不是国民所推选出来的,而是孙中山让给他的。袁世凯此前还没弄明白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只想着尽快把这个总统位置拿到手,正了名分再说。
然后他才发现,共和国的总统并不是皇帝,他并不能拿过去的君臣名分来套共和体制。虽然他把国人当成了臣民,但是国人并没有把他当成不可侵犯的君父。从孙中山手中接过临时总统的位置,反而抬高了孙中山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次便是答应黎元洪处决了张振武、方维,在袁世凯看来这同样是一个妙计,即可以让湖北军政府内乱,也能让南方革命党人发生分裂,并逼迫黎元洪和革命党彻底决裂。他确实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他也发现自己是得不偿失,北京政府的命令已经不能再出北洋集团统治下的地域了。
张振武案发生之前,各省内部至少还有服从中央政府的力量,各省都督在共和的名义下还不敢行事过分。但是在张振武案发生之后,各省都督就毫不客气的对省内的政敌下手了,虽然他们名义上服从中央,但是对于中央的政令完全不屑一顾,俨然一独立王国。
甚至于北洋内部也开始派系林立,各个拥兵自重。执行了袁世凯命令的陆建章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反而被北洋同僚给敌视了。既然袁世凯一道手令就能让陆建章杀人,哪怕张振武是民党的将领,也不能这么不讲规矩,下次袁世凯要陆建章杀北洋的将领,难道陆会不听从?
而在中央政府失去权威之际,革命委员会却以保家卫国号召东北民众,从而获得了民众的认同,甚至连关内百姓都不认为革命委员会对抗中央政府有什么问题。在这样的局势下,袁世凯也只好对革命委员会的行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只是杨度这一番话又强行把北方的问题摊到了大家的面前,要求大家面对现实,这不是让大家难堪么?袁世凯思考了许久,终于含糊的说道:“北面的问题还是先放一放,现在吴川不在东北,俄国人又在鼓动库伦独立,我认为短时间内北面是无暇和我们作对的。
至于建设国家,等到统一了国家再谈也不迟。北面终究不过才三省之地,且为日俄所包围,他们就是再怎么埋头发展,也是无法和关内相比的。只要给我个5、6年时间,我就不信不能盖过他们,当前最要紧的还是把南方拿下,四川、两湖、江浙赣皖这几省,实是中国之精华。也只有拿到这些地区,整个国家才能安定下来。
止庵,这善后大借款谈的到底怎么样了?眼下美国人宣布退出,剩下的四国银行团到底肯不肯借钱?”
如果说此前众人对国民党还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等到杨度说完,大家便齐齐安静了下去。特别是和革命委员会交过手的冯国璋,转而关注起了手中的茶盏,似乎想要研究下这套茶具究竟产自何处了。
袁世凯见状,也只能暗暗的在心里骂了一声杨度,他这话说的虽然是大实话,可却将众人的士气都给打落了下去。对于北洋来说,眼下的革命委员会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你用高官厚禄去拉拢他们吧,来的都是些被边缘化的人物,真正能够称得上革命委员会骨干的,几乎没人愿意搭理北京的。即便偶尔有那么些东北革命军团、营级军官被说动,他们也只能孤身一人或只带着几名亲信过来,完全不能如北洋这边想的,带着整团整营的人马回来。
这些军官的孤身到来反而给北洋内部造成了矛盾,虽说北洋眼下也在极力的扩建军队,但是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军头连自己人都安排不过来,哪里肯再分部队给这些外来者的。即便他们过去也是北洋出身,但终究还是背叛过北洋的人。
于是这些兴冲冲跑回关内的革命军军官顿时大失所望,由于得不到承诺中的安置待遇,反而大多对北洋起了怨恨之心。这些人中官阶高的还能拿一笔钱干脆退役回家,官阶低的要么四处找门路拜码头,希望被那个北洋大佬收入门下,要么干脆心一横重新跑回关外去了。
北洋往东北革命军中挖人的行动很快就变成了一场闹剧,不仅没有分裂革命军,反而让革命军中北洋出身的军官们彻底对北洋集团失望,从而主动和北洋军斩断了联系。而北洋军中的不少青年将士,倒是同这些叛逃过来的革命军军官的交流中产生了对于革命军的好感。于是袁世凯终于下令停止了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挖人行动。
既然不能从内部瓦解革命委员会,自然就只能从外部施加压力。但是古往今来,中央对于地方想要保持威慑力只能依靠两点,大义的名分和强大的武力,而这两点恰恰是北京政府所不具备的。
武力就不提了,革命军背后有着列强的支持,连日本人都击退了,北洋军自然不会觉得自己比日本人更强。而大义的名分则完全是被北洋自己弄丢的,这一点袁世凯现在也有些醒悟了过来。
第一次是同盟会出尔反尔先推举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从而导致了他这个总统的法理出现了缺陷。他不是国民所推选出来的,而是孙中山让给他的。袁世凯此前还没弄明白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只想着尽快把这个总统位置拿到手,正了名分再说。
然后他才发现,共和国的总统并不是皇帝,他并不能拿过去的君臣名分来套共和体制。虽然他把国人当成了臣民,但是国人并没有把他当成不可侵犯的君父。从孙中山手中接过临时总统的位置,反而抬高了孙中山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次便是答应黎元洪处决了张振武、方维,在袁世凯看来这同样是一个妙计,即可以让湖北军政府内乱,也能让南方革命党人发生分裂,并逼迫黎元洪和革命党彻底决裂。他确实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他也发现自己是得不偿失,北京政府的命令已经不能再出北洋集团统治下的地域了。
张振武案发生之前,各省内部至少还有服从中央政府的力量,各省都督在共和的名义下还不敢行事过分。但是在张振武案发生之后,各省都督就毫不客气的对省内的政敌下手了,虽然他们名义上服从中央,但是对于中央的政令完全不屑一顾,俨然一独立王国。
甚至于北洋内部也开始派系林立,各个拥兵自重。执行了袁世凯命令的陆建章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反而被北洋同僚给敌视了。既然袁世凯一道手令就能让陆建章杀人,哪怕张振武是民党的将领,也不能这么不讲规矩,下次袁世凯要陆建章杀北洋的将领,难道陆会不听从?
而在中央政府失去权威之际,革命委员会却以保家卫国号召东北民众,从而获得了民众的认同,甚至连关内百姓都不认为革命委员会对抗中央政府有什么问题。在这样的局势下,袁世凯也只好对革命委员会的行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只是杨度这一番话又强行把北方的问题摊到了大家的面前,要求大家面对现实,这不是让大家难堪么?袁世凯思考了许久,终于含糊的说道:“北面的问题还是先放一放,现在吴川不在东北,俄国人又在鼓动库伦独立,我认为短时间内北面是无暇和我们作对的。
至于建设国家,等到统一了国家再谈也不迟。北面终究不过才三省之地,且为日俄所包围,他们就是再怎么埋头发展,也是无法和关内相比的。只要给我个5、6年时间,我就不信不能盖过他们,当前最要紧的还是把南方拿下,四川、两湖、江浙赣皖这几省,实是中国之精华。也只有拿到这些地区,整个国家才能安定下来。
止庵,这善后大借款谈的到底怎么样了?眼下美国人宣布退出,剩下的四国银行团到底肯不肯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