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稍稍懂事的那些年,生产队已经有了一个新近铺就的水泥大晒场。每年农忙时,有好多时间,母亲都在大水泥埕上忙碌着。她和生产队里许多女社员一样,是谷场上专职的社员。因为父亲是生产队保管,所以晒场上的钥匙,自然由母亲把持的。
而我从小就到晒场上去玩耍,对晒场上的东西,许多年后的今天,还能记得清楚。但这些东西,都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了,有些甚至,连博物馆的门都没有迈过。
水稻收成的时候,田里的社员会把打好的稻谷挑到仓库的大水泥埕上,统一晾晒。稻谷挑到水泥埕之后,中间会夹杂许多稻草。这时,晒场上的女社员会用“竹扒子”将湿稻谷中的稻草叶,一遍又一遍梳理出来。剩下的,是比较干净但略带细草末的稻谷了。然后,她们再用“木扒骨”将一堆堆稻谷,平铺分开,晾晒在水泥埕上。
闽南的“竹扒子”是用麻竹尾巴做成的,带有弯钩的爪子。用这种“竹扒子”晾晒处理过的稻谷,基本上可以把较长的稻草叶,清理干净。而“木扒骨”则是用来摊平或收拢稻谷的,它更像一把锄头,在一块40公分宽,20公分高的木板上,掘一个洞塞入长木柄。白天晒谷时,用“木扒骨”将稻谷摊开;晚上收谷时,用“木扒骨”将稻谷收拢。
稻谷晒到七、八分干时,就可以扬扬了。有自然风时,一个女社员站在长板凳上,手上拿着一个箥箕;在她下侧,站着另一个社员,用土箕装上稻谷,一箕箕地倒入扬扬人的箥箕上。之后,扬场人会将一箥箕,一箥箕的稻谷,举到头顶上,自上而下,慢慢地倾泻下来。风起时,混杂在里面的稻草灰和不饱满的秕谷,会一起被吹掉。
当然,这风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风大了,连饱满的谷粒都会被卷得到处乱跑;风小了,秕谷和稻草灰也不会被吹走。而且,这风还要有定向,不能旋转,否则秕谷和草灰,也会到处乱卷,稻谷无法弄得干净。女社员扬扬时,嘴里还会轻轻吹着口哨。据说,在没风的时候,这口哨可以引风,而风大的时候,这口哨可以把风驯服,让它吹小一点。
两个女人上下配合,不到一会儿,那饱满的稻谷,就会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她们再小心地将外侧的秕谷和草灰分开,留下干净饱满的稻谷。再将秕谷和草灰重新扬上一次,或者放到箥箕上面,双手握住箥箕的两边,上下掀动,将稻草灰扬出去。
倘若没风时,则要用一种叫“风鼓”的手动鼓风机,来处理这些稻谷。“风鼓”是由木头做成的,有四条腿外加前后四条横杠,用来抬起移动。其上面安有一个大漏斗,右侧是鼓风槽,槽里有风叶;左则是一个出风口,中间一前一后有两个区分稻谷的漏槽。
将稻谷倒入漏斗之后,打开插栓,让稻谷慢慢流下,然后用手摇动鼓风机,这时产生的风力,会将秕谷和草灰吹出,而饱满的谷粒则会掉入第一个格子下的箩筐里,不饱满的秕谷则会掉到第二个格子下的箩筐里。剩下的稻草灰,则会被风吹到垃圾堆里。
“风鼓”是一种古老的扬谷工具,发明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奇怪的是,这种东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在使用着,并且,一点也没有改良、更新的迹象。
用“风鼓”扬扬,也要有一定的经验,不是随便人摇几下就可以的。一是左手控制漏斗的插栓出谷口,要适度,不可以一下子把稻谷放得太多或者太少。多的话,鼓不干净;少的话,很容易把好稻谷吹到秕谷和草灰中去。而右手摇风鼓的力度,更是要配合好,不能用力太猛,也不可以有力无气。用力太猛,会把好的稻谷吹到垃圾堆里;有力无气,稻谷扬不干净,混杂垃圾。别看这玩艺儿好弄,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做不了的。
所以那个时候,看见母亲在摇那“风鼓”时,多半也想凑凑热闹,摇上几下。但结果总让母亲喊开,还说“会会会,你会什么?会吃啦!一边去,一边去”
用自然风扬场,速度快,效益高。而用“风鼓”扬扬,则会比较慢。但相对于自然风,用“风鼓”扬扬,可能会干净一点,只要不用力太猛,就不会把半饱满的稻谷,吹到稻草灰中去。困难时期,秕谷也是极为珍贵的饲料,经常看晒场上的社员,一遍又一遍地从草灰中,清理出少许的秕谷,倒入箩筐中,带回家给鸡鸭做饲料!
