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uduxsw.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邻居,她住在我的楼下。大约在圆圆读初中时,她的女儿正要高考。当时圆圆要参加二胡考级,由于上住宿制学校,只能每个周末回家时练琴。结果只要圆圆的二胡声一响,楼下就开始敲暖气管。开始我们不以为是针对我们来的,因为那个楼虽然隔音不太好,但谁家有什么声响,仅仅是隐约听到,那音量根本影响不到自己。后来又反复几次,我们才确信那个声音就是制止圆圆练二胡的。
我后来在电梯里遇到一些邻居,从他们的言谈中知道这位母亲抱怨别人家的声音影响了她女儿的学习,所以总敲暖气管,甚至“登门拜访”过一些人。大家在心里可能也觉得她做得有些过,不过人们还是很支持孩子高考,都自觉地减免了家里的各种声音。
圆圆不能在晚上练二胡了,只能在周六上午,即那女孩去学校上课时练。那段时间也听不到邻居家弹钢琴的声音了,只是不时地听到楼下敲暖气管的声音,看来影响他家孩子学习的声音是消灭不尽的。我当时就替这个高三的女孩担忧,家长响亮地敲打暖气管,其实是不断地提醒孩子这里有噪音那里有噪音。整天竖起耳朵搜索噪音,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吗?
令人遗憾的是那个女孩真的没考上大学,我知道的结果是她又复读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不想学习,找借口说别人吵着她了,这种情况下,家长更不能助长孩子的坏毛病。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圆圆读高中时,她姥姥来我家,总担心电视声音会吵到她的学习。我们就一次次地告诉她姥姥没事,您什么时间想看电视就去看。
我们说的是真心话,只要不把电视机搬到圆圆的屋里,她把小屋门一关,根本就不受任何事情打扰。我们一直有意无意地培养她的抗干扰能力,在她上小学时甚至怂恿她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高考前两个月,在距离我家不到100米处,一幢新大楼开始动工。大型车辆因为白天不能进市区,晚上才可以行驶。所以每到晚上十一、二点,外面就开始传来大卡车的轰鸣声,钢筋石块的装卸声,工人们操作时的叫喊声,一直得持续到凌晨三、四点。和我们一个楼上另有两位考生,他们的家长去找过工地,但没什么结果。北京市好像有规定,高考期间居民楼附近的工地不许夜间施工,但那个工地一晚都没停歇。施工单位只是不断地在居民楼里张贴道歉告示,希望人们谅解。
我和她爸爸心里也有些着急,但想想施工单位有他们的难处,觉得去找他们也没什么效果。我们在家里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提醒,而不是去抱怨。
我们在圆圆面前从没提到一句关于工地的噪音的话。观察她每天心态平和,猜测她可能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也假装什么事都没有,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噪音的焦虑。
那一阶段圆圆的睡眠也很好,这可能也得益于她从小养成的睡觉不怕吵的习惯。高考前圆圆说自己怎么感觉不到很紧张,是不是不在状态中啊。考试结束后,她惊奇地说怎么考试就过去了,也没失眠一次。
直到这时,我们才敢问她是否受到外面工地的打扰。圆圆在我们的提醒下才发现外面的工地开工了,她说这些天有时候感觉到外面噪音很大,但没顾上在意,没发现它有这么吵。
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而不是处处苛责,处处想改造。
带着这样的想法来看“噪音”,它们就不再是噪音——邻居家里传来的电视声、吵架声,汽车在路上的行驶声和喇叭声,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它们是城市天籁,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被这些声音困扰。
在很多类似的小问题上,都可以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态度,由此解决的则可能是个大问题。与其说“睡觉不怕吵”是个生理问题,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教育问题。孩子的睡眠完全可以和大人的正常活动做到两不打扰,一个略有噪音的环境还有利于养成孩子睡觉不怕打扰的好习惯。家长不应该娇纵孩子睡觉怕吵的习惯,应想办法让他逐渐适应生活噪音,学会睡觉不怕吵。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如果一直被错误地解决,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心理问题。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癖好。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不怕小动物
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很多人都惧怕某种小动物,那是一种痛苦的体验。没有惧怕或惧怕不深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折磨。
我非常害怕一种小动物,不光怕活物,也怕图片,甚至连文字也害怕。原本很喜欢看电视《动物世界》,就因为偶然在镜头上看到这种小动物,从此后就再也不敢看这个节目了。即使节目讲毫不相干的其它动物,也不敢看,怕万一遇到。所以在这里写到这个问题,都不能写出这个小动物的名来,否则这篇文章也写不下去。
我知道这很病态,但克服不了。它不是毅力的事,就像人不可能靠毅力治愈疾病一样。
我曾在大学里选修过一门心理咨询课。有一节课就是讲如何克服惧怕小动物。老师采用的是“脱敏疗法”,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害怕的那个东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让它一点点地慢慢地往自己跟前移。每当感觉害怕时,就停顿一小会儿,让自己适应一下,能接受了再往前移。
一些同学通过这个方法,慢慢地觉得自己害怕的某种小动物不那么可怕了,可以接受了。只有几个人做不到,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根本不能接受那个东西的存在,更不要说让它往近处移,只要视线中有一点影像,就吓得赶快把眼睛睁开了。
用心理学来... -->>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邻居,她住在我的楼下。大约在圆圆读初中时,她的女儿正要高考。当时圆圆要参加二胡考级,由于上住宿制学校,只能每个周末回家时练琴。结果只要圆圆的二胡声一响,楼下就开始敲暖气管。开始我们不以为是针对我们来的,因为那个楼虽然隔音不太好,但谁家有什么声响,仅仅是隐约听到,那音量根本影响不到自己。后来又反复几次,我们才确信那个声音就是制止圆圆练二胡的。
我后来在电梯里遇到一些邻居,从他们的言谈中知道这位母亲抱怨别人家的声音影响了她女儿的学习,所以总敲暖气管,甚至“登门拜访”过一些人。大家在心里可能也觉得她做得有些过,不过人们还是很支持孩子高考,都自觉地减免了家里的各种声音。
圆圆不能在晚上练二胡了,只能在周六上午,即那女孩去学校上课时练。那段时间也听不到邻居家弹钢琴的声音了,只是不时地听到楼下敲暖气管的声音,看来影响他家孩子学习的声音是消灭不尽的。我当时就替这个高三的女孩担忧,家长响亮地敲打暖气管,其实是不断地提醒孩子这里有噪音那里有噪音。整天竖起耳朵搜索噪音,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吗?
