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梦幻初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世民的不要脸把朝臣们都给吓到了.
政治觉悟不高的可能只看到了李世民嫁女拉拢尉迟恭这件事,但宰辅,大员们可都是人精.
从中不光是看到了皇帝的不要脸,关键是看到了皇帝为什么不要脸.
他们从皇帝的举动中看到了他开始对开国功臣们有些担心,不放心了.为了拉拢或者说安抚尉迟恭都可以放下脸来把自己女儿嫁给比自己都大十多岁都可以当自己爹的尉迟恭当老婆,可见这忌惮,这担心得有多重了.
言语中先是告诉尉迟恭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在敲打尉迟恭,嫁女儿这是在安抚拉拢,帝王心术本没什么.但要放在十多年前刚刚登基时候的皇帝却对做不到这样.
他可以赏赐高官厚禄,但绝不会不要面皮的把女儿嫁给臣子,嫁给臣子的儿子倒是没问题的.
皇帝心急了,这是要清洗老臣子,给太子铺路的节奏啊.
前两年就要把十几位宰辅,重臣分封到地方,现在又做出这样的事情,看来皇帝是加快清洗的步伐了.
这样的皇帝,大臣们是惧怕的,因为一旦皇帝的忧心累积到一定程度,重臣们被削权削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是一大场的腥风血雨.
看看大汉建立后的刘邦是怎么杀功臣的就知道,那是前车之鉴.
刘邦那是没登基之前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所以登基以后就把所有分封的异姓诸侯王给全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个没逃脱.
现在李世民这样搞,分封刺史,看着好像给了封地跟封国一样,可要知道到了地方你总的先治理,先发展才算是有了实力的.
哪像现在这样在朝中大权在握.
万一被赶到封地,手里的权柄不在了,封地又是刚刚执掌,没有丝毫实力,皇帝杀起来那还不是跟碾死蚂蚁一样简单啊.
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大臣们谁都不敢冒这个险,不光是被分封的大臣,就其他重臣也不愿看到这样,因为一旦成了事实,谁知道最后还会牵连到谁.
李世民有些急迫的举动也给了大臣们非常大的压力.
几天后,皇帝再次谈起分封刺史的事情,这次诏议的是宗室大臣的子孙袭封刺史的事情.就是告诉被分封刺史的十多位重臣,你们看我对你们多好啊,分封刺史不光只你们这一代,而是子孙后代都可以袭封刺史的.那封地就是你们各家的自留地了,你们就是那里的王,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多好的事情啊,你们赶紧答应了,滚蛋去封地吧.
皇帝的潜台词就是这样.
然而这次皇帝没有再能顺利推行下去,不但子孙袭封刺史的事情没定下来,就贞观十一年定下来的分封刺史的事情都被感觉到压力危险的大臣们给联合反对了.
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事理不同,不是长治久安之策,上疏谏诤。
马周也上奏疏认为:“尧、舜这样的父亲,还有丹朱、商均那样的儿子。倘若让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 -->>
李世民的不要脸把朝臣们都给吓到了.
政治觉悟不高的可能只看到了李世民嫁女拉拢尉迟恭这件事,但宰辅,大员们可都是人精.
从中不光是看到了皇帝的不要脸,关键是看到了皇帝为什么不要脸.
他们从皇帝的举动中看到了他开始对开国功臣们有些担心,不放心了.为了拉拢或者说安抚尉迟恭都可以放下脸来把自己女儿嫁给比自己都大十多岁都可以当自己爹的尉迟恭当老婆,可见这忌惮,这担心得有多重了.
言语中先是告诉尉迟恭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在敲打尉迟恭,嫁女儿这是在安抚拉拢,帝王心术本没什么.但要放在十多年前刚刚登基时候的皇帝却对做不到这样.
他可以赏赐高官厚禄,但绝不会不要面皮的把女儿嫁给臣子,嫁给臣子的儿子倒是没问题的.
皇帝心急了,这是要清洗老臣子,给太子铺路的节奏啊.
前两年就要把十几位宰辅,重臣分封到地方,现在又做出这样的事情,看来皇帝是加快清洗的步伐了.
这样的皇帝,大臣们是惧怕的,因为一旦皇帝的忧心累积到一定程度,重臣们被削权削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是一大场的腥风血雨.
看看大汉建立后的刘邦是怎么杀功臣的就知道,那是前车之鉴.
刘邦那是没登基之前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所以登基以后就把所有分封的异姓诸侯王给全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个没逃脱.
现在李世民这样搞,分封刺史,看着好像给了封地跟封国一样,可要知道到了地方你总的先治理,先发展才算是有了实力的.
哪像现在这样在朝中大权在握.
万一被赶到封地,手里的权柄不在了,封地又是刚刚执掌,没有丝毫实力,皇帝杀起来那还不是跟碾死蚂蚁一样简单啊.
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大臣们谁都不敢冒这个险,不光是被分封的大臣,就其他重臣也不愿看到这样,因为一旦成了事实,谁知道最后还会牵连到谁.
李世民有些急迫的举动也给了大臣们非常大的压力.
几天后,皇帝再次谈起分封刺史的事情,这次诏议的是宗室大臣的子孙袭封刺史的事情.就是告诉被分封刺史的十多位重臣,你们看我对你们多好啊,分封刺史不光只你们这一代,而是子孙后代都可以袭封刺史的.那封地就是你们各家的自留地了,你们就是那里的王,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多好的事情啊,你们赶紧答应了,滚蛋去封地吧.
皇帝的潜台词就是这样.
然而这次皇帝没有再能顺利推行下去,不但子孙袭封刺史的事情没定下来,就贞观十一年定下来的分封刺史的事情都被感觉到压力危险的大臣们给联合反对了.
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事理不同,不是长治久安之策,上疏谏诤。
马周也上奏疏认为:“尧、舜这样的父亲,还有丹朱、商均那样的儿子。倘若让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