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青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要找人倾诉,别人没空,便时常来找赵氏,很快俩人就好得不分彼此。
对此,许杏专门嘱咐几个丫鬟不要议论:“只要不惹到咱们头上,都当看不见听不见。”
毕竟现在她心里压着比这些口舌是非更重要的事情——长青在最近的一封信里挑明了心意,坦诚了对自己的情意,并且说希望能在几个月之后见面时听到她的答复。
这三年里,长青每隔几个月都会有家书回来,问候一下亲长,介绍一下自己的近况,再说一下对家里事情的一些看法或要求。因为金氏和赵氏不识字,这些来信都是许杏念的,但并没有什么单独写给许杏的话,而给许杏的信却是通过董家的渠道直接送到许杏手里,并不让家里人知道。
一开始赵氏还会问问,长青给许杏写的是什么,可是每次许杏把信全部读完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她也就不问了,只是背后嘀咕,长青跟他媳妇怎么都没有话说呢——可是别说许杏了,就连同贵几个都知道,若是长青单独跟许杏说什么,赵氏还不知道要折腾出什么来呢。
金氏倒并不多问,她如今对许杏的态度是放任不管,长青喜欢就留着,长青不喜就打发了,反正如今她的风光都是长青挣来的,她自然要顺着长青。而且跟自己的儿媳妇比,这个没有娘家的孙媳妇也有她的好处,虽然不能帮衬范家,可毕竟不会拖后腿不是,这一点就比赵家强。
长青给许杏的信也不算频繁,只是每一封都很长,会说些京城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也会对许杏回信中提到的事情提提意见建议,问问她作坊和田地的出产情况,就像他从前说的做的一样。可是打从今年开始,他的画风就悄悄的变了,虽然还是这些内容,可行文中多了几分缱绻思念之意,经常会有“若你在必然如何”或“顿时就想起你来,也不知你如今是否繁忙,可安好”这样的话。
许杏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变化。
她悚然而惊。
这几年来,她终日忙碌,居然已经很久没想过离开的事情了,更别说为离开做准备。除了长青中举那年自己置办的二十亩地,她再没筹谋过任何事情!
是她懒了、整日得过且过,还是下意识已经不想离开了?
她好几天都没得出结论。
然后长青的最后一封书信就来了。
书信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麦收时节,长青在信里道,他三年任期马上就满了,等最后的考核结果出来,他也可能会留馆继续原职,也可能被派往六部或地方。不管哪一种,他都不能再住值房了,因此他打算在京城租处宅子,让家人也来京城暂聚团圆。
给许杏的信里除了这些内容之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表明心迹,然而最后却把选择权交给了许杏:“你若觉得我还不算太差,可堪依靠,我自然不胜欢喜,必许你今生安稳。若你心有不甘,我私以为京城之大,或更适合你,到时你来,我必安排你周全。盼你来,听你答复。”
直接导致许杏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只是因为要上京城去,范家就没人不兴奋,所以她这点儿异常也不显眼。
“得赶紧去裁身新衣裳,上京城可得穿得好一些。”赵氏连范三婶来找她说话都懒得应付了,忙着准备出门。
金氏难得的没有训斥她:“那个叫同乐的丫头不是会做衣裳吗,叫她给家里人都赶两身,你自己去看着扯布。”
“她一个小丫头片子,也就是在乡下糊弄人还行,要上京城,怎么不得正经找裁缝给做两身好的?得要缎子的,还得绣花!”赵氏一摆手,对同乐十分不屑。
许杏都笑了。不用更好,她还不愿意让同乐白受累不讨好呢。
金氏看懂了许杏的神情,便道:“你既这么能,这事交给你办吧,家里一人两身新衣裳,是缎子是绣花你做主,找哪的好裁缝也随你。”
赵氏顿时苦了脸:“那我哪有那么多银子啊?”
