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火热的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末,关于东北农业银行的增资计划终于宣告完成。初始股本3.2亿银元的东北农业银行在增资前核算为4.5亿银元的股本,增资完成之后银行股本达到了9亿银元,新组建的东北中央银行-东北国家银行代持了革命委员会对各银行的所有股份,其中东北农业银行的股权就达到了44.1%。
这个数字虽然确保了革命委员会对于东北农业银行的话语权,但还没有达到绝对掌控的地步。不过鉴于目前各方的形势,吴川也知道这也是眼下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了。增资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从华尔街筹集的土地公债,小部分则来自于部分建设项目贷款的挪用。
回去了一趟德国然后重新回到东北的沙赫特博士,在和吴川连续讨论了将近一周后,决定借助大笔资金流入东北的时机,对东北三省的货币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完全废除旧制钱和其他货币在东三省内的流通,从而确立起共和币在东北的法定货币地位。
之前革命委员会虽然以法令强行规定了共和币的货币地位,但是在革命委员会的统治区域扩大到南满之后,想要维持无限兑换的银元显然是超出了革命委员会的能力的,因此这条法令被有限度的执行了,在那些传统商业地区,革命委员会还是默认了过去的货币结算方式。
而这一次,在东北地方政权基本稳定下来之后,革命委员会手中又有着去年东三省农业丰收积蓄的大量物资,再加上从海外流入的大笔资金,吴川决定和东北境内除了卢布之外的其他货币进行决战了。这一次的主要目标不是已经被打残了的日元,而是银两、制钱和关内铸造的银元、铜元。
按照吴川的想法,共和币在这次改制之后,应当成为一种真正的法定货币,而不再是一种称量货币了,这样纸币的发行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从而能够为东三省的扩张性财政预备更多的子弹。沙赫特也同意这种看法,他这次回国不仅仅是顺便休假,还对革命委员会在德国发行的巨额公债进行了换发新公债。
原先的5年期公债现在已经换成了5年、10年和15年的多种期限组合,由于过去4年里革命委员会的偿付利息能力很好,加上革命委员会又从美国获得了大笔的融资,因此原本欧洲市场上只是反应平平的中国自由公债这一次换发行动非常成功。
新换发公债约15亿马克,其中法国投资者就购买了将近40%,德国投资者购买了25%,其他各国投资者购买了15%,德国银行团保留了20%,德国银行团保留的都是15年的长期公债。
当然,这一次中国新自由公债之所以这么热门,欧洲战争气息越来越浓厚也是一个诱因。法国投资者购买新自由公债的资金,正是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撤出的投资,哪怕是最为理智的欧洲和平主义者,在1914年开始后都觉得,也许一觉睡醒之后欧洲就陷入战争了。
不过哪怕是最为疯狂的战争鼓吹者,都不认为这场战争能够打上一年的,因为他们认为:“在那之前,某些国家就将会因为耗尽弹药和粮食而寻求一个体面的投降了。”
正因为如此,欧洲的投资者开始收缩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内的投资,把资金转向更为安全的海外,首选之地自然是美国,这也造就了美国纽约股市40%的股票被欧洲投资者所购入的奇迹。接着便是远离欧洲的各国公债,美国、印度、日本、中国,都是欧洲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青睐目标。
沙赫特所在的德累斯顿银行是保留新自由公债份额最大的银行,差不多有1.5亿马克这么多。他自然是希望革命委员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的财政,然后按时付款给德累斯顿银行的。革命委员会统一东三省货币虽然损害到了德华银行在东北的一些利益,但是对于德国银行团和德国的投资者来说却是利好,因此他自然是支持对方的。
当然,让沙赫特如此信心满满的为革命委员会工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本德国银行团对于中国自由公债的前景并不看好,因为各家银行的董事认为吴川未必能够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即便是中国革命胜利了也未必能够按期偿还本息。
名义上20亿马克的贷款,实际上到了吴川手里的还不到10亿马克,还大多是些破铜烂铁,不过各家银行倒是赚了个盘满钵满。但是吴川不仅在中国取得了一块地盘,这3年来还支付了2.4亿马克,其中1.6亿马克是各银行团扣下的公债余额,原本是打算吴川失败后用作赎回无法支付的自由公债的。
剩下的8千万马克则是来自德国公司的代付,以换取革命委员会出口的原料,而1914年的利息也已经筹集齐全。这样一来,原本风险极大的中国自由公债,一下就变成了风险较小的优良公债。只要革命委员会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德国出口各种原材料,那么公债的本金还不清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再收10年的利息,他们就已经收回了所有的本金,剩下的都是纯利了。
解决掉了财政上的两个漏洞之后,吴川这才有暇关注起了关于上海钢铁期货市场的报告。从去年11月底运行到今年2月,期货市场的交易量虽然不断增高,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吴川想要的目的。
