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了宫帐,寇准愤愤地道:“老相爷,你何以阻止下官!”
毕士安点了点头道:“你到我营帐里说话罢!”寇准无奈,只得随毕士安离开。
寇准为人,本就桀骜不驯,当年在先帝太宗面前,尚还心有敬畏,当今天子为人性情谦和,更添了他几分傲性。满朝文武唯一能令他稍作退让的,也只有毕士安了。
真宗为开封府尹时,毕士安便为开封判辅佐,真宗为皇太子,毕士安则接替真宗为开封府尹,真宗继位,毕士安则先后辅佐吕端、李沆为副相,精通政务善于处事为人老道,深得真宗倚重。
照说寇准的脾气,那是见谁顶谁,不过奇异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有人欣赏他的脾气,毕士安就是其中的一个。先皇太宗皇帝临终前将寇准贬职,真宗继位之后,宰相吕端与寇准脾性不太合,也没特别地想起他来,吕端告病后,李沆继位为相。毕士安便提起寇准来,这才召寇准回京。李沆去世后,真宗便打算起用毕士安为相,不料毕士安却极力举荐寇准,真宗以为寇准好刚使气,毕士安多次劝说,这才使得真宗打消顾虑,准备起用寇准为相。
不料刚刚准备任寇准为相,寇准便卷进一桩谋反案中去了。有人密告寇准结交安王元杰图谋不轨,寇准险些被陷下狱。又是毕士安出面力保,并亲自过问此案,为寇准洗清冤清,并将诬告者处死。直至这番辽人入侵,毕士安再度力荐寇准,真宗下旨令毕士安与寇准同时为相,毕士安位居寇准之上,却并不十分插手,任由寇准处置。
有了前后这多次的恩遇提携,寇准对于毕士安十分感激敬重,再加上毕士安为人持重,思虑深远,虽然出言不多,但是偶发一言,却正是寇准所不足之处,令寇准也不禁为之畏服。
因引寇准虽然心有疑惑,却还是忍了下去,跟着毕士安进了他的营帐。
毕士安年纪已老,走了这几步便有些喘息,寇准忙扶他坐下,才道:“老相爷,您现在可以说了吧!”
毕士安递给他一叠的卷宗,道:“寇准,你先看看这个吧!”
寇准将信将疑地看了毕士安一眼,坐下来看着那叠卷宗,越看脸色越是难看,看完了,抬起头来道:“这,真的到了这步田地吗?”
毕士安叹了一口气道:“寇准,你天纵奇才,远在我之上,因此我数次全力荐你为相,不管做任何事情,我都全力支持你。年轻人血气方刚,一心建功立业,我也年轻过,自然都能明白。可是先皇两次北伐,已经耗尽了大宋的元气。你可知河北一带,连耕种的壮年农夫都找不出来了?”
寇准道:“那以老相爷之见呢?”
毕士安摇了摇头,道:“我能有什么见识,只不过当年我曾有幸聆听老丞相赵普谈北疆之事,确是极有道理。他曾说:观历朝历代的各国相处之道,若能以财帛平息,便兵戈不兴。只有用金钱解决不了的纠纷,才会发生战争。秦始皇扫*一统天下何等威风,犹有筑长城防匈奴之举;隋炀帝远征高丽,以致于财尽民怨失了江山。北方部族的侵扰,并非自我朝始,亦不会自我朝而结束。历朝历代以来,中原安定,则北国不犯,中原板荡,则北方骑兵大举南下。自唐末以来百余年战争不息,直至我大宋立国,百姓方有这太平日子。立国之本,以民为贵,战乱连年,非是国家的祥兆。他认为我们只消得在边关一带,加强防护。城高河深,契丹人都是骑兵,难以进攻。中原地大物博,只消得有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国自然富,民自然强。辽人南下若是无所得,北方苦寒,必为争夺水草而自相残杀,我们自可得渔人之利。”
寇准道:“对,此番萧太后急着议和,亦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何不借此逼他们达成我们的目地。”
毕士安欲要说话,忽然只觉得一阵心悸,伏□去喘息半晌。寇准急忙上前扶住唤道:“老相爷、老相爷——”只觉得手上扶住的这个老人衰弱无比,那一头白发此刻瞧上来格外地令人心惊。
毕士安喘息住了,才道:“寇准啊,和议和议,双方必然有所和解,方才议得成啊!你一点余地都不留给别人,那这战就停不下来了。就算签了协定,也保不长啊!萧太后虽老,辽帝还年轻啊!”
寇准不服道:“老相爷的意思,还是主和了?只是好不容易御驾亲征,才落得个这么一点成果,下官实不甘心,下官不能附议!”
毕士安看着他,缓缓地道:“你必须附议。你可知道,军中已经有人传言,说你寇准挟主邀功,希图久掌兵权,所以不允和议!”
寇准一听,只觉得一股血气涌上,怒道:“这是诽谤!”
毕士安叹:“我知你知,这是诽谤,但是既有此言,五代十国挟兵弄权的事太多,本朝最忌这个。寇准啊,你的性子太烈,有我一日,我有时候还能够阻止一下你,另外官家还能听得进我几句倚老卖老的话。我只怕我去了之后,你处处要强,这样的诽谤会不止一个啊!如今和... -->>
出了宫帐,寇准愤愤地道:“老相爷,你何以阻止下官!”