令人遗憾的是那个女孩真的没考上大学,我知道的结果是她又复读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不想学习,找借口说别人吵着她了,这种情况下,家长更不能助长孩子的坏毛病。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圆圆读高中时,她姥姥来我家,总担心电视声音会吵到她的学习。我们就一次次地告诉她姥姥没事,您什么时间想看电视就去看。
我们说的是真心话,只要不把电视机搬到圆圆的屋里,她把小屋门一关,根本就不受任何事情打扰。我们一直有意无意地培养她的抗干扰能力,在她上小学时甚至怂恿她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高考前两个月,在距离我家不到100米处,一幢新大楼开始动工。大型车辆因为白天不能进市区,晚上才可以行驶。所以每到晚上十一、二点,外面就开始传来大卡车的轰鸣声,钢筋石块的装卸声,工人们操作时的叫喊声,一直得持续到凌晨三、四点。和我们一个楼上另有两位考生,他们的家长去找过工地,但没什么结果。北京市好像有规定,高考期间居民楼附近的工地不许夜间施工,但那个工地一晚都没停歇。施工单位只是不断地在居民楼里张贴道歉告示,希望人们谅解。
我和她爸爸心里也有些着急,但想想施工单位有他们的难处,觉得去找他们也没什么效果。我们在家里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提醒,而不是去抱怨。
我们在圆圆面前从没提到一句关于工地的噪音的话。观察她每天心态平和,猜测她可能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也假装什么事都没有,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噪音的焦虑。
那一阶段圆圆的睡眠也很好,这可能也得益于她从小养成的睡觉不怕吵的习惯。高考前圆圆说自己怎么感觉不到很紧张,是不是不在状态中啊。考试结束后,她惊奇地说怎么考试就过去了,也没失眠一次。
直到这时,我们才敢问她是否受到外面工地的打扰。圆圆在我们的提醒下才发现外面的工地开工了,她说这些天有时候感觉到外面噪音很大,但没顾上在意,没发现它有这么吵。
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而不是处处苛责,处处想改造。
带着这样的想法来看“噪音”,它们就不再是噪音——邻居家里传来的电视声、吵架声,汽车在路上的行驶声和喇叭声,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它们是城市天籁,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被这些声音困扰。
在很多类似的小问题上,都可以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态度,由此解决的则可能是个大问题。与其说“睡觉不怕吵”是个生理问题,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教育问题。孩子的睡眠完全可以和大人的正常活动做到两不打扰,一个略有噪音的环境还有利于养成孩子睡觉不怕打扰的好习惯。家长不应该娇纵孩子睡觉怕吵的习惯,应想办法让他逐渐适应生活噪音,学会睡觉不怕吵。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如果一直被错误地解决,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心理问题。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癖好。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不怕小动物
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很多人都惧怕某种小动物,那是一种痛苦的体验。没有惧怕或惧怕不深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折磨。
我非常害怕一种小动物,不光怕活物,也怕图片,甚至连文字也害怕。原本很喜欢看电视《动物世界》,就因为偶然在镜头上看到这种小动物,从此后就再也不敢看这个节目了。即使节目讲毫不相干的其它动物,也不敢看,怕万一遇到。所以在这里写到这个问题,都不能写出这个小动物的名来,否则这篇文章也写不下去。
我知道这很病态,但克服不了。它不是毅力的事,就像人不可能靠毅力治愈疾病一样。
我曾在大学里选修过一门心理咨询课。有一节课就是讲如何克服惧怕小动物。老师采用的是“脱敏疗法”,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害怕的那个东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让它一点点地慢慢地往自己跟前移。每当感觉害怕时,就停顿一小会儿,让自己适应一下,能接受了再往前移。
一些同学通过这个方法,慢慢地觉得自己害怕的某种小动物不那么可怕了,可以接受了。只有几个人做不到,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根本不能接受那个东西的存在,更不要说让它往近处移,只要视线中有一点影像,就吓得赶快把眼睛睁开了。
用心理学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