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锦衣夜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资格掌握到潭王自.焚前后的这些情报资料的人本来就非常少,这非常少的一部人中有兴趣把这些资料综合起来进行一番分析并且看出其中蹊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剩下这少之又少的人又无一不是在朝廷中枢任职的官员,谁会活的不耐烦了把这些疑点向外张扬?因此潭王之死的官方说法不但瞒过了无数百姓,就是许多官吏士绅也都信以为真。
但是那位学者在查阅了大量档案、府志后,却发现了这个不容质疑的矛盾,当然,对于潭王朱梓的真正死因,那位学者并没有考证出来,只说这桩疑案的真正事实,只能长埋于浩翰历史当中了,但是他从情和理两方面做出的分析,完全推翻了明朝官方公布的答案,夏浔走的是从警之路,他分析问题比较理性,因此坚定地支持这位学者的考证。
其实在那位学者的考证文章中,还提及了告发于琥谋反的人身份的蹊跷,以及供词的漏洞百出,只是这已不在猎奇范围之内,夏浔也没细看。遗憾的是张十三已奄奄一息,夏浔没有把他发觉的这些问题一一与之对证,否则,或许他会从张十三口中,揭开那个千古之谜。
因为,潭王真正的死因,张十三恰恰是那少之又少的知情者之一,他是罗佥事的心腹,曾亲口听罗大人提及此事。。
是的,潭王的确不是因为他大舅哥牵涉到胡惟庸谋反案中而忧惧自杀的,他自杀的真正原因是秽乱宫廷。
潭王朱梓温文尔雅,相貌英俊,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在藩国内也很少有飞扬跋扈,滋扰地方的举动,所以名声极好,但是此人却有一点毛病,那就是风流好色。作为一个藩王,嗜好女色原也没有什么,只要他想,有的是绝色佳人让他受用,问题是这个风流种子色胆包天,连宫里的女人也敢勾搭。
潭王未曾就藩前就与不少宫女结下了孽缘,就藩后这位情种对她们仍然思念不已,所以常借朝觐之机回京与她们厮混,因为事机不密渐渐泄露了风声,被锦衣卫侦得,密呈于天子。宫女们从理论上来说都是皇帝的预备妃子,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对极为重视封建礼法秩序的朱元璋来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震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命锦衣卫密宣朱梓回京。
朱梓对自己犯下的罪过心知肚明,他情知一旦到京对证根本就是辩无可辩,到那时就算不死,也得被他老子发配凤阳,一辈子幽禁于凤阳高墙之内,无奈之下这才一死了之。
锦衣卫本来是想把潭王弄回京去,由皇帝发落的,谁知道他抢先一步自杀了,而且死得如此轰轰烈烈,闹得全天下都知道有一位亲王自.焚了。这一来总得给大家一个理由吧?而皇子与宫女合奸的丑闻又实在上不了台面,无奈之下,主持其事的那位罗大人便绞尽脑汁,把朱梓之死和胡惟庸案穿凿附会地挂上了钩。
也就是说,潭王的那个大舅哥于琥是个冤枉透顶的倒霉蛋,他的所谓参与谋反,根本就是锦衣卫为了皇家脸面,亡羊补牢之下的牺牲品。并不是他涉嫌谋反吓死了大舅哥潭王,而是他的妹夫潭王,所以他才成了胡惟庸的同案犯。
朝廷把他抓起来后,马上宣布他是叛党,并炮制了人证和供词,却不公开他案发的时间,只说是因他之死吓死了潭王,于琥的名气太小,朝廷这么说,大家也就这么信了,没人去研究他被告发的经过和理由是否经得起推敲,也没人去印证潭王自.焚的时候,这位远在宁夏的于指挥是否已经被抓起来。这件事就此了结,知情者寥寥,且没人敢说出自己的疑问,张十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湖州乡下的一个睁眼瞎,居然知道此案的真相。
冯总旗四人的来历未必合法,目的更谈不上光明正大,而他们强迫夏浔在那份杀人供状上签字画押的事,更是一个大大的败笔,正是这件事,在当时就已促使夏浔下了决心:不为其傀儡,必杀之。
按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是堂堂的锦衣卫,他们是奉圣出京,他们查办的是谋反大案,这样一群钦差大人,要控制一个像夏浔这样的人需要让他留下把柄吗?用上这样下作的手段,只能说明他们的身份和行为是见不得光的,更说明他们对夏浔的所有允诺都是空中楼阁。
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夏浔,不管他们图谋的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夏浔的结局只有一个:像那位不幸地知道真正的杨文轩已经死掉的听香姑娘一样,成为锦衣卫灭口的对象,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锦衣卫可不是开善堂的,会留着他的性命。
画蛇添足,莫过于此。