许杏微笑:“我就不用了,穿旧衣裳就很好,同乐的针线我挺喜欢的。”
她不应承出钱的事儿,赵氏没得法子,只好道:“娘啊,长青他爹如今根本不给我一文钱,我手里没有银子。”
这是实话,金氏凉凉一笑:“既知道你吃的用的都不是你自己挣的,就消停些!到了京城更得小心,别给长青惹麻烦!”
最后还是让范氏来做的衣裳,金氏说了,这里再好的裁缝,跟人家京城的比,也都是乡下人,不必多花那个冤枉钱,干净整齐就是了。
这话倒是正理。
金氏也给范守业去了信,他也应了要一同上京,邱氏母子就不带了,毕竟长青不怎么待见他们。
许杏作坊这边的事情就全部托付给了长山,她倒也没什么信不过的。兵荒马乱的收拾了一通,一家人终于踏上了进京的旅程。
离京城越近,许杏越有些忐忑,三年了,终于要见到长青了。
第64章意外任命
范家这一行人,一共四个主子,三个丫鬟,浩浩荡荡的,先是挤着贺大郎的牛车到了县城,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坐上马车去省城,到省城之后再雇上京的马车进京。
去京城的路很遥远,她们虽然算得上是官眷了,但是长青本人不在,她们也不能住官府的驿站,还是要自己雇车、自己住客栈。第一段路并不算特别远,赶车的贺大郎又是一个村的熟人,大家都没觉得如何特别,就是在县城住客栈,除了赵氏觉得什么都新鲜之外,就连同喜同贵都没流露出很稀罕的神情。
在县城简单休息了一晚,次日一早,她们就等到了提前约好的两辆马车。范守业自己骑马,没有跟女眷们在一起。本来许杏想和自己的丫鬟们坐在一起,金氏却说她和赵氏都不识字,不知道外头的事儿,让许杏给讲讲,于是她只好和金氏赵氏坐进了一辆车。
从县城去省城要六七百里路,要走两天,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新鲜,挑开车帘看外头的光景。可是上了官道之后,大路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走上多少里地都没有变化,反而马车颠簸,让人越来越吃不消,别说满脸失望的赵氏了,就连金氏都没了精神。
“奶奶,您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吗?”许杏问。
“倒也还好,就是颠得慌,这把老骨头都快散了。”金氏声音恹恹的,有些有气无力。
赵氏更是满嘴抱怨:“这是啥破车啊,咋这么颠!都要吐了!”
“婶子莫要大声,仔细外头师傅听见了。”许杏头疼得很,“人家心里不舒服了,赶车再快些,或者故意朝那石头上走,咱们可就真的都颠散架了。”
“闭上你的嘴!我看你是还有力气,再嫌东嫌西的你就自己下去走!”金氏皱着脸,还是训了赵氏一顿。毕竟这马车是许杏找的,钱也是人家出的,这蠢妇嘴上没个把门的,不把人得罪死她是不算完呢。
许杏不想理会金氏的心思百出,更懒得跟赵氏一般见识。毕竟她以后要在这个朝代生活,能有这么个出门的经历很难得。这趟车钱她出得起,出门旅游长见识怎么也得出个路费吧,这钱花得倒也不冤枉。
到了省城,他们一行人也住进了董掌柜娘子的酒楼。董掌柜夫妻俩一起来迎接了他们。
跟范守业比,董氏夫妻明显要更有格局,生意做得也更大。不光他们二人,就是酒楼里的伙计们,对他们这么一帮没出过远门的乡下人也毫无轻慢之意,招待得十分周全。
金氏听了一阵子他们说话,再看许杏,眼光中就多了几分郑重。这些年她知道许杏折腾的生意挣到钱了,可是现在看来,不是几百两银子的事儿,许杏挣得只怕更多,超过了她的想象。更重要的是,看她跟人家董老板夫妻说话的从容随意劲儿,显然她本人就不是个简单角色,在家里头怕是没都表现出来。
许杏跟董氏夫妻是正常的寒暄,谈生意,并没有刻意做给金氏看,能够震慑住她,也是意外的收获。
赵氏是一肚子的不满意,这趟远门... -->>
她要找人倾诉,别人没空,便时常来找赵氏,很快俩人就好得不分彼此。
