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uduxsw.com,大唐万户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
李清细细地讲述他的南诏之行,李隆基也在认真地听,他不断变换坐姿,听到滇东巫女的作用,他不禁伏案沉思,讲到袭击吐蕃使臣,他又眼光炽热,几欲拍案而起,一直听他讲完猎捕阁罗凤,下令放箭射杀二人,李隆基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躺在椅子上,时间竟过了快二个时辰。
李隆基目光闪烁,似随意问道:“适才听你说在滇东时,你向寒崇道保证封他为南宁州都督,这是否有点孟浪,若朕不答应,你又怎么向他解释?”
李清得边令诚提醒,早胸有成竹,以李隆基的精明和大智,若否认才是他无法容忍的,关键是在用词,他肃然答道:“因为臣早有杀他之心,为稳住他,就算答应封他为滇东王又有何妨,我要的是时间,便在墙上先画了个饼给他,让慢慢看、慢慢做梦,假如臣真要用他,自然会发加急向皇上求旨,否则,若兑现不了,他一怒又反,我岂不是前功尽弃?”
李隆基暗暗点头,其实人已经死了,有没有假传圣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清如何圆这件事,听他答得圆滑,听似不承认,但细节处其实又承认了,此事就算轻轻揭过。
李隆基起身,负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凝神想了一会儿,仰头望着窗外徐徐说道:“吐蕃窥视西南已不下百年,屡败我大唐,先后在铁桥设神川都督,在浪穹遣御史镇守,势力兴盛时一度南下占据了洱海地区,无奈,朕只好选择扶持当地势力来对抗吐蕃咄咄逼人的气势,从太宗时起,蒙舍诏就和我大唐历代关系密切,朕就选了蒙舍诏主皮逻阁为大唐代言人,他是有几分才干,最终将吐蕃逐出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只可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用来对付吐蕃南扩的盾牌反而成了威胁大唐的长矛,让人不胜叹惋,你此次去南诏,利用南诏兄弟争权的机会瓦解了南诏东扩的野心,分裂了南诏,拔掉了大唐腹下的一颗芒刺,大功于社稷,论功绩,封国公也有资格。”
说到此,李隆基霍然转身,盯着李清沉声道:“若朕封你为国公,你可敢接受?”
李清知道自己若应了,就会成为大唐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公,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有资历、没有实力却登高位,不知要被多少人眼红,不说李林甫,就是一个小小的御史判官也会轻而易举拿到把柄告翻自己,饭要一口口吃,路须一步步走,还是深藏不露的好。
想到此,他轻轻摇了摇头,“不是臣敢不敢接受的问题,而是臣并没有完全解决南诏问题,愧不敢受!”
李隆基暗暗点头,如此年轻却不骄不躁,难得!难得!
“为什么没有完全解决南诏问题,你说说看!”
李清淡淡一笑道:“刚才皇上也说了,南诏问题其实是一只手的正反两面,它的正面是大唐,反面是吐蕃,南诏强则吐蕃势弱,反之亦然,现在南诏分裂,必然会给吐蕃可趁之机,所以臣才说南诏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完。”
“那依你之见,这个困局又该如何解?”
“增兵!”李清毫不犹豫道:“政治上扶持于诚节只是其中一方面,吐蕃问题还得大唐自己解决,臣建议提升巂州(今四川西昌)都督府规格,以剑南节度为首,南溪郡都督府为颈,西北是巂州都督府,东是昆州都督府,中间是姚州都督府(今云南楚雄),象三只铁钳牢牢抓住云南,再加强南面安南都护府(今越南河内)对各羁縻州的控制,实行军屯,同时提高赋税,以削弱各部落的实力,这样西南地区将牢牢被我大唐控制,何惧吐蕃南扩。”
李隆基默默注视着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半晌,才长长一叹道: “如果你再早几年到朕的身边来,皮逻阁又怎么会坐大。”
李清沉思片刻又道:“臣还有一件事想禀明陛下。”
“你说!”
“臣以为姚州都督李宓兼任南溪郡都督实在不妥,他精力有限,无暇两头兼顾,使得南溪郡都督府形同虚设, 臣想保举一人为南溪郡都督,此人在剑南为官多年,又曾为章仇大人的特使出使南诏,对南诏事务熟悉。”
李隆基淡然一笑,“你说的可是剑南采访使鲜于仲通?”
