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少女与战车(五) (1/2)
800小说网 wuduxsw.com,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防卫军装甲部队中,第101试验重装甲营可谓极为特殊的单位。
从番号上不难看出这是一支试验部队,主要负责新型装备的测试工作。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支部队经常参与实战,在实战中摸索装备改进方案、编写维保手册、探索战术运用等等。
基于任务的特殊性,别的部队尚未列装的装备往往早就被第101试验重装甲营玩了个遍。其中既有后来被正式采用,大批量生产的,也有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送回炼钢炉的。
从总体上来说,这支部队的装备可谓代表着防卫军装甲力量的最尖端水平,每一辆战车都代表着未来技术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比如说,正从4辆灌木丛里缓缓驶出,展露出沉稳威荣的试做型“虎II”战车。
设计代号E-50,项目名称“次时代主力战车计划”。
名字上就充满浓浓高大上的气息,从里到外堆砌的技术也是高规格。不同于吸收VK3001(DB)、VK3601、VK4502(MAN)、T34技术搞出来的苏德混搭风“虎式”,防卫军的虎II汲取了历史上纳粹末日战车E-50和冷战时期联邦德国的黄鼠狼步兵战车的技术,单就技术水平来讲已经跳出二战的水平,足以和冷战早期的某五对轮谱系一较高下。
和虎I相比,虎II最大的改进是行走装置。之前大大的五对轮虽然生产简单,越障能力出色,但汲取苏德两家风格的扭杆+弹簧悬挂减震能力并不足以满足行进射击的需求,且越野时晃动程度还广受诟病。总装备部一度打算用交错负重轮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然而试验证明这种布局过于复杂且重量过大,负重轮之间过小的间距间隙很容易被泥沙碎石塞满,为了拆卸一个受损的负重轮,必须将所有负重轮全部卸下才行。更换履带也必须拆卸全部负重轮才行,这对后勤维保工作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额外压力。更要命的是多排式设计限制了负重轮的厚度,导致负重轮刚度严重不足,在战场上极有可能发生敌军炮弹打中负重轮导致负重轮变形卡死,战车无法行动的情形。斟酌再三,最终放弃了交错布局结构。
新设计的虎II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和液压减震器,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第1、2、5、6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震器。履带为双销式销耳挂胶钢质履带,底部有可更换的橡胶衬垫。冬季使用时,可将橡胶衬垫换为防滑齿。
底盘行驶稳定性提高,加上新开发的垂直稳定器,配合使用新研发高速钨芯穿甲弹使得虎II那门56倍径88mm主炮足以彻底主宰战场,即使不按照某些设计师预期中那样安装71倍径88炮或68倍径105mm战车炮,也足以横扫一切障碍。
譬如面前如同玩具一般的几辆轻型战车。
如果再把展开半包围阵型的6辆E-25“犀牛”驱逐战车和4辆豹式战车也纳入视野,没有人会对这场战斗的结局产生怀疑。
一般人的话,此时多半已经开始选择自暴自弃或是投降了。
“各车辆发射烟雾!A1、A2、A3发射烟雾弹,扰乱他们的视线!”
