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火热的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謇身为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却一般不在北京办公,而是常年居住于南通。毕竟这里不仅有他一手创办的大生纱厂,还有着许多亲朋好友。对他来说,公职更像是一个挂名,而不是一份真正的职业。
和农商总长和水利总长两个职务相比,他更看重两淮盐政使和导淮局督办这两个职位,毕竟前两者只是虚名,而后两者却带给了他相当大的实利。
比如两淮盐政使这个南京国民政府给他的头衔,让他几乎拿下了两淮盐业最为丰厚的利益,这当然比什么农商总长要值钱的多,北京政府财政匮乏,除了袁世凯重视的外交和军事外,其他部门几乎常年处于财政赤字之中。这个农商总长也不过就是一个空头名号,张謇如果不自家往里贴钱,几乎就什么都干不了。
而水利总长也是如此,不要说现在的北京政府,就是过去的满清朝廷都知道,治国首要之事就是兴修水利。不过国库空空如也,张謇哪里拿的出钱来给地方兴修水利?而没有钱拨给地方,地方上自然也就无视中央发布的政策命令了。
说起来,这个水利总长还不及他另一个头衔导淮局督办更值得苏北民众尊敬,毕竟前者什么都给不了,而后者却有可能让苏北民众减轻淮河带给他们的损害。
自从1855年黄河北徙后,淮河同沂沭泗水系的入海通道就被废黄河给阻断了。而淮河通往长江的入江通道也是断断续续,因此每到夏秋汛期,淮河下游就是洪水横流,下游民众几乎无法生活下去了。
因此从清末开始,治理淮河,或者说把淮水引入大海或长江,就成为了苏北、安徽一带民众最为迫切的需求。只是清末政局动荡,对于这种大型水利工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到了民国,江苏士绅民众不免对新政府寄托了新的希望,而不管是孙中山宣扬的建国方略,还是袁世凯的鼓励实业等政策,无不展示了对于民生事业的重视。
只是,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对于民生的关注也都停留在口头上,他们手中要是真有了几个钱,也是先谋划着购买武器招兵买马,而不是拿出来兴办水利工程。
作为本省士绅领袖的张謇,自然是要比孙、袁两人对家乡的事业热情的多。毕竟导淮工程还是有利可图的,先不说导淮工程完成之后,1400万亩耕地至少有五分之一成为水浇地,另外五分之四的耕地也不必再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每年光是增产的粮食就至少超过了800万元。
此外淮河下游一旦治理完成,洪水退去后至少能够获得100万亩的上田和76万亩的中田,按照上田50元每亩,中田30元每亩的价格,光是这些公地就价值7、8千万元了。更不必提,淮河治理完成后,每年对于航运利益的增加,也不会少于750万元。
因此,这显然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导淮局督办的名头,自然也就比华而不实的水利总长,更得张謇看重了。只是,作为江苏士绅和实业界的领袖,张謇固然可以带领江苏士绅抵抗南京或北京国民政府对于地方事务的插手,可苏北的士绅民众也对他这个苏南士绅领袖提防的很。
因此即便他好不容易同美国公使达成了协议,向美国红十字会借款2000万美元兴修淮河,可是苏北的士绅们还是硬生生的把这件事给搅黄了。虽然欧洲爆发和美国政府插手借款协议太过深入,使得芮恩施公使认为这有可能损坏中国民众对于美国政府的印象,让他对于该项工程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该项目不了了之。
但是在张謇看来,苏北士绅太过顾及自己的利益,对于该工程的不断阻扰,才是让美国人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毕竟美国人正数亿数亿的向欧洲贷款,又怎么会拿不出2000万美元呢?
