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情满葫芦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顿时忐忑起来。
“去年冬天,你石榴姑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人也瘦得不成样子。在县里的医院看了半年也不见好。你张老师不死心,就又带你姑姑到了市里的大医院。最终,医生查出是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唉!回家来不到三个月人就走了。”奶奶说起这个干女儿,现在依然悲痛不已。
“啊?怎么会这样?!”柱子大吃一惊。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你张老师也因车祸走了。”说着奶奶伤心地抹起了眼泪。
说到张老师一家惊人的变化,柱子的五脏六腑一下子象被人死命揪住般疼痛:一年前,秀兰的母亲因重症住进了县医院,花去了近万元也没能挽救得了她的命,这让她们本来幸福的一家一下子背上了天大的债务。快要参加高考的秀兰因没钱交报考费只得辍学回家。张老师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只有五十岁的人让艰辛的生活硬生生压弯了腰。然而祸不单行,沉浸在悲痛中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的张老师在从县城开完会后当晚骑车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撇下女儿秀兰和只有八岁的儿子小强撒手而去。
秀兰的父亲张知吾是被下放到穷乡僻壤的葫芦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右派”分子。“右派”张知吾是个知识分子,白净面皮,瘦而且高,戴副眼镜,梳着分头,已经洗得发白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在他被下放到葫芦峪第一天劳动之后,全村的人就知道他不能干农活,什么农活都不会干也确实不能干。一天下来,比大姑娘的还白嫩的手掌上满是血泡,浑身没有四两劲,任谁看了都会不忍心。因为这个白净面皮的张“右派”被石大头的二妹看上了,于是后来,支书石大头就让他当了孩子王。从此,葫芦峪有了第一位老师,而且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说俄语、能背诵很多诗词的老师。他能给村里的每个人画像,就像真人一样。柱子能记住早逝的爷爷就是从张老师给画的像上认识的。画像中的爷爷笑呵呵地很慈祥,手中的烟袋窝里还冒着淡淡的青烟。他还能用一个像银匠的风箱一样的什么琴弹奏好听的曲子,让全村的人都听入了迷。尤其是以石大头的二妹妹为代表的大姑娘、小媳妇。孩子是最好奇的,为了能够听张老师讲故事,能够跟张老师学唱歌,那些平日里在山野里撒欢打滚野惯了的孩子们也变得规矩了很多。虽然张老师是被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右派”分子,但几乎葫芦峪所有的人没有几个轻视张老师的,他们都尊称他张老师或张先生,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是葫芦峪千年修来的福分。不过支书石大头和他的两个妹妹除外。张老师之所以能够留在穷乡僻壤的葫芦峪,还是后来托了支书石大头的“照顾”。因为老支书在阶级斗争的问题上工作不力,被上级领导给撤了职,上葫芦峪最革命最激进的石大头就被领导任命为了新支书。本来支书石大头打算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张老师的,他的两个妹妹们也很赞同哥哥的意见;但张知吾不愿意,因为他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也就是秀兰的母亲石榴,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在她七八岁时奶奶曾用草药把她泡过三天才又让她活过来。也许是知识分子的臭老九脾气,张老师就是不喜欢很强势的石大头的妹妹,尤其是那个二妹妹。就是这个强壮的姑娘撕碎了他的衣服并把她自己也扒光了硬贴在张老师的身上,他也还是不喜欢。于是当支书的石大头就背后告黑状让张老师永远地留在了偏僻荒凉穷苦的葫芦峪了。
如今张老师走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了秀兰一个人身上。张老师走了,村里也就没有了能教孩子们的老师。村里为照顾秀兰和她弟弟,就让秀兰接替她父亲做了村小学的民办教师。
“唉!真是苦命的孩子。”母亲粗糙的手抹去脸上的泪水。
顿时,柱子的心里被郁闷、愁苦、哀伤的情绪所包围煎熬着。柱子把本来想让母亲高兴一回的报纸包偷偷地塞进了自己的挎包里。今天聊得太晚了,柱子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学校看望秀兰。
