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寺景点之后,各路人马最后会聚于灵应寺管理处的接待室,喝了一杯小茶,与管理人员讨论一些灵应寺的身前事后,然后走下山门,挥一挥手,坐车转道驶向六都村。
2。建设新六都
六都村委会向我们做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强民富村报告。六都村地处洪梅乡东北部“洪六路”中间。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灵应寺”就是归六都村管理。全村人口5186人,耕地800多亩,山地3000多亩,因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后,洪梅人纷纷外出做海产生意,最后形成了全国出名的“没有海的海产村”
因为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故目前留守洪梅村的老年人特别多,村老年化现象相当严重。村委会主打发展风景区旅游业,开发种植、养植业资源,引进部分轻工业生产。为了方便村民生活,着重开展如下工作:加强联防队的村保安全和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扶持工作;加强村区域卫生环保清洁工作;加强村区域饮水资源卫生管理工作;开建拓宽公路,集资建设六都村民小市场。并在今后的发展中,做出如下五个新的建设性的突破:一是项目工作建设突破;二是生态旅游建设突破;三是新型农村建设突破;四是农民培训建设突破;五是村民自治建设突破。
3。民族英雄陈瑞山
告别六都村委,我们踏上了归程。路经洪梅镇麻坑村时,我们参观了民族英雄陈瑞山的故居“陈氏祠堂”陈氏祠堂于2003年10月(古历)开始动工,2005年2月(古历)竣工。大部分材料全部按原样尺寸重新建造,只有小部分如天井台石,还保留着原来古旧石料,当然,这些留下来的古旧石料,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陈瑞山(公元1504-1562年),南安五都梅溪人,嘉靖年间(公元1531年)进士“处事廉洁不苟,深得朝廷器重,升任云南监察御史。曾以‘两广代巡’名义,奉命治理两广少数民族的民变,力主宽容疏导,戒滥施刑罚,民变得到顺利解决。”“因家中居丧,服丧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执政公正廉洁,声望日隆,被荐任东粤按察使。到任后,熟悉民情利弊、政治优劣,整治合理。”
据乡史料记载,陈瑞山为官清正,曾智退安南(越南)敌兵,得到朝庭赏识。因当时在世时,就有四进士九举人二十四岁贡,故被嘉靖皇帝口赐为“科弟世家”当我们进入祠内时,从祠堂后厅中发现了一块旧木匾,上书“科弟世家”四个大字,字迹厚重有力。据祠堂管理人员称,这是一块原古木匾。应我们之请,祠堂管理人员把它搬出来放在正厅给我们拍照。两边的圆柱上还各有一幅对联,联语如下:“巡七省官二部知两府五代相承皆登科弟;济名宦祀乡贤旌忠孝一门济美何愧世家!”
后来,陈瑞山告老还乡,期间,倭寇侵扰,陈瑞山和名宦庄用宾招募乡兵,协助南安令夏汝砺筑城御寇,传为佳话。告别“陈氏祠堂”已经是日影西斜了,阳光透过碎云染红了霞晕,映照在祠堂前的小池水中,金红透亮。一个民族英魂,融入乡间的碧水青山之中。
寺景点之后,各路人马最后会聚于灵应寺管理处的接待室,喝了一杯小茶,与管理人员讨论一些灵应寺的身前事后,然后走下山门,挥一挥手,坐车转道驶向六都村。
2。建设新六都
六都村委会向我们做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强民富村报告。六都村地处洪梅乡东北部“洪六路”中间。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灵应寺”就是归六都村管理。全村人口5186人,耕地800多亩,山地3000多亩,因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后,洪梅人纷纷外出做海产生意,最后形成了全国出名的“没有海的海产村”
因为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故目前留守洪梅村的老年人特别多,村老年化现象相当严重。村委会主打发展风景区旅游业,开发种植、养植业资源,引进部分轻工业生产。为了方便村民生活,着重开展如下工作:加强联防队的村保安全和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扶持工作;加强村区域卫生环保清洁工作;加强村区域饮水资源卫生管理工作;开建拓宽公路,集资建设六都村民小市场。并在今后的发展中,做出如下五个新的建设性的突破:一是项目工作建设突破;二是生态旅游建设突破;三是新型农村建设突破;四是农民培训建设突破;五是村民自治建设突破。
3。民族英雄陈瑞山
告别六都村委,我们踏上了归程。路经洪梅镇麻坑村时,我们参观了民族英雄陈瑞山的故居“陈氏祠堂”陈氏祠堂于2003年10月(古历)开始动工,2005年2月(古历)竣工。大部分材料全部按原样尺寸重新建造,只有小部分如天井台石,还保留着原来古旧石料,当然,这些留下来的古旧石料,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陈瑞山(公元1504-1562年),南安五都梅溪人,嘉靖年间(公元1531年)进士“处事廉洁不苟,深得朝廷器重,升任云南监察御史。曾以‘两广代巡’名义,奉命治理两广少数民族的民变,力主宽容疏导,戒滥施刑罚,民变得到顺利解决。”“因家中居丧,服丧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执政公正廉洁,声望日隆,被荐任东粤按察使。到任后,熟悉民情利弊、政治优劣,整治合理。”
据乡史料记载,陈瑞山为官清正,曾智退安南(越南)敌兵,得到朝庭赏识。因当时在世时,就有四进士九举人二十四岁贡,故被嘉靖皇帝口赐为“科弟世家”当我们进入祠内时,从祠堂后厅中发现了一块旧木匾,上书“科弟世家”四个大字,字迹厚重有力。据祠堂管理人员称,这是一块原古木匾。应我们之请,祠堂管理人员把它搬出来放在正厅给我们拍照。两边的圆柱上还各有一幅对联,联语如下:“巡七省官二部知两府五代相承皆登科弟;济名宦祀乡贤旌忠孝一门济美何愧世家!”
后来,陈瑞山告老还乡,期间,倭寇侵扰,陈瑞山和名宦庄用宾招募乡兵,协助南安令夏汝砺筑城御寇,传为佳话。告别“陈氏祠堂”已经是日影西斜了,阳光透过碎云染红了霞晕,映照在祠堂前的小池水中,金红透亮。一个民族英魂,融入乡间的碧水青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