“正是此人。”
李隆基却不以为然道:“其实朕倒是想让你去做南溪郡都督,觉得只有你最合适。”
李清上前一步,左膝跪地道:“陛下,臣想去西域发展,还有跟随臣的那三百唐军,感情已深,希望陛下能答应让他们继续跟随为臣,臣只有这两个要求,望陛下答应。”
李隆基看了李清片刻,心中有些感动,亲手将他扶起,拍拍他肩膀笑道:“你的心愿朕已经知道,你先回家去,让你新婚第三天就去南诏,朕实在过意不去,先回家探望娇妻,过几日朕再好好封赏你。”
李清谢恩,他刚要告辞,忽然想起一事,顿时脸色大变,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自己杀了吐蕃使臣至今已快一个月,加之南诏分裂,但吐蕃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似乎不符合常理,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吐蕃要对陇右用兵了,所以才隐忍此事,他又想起海家走私军品一事,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吐蕃今年要对大唐动兵,想到此,他急对李隆基道:“皇上,臣有预感,夏秋之际,吐蕃极可能会对陇右用兵,请皇上早做准备。”
说完,他又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告诉李隆基,李隆基脸色微变,确实有这个可能,他忽然想起前日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和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联合上书,要求全面禁止与吐蕃贸易,防止不法商人借正常贸易渠道将铁器、粮食等禁品走私到吐蕃,但这一方案被李林甫一系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理由是吐蕃战事未料,不能因哽废食。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问题在太子与李林甫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只要是太子一党的提议,不管是否关系民生大计还是街坊小事,李林甫一党统统反对,很明显,太子与李林甫的力量有些失衡了,这是他李隆基决对不愿看到的事情。
想到这,李隆基暗暗摇了摇头,只淡淡道:“你的意见很好,朕接受了!”
见李清要告退,迟疑一下又对他道:“再有太子送你那套宅子,你就收下吧!你虽然已不是东宫属官,但太子那里,有空还是去多走走,毕竟你还年轻,朕的意思,你懂吗?”
话已经说得这么白,他怎么可能不懂,李隆基的意思还是让他去跟太子,这恐怕是因为太子与李林甫的力量对比有些失衡,李隆基便想扶持太子一把的缘故。
“臣明白!”
李清见李隆基已经有了倦意,便告退而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李隆基微微点了点头,到此为止,此人无论能力、胆识、眼光都可圈可点,值得自己好好栽培,假以时日,必成为大唐的栋梁。他心中畅快,拾起玉锤轻轻敲了敲御案上的小铃,高力士急忙跑来,“老奴在,请皇上吩咐!”
李隆基从桌下取出那本弹劾李清假传圣旨的奏折,递给高力士道:“你去一趟相国府,将它交给李林甫,什么也不要说。”
“近乡情更怯!”
这正是李清此时的心情,离家三个月,也不知帘儿...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
李清细细地讲述他的南诏之行,李隆基也在认真地听,他不断变换坐姿,听到滇东巫女的作用,他不禁伏案沉思,讲到袭击吐蕃使臣,他又眼光炽热,几欲拍案而起,一直听他讲完猎捕阁罗凤,下令放箭射杀二人,李隆基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躺在椅子上,时间竟过了快二个时辰。
李隆基目光闪烁,似随意问道:“适才听你说在滇东时,你向寒崇道保证封他为南宁州都督,这是否有点孟浪,若朕不答应,你又怎么向他解释?”
李清得边令诚提醒,早胸有成竹,以李隆基的精明和大智,若否认才是他无法容忍的,关键是在用词,他肃然答道:“因为臣早有杀他之心,为稳住他,就算答应封他为滇东王又有何妨,我要的是时间,便在墙上先画了个饼给他,让慢慢看、慢慢做梦,假如臣真要用他,自然会发加急向皇上求旨,否则,若兑现不了,他一怒又反,我岂不是前功尽弃?”
李隆基暗暗点头,其实人已经死了,有没有假传圣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清如何圆这件事,听他答得圆滑,听似不承认,但细节处其实又承认了,此事就算轻轻揭过。
李隆基起身,负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凝神想了一会儿,仰头望着窗外徐徐说道:“吐蕃窥视西南已不下百年,屡败我大唐,先后在铁桥设神川都督,在浪穹遣御史镇守,势力兴盛时一度南下占据了洱海地区,无奈,朕只好选择扶持当地势力来对抗吐蕃咄咄逼人的气势,从太宗时起,蒙舍诏就和我大唐历代关系密切,朕就选了蒙舍诏主皮逻阁为大唐代言人,他是有几分才干,最终将吐蕃逐出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只可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用来对付吐蕃南扩的盾牌反而成了威胁大唐的长矛,让人不胜叹惋,你此次去南诏,利用南诏兄弟争权的机会瓦解了南诏东扩的野心,分裂了南诏,拔掉了大唐腹下的一颗芒刺,大功于社稷,论功绩,封国公也有资格。”
说到此,李隆基霍然转身,盯着李清沉声道:“若朕封你为国公,你可敢接受?”