这一夜,柱子失眠了。他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的是与秀兰从小在一起上学时的快乐时光。在柱子的心中,他始终把秀兰当天使一般敬着,当小妹妹一样疼爱着。在那多年时光里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仿佛就在眼前,越来越清晰。直到现在,柱子还清晰地记得(在梦中也多次出现过的)那个大雨瓢泼的下午。那还是他们读初三快结束时夏日的一个周六,中午放学后,他们没有吃午饭就急着往家赶。往常,十多里的山路根本难不倒快乐的年轻人,一路欢笑着就到家了。柱子一直觉不着路远,还隐隐地期盼着路途再长些才好。年轻人的心时刻充满着热情和快乐。终于,那个周六的下午,老天赐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时光——一直响晴的天空骤然浓云密布,暴雨倾盆。大雨将两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赶进了山间半途上闲置的护林场院小屋中。为了能让秀兰拧干湿透的衣服,柱子躲进了暴雨中。就在秀兰刚要解开上衣的纽扣时,高大的柱子却退回到小屋中背门向外而立,惊得秀兰低声尖叫,满脸绯红,恨声不已。背对着秀兰的柱子却理直气壮:“我是为你好,当然也是为我好,我不想让你担心我偷看,我站在你面前,你就可以放心了。”秀兰哑然,继而却很敬佩柱子的正直与聪明。但柱子的小心计却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着实把秀兰脱衣的景致美美地“听”了一遍。现在每每想起此事,柱子就会窃喜不已,心潮澎湃。
往往,夏天的山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这次老天爷却好像有意关照这对年轻人,直到天快黑了,大雨才停歇。等到柱子送秀兰到家时,急得满世界乱转的秀兰的母亲正不停地催促着丈夫赶紧去找女儿,而原本很放心女儿跟柱子在一起的张老师也正准备拿着手电筒去接应他们。回到家后,迎接秀兰的是一大碗红糖姜水和一大碗葱油炸锅的面条还有两个荷包蛋。而迎接柱子的是四个黑黑的热窝头和半块咸菜疙瘩,当然还有看山爷爷那个四十斤重的石锁。练上半个时辰,出一身热汗,暴雨的寒气也没有了。
自那以后,就像有根看不见的线萦绕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青春意识的觉醒使得两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但心底的情感却更亲近了。从此,往返学校的途中,他们不再并排前行,而是一前一后,总是秀兰空手在前,轻松自在;柱子满身行囊,紧跟在后。这段美好的时光一直持续到他们到县城读高中。高二时,柱子参军了,临行前,秀兰还去送他。但柱子清楚地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秀兰肯定是能考上大学的,自己配不上她,就一直把内心的想法深埋心底,没有透露半分。
心顿时忐忑起来。
“去年冬天,你石榴姑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人也瘦得不成样子。在县里的医院看了半年也不见好。你张老师不死心,就又带你姑姑到了市里的大医院。最终,医生查出是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唉!回家来不到三个月人就走了。”奶奶说起这个干女儿,现在依然悲痛不已。
“啊?怎么会这样?!”柱子大吃一惊。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你张老师也因车祸走了。”说着奶奶伤心地抹起了眼泪。
说到张老师一家惊人的变化,柱子的五脏六腑一下子象被人死命揪住般疼痛:一年前,秀兰的母亲因重症住进了县医院,花去了近万元也没能挽救得了她的命,这让她们本来幸福的一家一下子背上了天大的债务。快要参加高考的秀兰因没钱交报考费只得辍学回家。张老师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只有五十岁的人让艰辛的生活硬生生压弯了腰。然而祸不单行,沉浸在悲痛中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的张老师在从县城开完会后当晚骑车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撇下女儿秀兰和只有八岁的儿子小强撒手而去。
秀兰的父亲张知吾是被下放到穷乡僻壤的葫芦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右派”分子。“右派”张知吾是个知识分子,白净面皮,瘦而且高,戴副眼镜,梳着分头,已经洗得发白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在他被下放到葫芦峪第一天劳动之后,全村的人就知道他不能干农活,什么农活都不会干也确实不能干。一天下来,比大姑娘的还白嫩的手掌上满是血泡,浑身没有四两劲,任谁看了都会不忍心。因为这个白净面皮的张“右派”被石大头的二妹看上了,于是后来,支书石大头就让他当了孩子王。从此,葫芦峪有了第一位老师,而且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说俄语、能背诵很多诗词的老师。他能给村里的每个人画像,就像真人一样。柱子能记住早逝的爷爷就是从张老师给画的像上认识的。画像中的爷爷笑呵呵地很慈祥,手中的烟袋窝里还冒着淡淡的青烟。他还能用一个像银匠的风箱一样的什么琴弹奏好听的曲子,让全村的人都听入了迷。