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跃马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日后,王源回到了成都。r?an ?e?n ?.ranen`命人送了高墨颜回安西高仙芝处,在家中稍稍休息两日之后,王源便立刻开始忙碌的不可开交起来。
剑南陇右两军兵额奇缺,在王源离开成都的这段日子里,宋建功刘德海等人已经开始大肆征兵。然而进展却并不快。
原因固然在于王源对于参加军队的要求极为严格。在离开成都时王源便提了对募集士兵的要求。首先便是年纪上的限制。王源接手剑南军时便发现了其中的弊病。虽然大唐天宝年间兵部做了详细的规定,所谓男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壮丁,参军固然是以壮丁为先。然而王源看到的剑南军中,从十四五岁的少年到五六十岁的老者皆有。虽然依旧是青壮年为主体,但超过三成的年幼和年老的士兵显然会让这只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王源也问过原因,原因在于百姓们都不愿参军,壮年男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往往肩负着一家子的生计。参军之后兵饷又低,又很危险,所以宁愿想办法让幼子老翁代替也不愿让家中的顶梁柱去参军。而鲜于仲通和他的前任章仇兼琼在剑南任上的时候,对此不管不问。进而发展到军中可以用钱买通募兵的官吏以老幼冒充少壮,成了一条发财的财路了。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边陲之地人丁的稀少,兵源不足也导致可选择的壮丁人数有限,不得不以老幼相抵。
王源给出的参军标准是,男子必须中男以上,最高年纪不能超过四十岁。而以这个标准来募集兵马,可供招募的兵马数量便可想而知了。而剑南陇右两道,经过同吐蕃大战之后,兵源缺口高达八万。剑南军五万兵马损失小半,而陇右军的七万五千兵马几乎全部要大换血,因为陇右军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兵源的缺口成了大问题。
年纪是一方面,身体状况又是一道坎。年龄合适,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又会有一大批的人不合格。年纪和身体都合格,却又不能不考虑民生。独子不能参军,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也不能赞军,还有富贵之家朝廷免于服兵役的,或者准许用钱物来抵兵役的,几下里这么一扒拉,募兵之时进展的缓慢程度可想而知。
听了宋建功哥舒翰刘德海等人的诉苦,王源知道必须想出对策来,如何让人们愿意参军,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兵源稀少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剑南和陇右的人口因为年年征战征兵而减少,但在内陆的州府人丁兴旺,如何条件合适,吸引域外州府的男丁前来参军便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经过一番研究,一整套吸引壮丁参军的方案便即出炉。首先便是提高参军士兵的待遇。按照朝廷的标准,士兵每月的饷银是一贯多一点。但这点兵饷确实无法让他们养活家人,王源下令兵饷翻倍,但剑南军和陇右军士兵,每人每月的兵饷提高到两贯到三贯之间。除此之外,凡参军之家每年可领布一匹,稻米十石,同时由地方官府建立当地军属门第制度,但凡参军之家,均在门楣上挂上红匾额,由当地主官亲自授予。若士兵在军中杀敌立功,当地官府将敲锣打鼓前来慰问,发放嘉奖之物。既有面子又有实惠。如若参军士兵阵亡,剑南道府承诺替阵亡士兵之家养老送终,补贴钱粮抚养子女成人,免除参军士兵的后顾之忧。
光是提高兵饷一倍这一项,其实便将士兵的待遇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要知道即便在长安城中,每个月挣两贯钱也足够一家子一个月不饿肚子了,不过清贫一些,但绝不至于饿肚子。而王源此举便是将参军士兵从一种被动的服役提高到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地位。很多人即便不参军在家种地经商做小买卖,一个月也不过两贯上下,那么参军所挣的钱其实已经高于他们在家种地帮工做小买卖的收入了。
况且,另外附加的这些条件也是很吸引人的,生有生的保障,死有死的安排,况且参军还是出人头地的一条冒险之路,怎不叫原本不愿参军的剑南和陇右的青年男子们心动。