毕士安点了点头道:“你到我营帐里说话罢!”寇准无奈,只得随毕士安离开。
寇准为人,本就桀骜不驯,当年在先帝太宗面前,尚还心有敬畏,当今天子为人性情谦和,更添了他几分傲性。满朝文武唯一能令他稍作退让的,也只有毕士安了。
真宗为开封府尹时,毕士安便为开封判辅佐,真宗为皇太子,毕士安则接替真宗为开封府尹,真宗继位,毕士安则先后辅佐吕端、李沆为副相,精通政务善于处事为人老道,深得真宗倚重。
照说寇准的脾气,那是见谁顶谁,不过奇异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有人欣赏他的脾气,毕士安就是其中的一个。先皇太宗皇帝临终前将寇准贬职,真宗继位之后,宰相吕端与寇准脾性不太合,也没特别地想起他来,吕端告病后,李沆继位为相。毕士安便提起寇准来,这才召寇准回京。李沆去世后,真宗便打算起用毕士安为相,不料毕士安却极力举荐寇准,真宗以为寇准好刚使气,毕士安多次劝说,这才使得真宗打消顾虑,准备起用寇准为相。
不料刚刚准备任寇准为相,寇准便卷进一桩谋反案中去了。有人密告寇准结交安王元杰图谋不轨,寇准险些被陷下狱。又是毕士安出面力保,并亲自过问此案,为寇准洗清冤清,并将诬告者处死。直至这番辽人入侵,毕士安再度力荐寇准,真宗下旨令毕士安与寇准同时为相,毕士安位居寇准之上,却并不十分插手,任由寇准处置。
有了前后这多次的恩遇提携,寇准对于毕士安十分感激敬重,再加上毕士安为人持重,思虑深远,虽然出言不多,但是偶发一言,却正是寇准所不足之处,令寇准也不禁为之畏服。
因引寇准虽然心有疑惑,却还是忍了下去,跟着毕士安进了他的营帐。
毕士安年纪已老,走了这几步便有些喘息,寇准忙扶他坐下,才道:“老相爷,您现在可以说了吧!”
毕士安递给他一叠的卷宗,道:“寇准,你先看看这个吧!”
寇准将信将疑地看了毕士安一眼,坐下来看着那叠卷宗,越看脸色越是难看,看完了,抬起头来道:“这,真的到了这步田地吗?”
毕士安叹了一口气道:“寇准,你天纵奇才,远在我之上,因此我数次全力荐你为相,不管做任何事情,我都全力支持你。年轻人血气方刚,一心建功立业,我也年轻过,自然都能明白。可是先皇两次北伐,已经耗尽了大宋的元气。你可知河北一带,连耕种的壮年农夫都找不出来了?”
寇准道:“那以老相爷之见呢?”
毕士安摇了摇头,道:“我能有什么见识,只不过当年我曾有幸聆听老丞相赵普谈北疆之事,确是极有道理。他曾说:观历朝历代的各国相处之道,若能以财帛平息,便兵戈不兴。只有用金钱解决不了的纠纷,才会发生战争。秦始皇扫*一统天下何等威风,犹有筑长城防匈奴之举;隋炀帝远征高丽,以致于财尽民怨失了江山。北方部族的侵扰,并非自我朝始,亦不会自我朝而结束。历朝历代以来,中原安定,则北国不犯,中原板荡,则北方骑兵大举南下。自唐末以来百余年战争不息,直至我大宋立国,百姓方有这太平日子。立国之本,以民为贵,战乱连年,非是国家的祥兆。他认为我们只消得在边关一带,加强防护。城高河深,契丹人都是骑兵,难以进攻。中原地大物博,只消得有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国自然富,民自然强。辽人南下若是无所得,北方苦寒,必为争夺水草而自相残杀,我们自可得渔人之利。”
寇准道:“对,此番萧太后急着议和,亦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何不借此逼他们达成我们的目地。”
毕士安欲要说话,忽然只觉得一阵心悸,伏□去喘息半晌。寇准急忙上前扶住唤道:“老相爷、老相爷——”只觉得手上扶住的这个老人衰弱无比,那一头白发此刻瞧上来格外地令人心惊。
毕士安喘息住了,才道:“寇准啊,和议和议,双方必然有所和解,方才议得成啊!你一点余地都不留给别人,那这战就停不下来了。就算签了协定,也保不长啊!萧太后虽老,辽帝还年轻啊!”
寇准不服道:“老相爷的意思,还是主和了?只是好不容易御驾亲征,才落得个这么一点成果,下官实不甘心,下官不能附议!”
毕士安看着他,缓缓地道:“你必须附议。你可知道,军中已经有人传言,说你寇准挟主邀功,希图久掌兵权,所以不允和议!”
寇准一听,只觉得一股血气涌上,怒道:“这是诽谤!”
毕士安叹:“我知你知,这是诽谤,但是既有此言,五代十国挟兵弄权的事太多,本朝最忌这个。寇准啊,你的性子太烈,有我一日,我有时候还能够阻止一下你,另外官家还能听得进我几句倚老卖老的话。我只怕我去了之后,你处处要强,这样的诽谤会不止一个啊!如今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