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大明武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人一听,个个转头看像黄大人,给人绕进去了吧,多嘴。
黄大人怏怏不乐,一甩袖,“我是天启七年的进士,想查我,还轮不到你吧”
王岚平哼哼一笑,“这可由不得你,来呀,将黄大人的履历拿上来”
甲士快步入殿,将一本册子交到王岚平手里,他随手当众翻了翻,然后呵呵一笑,说道,“黄大人的履历真是太精彩了,诸位大人不防也听听,天启七年一甲第七名,授翰林院编修,崇祯二年出任保定府涞水县知县,次年吏部考绩‘难堪大用’,真是可惜了啦,这四字几乎让黄大人的仕途终结,别急,真是峰回路转哪,崇祯四年,黄大人竟然调任河间府知府,当年孔有德谋反,黄大人弃城而去,再三年后,任升顺天府尹,时年,京师大旱,京城周边流民充野,死者如山,崇祯十一年,调任工部,任工部右侍郎,崇祯十七年,于先帝蒙难前一月,举家南迁,同年四月弘光帝于南京承位,六月,黄大人再次出山,任工部左侍郎,哎呀,黄大人,你这一生真可谓是平步青云哪”
黄大人冷冷一笑,“报效朝廷而已,有何可查?”
王岚平不紧不慢,走下台阶,拍了拍手里的履历,笑道,“就您这一帆风顺的升迁之道,足可称得上我辈楷模,天灾人祸都挡不住你黄大人升官民财呀,再听听,天启七年,你在太原老家有草房三间,薄田七亩,缸无七日粮,腰无八两银,任职涞水县令一年后,你便在太原城置宅一处,费银两千两,于河间知府任上调职时,你又在京城置田置产,共计费银五万七千两,在太原城外有良田两千亩,崇祯十一年,满虏犯边,皇上下旨整修长城,你是督办官,工部核算费银一百八十万两,其中有五十万两被你报作转运石料时的损耗,查无可查,崇祯十五年冬,工部运送二十万件棉衣到驻守长城的各军营,一月后,冻死兵士达二百七十人,此事也是由你经手,可万万没想到,这事竟然石沉大海,你黄大人请依旧冠冕堂皇,招摇过市,说,这些事有没有一件是我捏造的?”
这些事前些年在朝野间多有传闻,只不过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真不知道这黄大人是使了什么法术,屹立朝堂就是倒不掉,反而家业是越置越广,遍及太原府与京城。
满朝大臣没想到这个王岚平的京查会翻老帐,按这个路子查,哪个起家的历史都不干净,要真干净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朝堂上,那原兵部尚书就是个例子,不同流合污,就得让你发配边城。
黄大人面红耳赤,大叫道,“这都是哪年的黄历了,何况这些事当年就核实清了,老夫行得正坐得安”
王岚平脸一沉,“好,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不见棺材不落泪,来呀”
有甲士入殿,将一名身着七品官服的中年人推到了殿上,来人慌慌张张,这辈子都没上过金銮殿,当下‘噗通’一声跪倒,“下官向山知县见过列位大人”
王岚平走到他身边,说道,“你有何委屈,但说无防,皇上及满朝大臣会为你做主”
那人哆嗦着,不敢抬头,说道,“一个月前,工部左侍郎黄大人找到下官说皇上下旨要大修宫宇,要在下官治境内圈地五百亩,皇上修宫宇这是铺天同庆的大事,下官不敢怠慢,便亲自陪同黄大人核定,原定在南京西郊另择一处安置搬迁百姓,每户补银五两,开田十亩,下官照办,一个月后,三千余百姓陆续搬走,可是,时至今日他们仍是无处容身,原来定下的补银及田地也无法实行,百姓只得宿于荒郊野外,下官无法,只得找黄大人商量,可黄大人一不提补银二不提田亩,还向搬迁后的百姓另收每人二两的安置费,眼下就是激起民变,下官怕出大乱子,便到应天府承明此事,可应天府尹却乱棍将下官打出,各位大人,请看”说罢,他卷起袖子,只想他胳膊上淤青斑斑。
黄大人一听,恼羞成怒,冲上前,也顾不得体面,一脚将这知县给踢倒,“污蔑,完全是污蔑,李知县你是受何人指使竟敢跑到这朝堂上污蔑本官”
李知县忍着痛,吃力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手伸进怀里,取出一本册子,“下官不敢,这是那三千无处容身的百姓连名写的状子,只是下官官小职微,不能为民请命”他将状子举了起来。
黄大人一见,伸手就抢了过去,看都没看,当场就给撕成条。
&nbs... -->>
众人一听,个个转头看像黄大人,给人绕进去了吧,多嘴。
黄大人怏怏不乐,一甩袖,“我是天启七年的进士,想查我,还轮不到你吧”
王岚平哼哼一笑,“这可由不得你,来呀,将黄大人的履历拿上来”
甲士快步入殿,将一本册子交到王岚平手里,他随手当众翻了翻,然后呵呵一笑,说道,“黄大人的履历真是太精彩了,诸位大人不防也听听,天启七年一甲第七名,授翰林院编修,崇祯二年出任保定府涞水县知县,次年吏部考绩‘难堪大用’,真是可惜了啦,这四字几乎让黄大人的仕途终结,别急,真是峰回路转哪,崇祯四年,黄大人竟然调任河间府知府,当年孔有德谋反,黄大人弃城而去,再三年后,任升顺天府尹,时年,京师大旱,京城周边流民充野,死者如山,崇祯十一年,调任工部,任工部右侍郎,崇祯十七年,于先帝蒙难前一月,举家南迁,同年四月弘光帝于南京承位,六月,黄大人再次出山,任工部左侍郎,哎呀,黄大人,你这一生真可谓是平步青云哪”
黄大人冷冷一笑,“报效朝廷而已,有何可查?”