安装在车辆装甲板四周的小型圆管纷纷爆开,白色烟雾将挤在弯道的6辆轻型车辆包围起来,一朵又一朵的白色雾花在重型战车前方炸裂。一时间猎人的视线内失去了猎物的踪影。
“……正确的判断,反应也很快。”
轻型战车不可能在正面交战中战胜重型战车,数量多一倍的话或许还有点想法,可现在只有6辆——其中3辆还是不能作战的架子货——挤在弯道上被2倍以上的主力战车包围。面对这种绝死之境,能当机立断做出正确决断,这不光光是才能,更是不断在生死极限下磨砺积累的经验与本能。两者相互结合作用下,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当然,这边也是一样。
“各车组注意,微速倒车,不要开启雾灯。特别是J车组,敌军很可能选择你们作为突破口,注意间距,别让对手摸到屁股。”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趁着烟幕造成的混乱掉头逃跑了。
一般人的话,早就撤退了,不过——
诺娜很清楚,以一般常识套用罗兰的行动,绝对会吃大亏,他和“那位大人”无法用一般常识来预测行动。
烟雾不光扰乱了诺娜的视线,也遮挡了罗兰一边的视线,在这种状态下挤在弯道上的纵队仓促掉头只会造成混乱,开启雾灯或是使用无线电必然会成为显眼的靶子,就算勉强成功脱离接触,从这里到查理曼防线一侧多为开阔地,在这种地形下将脆弱的背后暴露给敌人,和自杀没什么两样。
利用烟雾从横队间隙穿插,绕到敌军防线后方脱离接触——这听上去很乱来,却不是毫无机会,特别是J车组,即驱逐战车(Jagdpanzer)车组,采用固定战斗室结构使其难以应对左右两侧的敌人,如果要选择突破口,趁着视野不佳从6辆“犀牛”中间穿过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让全体维持队列慢速倒车,确保视野和射程优势是最稳妥的战术选择。
一般对手的话,到了这一步就只有被将死的份了。
但,还是那句话。
一般人的话——
金属相互撞击的声响刺穿烟雾,紧接着沉重又坚硬的机械异常工作音在白色世界中嘶鸣。
“这里是115号车!履带中弹断裂,车辆无法操作!!”
115号“犀牛”驱逐战车车长诺伊鲍尔下士的诵报冷静沉稳,对异常事态的惊讶却难以掩饰。
战车是集火力、防御、机动于一身的钢铁堡垒,正如没有永不陷落的要塞,战车也有难以克服的弱点——行动机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妙,一旦行动机构受损,性能指标再好的战车也只能趴窝在原地充当碉堡。因此从烂泥坑、地雷到火箭弹,各类“专业断腿”武器一直都是战车挥之不去的噩梦。
道理倒是很简单,问题是怎么做到的?
侦察豹和追猎者的俯仰角只有-2度,至少需要50公尺的间距才能瞄准并命中对面... -->>
防卫军装甲部队中,第101试验重装甲营可谓极为特殊的单位。
从番号上不难看出这是一支试验部队,主要负责新型装备的测试工作。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支部队经常参与实战,在实战中摸索装备改进方案、编写维保手册、探索战术运用等等。
基于任务的特殊性,别的部队尚未列装的装备往往早就被第101试验重装甲营玩了个遍。其中既有后来被正式采用,大批量生产的,也有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送回炼钢炉的。
从总体上来说,这支部队的装备可谓代表着防卫军装甲力量的最尖端水平,每一辆战车都代表着未来技术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比如说,正从4辆灌木丛里缓缓驶出,展露出沉稳威荣的试做型“虎II”战车。
设计代号E-50,项目名称“次时代主力战车计划”。
名字上就充满浓浓高大上的气息,从里到外堆砌的技术也是高规格。不同于吸收VK3001(DB)、VK3601、VK4502(MAN)、T34技术搞出来的苏德混搭风“虎式”,防卫军的虎II汲取了历史上纳粹末日战车E-50和冷战时期联邦德国的黄鼠狼步兵战车的技术,单就技术水平来讲已经跳出二战的水平,足以和冷战早期的某五对轮谱系一较高下。
和虎I相比,虎II最大的改进是行走装置。之前大大的五对轮虽然生产简单,越障能力出色,但汲取苏德两家风格的扭杆+弹簧悬挂减震能力并不足以满足行进射击的需求,且越野时晃动程度还广受诟病。总装备部一度打算用交错负重轮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然而试验证明这种布局过于复杂且重量过大,负重轮之间过小的间距间隙很容易被泥沙碎石塞满,为了拆卸一个受损的负重轮,必须将所有负重轮全部卸下才行。更换履带也必须拆卸全部负重轮才行,这对后勤维保工作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额外压力。更要命的是多排式设计限制了负重轮的厚度,导致负重轮刚度严重不足,在战场上极有可能发生敌军炮弹打中负重轮导致负重轮变形卡死,战车无法行动的情形。斟酌再三,最终放弃了交错布局结构。
新设计的虎II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和液压减震器,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第1、2、5、6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震器。履带为双销式销耳挂胶钢质履带,底部有可更换的橡胶衬垫。冬季使用时,可将橡胶衬垫换为防滑齿。
底盘行驶稳定性提高,加上新开发的垂直稳定器,配合使用新研发高速钨芯穿甲弹使得虎II那门56倍径88mm主炮足以彻底主宰战场,即使不按照某些设计师预期中那样安装71倍径88炮或68倍径105mm战车炮,也足以横扫一切障碍。
譬如面前如同玩具一般的几辆轻型战车。
如果再把展开半包围阵型的6辆E-25“犀牛”驱逐战车和4辆豹式战车也纳入视野,没有人会对这场战斗的结局产生怀疑。
一般人的话,此时多半已经开始选择自暴自弃或是投降了。
“各车辆发射烟雾!A1、A2、A3发射烟雾弹,扰乱他们的视线!”
