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苏家出了个天才! (1/2)
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岁的苏妍,身体里住着个四十三岁的社会精英灵魂。
小学的知识,对苏妍来说,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
但是苏妍也不想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学业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费是十块钱,按后世的眼光看,十块钱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
可在这个八十年代的农村,十块钱的学费却断送了很多孩子的求学之路。
……
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地里的产出和农产品的出售。
就拿粮食小麦来说。
麦子在当年秋末种下,历经寒冬,到来年夏收,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一季小麦。
由于生产力低下,虫害严重,肥力不足,一亩地平均能收获五百斤左右,一斤麦子四毛钱,一亩地的一季粮食,能获利二百元左右。
苏家庄人均土地不到两亩,按一个人占两亩地计算,一个人一年的收入是小麦一千斤,能卖四百元。
交公粮按人头和小麦产量计算,一个人一亩地要交二百斤,剩余小麦六百斤,价值二百四十元。
提留按人头收,一个人按八十元计。没钱交提留怎么办?那就卖粮食,八十元要卖掉二百斤小麦。
交完公粮和提留后,一个人一亩地一千斤小麦还剩四百斤,价值一百六十元。
一个人一年到头的吃穿用度全靠这四百斤粮食。
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如果麦收赶上狂风暴雨,亩产根本达不到这个产量。
人多分的地就多,虽然总产量多了,但是公粮和提留以及各种税赋就更多。剩下的粮食,人多就意味着消耗更多。
所以读书的成本,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的起。
这也是苏春江和苏白氏为什么要阻止苏妍上学的原因,苏妍不上学,地里的产出,就能更多地用到正在读书的苏长湖和苏长海身上,和家里大大小小的开支上。
……
而年级越高,学费、学杂费、资料费等各种费用……就更多。
……
所以苏妍不想把精力和金钱消耗在小学阶段,以现有的情况看,她根本消耗不起。
……
于是,苏家庄的村小学出冒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天才”学生,让整个小学和苏家庄的村民们都震惊万分、瞠目结舌!
……
一年级刚上了两天,苏妍就趁着放学时间,找到了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周老师:“周老师,我想申请跳级。”
周老师扶了扶滑到鼻梁上的眼镜,抬头瞪着她:“不要瞎胡闹!你才上几天学,就乱吹大话!赶紧回家写作业去!”
“周老师,一二年级的课我已经自学完了,没必要浪费时间再学。您要不信,可以现场考我。”苏妍平静地道坚持。
周老师地里还有一堆农活,锄头和粪箕子就放在门后,批改完作业还要下地干活。
实在没时间应付苏妍,顺手就从一堆试卷里扒拉出来一张空白试卷,是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试卷,扔到对面的空桌上:“去,先把这张试卷做了。”说完又低下头批改作业。
苏妍从碎花书包里掏出铅笔,坐下来刷刷地开写。
师生两个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
“周老师,我做完了。”
快批改完作业的周老师惊讶地看了看表,竟然才过去二十分钟!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半小时的试卷,班里最好的学生也要花费一个小时出头的时间才能做完,插班才两天的苏妍,竟然在短短二十分钟里面就做完了?
周老师满腹怀疑地接过苏妍递过来的试卷,只见卷面上字迹工整,清秀有余,力度不足,除了错了几个笔画复杂的字外,其余竟然全对了!
这个考试成绩竟然比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足足高出了一大截!
这时候付老师刚上完五年级的历史课,夹着书本进了门,见到苏妍画满对号的试卷也不由得一惊,待听到苏妍跳级的要求后,和周老师两个人更是面面相觑,满脸震惊!
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第一次遇到在学习上如此有悟性的苗子!
两位老师当即拍板同意苏妍跳级到三年级,明天就把课桌搬到周老师负责的三年级教室!
……
周老师晚上掐着饭点就去了苏妍家。
……
一开春,农人们就开始下地忙活:锄草、松土、播种、浇地……
除非是饭点,否则家里一般找不到人。
只有到了晚上,农人们都从地头回家吃饭,才能找见人。
所以晚上是村人们串门、谈话、交流的时间。
……
村里又停电了,到处一片漆黑,临街的人家偶有零星的灯火透过窗户。
苏妍吃过晚饭后,趴在煤油灯下看书,屋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刘庆华坐在一旁纳着鞋底,静静地陪着女儿读书。
昏黄跳跃的烛火下,母女两个静静地各忙着各自的活,美好恬静的像一幅画。
……
周老师站在门口时,看到的就是这么温馨的画面。
……
周老师轻轻地扣了扣身旁的门。
听见动静,刘庆华和苏妍同时抬起头来,看见是周老师,一起站了起来。
“咦呀,周老师来啦!”刘庆华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慌忙站起来要拿凳子。
周老师微笑着,一边摆了摆手,一边阻止住刘庆华:“妍妍妈,别忙活,咱们坐着说会话,我一会就走。”又环顾了一圈,“长江没在家?”