王岚平不紧不慢,走下台阶,拍了拍手里的履历,笑道,“就您这一帆风顺的升迁之道,足可称得上我辈楷模,天灾人祸都挡不住你黄大人升官民财呀,再听听,天启七年,你在太原老家有草房三间,薄田七亩,缸无七日粮,腰无八两银,任职涞水县令一年后,你便在太原城置宅一处,费银两千两,于河间知府任上调职时,你又在京城置田置产,共计费银五万七千两,在太原城外有良田两千亩,崇祯十一年,满虏犯边,皇上下旨整修长城,你是督办官,工部核算费银一百八十万两,其中有五十万两被你报作转运石料时的损耗,查无可查,崇祯十五年冬,工部运送二十万件棉衣到驻守长城的各军营,一月后,冻死兵士达二百七十人,此事也是由你经手,可万万没想到,这事竟然石沉大海,你黄大人请依旧冠冕堂皇,招摇过市,说,这些事有没有一件是我捏造的?”
这些事前些年在朝野间多有传闻,只不过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真不知道这黄大人是使了什么法术,屹立朝堂就是倒不掉,反而家业是越置越广,遍及太原府与京城。
满朝大臣没想到这个王岚平的京查会翻老帐,按这个路子查,哪个起家的历史都不干净,要真干净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朝堂上,那原兵部尚书就是个例子,不同流合污,就得让你发配边城。
黄大人面红耳赤,大叫道,“这都是哪年的黄历了,何况这些事当年就核实清了,老夫行得正坐得安”
王岚平脸一沉,“好,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不见棺材不落泪,来呀”
有甲士入殿,将一名身着七品官服的中年人推到了殿上,来人慌慌张张,这辈子都没上过金銮殿,当下‘噗通’一声跪倒,“下官向山知县见过列位大人”
王岚平走到他身边,说道,“你有何委屈,但说无防,皇上及满朝大臣会为你做主”
那人哆嗦着,不敢抬头,说道,“一个月前,工部左侍郎黄大人找到下官说皇上下旨要大修宫宇,要在下官治境内圈地五百亩,皇上修宫宇这是铺天同庆的大事,下官不敢怠慢,便亲自陪同黄大人核定,原定在南京西郊另择一处安置搬迁百姓,每户补银五两,开田十亩,下官照办,一个月后,三千余百姓陆续搬走,可是,时至今日他们仍是无处容身,原来定下的补银及田地也无法实行,百姓只得宿于荒郊野外,下官无法,只得找黄大人商量,可黄大人一不提补银二不提田亩,还向搬迁后的百姓另收每人二两的安置费,眼下就是激起民变,下官怕出大乱子,便到应天府承明此事,可应天府尹却乱棍将下官打出,各位大人,请看”说罢,他卷起袖子,只想他胳膊上淤青斑斑。
黄大人一听,恼羞成怒,冲上前,也顾不得体面,一脚将这知县给踢倒,“污蔑,完全是污蔑,李知县你是受何人指使竟敢跑到这朝堂上污蔑本官”
李知县忍着痛,吃力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手伸进怀里,取出一本册子,“下官不敢,这是那三千无处容身的百姓连名写的状子,只是下官官小职微,不能为民请命”他将状子举了起来。
黄大人一见,伸手就抢了过去,看都没看,当场就给撕成条。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