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圆圆做了掌柜的,我和她爸爸当然就是顾客。我们拿一些东西给她在地下围出一个“小店”,并摆上各种“货物”,货物有真的,有替代品(比如她最喜欢吃的雪糕就得找替代品),只要她明白就行,然后我们轮流光顾她的小店。
我们认真地浏览她的商品,选定要买什么,问她多少钱,有时还要讨价还价一下。付款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找一些零钱回来的,比如买一根筷子六角钱,我们一般会给她一元钱,这样她就得找四角钱出来。
开始时都是她自己定价,小孩定价,无论大小都是一个比较整、比较简单的数字,比如1元、200元等。她一般不用“1.40元”或“203元”这样的定价来为难自己。
玩过几次后,我们就暗暗地把她往稍复杂些的计算上引。
比如雪糕原来卖1元一支,我们就建议说,这几天雪糕涨价了,每支一块二了,你这里要不要涨价啊,涨价可以每支多赚两毛呢。然后我们给她两元钱或五元钱,这样她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了。
圆圆开始时不喜欢这种有零头的定价,这给她的计算带来麻烦了。我就在带她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时,让她注意一下小卖部商品定价基本上都有零头,于是她的“价格”都变得有零头了。
开小卖部的计算难度上升时,过渡应自然,这样会保持孩子的兴趣。
我们开始时一般都是玩100元以内的加减法,稍后就给她一些建议,认为某个东西应该很贵,可以把价格定到三五百元。我印象中圆圆在四岁左右时,可心算500以内的加减法,这基本上是通过“做生意”学来的。
开小卖部游戏大约一直玩到圆圆上学二、三年级。她学习乘法和除法时,我就暗暗在游戏中加进了相关知识,比如一根铅笔9分钱,我要求一下买8根;或者一包饼干4元钱,里面有10块,而我只想买3块。这样,她就得动用她的乘除法知识来计算了。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的数学启蒙效果。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的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圆圆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当别的同学在抽象的数字里苦苦挣扎时,她却对每个题一眼看透,觉得那些题都太简单了。
圆圆读完二年级直接上四年级,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有些担忧。说三年级是比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较难,尤其是数学。于是我找来三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用十天的时间和圆圆一起学了一遍,她掌握得很好,开学后和一些上过三年级的孩子一起考试,她的成绩最高。
并非圆圆是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相关知识她在“开小卖部”时早已用过了。当“店主”动的脑筋,使她的数学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起课本来就十分轻松。
儿童身上有一种喜好模仿成人生活的天性。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玩摆家家,特别快乐。我想,圆圆“开小卖部”的感觉一定和我玩摆家家时的感觉一样,只是她不知道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已学习了计算。
所以,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
玩这样的游戏,在家长这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计算,如果你把这个目的告诉孩子了,或被他察觉了,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这仅仅就是个游戏,只是为了玩。大人在和孩子玩时,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其次是避免造成孩子不好意思。
我们在和圆圆玩时,刚开始圆圆对什么东西定多少价没感觉,完全是随意报数字。比如她把一小块“蛋糕”定价成100元,她爸爸就很夸张地说“啊,这么贵啊!”她爸爸是为了制造气氛,以他所熟知的市场价格来感叹,可他的口气把圆圆吓住了。圆圆从爸爸的口气中感觉自己定的价格太离谱,有些不知所措。再问到下一个东西的价格时,她报价时就有些胆怯和不安,犹豫地说出一个数字,然后等待大人的反应,试探定得对不对。这样玩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玩耍上,时间稍长就会感到紧张和厌倦。我赶快出来打圆场,告诉她爸爸说这块蛋糕做得特别香,就值这些钱。
事后我告诉圆圆爸爸,以后无论孩子定价多少,都不要那样大惊小怪。不要以你的生活经验来干扰孩子的思维,孩子并没有市场价值概念。我们只是为了让她学会计算,不是为了让她学会做生意,所以她怎样定价并不重要。她完全可以把一斤米定成200元,也可以把一个金戒指定成4角钱。
第三是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
家长要记住的是,这是个游戏,不是数学课。家长可以通过“买卖”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计算的难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让太难的计算干扰乐趣。如果孩子在买卖中屡屡感到计算的困难,他就会有受挫感,就会失去兴趣。
第四是不强迫孩子玩。
不要为了让孩子学习而频频地玩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和一些人讲过后,就有人回家天天和孩子玩。开始孩子还有兴趣,但连玩三天后就不想玩了,家长就左说右劝地要玩。
也有那样的时候,刚开始玩,一笔生意还没成交,孩子就因为什么原因突然不想玩了,这时家长也不要强迫,只要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要立即停止,以免败坏了孩子对游戏的胃口。如果家长在游戏中表现得太积极,还容易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