于是,夏浔杀人反击的计划从那时候便开始筹划了。他知道,办砸了差事的小职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时,是不会把真相说给上司知道的,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在后来的交往中,张十三他们还隐隐露出了觊觎杨家财产的想法,他们既然对杨家的财产动了不可告人的心思,就更不会把夏浔的真实身份告诉其他人。
所以,夏浔只要杀掉这四个人,就能死中求活,并且极有可能真正取代杨文轩,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要杀掉四个人,那么就不能在把他们全部杀掉之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他需要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所以夏浔选择了一俟被杨家的人认可身份,马上就动手除掉如附骨之疽般的张十三。
他是身家清白的士绅,他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外面亭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证明他没有离开过这间屋子,他正在洗澡,他身上没有凶器。所以官府绝不会怀疑到他的头上。冯总旗更不会怀疑他,因为他刚到杨府,所有的人证都不可能是他的同党,如果冯总旗不太健忘的话,还会联想起不久前发生在云河镇的那桩谋杀案……”
张十三死了,自始至终,他也没弄明白夏浔到底是怎么看破他们阴谋的,和那位听香姑娘一样,黄泉路上,十三郎注定了做一只糊涂鬼。
夏浔跳起来开始冷静地布置现场,衣匣、衣架、地面……,所有的一切都在最短时间内布置完毕,以他专业的眼光又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破绽之后,夏浔抓了衣架在手,长长地吸了口气,用稍稍逊色于小荻姑娘的大嗓门放声大呼起来:“救命!救命啊……”
此时,张十三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儿,眼神涣散,还没死透……
夏浔挥舞着衣架,像一只惊慌的兔子,上蹿下跳地同空气中看不见的敌人拼命搏斗着:“我的冒险,开始了!”
险恶重重,步步杀机,一旦成功,却能成为人上之人,这个丰厚的回报值得他冒险。
现在冒险刚刚开始,夏浔心中那份激动丝毫不亚于他第一次爬上女朋友的床……
有资格掌握到潭王自.焚前后的这些情报资料的人本来就非常少,这非常少的一部人中有兴趣把这些资料综合起来进行一番分析并且看出其中蹊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剩下这少之又少的人又无一不是在朝廷中枢任职的官员,谁会活的不耐烦了把这些疑点向外张扬?因此潭王之死的官方说法不但瞒过了无数百姓,就是许多官吏士绅也都信以为真。
但是那位学者在查阅了大量档案、府志后,却发现了这个不容质疑的矛盾,当然,对于潭王朱梓的真正死因,那位学者并没有考证出来,只说这桩疑案的真正事实,只能长埋于浩翰历史当中了,但是他从情和理两方面做出的分析,完全推翻了明朝官方公布的答案,夏浔走的是从警之路,他分析问题比较理性,因此坚定地支持这位学者的考证。
其实在那位学者的考证文章中,还提及了告发于琥谋反的人身份的蹊跷,以及供词的漏洞百出,只是这已不在猎奇范围之内,夏浔也没细看。遗憾的是张十三已奄奄一息,夏浔没有把他发觉的这些问题一一与之对证,否则,或许他会从张十三口中,揭开那个千古之谜。
因为,潭王真正的死因,张十三恰恰是那少之又少的知情者之一,他是罗佥事的心腹,曾亲口听罗大人提及此事。。
是的,潭王的确不是因为他大舅哥牵涉到胡惟庸谋反案中而忧惧自杀的,他自杀的真正原因是秽乱宫廷。
潭王朱梓温文尔雅,相貌英俊,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在藩国内也很少有飞扬跋扈,滋扰地方的举动,所以名声极好,但是此人却有一点毛病,那就是风流好色。作为一个藩王,嗜好女色原也没有什么,只要他想,有的是绝色佳人让他受用,问题是这个风流种子色胆包天,连宫里的女人也敢勾搭。
潭王未曾就藩前就与不少宫女结下了孽缘,就藩后这位情种对她们仍然思念不已,所以常借朝觐之机回京与她们厮混,因为事机不密渐渐泄露了风声,被锦衣卫侦得,密呈于天子。宫女们从理论上来说都是皇帝的预备妃子,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对极为重视封建礼法秩序的朱元璋来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震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命锦衣卫密宣朱梓回京。