想到这里张謇就感到惋惜不已,不过现在更让他感到不舒服的,还是革命委员会。自从革命委员会打着清算辫子军的名义进入鲁南、苏北之后,不管是陇海路的修建工程还是导淮工程都落入了革命委员会的手里,他这个两淮盐政使和导淮局督办已经管不到苏北的事务了。
张謇对此也是感到非常的不满,虽说去岁革命委员会击退了日本人,从而给国民大涨了志气,因此他也并不反对革命委员会就势入住北京,反正在袁世凯亲近那些满清遗老之后,作为立宪派领袖之一的张謇就远离了北京。
在张謇看来,袁世凯这就是在玩火,不管他是想要复辟大清还是想要自己坐上那个位置,都是要和立宪派决裂的结局。因为不管谁上台当皇帝,清算革命党和立宪派都是避免不了的,不清算则无以彰显皇权之神圣。>
张謇身为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却一般不在北京办公,而是常年居住于南通。毕竟这里不仅有他一手创办的大生纱厂,还有着许多亲朋好友。对他来说,公职更像是一个挂名,而不是一份真正的职业。
和农商总长和水利总长两个职务相比,他更看重两淮盐政使和导淮局督办这两个职位,毕竟前两者只是虚名,而后两者却带给了他相当大的实利。
比如两淮盐政使这个南京国民政府给他的头衔,让他几乎拿下了两淮盐业最为丰厚的利益,这当然比什么农商总长要值钱的多,北京政府财政匮乏,除了袁世凯重视的外交和军事外,其他部门几乎常年处于财政赤字之中。这个农商总长也不过就是一个空头名号,张謇如果不自家往里贴钱,几乎就什么都干不了。
而水利总长也是如此,不要说现在的北京政府,就是过去的满清朝廷都知道,治国首要之事就是兴修水利。不过国库空空如也,张謇哪里拿的出钱来给地方兴修水利?而没有钱拨给地方,地方上自然也就无视中央发布的政策命令了。
说起来,这个水利总长还不及他另一个头衔导淮局督办更值得苏北民众尊敬,毕竟前者什么都给不了,而后者却有可能让苏北民众减轻淮河带给他们的损害。
自从1855年黄河北徙后,淮河同沂沭泗水系的入海通道就被废黄河给阻断了。而淮河通往长江的入江通道也是断断续续,因此每到夏秋汛期,淮河下游就是洪水横流,下游民众几乎无法生活下去了。
因此从清末开始,治理淮河,或者说把淮水引入大海或长江,就成为了苏北、安徽一带民众最为迫切的需求。只是清末政局动荡,对于这种大型水利工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到了民国,江苏士绅民众不免对新政府寄托了新的希望,而不管是孙中山宣扬的建国方略,还是袁世凯的鼓励实业等政策,无不展示了对于民生事业的重视。
只是,不管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对于民生的关注也都停留在口头上,他们手中要是真有了几个钱,也是先谋划着购买武器招兵买马,而不是拿出来兴办水利工程。
作为本省士绅领袖的张謇,自然是要比孙、袁两人对家乡的事业热情的多。毕竟导淮工程还是有利可图的,先不说导淮工程完成之后,1400万亩耕地至少有五分之一成为水浇地,另外五分之四的耕地也不必再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每年光是增产的粮食就至少超过了800万元。
此外淮河下游一旦治理完成,洪水退去后至少能够获得100万亩的上田和76万亩的中田,按照上田50元每亩,中田30元每亩的价格,光是这些公地就价值7、8千万元了。更不必提,淮河治理完成后,每年对于航运利益的增加,也不会少于750万元。
因此,这显然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导淮局督办的名头,自然也就比华而不实的水利总长,更得张謇看重了。只是,作为江苏士绅和实业界的领袖,张謇固然可以带领江苏士绅抵抗南京或北京国民政府对于地方事务的插手,可苏北的士绅民众也对他这个苏南士绅领袖提防的很。
因此即便他好不容易同美国公使达成了协议,向美国红十字会借款2000万美元兴修淮河,可是苏北的士绅们还是硬生生的把这件事给搅黄了。虽然欧洲爆发和美国政府插手借款协议太过深入,使得芮恩施公使认为这有可能损坏中国民众对于美国政府的印象,让他对于该项工程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该项目不了了之。
但是在张謇看来,苏北士绅太过顾及自己的利益,对于该工程的不断阻扰,才是让美国人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毕竟美国人正数亿数亿的向欧洲贷款,又怎么会拿不出2000万美元呢?
想到这里张謇就感到惋惜不已,不过现在更让他感到不舒服的,还是革命委员会。自从革命委员会打着清算辫子军的名义进入鲁南、苏北之后,不管是陇海路的修建工程还是导淮工程都落入了革命委员会的手里,他这个两淮盐政使和导淮局督办已经管不到苏北的事务了。
张謇对此也是感到非常的不满,虽说去岁革命委员会击退了日本人,从而给国民大涨了志气,因此他也并不反对革命委员会就势入住北京,反正在袁世凯亲近那些满清遗老之后,作为立宪派领袖之一的张謇就远离了北京。
在张謇看来,袁世凯这就是在玩火,不管他是想要复辟大清还是想要自己坐上那个位置,都是要和立宪派决裂的结局。因为不管谁上台当皇帝,清算革命党和立宪派都是避免不了的,不清算则无以彰显皇权之神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