李清知道自己若应了,就会成为大唐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公,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有资历、没有实力却登高位,不知要被多少人眼红,不说李林甫,就是一个小小的御史判官也会轻而易举拿到把柄告翻自己,饭要一口口吃,路须一步步走,还是深藏不露的好。
想到此,他轻轻摇了摇头,“不是臣敢不敢接受的问题,而是臣并没有完全解决南诏问题,愧不敢受!”
李隆基暗暗点头,如此年轻却不骄不躁,难得!难得!
“为什么没有完全解决南诏问题,你说说看!”
李清淡淡一笑道:“刚才皇上也说了,南诏问题其实是一只手的正反两面,它的正面是大唐,反面是吐蕃,南诏强则吐蕃势弱,反之亦然,现在南诏分裂,必然会给吐蕃可趁之机,所以臣才说南诏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完。”
“那依你之见,这个困局又该如何解?”
“增兵!”李清毫不犹豫道:“政治上扶持于诚节只是其中一方面,吐蕃问题还得大唐自己解决,臣建议提升巂州(今四川西昌)都督府规格,以剑南节度为首,南溪郡都督府为颈,西北是巂州都督府,东是昆州都督府,中间是姚州都督府(今云南楚雄),象三只铁钳牢牢抓住云南,再加强南面安南都护府(今越南河内)对各羁縻州的控制,实行军屯,同时提高赋税,以削弱各部落的实力,这样西南地区将牢牢被我大唐控制,何惧吐蕃南扩。”
李隆基默默注视着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半晌,才长长一叹道: “如果你再早几年到朕的身边来,皮逻阁又怎么会坐大。”
李清沉思片刻又道:“臣还有一件事想禀明陛下。”
“你说!”
“臣以为姚州都督李宓兼任南溪郡都督实在不妥,他精力有限,无暇两头兼顾,使得南溪郡都督府形同虚设, 臣想保举一人为南溪郡都督,此人在剑南为官多年,又曾为章仇大人的特使出使南诏,对南诏事务熟悉。”
李隆基淡然一笑,“你说的可是剑南采访使鲜于仲通?”
“正是此人。”
李隆基却不以为然道:“其实朕倒是想让你去做南溪郡都督,觉得只有你最合适。”
李清上前一步,左膝跪地道:“陛下,臣想去西域发展,还有跟随臣的那三百唐军,感情已深,希望陛下能答应让他们继续跟随为臣,臣只有这两个要求,望陛下答应。”
李隆基看了李清片刻,心中有些感动,亲手将他扶起,拍拍他肩膀笑道:“你的心愿朕已经知道,你先回家去,让你新婚第三天就去南诏,朕实在过意不去,先回家探望娇妻,过几日朕再好好封赏你。”
李清谢恩,他刚要告辞,忽然想起一事,顿时脸色大变,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自己杀了吐蕃使臣至今已快一个月,加之南诏分裂,但吐蕃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似乎不符合常理,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吐蕃要对陇右用兵了,所以才隐忍此事,他又想起海家走私军品一事,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吐蕃今年要对大唐动兵,想到此,他急对李隆基道:“皇上,臣有预感,夏秋之际,吐蕃极可能会对陇右用兵,请皇上早做准备。”
说完,他又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告诉李隆基,李隆基脸色微变,确实有这个可能,他忽然想起前日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和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联合上书,要求全面禁止与吐蕃贸易,防止不法商人借正常贸易渠道将铁器、粮食等禁品走私到吐蕃,但这一方案被李林甫一系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理由是吐蕃战事未料,不能因哽废食。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问题在太子与李林甫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只要是太子一党的提议,不管是否关系民生大计还是街坊小事,李林甫一党统统反对,很明显,太子与李林甫的力量有些失衡了,这是他李隆基决对不愿看到的事情。
想到这,李隆基暗暗摇了摇头,只淡淡道:“你的意见很好,朕接受了!”
见李清要告退,迟疑一下又对他道:“再有太子送你那套宅子,你就收下吧!你虽然已不是东宫属官,但太子那里,有空还是去多走走,毕竟你还年轻,朕的意思,你懂吗?”
话已经说得这么白,他怎么可能不懂,李隆基的意思还是让他去跟太子,这恐怕是因为太子与李林甫的力量对比有些失衡,李隆基便想扶持太子一把的缘故。
“臣明白!”
李清见李隆基已经有了倦意,便告退而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李隆基微微点了点头,到此为止,此人无论能力、胆识、眼光都可圈可点,值得自己好好栽培,假以时日,必成为大唐的栋梁。他心中畅快,拾起玉锤轻轻敲了敲御案上的小铃,高力士急忙跑来,“老奴在,请皇上吩咐!”
李隆基从桌下取出那本弹劾李清假传圣旨的奏折,递给高力士道:“你去一趟相国府,将它交给李林甫,什么也不要说。”
“近乡情更怯!”
这正是李清此时的心情,离家三个月,也不知帘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