尤其是以石大头的二妹妹为代表的大姑娘、小媳妇。孩子是最好奇的,为了能够听张老师讲故事,能够跟张老师学唱歌,那些平日里在山野里撒欢打滚野惯了的孩子们也变得规矩了很多。虽然张老师是被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右派”分子,但几乎葫芦峪所有的人没有几个轻视张老师的,他们都尊称他张老师或张先生,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是葫芦峪千年修来的福分。不过支书石大头和他的两个妹妹除外。张老师之所以能够留在穷乡僻壤的葫芦峪,还是后来托了支书石大头的“照顾”。因为老支书在阶级斗争的问题上工作不力,被上级领导给撤了职,上葫芦峪最革命最激进的石大头就被领导任命为了新支书。本来支书石大头打算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张老师的,他的两个妹妹们也很赞同哥哥的意见;但张知吾不愿意,因为他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也就是秀兰的母亲石榴,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在她七八岁时奶奶曾用草药把她泡过三天才又让她活过来。也许是知识分子的臭老九脾气,张老师就是不喜欢很强势的石大头的妹妹,尤其是那个二妹妹。就是这个强壮的姑娘撕碎了他的衣服并把她自己也扒光了硬贴在张老师的身上,他也还是不喜欢。于是当支书的石大头就背后告黑状让张老师永远地留在了偏僻荒凉穷苦的葫芦峪了。
如今张老师走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了秀兰一个人身上。张老师走了,村里也就没有了能教孩子们的老师。村里为照顾秀兰和她弟弟,就让秀兰接替她父亲做了村小学的民办教师。
“唉!真是苦命的孩子。”母亲粗糙的手抹去脸上的泪水。
顿时,柱子的心里被郁闷、愁苦、哀伤的情绪所包围煎熬着。柱子把本来想让母亲高兴一回的报纸包偷偷地塞进了自己的挎包里。今天聊得太晚了,柱子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学校看望秀兰。
这一夜,柱子失眠了。他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的是与秀兰从小在一起上学时的快乐时光。在柱子的心中,他始终把秀兰当天使一般敬着,当小妹妹一样疼爱着。在那多年时光里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仿佛就在眼前,越来越清晰。直到现在,柱子还清晰地记得(在梦中也多次出现过的)那个大雨瓢泼的下午。那还是他们读初三快结束时夏日的一个周六,中午放学后,他们没有吃午饭就急着往家赶。往常,十多里的山路根本难不倒快乐的年轻人,一路欢笑着就到家了。柱子一直觉不着路远,还隐隐地期盼着路途再长些才好。年轻人的心时刻充满着热情和快乐。终于,那个周六的下午,老天赐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时光——一直响晴的天空骤然浓云密布,暴雨倾盆。大雨将两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赶进了山间半途上闲置的护林场院小屋中。为了能让秀兰拧干湿透的衣服,柱子躲进了暴雨中。就在秀兰刚要解开上衣的纽扣时,高大的柱子却退回到小屋中背门向外而立,惊得秀兰低声尖叫,满脸绯红,恨声不已。背对着秀兰的柱子却理直气壮:“我是为你好,当然也是为我好,我不想让你担心我偷看,我站在你面前,你就可以放心了。”秀兰哑然,继而却很敬佩柱子的正直与聪明。但柱子的小心计却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着实把秀兰脱衣的景致美美地“听”了一遍。现在每每想起此事,柱子就会窃喜不已,心潮澎湃。
往往,夏天的山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这次老天爷却好像有意关照这对年轻人,直到天快黑了,大雨才停歇。等到柱子送秀兰到家时,急得满世界乱转的秀兰的母亲正不停地催促着丈夫赶紧去找女儿,而原本很放心女儿跟柱子在一起的张老师也正准备拿着手电筒去接应他们。回到家后,迎接秀兰的是一大碗红糖姜水和一大碗葱油炸锅的面条还有两个荷包蛋。而迎接柱子的是四个黑黑的热窝头和半块咸菜疙瘩,当然还有看山爷爷那个四十斤重的石锁。练上半个时辰,出一身热汗,暴雨的寒气也没有了。
自那以后,就像有根看不见的线萦绕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青春意识的觉醒使得两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但心底的情感却更亲近了。从此,往返学校的途中,他们不再并排前行,而是一前一后,总是秀兰空手在前,轻松自在;柱子满身行囊,紧跟在后。这段美好的时光一直持续到他们到县城读高中。高二时,柱子参军了,临行前,秀兰还去送他。但柱子清楚地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秀兰肯定是能考上大学的,自己配不上她,就一直把内心的想法深埋心底,没有透露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