配合这些政... -->>
十日后,王源回到了成都。r?an ?e?n ?.ranen`命人送了高墨颜回安西高仙芝处,在家中稍稍休息两日之后,王源便立刻开始忙碌的不可开交起来。
剑南陇右两军兵额奇缺,在王源离开成都的这段日子里,宋建功刘德海等人已经开始大肆征兵。然而进展却并不快。
原因固然在于王源对于参加军队的要求极为严格。在离开成都时王源便提了对募集士兵的要求。首先便是年纪上的限制。王源接手剑南军时便发现了其中的弊病。虽然大唐天宝年间兵部做了详细的规定,所谓男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壮丁,参军固然是以壮丁为先。然而王源看到的剑南军中,从十四五岁的少年到五六十岁的老者皆有。虽然依旧是青壮年为主体,但超过三成的年幼和年老的士兵显然会让这只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王源也问过原因,原因在于百姓们都不愿参军,壮年男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往往肩负着一家子的生计。参军之后兵饷又低,又很危险,所以宁愿想办法让幼子老翁代替也不愿让家中的顶梁柱去参军。而鲜于仲通和他的前任章仇兼琼在剑南任上的时候,对此不管不问。进而发展到军中可以用钱买通募兵的官吏以老幼冒充少壮,成了一条发财的财路了。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边陲之地人丁的稀少,兵源不足也导致可选择的壮丁人数有限,不得不以老幼相抵。
王源给出的参军标准是,男子必须中男以上,最高年纪不能超过四十岁。而以这个标准来募集兵马,可供招募的兵马数量便可想而知了。而剑南陇右两道,经过同吐蕃大战之后,兵源缺口高达八万。剑南军五万兵马损失小半,而陇右军的七万五千兵马几乎全部要大换血,因为陇右军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兵源的缺口成了大问题。
年纪是一方面,身体状况又是一道坎。年龄合适,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又会有一大批的人不合格。年纪和身体都合格,却又不能不考虑民生。独子不能参军,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也不能赞军,还有富贵之家朝廷免于服兵役的,或者准许用钱物来抵兵役的,几下里这么一扒拉,募兵之时进展的缓慢程度可想而知。
听了宋建功哥舒翰刘德海等人的诉苦,王源知道必须想出对策来,如何让人们愿意参军,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兵源稀少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剑南和陇右的人口因为年年征战征兵而减少,但在内陆的州府人丁兴旺,如何条件合适,吸引域外州府的男丁前来参军便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经过一番研究,一整套吸引壮丁参军的方案便即出炉。首先便是提高参军士兵的待遇。按照朝廷的标准,士兵每月的饷银是一贯多一点。但这点兵饷确实无法让他们养活家人,王源下令兵饷翻倍,但剑南军和陇右军士兵,每人每月的兵饷提高到两贯到三贯之间。除此之外,凡参军之家每年可领布一匹,稻米十石,同时由地方官府建立当地军属门第制度,但凡参军之家,均在门楣上挂上红匾额,由当地主官亲自授予。若士兵在军中杀敌立功,当地官府将敲锣打鼓前来慰问,发放嘉奖之物。既有面子又有实惠。如若参军士兵阵亡,剑南道府承诺替阵亡士兵之家养老送终,补贴钱粮抚养子女成人,免除参军士兵的后顾之忧。
光是提高兵饷一倍这一项,其实便将士兵的待遇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要知道即便在长安城中,每个月挣两贯钱也足够一家子一个月不饿肚子了,不过清贫一些,但绝不至于饿肚子。而王源此举便是将参军士兵从一种被动的服役提高到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地位。很多人即便不参军在家种地经商做小买卖,一个月也不过两贯上下,那么参军所挣的钱其实已经高于他们在家种地帮工做小买卖的收入了。
况且,另外附加的这些条件也是很吸引人的,生有生的保障,死有死的安排,况且参军还是出人头地的一条冒险之路,怎不叫原本不愿参军的剑南和陇右的青年男子们心动。
配合这些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