安装在车辆装甲板四周的小型圆管纷纷爆开,白色烟雾将挤在弯道的6辆轻型车辆包围起来,一朵又一朵的白色雾花在重型战车前方炸裂。一时间猎人的视线内失去了猎物的踪影。
“……正确的判断,反应也很快。”
轻型战车不可能在正面交战中战胜重型战车,数量多一倍的话或许还有点想法,可现在只有6辆——其中3辆还是不能作战的架子货——挤在弯道上被2倍以上的主力战车包围。面对这种绝死之境,能当机立断做出正确决断,这不光光是才能,更是不断在生死极限下磨砺积累的经验与本能。两者相互结合作用下,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当然,这边也是一样。
“各车组注意,微速倒车,不要开启雾灯。特别是J车组,敌军很可能选择你们作为突破口,注意间距,别让对手摸到屁股。”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趁着烟幕造成的混乱掉头逃跑了。
一般人的话,早就撤退了,不过——
诺娜很清楚,以一般常识套用罗兰的行动,绝对会吃大亏,他和“那位大人”无法用一般常识来预测行动。
烟雾不光扰乱了诺娜的视线,也遮挡了罗兰一边的视线,在这种状态下挤在弯道上的纵队仓促掉头只会造成混乱,开启雾灯或是使用无线电必然会成为显眼的靶子,就算勉强成功脱离接触,从这里到查理曼防线一侧多为开阔地,在这种地形下将脆弱的背后暴露给敌人,和自杀没什么两样。
利用烟雾从横队间隙穿插,绕到敌军防线后方脱离接触——这听上去很乱来,却不是毫无机会,特别是J车组,即驱逐战车(Jagdpanzer)车组,采用固定战斗室结构使其难以应对左右两侧的敌人,如果要选择突破口,趁着视野不佳从6辆“犀牛”中间穿过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让全体维持队列慢速倒车,确保视野和射程优势是最稳妥的战术选择。
一般对手的话,到了这一步就只有被将死的份了。
但,还是那句话。
一般人的话——
金属相互撞击的声响刺穿烟雾,紧接着沉重又坚硬的机械异常工作音在白色世界中嘶鸣。
“这里是115号车!履带中弹断裂,车辆无法操作!!”
115号“犀牛”驱逐战车车长诺伊鲍尔下士的诵报冷静沉稳,对异常事态的惊讶却难以掩饰。
战车是集火力、防御、机动于一身的钢铁堡垒,正如没有永不陷落的要塞,战车也有难以克服的弱点——行动机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妙,一旦行动机构受损,性能指标再好的战车也只能趴窝在原地充当碉堡。因此从烂泥坑、地雷到火箭弹,各类“专业断腿”武器一直都是战车挥之不去的噩梦。
道理倒是很简单,问题是怎么做到的?
侦察豹和追猎者的俯仰角只有-2度,至少需要50公尺的间距才能瞄准并命中对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