对此,许杏专门嘱咐几个丫鬟不要议论:“只要不惹到咱们头上,都当看不见听不见。”
毕竟现在她心里压着比这些口舌是非更重要的事情——长青在最近的一封信里挑明了心意,坦诚了对自己的情意,并且说希望能在几个月之后见面时听到她的答复。
这三年里,长青每隔几个月都会有家书回来,问候一下亲长,介绍一下自己的近况,再说一下对家里事情的一些看法或要求。因为金氏和赵氏不识字,这些来信都是许杏念的,但并没有什么单独写给许杏的话,而给许杏的信却是通过董家的渠道直接送到许杏手里,并不让家里人知道。
一开始赵氏还会问问,长青给许杏写的是什么,可是每次许杏把信全部读完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她也就不问了,只是背后嘀咕,长青跟他媳妇怎么都没有话说呢——可是别说许杏了,就连同贵几个都知道,若是长青单独跟许杏说什么,赵氏还不知道要折腾出什么来呢。
金氏倒并不多问,她如今对许杏的态度是放任不管,长青喜欢就留着,长青不喜就打发了,反正如今她的风光都是长青挣来的,她自然要顺着长青。而且跟自己的儿媳妇比,这个没有娘家的孙媳妇也有她的好处,虽然不能帮衬范家,可毕竟不会拖后腿不是,这一点就比赵家强。
长青给许杏的信也不算频繁,只是每一封都很长,会说些京城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也会对许杏回信中提到的事情提提意见建议,问问她作坊和田地的出产情况,就像他从前说的做的一样。可是打从今年开始,他的画风就悄悄的变了,虽然还是这些内容,可行文中多了几分缱绻思念之意,经常会有“若你在必然如何”或“顿时就想起你来,也不知你如今是否繁忙,可安好”这样的话。
许杏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变化。
她悚然而惊。
这几年来,她终日忙碌,居然已经很久没想过离开的事情了,更别说为离开做准备。除了长青中举那年自己置办的二十亩地,她再没筹谋过任何事情!
是她懒了、整日得过且过,还是下意识已经不想离开了?
她好几天都没得出结论。
然后长青的最后一封书信就来了。
书信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麦收时节,长青在信里道,他三年任期马上就满了,等最后的考核结果出来,他也可能会留馆继续原职,也可能被派往六部或地方。不管哪一种,他都不能再住值房了,因此他打算在京城租处宅子,让家人也来京城暂聚团圆。
给许杏的信里除了这些内容之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表明心迹,然而最后却把选择权交给了许杏:“你若觉得我还不算太差,可堪依靠,我自然不胜欢喜,必许你今生安稳。若你心有不甘,我私以为京城之大,或更适合你,到时你来,我必安排你周全。盼你来,听你答复。”
直接导致许杏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只是因为要上京城去,范家就没人不兴奋,所以她这点儿异常也不显眼。
“得赶紧去裁身新衣裳,上京城可得穿得好一些。”赵氏连范三婶来找她说话都懒得应付了,忙着准备出门。
金氏难得的没有训斥她:“那个叫同乐的丫头不是会做衣裳吗,叫她给家里人都赶两身,你自己去看着扯布。”
“她一个小丫头片子,也就是在乡下糊弄人还行,要上京城,怎么不得正经找裁缝给做两身好的?得要缎子的,还得绣花!”赵氏一摆手,对同乐十分不屑。
许杏都笑了。不用更好,她还不愿意让同乐白受累不讨好呢。
金氏看懂了许杏的神情,便道:“你既这么能,这事交给你办吧,家里一人两身新衣裳,是缎子是绣花你做主,找哪的好裁缝也随你。”
赵氏顿时苦了脸:“那我哪有那么多银子啊?”