他要求成立这个钢铁期货市场... -->>
二月末,关于东北农业银行的增资计划终于宣告完成。初始股本3.2亿银元的东北农业银行在增资前核算为4.5亿银元的股本,增资完成之后银行股本达到了9亿银元,新组建的东北中央银行-东北国家银行代持了革命委员会对各银行的所有股份,其中东北农业银行的股权就达到了44.1%。
这个数字虽然确保了革命委员会对于东北农业银行的话语权,但还没有达到绝对掌控的地步。不过鉴于目前各方的形势,吴川也知道这也是眼下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了。增资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从华尔街筹集的土地公债,小部分则来自于部分建设项目贷款的挪用。
回去了一趟德国然后重新回到东北的沙赫特博士,在和吴川连续讨论了将近一周后,决定借助大笔资金流入东北的时机,对东北三省的货币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完全废除旧制钱和其他货币在东三省内的流通,从而确立起共和币在东北的法定货币地位。
之前革命委员会虽然以法令强行规定了共和币的货币地位,但是在革命委员会的统治区域扩大到南满之后,想要维持无限兑换的银元显然是超出了革命委员会的能力的,因此这条法令被有限度的执行了,在那些传统商业地区,革命委员会还是默认了过去的货币结算方式。
而这一次,在东北地方政权基本稳定下来之后,革命委员会手中又有着去年东三省农业丰收积蓄的大量物资,再加上从海外流入的大笔资金,吴川决定和东北境内除了卢布之外的其他货币进行决战了。这一次的主要目标不是已经被打残了的日元,而是银两、制钱和关内铸造的银元、铜元。
按照吴川的想法,共和币在这次改制之后,应当成为一种真正的法定货币,而不再是一种称量货币了,这样纸币的发行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从而能够为东三省的扩张性财政预备更多的子弹。沙赫特也同意这种看法,他这次回国不仅仅是顺便休假,还对革命委员会在德国发行的巨额公债进行了换发新公债。
原先的5年期公债现在已经换成了5年、10年和15年的多种期限组合,由于过去4年里革命委员会的偿付利息能力很好,加上革命委员会又从美国获得了大笔的融资,因此原本欧洲市场上只是反应平平的中国自由公债这一次换发行动非常成功。
新换发公债约15亿马克,其中法国投资者就购买了将近40%,德国投资者购买了25%,其他各国投资者购买了15%,德国银行团保留了20%,德国银行团保留的都是15年的长期公债。
当然,这一次中国新自由公债之所以这么热门,欧洲战争气息越来越浓厚也是一个诱因。法国投资者购买新自由公债的资金,正是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撤出的投资,哪怕是最为理智的欧洲和平主义者,在1914年开始后都觉得,也许一觉睡醒之后欧洲就陷入战争了。
不过哪怕是最为疯狂的战争鼓吹者,都不认为这场战争能够打上一年的,因为他们认为:“在那之前,某些国家就将会因为耗尽弹药和粮食而寻求一个体面的投降了。”
正因为如此,欧洲的投资者开始收缩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内的投资,把资金转向更为安全的海外,首选之地自然是美国,这也造就了美国纽约股市40%的股票被欧洲投资者所购入的奇迹。接着便是远离欧洲的各国公债,美国、印度、日本、中国,都是欧洲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青睐目标。
沙赫特所在的德累斯顿银行是保留新自由公债份额最大的银行,差不多有1.5亿马克这么多。他自然是希望革命委员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的财政,然后按时付款给德累斯顿银行的。革命委员会统一东三省货币虽然损害到了德华银行在东北的一些利益,但是对于德国银行团和德国的投资者来说却是利好,因此他自然是支持对方的。
当然,让沙赫特如此信心满满的为革命委员会工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本德国银行团对于中国自由公债的前景并不看好,因为各家银行的董事认为吴川未必能够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即便是中国革命胜利了也未必能够按期偿还本息。
名义上20亿马克的贷款,实际上到了吴川手里的还不到10亿马克,还大多是些破铜烂铁,不过各家银行倒是赚了个盘满钵满。但是吴川不仅在中国取得了一块地盘,这3年来还支付了2.4亿马克,其中1.6亿马克是各银行团扣下的公债余额,原本是打算吴川失败后用作赎回无法支付的自由公债的。
剩下的8千万马克则是来自德国公司的代付,以换取革命委员会出口的原料,而1914年的利息也已经筹集齐全。这样一来,原本风险极大的中国自由公债,一下就变成了风险较小的优良公债。只要革命委员会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德国出口各种原材料,那么公债的本金还不清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再收10年的利息,他们就已经收回了所有的本金,剩下的都是纯利了。
解决掉了财政上的两个漏洞之后,吴川这才有暇关注起了关于上海钢铁期货市场的报告。从去年11月底运行到今年2月,期货市场的交易量虽然不断增高,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吴川想要的目的。
他要求成立这个钢铁期货市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