 ... -->>
圆圆做了掌柜的,我和她爸爸当然就是顾客。我们拿一些东西给她在地下围出一个“小店”,并摆上各种“货物”,货物有真的,有替代品(比如她最喜欢吃的雪糕就得找替代品),只要她明白就行,然后我们轮流光顾她的小店。
我们认真地浏览她的商品,选定要买什么,问她多少钱,有时还要讨价还价一下。付款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找一些零钱回来的,比如买一根筷子六角钱,我们一般会给她一元钱,这样她就得找四角钱出来。
开始时都是她自己定价,小孩定价,无论大小都是一个比较整、比较简单的数字,比如1元、200元等。她一般不用“1.40元”或“203元”这样的定价来为难自己。
玩过几次后,我们就暗暗地把她往稍复杂些的计算上引。
比如雪糕原来卖1元一支,我们就建议说,这几天雪糕涨价了,每支一块二了,你这里要不要涨价啊,涨价可以每支多赚两毛呢。然后我们给她两元钱或五元钱,这样她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了。
圆圆开始时不喜欢这种有零头的定价,这给她的计算带来麻烦了。我就在带她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时,让她注意一下小卖部商品定价基本上都有零头,于是她的“价格”都变得有零头了。
开小卖部的计算难度上升时,过渡应自然,这样会保持孩子的兴趣。
我们开始时一般都是玩100元以内的加减法,稍后就给她一些建议,认为某个东西应该很贵,可以把价格定到三五百元。我印象中圆圆在四岁左右时,可心算500以内的加减法,这基本上是通过“做生意”学来的。
开小卖部游戏大约一直玩到圆圆上学二、三年级。她学习乘法和除法时,我就暗暗在游戏中加进了相关知识,比如一根铅笔9分钱,我要求一下买8根;或者一包饼干4元钱,里面有10块,而我只想买3块。这样,她就得动用她的乘除法知识来计算了。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的数学启蒙效果。数学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一些干巴巴的枯燥的计算来为难孩子。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的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
圆圆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当别的同学在抽象的数字里苦苦挣扎时,她却对每个题一眼看透,觉得那些题都太简单了。
圆圆读完二年级直接上四年级,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有些担忧。说三年级是比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较难,尤其是数学。于是我找来三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用十天的时间和圆圆一起学了一遍,她掌握得很好,开学后和一些上过三年级的孩子一起考试,她的成绩最高。
并非圆圆是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相关知识她在“开小卖部”时早已用过了。当“店主”动的脑筋,使她的数学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学起课本来就十分轻松。
儿童身上有一种喜好模仿成人生活的天性。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玩摆家家,特别快乐。我想,圆圆“开小卖部”的感觉一定和我玩摆家家时的感觉一样,只是她不知道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已学习了计算。
所以,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是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
玩这样的游戏,在家长这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计算,如果你把这个目的告诉孩子了,或被他察觉了,孩子就会失去游戏的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这仅仅就是个游戏,只是为了玩。大人在和孩子玩时,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其次是避免造成孩子不好意思。
我们在和圆圆玩时,刚开始圆圆对什么东西定多少价没感觉,完全是随意报数字。比如她把一小块“蛋糕”定价成100元,她爸爸就很夸张地说“啊,这么贵啊!”她爸爸是为了制造气氛,以他所熟知的市场价格来感叹,可他的口气把圆圆吓住了。圆圆从爸爸的口气中感觉自己定的价格太离谱,有些不知所措。再问到下一个东西的价格时,她报价时就有些胆怯和不安,犹豫地说出一个数字,然后等待大人的反应,试探定得对不对。这样玩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玩耍上,时间稍长就会感到紧张和厌倦。我赶快出来打圆场,告诉她爸爸说这块蛋糕做得特别香,就值这些钱。
事后我告诉圆圆爸爸,以后无论孩子定价多少,都不要那样大惊小怪。不要以你的生活经验来干扰孩子的思维,孩子并没有市场价值概念。我们只是为了让她学会计算,不是为了让她学会做生意,所以她怎样定价并不重要。她完全可以把一斤米定成200元,也可以把一个金戒指定成4角钱。
第三是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
家长要记住的是,这是个游戏,不是数学课。家长可以通过“买卖”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计算的难度可以慢慢提高,但不要让太难的计算干扰乐趣。如果孩子在买卖中屡屡感到计算的困难,他就会有受挫感,就会失去兴趣。
第四是不强迫孩子玩。
不要为了让孩子学习而频频地玩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我和一些人讲过后,就有人回家天天和孩子玩。开始孩子还有兴趣,但连玩三天后就不想玩了,家长就左说右劝地要玩。
也有那样的时候,刚开始玩,一笔生意还没成交,孩子就因为什么原因突然不想玩了,这时家长也不要强迫,只要孩子表现出不想玩了,就要立即停止,以免败坏了孩子对游戏的胃口。如果家长在游戏中表现得太积极,还容易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