朱梓对自己犯下的罪过心知肚明,他情知一旦到京对证根本就是辩无可辩,到那时就算不死,也得被他老子发配凤阳,一辈子幽禁于凤阳高墙之内,无奈之下这才一死了之。
锦衣卫本来是想把潭王弄回京去,由皇帝发落的,谁知道他抢先一步自杀了,而且死得如此轰轰烈烈,闹得全天下都知道有一位亲王自.焚了。这一来总得给大家一个理由吧?而皇子与宫女合奸的丑闻又实在上不了台面,无奈之下,主持其事的那位罗大人便绞尽脑汁,把朱梓之死和胡惟庸案穿凿附会地挂上了钩。
也就是说,潭王的那个大舅哥于琥是个冤枉透顶的倒霉蛋,他的所谓参与谋反,根本就是锦衣卫为了皇家脸面,亡羊补牢之下的牺牲品。并不是他涉嫌谋反吓死了大舅哥潭王,而是他的妹夫潭王,所以他才成了胡惟庸的同案犯。
朝廷把他抓起来后,马上宣布他是叛党,并炮制了人证和供词,却不公开他案发的时间,只说是因他之死吓死了潭王,于琥的名气太小,朝廷这么说,大家也就这么信了,没人去研究他被告发的经过和理由是否经得起推敲,也没人去印证潭王自.焚的时候,这位远在宁夏的于指挥是否已经被抓起来。这件事就此了结,知情者寥寥,且没人敢说出自己的疑问,张十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湖州乡下的一个睁眼瞎,居然知道此案的真相。
冯总旗四人的来历未必合法,目的更谈不上光明正大,而他们强迫夏浔在那份杀人供状上签字画押的事,更是一个大大的败笔,正是这件事,在当时就已促使夏浔下了决心:不为其傀儡,必杀之。
按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是堂堂的锦衣卫,他们是奉圣出京,他们查办的是谋反大案,这样一群钦差大人,要控制一个像夏浔这样的人需要让他留下把柄吗?用上这样下作的手段,只能说明他们的身份和行为是见不得光的,更说明他们对夏浔的所有允诺都是空中楼阁。
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夏浔,不管他们图谋的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夏浔的结局只有一个:像那位不幸地知道真正的杨文轩已经死掉的听香姑娘一样,成为锦衣卫灭口的对象,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锦衣卫可不是开善堂的,会留着他的性命。
画蛇添足,莫过于此。
于是,夏浔杀人反击的计划从那时候便开始筹划了。他知道,办砸了差事的小职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时,是不会把真相说给上司知道的,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在后来的交往中,张十三他们还隐隐露出了觊觎杨家财产的想法,他们既然对杨家的财产动了不可告人的心思,就更不会把夏浔的真实身份告诉其他人。
所以,夏浔只要杀掉这四个人,就能死中求活,并且极有可能真正取代杨文轩,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要杀掉四个人,那么就不能在把他们全部杀掉之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他需要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所以夏浔选择了一俟被杨家的人认可身份,马上就动手除掉如附骨之疽般的张十三。
他是身家清白的士绅,他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外面亭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证明他没有离开过这间屋子,他正在洗澡,他身上没有凶器。所以官府绝不会怀疑到他的头上。冯总旗更不会怀疑他,因为他刚到杨府,所有的人证都不可能是他的同党,如果冯总旗不太健忘的话,还会联想起不久前发生在云河镇的那桩谋杀案……”
张十三死了,自始至终,他也没弄明白夏浔到底是怎么看破他们阴谋的,和那位听香姑娘一样,黄泉路上,十三郎注定了做一只糊涂鬼。
夏浔跳起来开始冷静地布置现场,衣匣、衣架、地面……,所有的一切都在最短时间内布置完毕,以他专业的眼光又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破绽之后,夏浔抓了衣架在手,长长地吸了口气,用稍稍逊色于小荻姑娘的大嗓门放声大呼起来:“救命!救命啊……”
此时,张十三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儿,眼神涣散,还没死透……
夏浔挥舞着衣架,像一只惊慌的兔子,上蹿下跳地同空气中看不见的敌人拼命搏斗着:“我的冒险,开始了!”
险恶重重,步步杀机,一旦成功,却能成为人上之人,这个丰厚的回报值得他冒险。
现在冒险刚刚开始,夏浔心中那份激动丝毫不亚于他第一次爬上女朋友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