... -->>
九岁的苏妍,身体里住着个四十三岁的社会精英灵魂。
小学的知识,对苏妍来说,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
但是苏妍也不想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学业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费是十块钱,按后世的眼光看,十块钱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
可在这个八十年代的农村,十块钱的学费却断送了很多孩子的求学之路。
……
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地里的产出和农产品的出售。
就拿粮食小麦来说。
麦子在当年秋末种下,历经寒冬,到来年夏收,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一季小麦。
由于生产力低下,虫害严重,肥力不足,一亩地平均能收获五百斤左右,一斤麦子四毛钱,一亩地的一季粮食,能获利二百元左右。
苏家庄人均土地不到两亩,按一个人占两亩地计算,一个人一年的收入是小麦一千斤,能卖四百元。
交公粮按人头和小麦产量计算,一个人一亩地要交二百斤,剩余小麦六百斤,价值二百四十元。
提留按人头收,一个人按八十元计。没钱交提留怎么办?那就卖粮食,八十元要卖掉二百斤小麦。
交完公粮和提留后,一个人一亩地一千斤小麦还剩四百斤,价值一百六十元。
一个人一年到头的吃穿用度全靠这四百斤粮食。
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如果麦收赶上狂风暴雨,亩产根本达不到这个产量。
人多分的地就多,虽然总产量多了,但是公粮和提留以及各种税赋就更多。剩下的粮食,人多就意味着消耗更多。
所以读书的成本,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的起。
这也是苏春江和苏白氏为什么要阻止苏妍上学的原因,苏妍不上学,地里的产出,就能更多地用到正在读书的苏长湖和苏长海身上,和家里大大小小的开支上。
……
而年级越高,学费、学杂费、资料费等各种费用……就更多。
……
所以苏妍不想把精力和金钱消耗在小学阶段,以现有的情况看,她根本消耗不起。
……
于是,苏家庄的村小学出冒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天才”学生,让整个小学和苏家庄的村民们都震惊万分、瞠目结舌!
……
一年级刚上了两天,苏妍就趁着放学时间,找到了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周老师:“周老师,我想申请跳级。”
周老师扶了扶滑到鼻梁上的眼镜,抬头瞪着她:“不要瞎胡闹!你才上几天学,就乱吹大话!赶紧回家写作业去!”
“周老师,一二年级的课我已经自学完了,没必要浪费时间再学。您要不信,可以现场考我。”苏妍平静地道坚持。
周老师地里还有一堆农活,锄头和粪箕子就放在门后,批改完作业还要下地干活。
实在没时间应付苏妍,顺手就从一堆试卷里扒拉出来一张空白试卷,是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试卷,扔到对面的空桌上:“去,先把这张试卷做了。”说完又低下头批改作业。
苏妍从碎花书包里掏出铅笔,坐下来刷刷地开写。
师生两个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
“周老师,我做完了。”
快批改完作业的周老师惊讶地看了看表,竟然才过去二十分钟!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半小时的试卷,班里最好的学生也要花费一个小时出头的时间才能做完,插班才两天的苏妍,竟然在短短二十分钟里面就做完了?
周老师满腹怀疑地接过苏妍递过来的试卷,只见卷面上字迹工整,清秀有余,力度不足,除了错了几个笔画复杂的字外,其余竟然全对了!
这个考试成绩竟然比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足足高出了一大截!
这时候付老师刚上完五年级的历史课,夹着书本进了门,见到苏妍画满对号的试卷也不由得一惊,待听到苏妍跳级的要求后,和周老师两个人更是面面相觑,满脸震惊!
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第一次遇到在学习上如此有悟性的苗子!
两位老师当即拍板同意苏妍跳级到三年级,明天就把课桌搬到周老师负责的三年级教室!
……
周老师晚上掐着饭点就去了苏妍家。
……
一开春,农人们就开始下地忙活:锄草、松土、播种、浇地……
除非是饭点,否则家里一般找不到人。
只有到了晚上,农人们都从地头回家吃饭,才能找见人。
所以晚上是村人们串门、谈话、交流的时间。
……
村里又停电了,到处一片漆黑,临街的人家偶有零星的灯火透过窗户。
苏妍吃过晚饭后,趴在煤油灯下看书,屋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刘庆华坐在一旁纳着鞋底,静静地陪着女儿读书。
昏黄跳跃的烛火下,母女两个静静地各忙着各自的活,美好恬静的像一幅画。
……
周老师站在门口时,看到的就是这么温馨的画面。
……
周老师轻轻地扣了扣身旁的门。
听见动静,刘庆华和苏妍同时抬起头来,看见是周老师,一起站了起来。
“咦呀,周老师来啦!”刘庆华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慌忙站起来要拿凳子。
周老师微笑着,一边摆了摆手,一边阻止住刘庆华:“妍妍妈,别忙活,咱们坐着说会话,我一会就走。”又环顾了一圈,“长江没在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