扬场过的稻谷,还要最后晒上一、两天时间。等把水分彻底晒干之后,才能入库。或者,直接堆放在水泥埕上,堆成一条大长龙,然后让保管... -->>
我稍稍懂事的那些年,生产队已经有了一个新近铺就的水泥大晒场。每年农忙时,有好多时间,母亲都在大水泥埕上忙碌着。她和生产队里许多女社员一样,是谷场上专职的社员。因为父亲是生产队保管,所以晒场上的钥匙,自然由母亲把持的。
而我从小就到晒场上去玩耍,对晒场上的东西,许多年后的今天,还能记得清楚。但这些东西,都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了,有些甚至,连博物馆的门都没有迈过。
水稻收成的时候,田里的社员会把打好的稻谷挑到仓库的大水泥埕上,统一晾晒。稻谷挑到水泥埕之后,中间会夹杂许多稻草。这时,晒场上的女社员会用“竹扒子”将湿稻谷中的稻草叶,一遍又一遍梳理出来。剩下的,是比较干净但略带细草末的稻谷了。然后,她们再用“木扒骨”将一堆堆稻谷,平铺分开,晾晒在水泥埕上。
闽南的“竹扒子”是用麻竹尾巴做成的,带有弯钩的爪子。用这种“竹扒子”晾晒处理过的稻谷,基本上可以把较长的稻草叶,清理干净。而“木扒骨”则是用来摊平或收拢稻谷的,它更像一把锄头,在一块40公分宽,20公分高的木板上,掘一个洞塞入长木柄。白天晒谷时,用“木扒骨”将稻谷摊开;晚上收谷时,用“木扒骨”将稻谷收拢。
稻谷晒到七、八分干时,就可以扬扬了。有自然风时,一个女社员站在长板凳上,手上拿着一个箥箕;在她下侧,站着另一个社员,用土箕装上稻谷,一箕箕地倒入扬扬人的箥箕上。之后,扬场人会将一箥箕,一箥箕的稻谷,举到头顶上,自上而下,慢慢地倾泻下来。风起时,混杂在里面的稻草灰和不饱满的秕谷,会一起被吹掉。
当然,这风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风大了,连饱满的谷粒都会被卷得到处乱跑;风小了,秕谷和稻草灰也不会被吹走。而且,这风还要有定向,不能旋转,否则秕谷和草灰,也会到处乱卷,稻谷无法弄得干净。女社员扬扬时,嘴里还会轻轻吹着口哨。据说,在没风的时候,这口哨可以引风,而风大的时候,这口哨可以把风驯服,让它吹小一点。
两个女人上下配合,不到一会儿,那饱满的稻谷,就会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她们再小心地将外侧的秕谷和草灰分开,留下干净饱满的稻谷。再将秕谷和草灰重新扬上一次,或者放到箥箕上面,双手握住箥箕的两边,上下掀动,将稻草灰扬出去。
倘若没风时,则要用一种叫“风鼓”的手动鼓风机,来处理这些稻谷。“风鼓”是由木头做成的,有四条腿外加前后四条横杠,用来抬起移动。其上面安有一个大漏斗,右侧是鼓风槽,槽里有风叶;左则是一个出风口,中间一前一后有两个区分稻谷的漏槽。
将稻谷倒入漏斗之后,打开插栓,让稻谷慢慢流下,然后用手摇动鼓风机,这时产生的风力,会将秕谷和草灰吹出,而饱满的谷粒则会掉入第一个格子下的箩筐里,不饱满的秕谷则会掉到第二个格子下的箩筐里。剩下的稻草灰,则会被风吹到垃圾堆里。
“风鼓”是一种古老的扬谷工具,发明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奇怪的是,这种东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在使用着,并且,一点也没有改良、更新的迹象。
用“风鼓”扬扬,也要有一定的经验,不是随便人摇几下就可以的。一是左手控制漏斗的插栓出谷口,要适度,不可以一下子把稻谷放得太多或者太少。多的话,鼓不干净;少的话,很容易把好稻谷吹到秕谷和草灰中去。而右手摇风鼓的力度,更是要配合好,不能用力太猛,也不可以有力无气。用力太猛,会把好的稻谷吹到垃圾堆里;有力无气,稻谷扬不干净,混杂垃圾。别看这玩艺儿好弄,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做不了的。
所以那个时候,看见母亲在摇那“风鼓”时,多半也想凑凑热闹,摇上几下。但结果总让母亲喊开,还说“会会会,你会什么?会吃啦!一边去,一边去”
用自然风扬场,速度快,效益高。而用“风鼓”扬扬,则会比较慢。但相对于自然风,用“风鼓”扬扬,可能会干净一点,只要不用力太猛,就不会把半饱满的稻谷,吹到稻草灰中去。困难时期,秕谷也是极为珍贵的饲料,经常看晒场上的社员,一遍又一遍地从草灰中,清理出少许的秕谷,倒入箩筐中,带回家给鸡鸭做饲料!
扬场过的稻谷,还要最后晒上一、两天时间。等把水分彻底晒干之后,才能入库。或者,直接堆放在水泥埕上,堆成一条大长龙,然后让保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