许杏微笑:“我就不用了,穿旧衣裳就很好,同乐的针线我挺喜欢的。”
她不应承出钱的事儿,赵氏没得法子,只好道:“娘啊,长青他爹如今根本不给我一文钱,我手里没有银子。”
这是实话,金氏凉凉一笑:“既知道你吃的用的都不是你自己挣的,就消停些!到了京城更得小心,别给长青惹麻烦!”
最后还是让范氏来做的衣裳,金氏说了,这里再好的裁缝,跟人家京城的比,也都是乡下人,不必多花那个冤枉钱,干净整齐就是了。
这话倒是正理。
金氏也给范守业去了信,他也应了要一同上京,邱氏母子就不带了,毕竟长青不怎么待见他们。
许杏作坊这边的事情就全部托付给了长山,她倒也没什么信不过的。兵荒马乱的收拾了一通,一家人终于踏上了进京的旅程。
离京城越近,许杏越有些忐忑,三年了,终于要见到长青了。
第64章意外任命
范家这一行人,一共四个主子,三个丫鬟,浩浩荡荡的,先是挤着贺大郎的牛车到了县城,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坐上马车去省城,到省城之后再雇上京的马车进京。
去京城的路很遥远,她们虽然算得上是官眷了,但是长青本人不在,她们也不能住官府的驿站,还是要自己雇车、自己住客栈。第一段路并不算特别远,赶车的贺大郎又是一个村的熟人,大家都没觉得如何特别,就是在县城住客栈,除了赵氏觉得什么都新鲜之外,就连同喜同贵都没流露出很稀罕的神情。
在县城简单休息了一晚,次日一早,她们就等到了提前约好的两辆马车。范守业自己骑马,没有跟女眷们在一起。本来许杏想和自己的丫鬟们坐在一起,金氏却说她和赵氏都不识字,不知道外头的事儿,让许杏给讲讲,于是她只好和金氏赵氏坐进了一辆车。
从县城去省城要六七百里路,要走两天,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新鲜,挑开车帘看外头的光景。可是上了官道之后,大路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走上多少里地都没有变化,反而马车颠簸,让人越来越吃不消,别说满脸失望的赵氏了,就连金氏都没了精神。
“奶奶,您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吗?”许杏问。
“倒也还好,就是颠得慌,这把老骨头都快散了。”金氏声音恹恹的,有些有气无力。
赵氏更是满嘴抱怨:“这是啥破车啊,咋这么颠!都要吐了!”
“婶子莫要大声,仔细外头师傅听见了。”许杏头疼得很,“人家心里不舒服了,赶车再快些,或者故意朝那石头上走,咱们可就真的都颠散架了。”
“闭上你的嘴!我看你是还有力气,再嫌东嫌西的你就自己下去走!”金氏皱着脸,还是训了赵氏一顿。毕竟这马车是许杏找的,钱也是人家出的,这蠢妇嘴上没个把门的,不把人得罪死她是不算完呢。
许杏不想理会金氏的心思百出,更懒得跟赵氏一般见识。毕竟她以后要在这个朝代生活,能有这么个出门的经历很难得。这趟车钱她出得起,出门旅游长见识怎么也得出个路费吧,这钱花得倒也不冤枉。
到了省城,他们一行人也住进了董掌柜娘子的酒楼。董掌柜夫妻俩一起来迎接了他们。
跟范守业比,董氏夫妻明显要更有格局,生意做得也更大。不光他们二人,就是酒楼里的伙计们,对他们这么一帮没出过远门的乡下人也毫无轻慢之意,招待得十分周全。
金氏听了一阵子他们说话,再看许杏,眼光中就多了几分郑重。这些年她知道许杏折腾的生意挣到钱了,可是现在看来,不是几百两银子的事儿,许杏挣得只怕更多,超过了她的想象。更重要的是,看她跟人家董老板夫妻说话的从容随意劲儿,显然她本人就不是个简单角色,在家里头怕是没都表现出来。
许杏跟董氏夫妻是正常的寒暄,谈生意,并没有刻意做给金氏看,能够震慑住她,也是意外的收获。
赵氏是一肚子的不满意,这趟远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